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成長作文 >反思作文 >

小學作文教學實踐探索和反思

小學作文教學實踐探索和反思

不少小學生怕寫作文,這是長期以來客觀存在的問題。一些小學生作文能力低下、水平不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在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進程中,筆者對如何打破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和神祕感,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新課程作文教學的現狀給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創新空間。在作文教學中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目的都應該是讓學生喜歡作文。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織共振;要鼓勵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豐富知識。筆者在作文教學實踐中主動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進行各種練習,降低寫作難度,並正確地批改作文,與學生共享作文成功的喜悦,取得了一定成效。

小學作文教學實踐探索和反思

一、激發學習動機,掃除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障礙

作文是一項比較複雜的智力活動,它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字詞句篇,表情達意。這就需要付出一定創造性的勞動。小學生的生活閲歷淺,語言文字還沒有學出門道,感到作文困難自然是難免的。皮亞傑説:“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支配。”從一定程度上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使學生克服寫作文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習動機,就應重視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一旦學生對習作產生了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由“怕”作文轉為“愛”作文,併產生表達內心感受的慾望。

只有讓學生寫內心世界的感受,他才會高興地説,高興地寫;反之,只能是為作文而作文,言不由衷,絞盡腦汁,敷衍應付,視作文為苦差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寫作的動機和慾望,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學生的思想,而要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生活,讓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學生的思想感情發生共鳴與協奏。我們要有一顆“童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用自己感情的火苗點燃學生心頭的火花,使學生的寫作動機萌生迸發,寫作慾望燃燒起來。如有一次習作課寫的是《我最熟悉的人》。在作文之前,我問同學們:“在你的`家裏,誰的話最多?”一個嘴快的學生立即回答:“我媽媽話最多。”“你媽媽的話多到什麼樣子?”“我媽媽一天到晚嘴不歇,不叫我摸熱水瓶了,天冷了多穿衣服了,少吃零食呀……多得很!”其他同學也有同感。我接着説:“你們想過沒有,為什麼媽媽的話最多呢?因為媽媽對家裏的事知道得最多,她覺得家裏所有的事情都是她本分的事情,她都要管。如果我們對家裏的事、學校的事、社會上的事能像媽媽那麼關心,你們也有説不完的話,寫不完的話,你們總覺得沒話可寫,是真的沒話寫嗎?”學生陷入了沉思。“今天我們要寫的是《我最熟悉的人》知道該怎麼寫了嗎?”學生都躍躍欲試。學生有的寫奶奶,有的寫媽媽,有的寫老師……有個學生寫道:“我媽媽早上起得最早。起牀後快速地刷牙洗臉,便一頭扎進廚房,給我和爸爸準備早飯。媽媽特別麻利。十幾分鍾後,香噴噴的煎難蛋和小米粥就做好了。在飯桌上,媽媽還邊吃邊囑咐我,過馬路要小心,上課要專心聽講……媽媽真辛苦,我一定要孝順媽媽。”這次作文內容豐富多彩,每個學生都寫出了真情實感。

二、開展實踐活動,激勵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小學生的社會閲歷淺,涉世未深,積累的寫作素材也比較少。而完全憑想象胡編亂造是寫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經常指導學生閲讀一些少年兒童喜愛的中外文學名著,並適時開展諸如講故事比賽、寫成語比賽等活動,有意識地讓學生加強課外閲讀,摘抄名言名句,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寫作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結合課文,鼓勵學生勤於動筆,對課文中精彩的語句或片段,鼓勵學生背誦、抄錄和仿寫。我認為,只有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親身體驗、身臨其境,才能獲取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實感。因此,我們不僅儘可能多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還引導學生把所聽、所見、所想、所感有條理地記錄下來,以便整理使用。

根據現在的學生接觸外界實際生活比較少的現實,我在作文教學中組織開展“幫媽媽買一次東西”的活動。其中一個主題是“幫媽媽買一次青菜”,要求是向媽媽要一元錢,獨自上市場買菜,看誰買的菜又多又新鮮,再把這件事寫下來。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辨別能力,還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如我班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今天,劉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有趣的作業,向媽媽要一元錢去買菜。放學了,我拿着錢來到了菜市場。市場上的菜可多了,有茄子、芹菜、黃瓜、辣椒、小白菜,等等。看得我眼花瞭亂,都不知道買什麼了。對了,媽媽不是説多吃青菜對身體有好處嗎?就買青菜。我走到了一位和善的老爺爺跟前問:“老爺爺,小白菜多少錢一斤?”“五角。”老爺爺回答。“我買二斤”。老爺爺很麻利地給我稱好了菜。我提着菜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原來買菜還有那麼多的樂趣,今後我要多幫媽媽幾次。

像這樣,我配合作文教學組織開展了不少實踐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他們寫起作文來自然感到得心應手多了。

三、開設説話課以説促寫,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看到,有些學生雖然説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作文時卻無計可施、無從下筆。這是因為“説”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的鍛鍊卻較少,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説後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整理思路後把要寫的內容先説出來再寫。為此,我們每週開設一節説話課,除了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表達、續編改編故事、講述複述故事等口頭語言能力的訓練外,還讓學生講從廣播、電視、報刊、網絡上聽來、看來的大事趣事和身邊的好人好事,有時結合作文教學進行復述或續編課文。學生説過後,我鼓勵他們寫下來,怎麼説就怎麼寫,以降低寫作的難度。這樣學生寫起來就比較容易。

開設説話課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説話課,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最終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如有一次説話課內容是看圖講故事:書上給出了四幅插圖,我首先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圖畫,弄清圖意,每幅圖先用簡短的話概括圖意,其次再讓學生把這幾幅圖的內容連起來用自己的話説一遍。然後再讓學生觀察圖畫,確定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人物都有誰,他們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讓學生把這些內容充實之後,我再鼓勵學生把這個故事講一遍,由於做好了鋪墊,學生把這個故事講得繪聲繪色。最後我讓他們把這個故事寫下來,學生很輕鬆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有個同學是這樣寫的:星期天,明明正在家裏寫作業,忽然一隻大老鼠從他身邊飛快地跑了過去,鑽進了一個洞裏,把明明嚇了一大跳。他想:可惡的大老鼠,我一定要把你捉住。於是他就在家裏找呀找呀,終於找到了一段管子,他計上心來,拿着管子把它放進了洞口,自己高興地坐在管子上專等老鼠上鈎,誰知老鼠“噌”的一下從管子裏鑽了出來,逃走了,明明傻眼了。由於有説話課做先導,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四、完善作文評改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作文後,老師應及時評改,給予肯定。每次習作講評課,我都會開展優秀習作欣賞活動,創造條件讓同學們走上台朗讀自己的佳作。另外,在習作批改中,不管是“旁批”、“眉批”,還是“總批”,都以鼓勵和引導為主。這樣做,有利於提高他們寫好作文的自信心。有些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一看到學生的作文內容簡單、語句不通順或有抄襲嫌疑,只是簡單地在作文本上隨意寫一個“閲”字。這樣做不但抺殺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還增添了他們對作文的畏懼感,並導致學生不明就裏,不知道自己作文優點多少、問題何在,今後努力方向何在。所以,我們要用恰到好處、畫龍點睛的評語激發他們的興趣。

在批改作文時,我的評語力求讓學生看後有一種親切感。當看到學生作文的精彩之處,我用醒目的波浪線標出,有時寫一些簡短評語,如“這段寫得非常精彩”、“生動形象”、“充滿童趣”,等等。如果哪部分寫得不令人滿意,可以寫“如果怎樣寫就會更好一些”等批語,給學生指出修改的方向,學生也樂於接受。如果是抄仿很多的作文,我除了必要的批評教育外,還寫上勉勵的話:這篇作文思想性很好,但“仿”的痕跡過於明顯,經過努力,你一定能寫出屬於自己的好作文。學生在看到那些切中要害的批語後,不管自己寫得好與不好,都會產生愉悦的感覺。如我班一位同學在一次作文中寫道:“中秋節到了,月亮姑娘變胖了。”我在這句話下面畫了波浪線,在旁邊批了個大大的“好”字,並且點了個長長的歎號。沒想到舉手之勞,卻使孩子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從那以後,他更喜歡作文了。

總之,基礎教育新課程作文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小學作文教學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以上只是筆者粗淺的探索和體會。在保持作文教學基本秩序、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我們應該不斷嘗試新的方法,只要是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我們就應該採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changzhangzuowen/fansizuowen/87vm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