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國小作文 >小學生作文 >

送灶神作文(通用11篇)

送灶神作文(通用11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送灶神作文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灶神作文(通用11篇)

送灶神作文 篇1

大前天是臘月二十四,一個重要的日子——送灶神。

那天,我在姥姥家住。下午,姥姥用稻草編了一匹小馬和一條鞭子,還在稻草馬邊放了一些稻草,我看見了便問姥姥:“姥姥,為什麼要弄這些東西呢?”“因為今天是送灶神的日子,稻草馬是用來讓灶神回去用的;草鞭是用來讓灶神趕馬的;而稻草是餵馬用的。姥姥還做了十三個糯米粑粑,是用來供灶神的,農曆一年一個粑粑,今年是閏年,多一個月也就多一個粑粑。”姥姥説道。到了晚上,我和姥姥一家在灶口,用粑粑供灶神,點香作揖。

然後,到院子裏點燃煙花和鞭炮,再將鞭子放在馬上,將馬放在稻草上,點燃稻草,使馬、鞭和稻草燃燒起來。姥姥拿着大豆和麥粒撒在燃燒的稻草上,嘴上還振振有詞地念着:“上天行好運,下地保平安。”在一聲聲煙花鞭炮聲和姥姥的吉言中,在稻草和馬、鞭燃燒的過程中,我望着緩緩上升的“灶神”,心中默默祝福着我們一家人。

希望我的祝福可以成為現實,讓我們一家人永遠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過着幸福的生活。

送灶神作文 篇2

在我們白蒲,過年的時候會有一個很有趣的風俗,那就是送灶神。聽奶奶説。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十二月二十四日就是灶神離開的日子,上天告訴玉皇大帝這家所作所為的日子,又稱“辭灶。”送給灶神都是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就是為了塞住他的嘴,好讓他去天庭少説一些壞話。也有人是用酒糟去塗抹灶神的嘴,使他迷迷糊糊的,少打一點小報告。怪不得我們家灶神旁會寫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呢!

送灶神這個活動十分有趣,人們早早就起來收拾好房子,接着在灶神像前的桌子擺上湯圓,年糕,麥芽糖等非常粘牙的東西,都是為了黏住灶神的嘴。

記得有一次,我為了測試這些食物是否黏性十足,就偷偷嚐了。湯圓,年糕這兩個我並不曾感到粘牙,只覺得它們很好吃,便忍不住多吃了幾個。至於麥芽糖,我一直抱着好奇的態度,因為那是我第一次吃。黃色的不知什麼的東西,上面裹着一層粉,滑溜溜的。我便忍不住吃了下去,一口下去,輕易地咬到嘴裏,令我沒有想到的,下一秒我便黏的説不出話來了,只能像蚊子一樣“嗡嗡”地吐字。好了,現在我終於知道哪一個可以完全黏住灶神的嘴了。

因為今年的疫情特別嚴重,所以今年出不去了。悶啊,可是又能怎麼辦呢?只有自己尋找樂子了。於是我便在灶神的嘴上弄了貢品在他的嘴上,悶好像也衰減了許多。

祭灶神是象徵着祈求降福免災的意思,我也希望我們能夠度過這一劫難。

送灶神作文 篇3

農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在家鄉,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都有送灶的傳統。

至今在鄉下還流傳着這樣的童謠:“臘月二十三,過年將七天;臘月二十三,打發灶爺上青天。”

祭灶也稱“祀灶”,它起源於漢唐時代。清朝後期北方地區大多在臘月二十三送灶,我國南方也有二十四祭灶的習俗,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的《祭灶詞》中有“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的説法。

在我們清水,灶君尊神被稱為“灶王爺”,俗稱“灶爺”,在家鄉當地,送灶的傳統習俗和程序主要有三項:一是“烙灶餅”。灶神又稱本家司命,祭灶節當天晚飯後,家裏的女主人要烙灶餅12張,寓意一年12個月。要是是閏年,就烙13張。灶餅獻上之後十分鐘左右,要將每張灶餅掐出一點,放入盛有茶和酒水的碗中,拋在廚房的屋頂上,意味恭獻灶爺受用,剩餘的就可以自己吃了。二是殺獻“灶雞”。送灶這一天,家鄉的習俗必須殺雞獻灶,“灶雞”又稱作“神馬”。祭祀的主持人一般都是家長,禮拜時身後跪一個孩子,雙手抱一隻雄雞,由家長向灶神祈禱幾句之後,把灶雞的頭向草料內推三下,一隻手把涼水向灶雞頭上傾撒,便認為灶爺將神馬接受。三是進獻灶糖和果品。在灶台上獻上香甜可口的灶糖和香蕉、蘋果、梨子等新鮮果品。灶糖的用意是為黏住灶爺的嘴讓他“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不説本家的過錯,臘月三十晚上接回來時“下界降吉祥”。另外,這天晚上還有放鞭炮和大炮的習俗,意在祝賀小年的到來。

祭祀儀式結束之後,將貼在灶牆上的灶神神像虔誠地揭下來,隨着香蠟黃紙一起點燃焚燒,待叩頭焚香之後在鞭炮聲中送灶爺上天,隨後又將焚燒的紙灰用乾淨的盤子裝盛,按照習俗要將紙灰送至“天河”——當地的大河裏,顯示對灶爺的尊重。

送灶神作文 篇4

媽媽告訴我,農曆臘月(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灶神爺”上天奏事的日子。

聽老人家説,“灶神爺”上天要向玉帝彙報一年中人間的好壞、人的過失。為避免他不説壞話,不打小報告,在二十三日的晚上,信佛的人家都要“送灶神”、“祭灶神爺”,供上酒、飯、水果、蔬菜以及好魚、好肉,上香點蠟燭謝“灶神爺”。

老底子的人們還要供上糖元寶,據説吃了會讓“灶神爺”粘上牙齒,説話不清,可少説、不説人間壞話。現在糖元寶是不供了,但我媽媽供上了年糕,也是粘牙齒的,嘻嘻嘻!

我們一家人一個一個輪流拜“灶神爺”,媽媽還在嘴裏唸叨着“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話。我在心裏默默地告訴灶王爺,我不怕你上天去説我的壞話,只要保佑我明年能拿個三好學生就好了。嘿嘿嘿!

送灶神作文 篇5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也就是送灶神“上天”的日子了。

傍晚時分,爸爸下班回來後,先準備冬青樹的枝葉,然後用繩子紮成一簇一簇的。再找一根粗又長的桑樹根,用磚塊把它夾住,讓它豎起來。這薪就搭好了,這是用來“送”灶神的。

吃過晚飯,爸爸用小碗裝上果品、糕點等,供奉在灶神的像前,點燃兩支蠟燭,在香爐中插上香。聽説這樣就可以免除火災,求得灶神保佐,歲歲平安。

再過半個多小時,蠟燭燃盡了,爸爸把灶神的像拿下來,再找一塊瓦片,放在搭好的冬青樹枝中,點燃灶神的像,燒在瓦房片上。

接着要放鞭炮了。爸爸你把點燃的香燃燒鞭炮的引子。一陣又一陣響聲連接不斷,而且我家燃的是五彩鞭炮,衝上天時會閃出五彩的光,可好看。我們樹上也有不少人家買的。天空中五色的鞭炮連成一片,是那樣的好看啊!

聽媽媽説灶神每逢十二月二十三“上天”回“孃家”,大年初一接灶神下來,也就是買一張新的灶神畫像。在這其中呀!還有一個傳説呢!

以前有一户人家,他們生了個兒子叫張單,張單的父親全身癱疾,他母親為了養活他們父子去財主家做工,來換點剩菜剩飯給張單父子倆充飢,維持生計。到了農曆臘月,財主家蓋新房,狠心的財主以浪費太大為由,不準張單母親帶回剩菜剩飯。張單的母親沒法,只好將張單的父親藏在財主家的茅草裏,準備等夜黑弄點吃的。可誰知那茅草突然起火,張單的父親被活活燒死。張單母親痛不欲生,就將骨灰放在灶頭上,插上木牌,寫上名字,作為靈位,天天燒香。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張單父親的生日,張單的母親準備了果品供奉。説來也怪!這天張單做了個夢,夢見父親被封為了灶神。

於是,這個風俗被流傳下來,代代相傳,至今還流行着。

送灶神作文 篇6

臘月二十四這天,我回到家,發現廚房中多了一碟糖果。我尋思着“糖怎麼放這兒來了?”便對正在廚房做菜的奶奶説:“奶奶,這糖放錯地方了!我幫您把它放到茶几上去吧。”可我話還沒説完,奶奶連忙攔住我説:“別,別!這可是用來送灶的!”“送灶?送給煤氣灶吃?”我愣住了,半天都沒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呵呵”奶奶笑了笑,“還是讓我給你講講關於送灶的故事吧。”

“傳説天上有個玉皇大帝,是掌管人間生活的神。他有一個民間調查員——灶神。人們為了讓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説好話不説壞話,每逢臘月二十四,家家户户便會在灶前擺上糖果、甜包等貢品獻給灶神。”

奶奶輕輕歎了一口氣,接着説:“唉……想當年我的媽媽,也就是你的老外婆,一到這送灶神的日子,總會帶我去吃糖葫蘆。一出門,街頭巷尾處處都瀰漫着炒糖的'香甜味兒,使我總想多吸幾口氣。路上,不管哪兒都洋溢着歡樂、幸福的氣息。”

聽着奶奶略有傷感的講述,看着窗外大街上張燈結綵的商店,我不由想到:隨着時代的發展,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都離我們遠去了,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送灶神作文 篇7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祭灶,我們這裏要吃“灶糖”,我前幾年吃過這種灶糖,哎呀!非常的粘牙!以下是祭灶的傳説。

傳説——傳説灶王爺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監察官,到了臘月二十三便要昇天,去向上天的玉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帝聽後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所以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人們要“祭灶”,祭灶時要陳設供品,香燭,供品中最突出的大多是是糖瓜,晉北地區則習慣用餳,(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有着“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吃後嘴被糖、餳粘住,讓灶王爺甜甜嘴,上天説好話,不向玉帝説壞話,免生是非。祭灶時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別要為灶君坐騎撒馬料,要從灶台前一直撒到廚房門外。只要這些儀程完了以後,就要將灶君神像拿下來燒掉。

我拿起一根灶糖,吃了起來,哇!果然真甜!我一連吃了兩三根,好好讓灶王爺給我們家説説好話。如果各位博友沒有吃灶糖的話,趕快去吃灶糖吧!

送灶神作文 篇8

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獻無他物,魚買新鮮肉買肥。”——題記

過年期間,家家户户都要掛燈籠、放煙花、貼對聯、訪親友除了這些,在我們這兒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祭灶。

説起廿三之夜,媽媽在貼着灶王爺像的廚房灶頭前,擺上一張小圓桌,在桌上擺起酒、水果、魚,以及貼着紅紙的豬肉和雞鴨。聽奶奶説,灶王爺今晚要上天去向與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年人間的變化和好壞呢!於是我們供上好酒好菜,讓灶王爺多説一些讚美之詞。我不禁在心裏念道:這祭灶的講究還真多!

過了一會兒,媽媽點燃了香燭,而後慢慢地,廚房上下繚繞起屢屢香煙,桌上本平凡無奇的豬肉在燭光的照耀下變得晶瑩剔透,讓人不禁口水大流!這迷濛的環境彷彿仙境,感覺就像灶王爺真的來到我們凡間,過新年的氣氛一下子到來了!

媽媽把一塊布鋪在地板上,讓我們來祭拜灶王爺。在被香煙瀰漫圍繞中我看着灶王爺那神氣的面孔,心裏不由得對灶王爺產生一份敬畏感。

伴隨着燭光越來越旺,春節的氣氛也在這燭光中愈來愈濃隨後,媽媽吹滅了蠟燭:灶王爺上天了,請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

春節祭灶,求的是平安;求的是人們對未來的.美好的心願;求的,更是年味。——後記

送灶神作文 篇9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也稱小年,家家户户祭起了灶神。

吃完晚飯,媽媽把灶台收拾得乾乾淨淨,擺上了各式各樣的祭灶果、祭灶糖。看着這些花花綠綠的水果和糕點,我直流口水。剛伸出手,想“偷”個嚐嚐,卻被媽媽制止了。媽媽説:“這些要等祭完神灶了才能吃的,等下吃了灶神吃過的這些糕點啊,保你越來越聰明。”爸爸也忙着在灶台正中央貼上灶神像,整整齊齊地擺上酒,茶。接下來就是我的任務了,告訴你吧,這可是我第一次接受這樣有趣的任務。

爸爸遞給我一個打火機,叫我把兩支蠟燭點上,接着又給我八隻香。在爸爸的指導下,我點上香,學着媽媽的樣子對着灶神像,雙手握着香,高舉過頭頂,嚴肅認真的拜了3下,心裏默揹着媽媽教我説的一大堆吉利的話。然後再用左手把3支像插進香爐裏,最後燃放鞭炮,在噼裏啪啦聲中迎接灶神來我家品嚐我們為他精心準備的糕點,祈禱灶神保護我們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爸爸媽媽看着我像模像樣地做完了這些,開心地撫摸着我點頭説:“我們的小男子漢長大了!”

祭灶神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寄託着我們美好的心願和祝福,祝福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願美好的民俗代代相傳。

送灶神作文 篇10

今天爺爺做了一件奇怪的事!吃午飯的時候,爺爺盛了一碗赤豆飯,沒端到桌上,而是放在了灶角!最奇怪的是,爺爺切了一小塊生豆腐放在了飯上!更奇怪的是,爺爺竟然剪了幾根稻草放到了飯上!

“爺爺,這是要幹什麼呀?”我好奇地問。

爺爺説:“你看到灶上貼着的這張紙了嗎?這是傳説中的灶王爺,到了小年這一天,要送灶王爺上天。”

“上天干嘛呀?”

“看到這兒寫的兩行字了嗎: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是我們民間的傳統習俗,寄寓了勞動人民的美好願望。”

我點點頭!“可是,爺爺,為什麼要盛飯,還要放豆腐呢?”

爺爺説:“這是為了讓灶王爺吃好吃飽,這樣才能言好事啊!有的地方還給灶王爺吃麥芽糖呢,這樣説出來的話就是甜的了!”

我説:“原來是這樣啊!可是,為什麼要放稻草呢?灶王爺吃草嗎?”

爺爺摸着我的頭説:“呵呵,那個草呀,是灶王爺的馬吃的草料,馬也要吃得飽飽的,才有力氣跑啊!”

這下,我全明白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可真有趣!

送灶神作文 篇11

祭灶,顧名思義,就是祭拜灶王爺。民間有“二十三,糖瓜黏,灶君老爺要上天。”為的是“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我們老家也有此習俗,不過要簡單多,沒有那麼麻煩。

首先要做糖火燒,一般都會做十八個以示吉祥。然後放在灶王爺前面點上香,放三個炮即可。

雖然這個説法難免有些迷信,卻象徵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

標籤: 送灶神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guoxiaozuowen/xiaoxuesheng/8l9y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