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小學生作文 >

小學敍事作文教案範文

小學敍事作文教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敍事作文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敍事作文教案範文

學習目標:

讓學生學會準確運用書面語表達自己要説的話,選取一個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個片斷進行記敍。

學習重難點:

選取生活事件或片斷進行記敍。選取生活事件或片斷進行記敍。

寫作指導

在記敍文寫作中,敍述好一件簡單的事,這是一項基本功。練好這個基本功,以後進行復雜的敍事,也就有了基礎。德國大作家歌德曾經説過:“一個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説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許多事都説得清楚了。”

●那麼,怎樣記敍好一件簡單的事呢?

敍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條理,繁簡適宜,詳略得當。所謂“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明白,包括事情的緣起、經過、高潮和結局;所謂“條理”,指敍事要清晰明白,怎樣開頭、結尾、過渡和照應,如何結構敍事的材料等;

1、要交代清楚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要把事情的經過、因果寫明白。一件事,總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只有把這些方面寫清楚了,才能使別人明白你寫了一件什麼事。

然而,交代這六個方面內容不應該呆板,要根據文章的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地點也並不是非要直接點明不可的,有時候可以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徵及其變化,將它們間接表示出來。如“雞喔喔叫了起來”,就是指天將亮了;“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

2、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並做到重點突出。在記敍文六個方面的內容中,起因、經過和結果,是構成事情最主要的環節。為了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在記敍中一定要寫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特別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給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記敍的條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發生、發展和結果的過程,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文章的條理就會清楚明白。

確定記敍的順序以後,還要安排好段落層次。適當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記敍的條理分明,必須在動筆之前,仔細地想一想,文章應該先寫什麼,再寫什麼,然後寫什麼,把記敍的輪廓整理出來。

寫記敍文,必須考慮哪些先寫,哪些後寫,安排好記敍的順序,否則就會頭緒雜亂,條理不清。

那麼,怎樣安排記敍順序才能使文章條理清楚呢?

1、運用順敍。

順敍,是按照事物發生、發展的先後次序進行敍述。這樣寫,可以將事物的發展過程,有頭有尾地敍述出來,來龍去脈,十分清楚。運用順敍寫成的文章,它的層次、段落和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基本一致的。

順敍有以時間為順序的,有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也有以空間變換為順序的。在敍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時間為順序和以事物發展規律為順序的。

按時間順序進行敍述時,必須嚴格地安排好順序,寫清楚敍述的時間。現實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會突然發生,它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高潮、結局這一事情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敍述,文章的層次也是清楚、明瞭的。

當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較簡單,因而不一定非要寫出事情過程的四個層次(發生、發展、高潮、結局)。

2、運用倒敍。

倒敍,就是把事件的結局或某個最突出的片斷提在前面敍述,然後再從事件的開頭進行敍述。

需要指出的是,運用倒敍的寫法,必須注意交代清楚倒敍的起訖點,順敍和倒敍的轉換處要有明顯的界限、必要的文字過渡。這些地方處理不好,會使文章脈絡不清,頭緒不明,影響內容的表達。

3、運用插敍。

插敍是指在敍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由於某種需要暫時中斷敍述的線索而插入的關於另一件事情的敍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運用插敍時不能打亂原來的敍述線索,要注意與上下文的銜接。這樣,文章的`結構不僅富有變化,而且敍述事情的條理非常清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插敍“美女蛇的故事”。

有些同學看見別的同學寫出一些好文章來,便驚歎道:“這些內容,我也熟悉的,怎麼我沒能把它們寫出來!”

●那麼,怎樣從小事中寫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機能攝像,人的雙眼也能攝像。然而人和照相機畢竟不同,雙眼是帶着感情去選鏡頭的。觀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這樣,才可能看到事情的裏層,發現其中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儘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還要去挖掘它的本質,弄清它的來龍去脈。這樣,就能有敏感的頭腦和鋭利的好眼力,挖掘、尋找出事情中所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繫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4、“事”與“意”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頭對得不準,往往是主觀上(意)想“深”,客觀上(事)顯得內容單薄。有一篇題目叫《節日的早晨》作文,敍的內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點的情形,結尾是:

吃完早點,我開了院門一看,只見人們穿着美麗的新衣服,三個一羣五個一夥的,走向熱鬧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產主義明天。

這段話的結尾處,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義的毛病。如果寫好吃早點的情形,體現人民生活水平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將它和“走向光明的共產主義明天”聯繫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頭就對得不合適了。

總之,我們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對聽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認識它的意義,鑑別它的價值,並把它放在特定的環境中去寫,就能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不少同學的作文,不是寫送傘,就是寫為抱小孩的婦女讓座;不是寫幫助同學補課,就是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

總之,盡是寫一些人家寫“爛”的材料。於是語文老師常常在他們的作文後面寫上類似的評語:選材陳舊,希望今後選擇新穎、獨特的材料。

●那麼,怎樣才能選擇到新穎、獨特的材料呢?

1、從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要抄人家的素材

不少同學看到作文題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聽途説,或者是從概念出發去記敍、描寫。其實,我們每個人居住的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經歷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與眾不同的經歷作為選材的內容,那麼,你所選擇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獨有的,新鮮生動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聽一些同學説,我們是學生,生活貧乏,看不出有什麼新鮮、獨特的事情值得記敍。同學們生活面不廣是事實,要擴大作文選材的範圍,就要求我們儘可能地廣泛接觸生活。那麼是不是我們同學生活圈子小,就沒有新鮮、獨特的材料可以寫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有獨特的材料讓你挑選。住在城裏的人,平時跳廣場舞,各種節日習俗文化比農村更濃春節時掛紅燈籠、門前放橘子樹,貼對聯門神等,元宵節猜燈謎,辦花燈展等然而這些材料從你們的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選擇新角度,讓常見的材料放出異彩。

一般來説,同學們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場。接觸的人少,家人、老師、同學。同學們在作文時,所敍述的事往往是常見的。常見的材料中就沒有新鮮的東西嗎?不是的。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對常見的材料改變一下敍述的角度,也會讓它放出異彩。

4、打開思路,擴大視野。

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思路比較狹窄,他們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擴大。如果我們同學把觀察的目光投射到整個生活裏,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壞人壞事,作文的材料一定會豐富多采起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xiaoxuesheng/mrm4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