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兩則

成語故事兩則

  史魚尸諫

成語故事兩則

史魚是誰?史魚,也稱史鰍,字子魚,是春秋時期衞國的大夫,以正直敢諫而著名。

春秋時期衞國有位德才兼備的好乾部,名字叫蘧(qú)伯玉(約公元前585-公元前484),這樣的好乾部即使現在,沒有機會的話也很難説是否會重用,更不用説當時的衞靈公。

衞靈公委以重任的是一位作風很不正派的名叫彌子瑕的。無論史魚如何進諫,讓衞靈公不要重用彌子瑕這種羣眾基礎差,無德無才只會拍馬溜鬚的'人時,衞靈公就是不採納他的意見

後來,史魚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將要去世前,將兒子喚了過來,囑咐他説:“我在衞朝做官,卻不能夠進薦賢德的蘧伯玉而勸退彌子瑕,是我身為臣子卻沒有能夠扶正君王的過失啊!生前無法正君,那麼死了也無以成禮。我死後,你將我的屍體放在窗下,這樣對我就算完成喪禮了”。

史魚的兒子聽了,不敢不從父命,於是在史魚去世後,便將屍體移放在窗下。

衞靈公前來弔喪時,見到大臣史魚的屍體,竟然被放置在窗下,如此輕慢不敬,因而責問史魚的兒子。史魚的兒子於是將史魚生前的遺命告訴了衞靈公。

衞靈公聽後很驚愕,臉色都變了,説道:“這是我的過失啊!”於是馬上讓史魚的兒子,將史魚的屍體按禮儀安放妥當,回去後,便重用了蘧伯玉,接着又辭退了彌子瑕並疏遠他。

  自食其力

從前有個人窮得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每天在街頭流浪,吃不飽,穿不暖,自己又沒有一技之長。

由於沒有謀生的手段,所以每天只有靠在城裏乞討度日,生活十分困窘。

那時的城市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幾條街巷,討的總是那幾户人家的飯。

開始,人們出於一種同情心,還給他一點殘羹剩飯,時間長了,人們就覺得他來的次數太多了,令人生厭,於是誰都不願意再給他食物了。

他還經常遭受一些人的冷眼和侮辱,大家都笑他是一個寄生蟲。

恰在此時,有個收廢品的老人因為活太多,忙不過來,需要找一個幫手。

這個乞丐便主動找上門去,請求給這個收廢品的老人打打雜工,以此換取一日三餐。

因為這樣,他就再也不用沿街乞討,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

於是他每天白天和老人一起去收廢品,學習哪些可以收,哪些不能收,然後幫忙挑擔子;晚上回來跟老人學習如何把這些廢品分類,哪些可以再賣錢,哪些還可以再利用。

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變得充實起來,幹活也格外賣力。

這時,又有人在一旁取笑他了:“收廢品本來就是一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而你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就去給老人打雜當下手,幫他挑擔子,這不是你的莫大恥辱嗎?我看你還不如像以前一樣乞討,不用費這麼大的力氣也能混口飯吃。

這個昔日的乞丐平靜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恥辱莫過於寄生蟲,什麼也不幹,靠乞討度日。

過去,我為了活命,連討飯都不感到羞恥,如今能幫收廢品的幹活,用自己的勞動養活自己,這又怎麼能説是恥辱呢?”

這個人的生活態度是正確的,如果像寄生蟲一樣地生活,不勞而獲才是恥辱的。

只要是靠勞動來養活自己,就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自食其力。

標籤: 兩則 成語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dqlw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