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案模板 >

阿房宮賦(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阿房宮賦(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阿房宮賦(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1、理解本文的主旨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歷史狀況的關係,以便與《過秦論》進行比較;

2、瞭解賦的寫作特點,並瞭解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一文體來表現主旨的;

3、學習積累有關的文言知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理解文章內容並背誦全文。

2、結合賦體“鋪採摛文”的特點,學習文章的語言風格。

【教學安排】  5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默寫兩句名句:歷鑑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司馬遷《資治通鑑》)

歷史是一面鏡子,所以唐太宗説:“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一個朝代的興和衰,總是有其規律的。杜牧在政治上是密切注視世事的作家,他曾表示自己十分注意歷代“治亂興亡之道”、“古人之長短得失”。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説:“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這是一篇諷時刺世之作。文中對歷史的回顧,有着現實的用心。杜牧希冀統治者以秦為鏡,回心轉意。這篇《阿房宮賦》就是他匡世濟國的思想的體現。

二、作者簡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唐朝萬年人(今西安),晚唐傑出的詩人、文學家,人稱“小杜”以別與杜甫。他與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本文是杜牧的成名之作。(幻燈補充杜牧的三首詩:從這幾首詩歌中我們約略可以知道:杜牧善於將個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切熔鑄於詩情畫意之中。他的詩歌作品與晚唐氣象緊密結合,同樣也體現了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

三、解題:

阿(ē)房宮,由秦始皇始建於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原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阿房村。為建造這座宮殿,秦統治者曾徵集勞動力七十餘萬,開採了大量的石料,砍伐了大批木材。可是至秦滅亡還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據説時人因其前殿所在地地名叫“阿房”,故稱“阿房宮”。(出示幻燈)

“賦”是古文中介於韻文和散文的一種文體,到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裁,講究鋪敍誇張渲染,講究詞藻,還講究音韻對仗等。

四、學生自學:

1、要求學生不看課文註解,通讀全文,把不懂的字、詞、句標出。然後對照註解再讀全文,尚有不懂的地方標出(1)、(2)……序號。

(讓學生通讀課文,大致瞭解內容,並且有層次地運用已有的文言文閲讀能力和藉助課本註解、字典進行自學。教師在巡視中發現較普遍的問題作篩選,尋求教學的針對性、集中性和實際性。)

2、板書補充,學生討論,教師指導:

(1)注音:

驪(lí)山                     不霽(jì)何虹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     輦(nin)來於秦

盡態極妍(yán)               鼎鐺(chēng)玉石

管絃嘔(ōu)啞(yā)

(2)註解:

不霽何虹:雨(霧)過天晴

高低冥迷:幽深

杳不知其所之也:深遠,不見盡頭,不見蹤影;到,去

齊楚之精英:精華

秦愛紛奢:多

可憐焦土:可歎           

(“可憐身上衣正單”--值得同情;

“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可愛)

(3)詞類活用:

輦來於秦:名--狀

朝歌夜弦:名--狀;名--動

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動--名

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名--動

族秦者秦也:名--動(使動)

廊腰縵回:名--狀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意動

(4)句式:判斷句、被動句在文中的運用

例如:明星影熒熒,開粧鏡也

戌卒叫,函谷舉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指導

本文是一篇“賦”。賦:在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並稱,賦就是一種專事鋪敍的用韻散文,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講究文采,以鋪陳為能事。賦者,鋪也。“鋪採摛文,體物寫志。”(《文心雕龍 詮賦》)

基本方式:

a、先聽示範朗讀;

b、學生自由誦讀,字詞正音,掃清字詞障礙;

c、然後逐段指導學生,練習誦讀。

指導誦讀:

1、讀出重音。

2、讀出氣勢。

3、讀出情感。

二、學生練習朗讀

三、研讀課文

重點研習第一段,疏通文意;

1、給學生5分鐘時間疏通文意;

2、學生翻譯,教師作適當指導。

【譯註】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

(六王:指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的國王。  畢:完,指被秦國所滅。)(一:統一。)(兀:山高而上平。  出:出現。) (覆壓:覆蓋。)

六國覆滅,天下統一。四川山林中的樹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宮殿得以建成。(它)覆蓋

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

(北:從此面。  構:駕房建屋。)(走:趨向。)(二川:指渭水和樊川。)

了三百多裏地,幾乎遮蔽了天日。從驪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陽。渭

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 

(溶溶:河水緩流的樣子。)     (廊腰:連接高大建築物的走廊,好像人的腰部。 縵:縈繞。 回:曲折。)                                         

水和樊川,浩浩蕩蕩地流進了宮牆。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如帶,寬緩而曲折,

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

(檐牙:屋檐突起,猶如牙齒。)                  (抱:環繞。)

屋檐高挑,像鳥嘴一樣向上飛啄。這些亭台樓閣各自就着不同的地勢而建,參差環抱,回

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

(心:屋心。  角:檐角。 鈎心:指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聚。 鬥角:指屋角互相對峙,好像兵戈相鬥。)(盤盤:盤旋的樣子。  囷囷qūnqūn:曲折迴旋。)

廊環繞像鈎心,飛檐高聳像鬥角。彎彎轉轉,曲折迴環,像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雲

(矗:建築物高高聳立的樣子。  落:相當於“座”或者“所”。)

巍然聳立,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那長橋卧在水面上(像蛟龍),(可是)沒有一點雲彩,

何龍?複道行空,不霽何

(複道: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因上下都有,故稱複道。) (霽jì:雨過天晴。)

怎麼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並非雨過天晴,怎麼

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 

          (冥mínɡ迷:分辨不清。)

會有虹霓產生?高高低低的樓閣,幽冥迷離,使人辨不清南北西東。高台上載來歌聲,使人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

(融融:和樂的樣子。)          (冷袖:由於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

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裏舞袖飄拂,掀起冷風,彷彿風雨交加那樣悽清。同一

之 內 , 一 宮 之 間 , 而 氣 候 不 齊 。

                                  (齊:相同。)

天內,同一座宮裏,而氣候冷暖卻截然不同。

四、思考:這一小節寫了阿房宮的什麼特點?

明確:本段從阿房宮的興建背景,面積,規模,樓閣廊檐,宮內的長橋複道,歌台舞榭等方面描寫了阿房宮規模的壯麗。

五、背誦第一段

六、作業

背誦並默寫第一自然段

七、教後感

第三課時

一、複習第一段知識點

二、研讀課文,重點研習第二、三段,疏通文意;

1、給學生10分鐘時間疏通文意;

2、學生翻譯,教師作適當指導。

【譯註】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妃嬪pín媵yìnɡ嬙qiánɡ:指六國王侯的宮妃們。妃的等級高於嬪、嬙。  媵:陪嫁的侍女。)(輦:車,這裏作動詞用,乘輦車。)

(六國的)宮女妃嬪、諸侯王族的女兒孫女,告別了故國的宮殿閣樓,乘坐輦車來到秦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粧鏡也; 

(為:成為。)                (熒熒:明亮的樣子。)

國。(她們)早晚唱歌彈琴,成為秦皇的宮人。光如明星閃耀,這是宮人打開了梳粧的明鏡; 

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

                                                      (漲膩:漲起脂膏。)

發如烏雲紛紛擾擾,這是宮人一早在梳理髮鬢;渭水泛起一層油膩,這是宮人潑下的脂粉水

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

(椒蘭:兩種香料植物,焚燒以薰衣物。)

呀;輕煙繚繞,香霧瀰漫,是她們焚燒椒蘭的異香。隆隆聲如雷霆突然響起,這是宮車從這

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

(轆轆:車行的聲音。)              (杳:遠得不見蹤影。)

裏馳過;車輪聲遠去了,漸漸消失,不知皇上的車駛向何方。(宮女們)每一處肌膚,每

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

(態:指姿態的美好。  妍:美麗。)           (縵立:長久地站立。)

一種姿態,極力顯示自己的嫵媚嬌妍,都極為動人。(她們)久久地佇立着,眺望着,希

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

(幸:寵幸。)                                                        (收藏:指收藏的寶物。)

望皇帝能寵幸他們;(可憐)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終未曾見過皇帝的身影。燕趙所收藏的,韓

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

                                                (剽piāo:搶劫,掠奪。 人:人民。當時太宗叫李世民,故避太宗諱,稱“民”為“人”。 )   (倚疊:積累。)

魏所聚斂的,齊楚保存的瑰寶,都是多少年、多少代,從他們的人民的手中掠奪來的,堆積

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

                                                (鐺chēnɡ:平底的鍋。這裏作意動用法。下文中的“石”、“塊”、“礫”用法相同。)

如山。一旦國家破亡便不能再佔有,都運送到阿房宮中。把寶鼎當作鐵鍋,把寶玉當作石頭, 

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邐迤lǐyǐ:接連不斷,到處都是。)

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砂礫,亂丟亂扔,秦人看着這些寶物也不覺得可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紛奢:繁華奢侈。)

唉!一個人的心,也是千萬人的心。秦始皇喜歡繁華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

(錙銖zīzhū:古代的重量單位。一錙等於六銖,一銖約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這裏極言其微。)

為什麼搜刮財寶時一點都不放過,揮霍起來卻把它當作泥沙一樣呢?甚至使得承受棟樑的柱

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

                                    (椽chuán:椽子。)(磷磷:水中石頭突兀的樣子。這裏指釘頭。)

子,比田裏的農夫還要多;架在屋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織女還要多;突出的顆顆釘頭,

多於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

(庾yǔ:露天的穀倉。)                                              

比糧倉裏的粟還多;參差不齊的瓦縫,比人們身上穿的絲縷還要多;直的欄杆,橫的門檻, 

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 

(九土:九州。即全國。)(管絃:本是兩類樂器。這裏指各種樂聲。)

比九州的城郭還要多;琴聲笛聲,嘈雜一片,比鬧市裏的人聲還要喧鬧。(這)使天下人們

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

(獨夫:失去人心而極端孤立的統治者。這裏指秦始皇。)(戍卒:戍邊之卒,這裏指陳勝、吳廣。)

口裏雖不敢説,但心裏卻充滿了憤怒。暴君秦始皇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去守邊的士兵一起

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舉:拔,攻佔。) (楚人:指項羽,因他是楚將項燕的後代,故稱之為楚人。)

高喊,發動起義,函谷關被攻破;項羽放了一把大火,(阿房宮)可惜就變成了一片焦土!

三、研習文章

1、第二小節從哪些方面來表現阿房宮的特點的?

明確:從宮人的生活情況和宮中豪奢的物品兩方面來寫阿房宮內的奢侈生活。

2、結果如何?

明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導致了秦的滅亡。

四、背誦二三兩小節

五、作業:新學案相關習題

六、教後感:

第四課時

一、複習第二、三段知識點

二、研讀課文,重點研習第四段,疏通文意;

1、給學生5分鐘時間疏通文意;

2、學生翻譯,教師作適當指導。

【譯註】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

                                             (族:這裏作使動用法,使……滅族。)

唉!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

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

                                          (拒:抵抗。)

六國的國君能各自愛撫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了;(秦統一後)如果也能愛惜六國的

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

(則:那麼,就。  遞:傳遞,順着次序傳下去。)                              (暇:空閒。)

百姓,那就可以傳位到三世,以至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滅亡他呢?秦國的統治者來不及

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

             (哀:為……哀歎。)                       ( 鑑:以……為鑑。)

為自己的滅亡而哀歎,卻使後代人為它哀歎;如果後代人哀歎它而不以他們的教訓為鑑,那

後 人 而 復 哀 後 人 也 。

(復:又,再。)

麼又要讓更後的人再哀歎他們了。

三、研習文段

思考:1、杜牧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秦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自取滅亡

2、為何説是自取滅亡?

明確:六國秦國不愛其民。

3、小結:第4段諷勸後人引以為戒,是前一段的擴展。作者連續慨歎,情不自禁,“嗚呼”之後提出論點,闡明興亡自取的道理;“嗟夫”以下申述論據,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的息息相關。最後用“後人”,委婉提醒唐朝統治者不要重蹈秦亡的覆轍。

4、最後一句話中有四個“後人”,試分析其具體內容。

明確:第1、2、4這三個“後人”意思一樣,都是指秦以後的統治者;第三個“後人”指唐以後的統治者。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貪好聲色,大興土木,遊宴無度,不視朝政,求訪異人,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因此在位三年即為宦官劉克明所殺。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就借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鑑,不能哀而不鑑,最終只能落得“後人復哀後人也”的結局。 

四、分析文章

【簡析】

讀書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把書越讀越薄。下面我們來看看如何讀薄?

阿房之宮,其形可謂(雄、偉)矣,其制可謂(宏、大、狀)矣,宮中之女可謂(眾)矣,宮中之寶可謂(多)矣,其費可謂(靡)矣,其奢可謂(極)矣。其亡可謂(速)矣!嗟乎!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可(悲)矣!

(一)、結構

阿 房 宮 賦

(一)、鋪敍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     敍

(二)、鋪敍宮內的豪華奢靡

(三)、轉發議論,指出秦亡的必然    ------------   議

(四)、總結歷史教訓,諷諫統治者勿蹈覆轍  ------ 諫

(二)、內容

本文寫於唐敬宗寶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説:“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本文表面上寫秦因營造阿房宮,揮霍無度,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借古諷今,意在規勸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極欲,重蹈秦亡的覆轍。

五、作業:背誦第四自然段。

六、教後感:

第五課時

一、複習文章內容,默寫重要知識點。

二、深入研究文本

1、文章開頭幾個字的用意是什麼?

點明阿房宮出現的時代背景。因為下文中的妃嬪、珍寶均來自六國,秦始皇的的紛奢驕橫,也是因為他滅了六國之後,自以為功高千古,隨心所欲造成的,所以這點明時代背景的12個字,是這篇賦的總綱。

2、這篇賦的寫作思路:

宮殿的宏偉壯麗(宮中的歌舞之盛)--》宮人宮藏之多(秦人的驕奢)--》驕奢導致滅亡,阿房宮被燒燬--》分析原因,抒發感慨。

3、文學創作中藝術形象的塑造講求典型性,本文塑造的形象是阿房宮,這個形象的典型性體現在哪裏?

(1)、是秦始皇驕奢的見證

(2)、是封建獨裁的象徵

(3)、是秦王朝滅亡的標誌

所以,選取這一形象,用來論秦很是貼切。由於寶曆年間正大建宮室,以阿房宮來論今很恰當。而要把這一典型的生活形象變為散文中的藝術形象,就要充分從多個角度對這一形象加以描繪,作者在塑造形象時,充分發揮了“賦”的特點。

4、試舉例分別説明“賦”體的特點:

(1)、潑墨如雲,鋪張蹈厲

(2)、鋪敍有序,環環相扣 舉例(略)

(3)、妙於用語,珠圓玉潤

形式雖華美,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但卻給人以強烈印象,並揭示了歷史本質的真實,因而總結的歷史經驗教訓,也能夠深入人心。

5、本文的構思是借古諷今,是議論時政,鋪敍描寫是議論的鋪墊,是必備條件;議論是描寫的歸宿,是必然之結果。本文因宮而起,緣宮而發。越是寫得壯觀繁華,後面的議論越是紮實可信。唯其描寫筆墨之淋漓、酣暢,議論文字才顯恣肆汪洋。

歷史的回顧,有着現實的用心。最後作者議論,給唐王朝不啻澆了一瓢冷水。文章突出一個“鑑”字,以昔藉以諷今,希冀唐統治者更弦易轍,作者到這一步,才揭示了他的寫作本意。

6、比較《過秦論》的寫作手法及思想內容:

(1)、均先鋪敍,後議論;

(2)、均借古鑑今:《過秦論》喻漢朝皇帝,《阿》喻唐朝統治者;

(3)、《過秦論》作者認為秦忘是“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杜牧認為秦亡是“不愛其人”;

(4)、《阿》用的是“賦”的形式,《過》也具有濃厚的“賦”的色彩。

三、板書設計:

寫作思路:

宮殿--》宮人宮藏--》驕奢而亡--》不愛其人

“賦”體特點:

(1)潑墨如雲,鋪張揚厲

(2)鋪敍有序,環環相扣

(3)妙於用語,珠圓玉潤

四、作業:課外習題(講義)

五、教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anmuban/38r94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