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2017成語故事8則

2017成語故事8則

導語:在漢語中,很大一部分成語都來源於古代的故事或者典故。這些成語故事或者典故不僅能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能讓我們正確認識和使用成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則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2017成語故事8則

2017成語故事8則

一、雞骨支牀

【拼音】jī gǔ zhī chuáng

【釋義】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牀蓆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成語故事】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與和嶠兩人同時喪父母,和嶠按照風俗習慣,守孝三年,神氣絲毫沒有損傷。而王戎則不同,他在父母的靈前搭了一個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靈,十分傷心,而且吃的很少,整個身體變成骨瘦如柴,三年後經很長時間調養才恢復。

【示例】積數日,雞骨支牀,較前尤甚。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寄生》

二、好謀善斷

【拼音】hào móu shàn duàn

【出處】疇諮俊茂,好謀善斷。  晉·陸機《辨亡論》上

【解釋】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並善於判斷。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人勤于思考善於判斷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為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於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捲土重來

【拼音】juǎn tǔ chóng lái

【典故】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唐·杜牧《題烏江亭》詩

【釋義】捲土:人馬奔跑時塵土飛卷。比喻失敗之後,重新恢復勢力。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壞人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期,項羽由於剛愎自用輕敵,在垓下中了韓信的埋伏大敗,只好帶領八千江東子弟到烏江邊,項羽兵敗自殺。杜牧《題烏江亭》感慨項羽的事:“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成語舉例】他們要掙扎,他們要變天,他們要捲土重來。  曲波《林海雪原》

四、堅貞不屈

【注音】jiān zhēn bù qū

【出處】堅強而不屈,義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脩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後漢書·王龔傳》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意志堅定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成語示列】而那些共產黨人的堅貞不屈、為了人民和祖國視死如歸的偉大精神更深深使他嚮往。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四章

五、街談巷議

【注音】jiē tán xiàng yì

【出處】街談巷議,彈射威否。  漢·張衡《西京賦》

【解釋】大街小巷裏人們的議論。指民間的輿論。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民間的`輿論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統治階級過着窮奢極侈的生活,他們霸佔良田與民宅,搜刮民脂民膏。張衡寫《西京賦》來諷諫東漢的統治階級,其中講到西漢丞相公孫賀的兒子貪污軍餉,公孫賀則抓捕逃犯朱安世來為兒子頂罪,對此,人們街談巷議紛紛批評與指責。

六、嗟來之食

【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典故】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禮記·檀弓下》

【釋義】指帶有侮辱性的施捨。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帶有侮辱性的

【相近詞】盜泉之水、殘羹冷炙

【押韻詞】詈夷為跖、砥平繩直、溢美之辭、情見乎詞、設官分職、蚌鷸相持、支吾其辭、朝夷暮跖、心動神馳、危而不持、......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嚴重的饑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餓死,貴族錢敖想發點善心,他在大路上擺上食物,準備施捨給飢餓的人羣,當有難民經過時,他傲慢地喝道:“喂,來吃吧!”誰知那餓漢表示寧願餓死也不吃這嗟來之食

【示例】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五回

七、剪燭西窗

【注音】jiǎn zhú xī chuāng

【典故】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

【釋義】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後泛指親友聚談。

【用法】作賓語、定語;泛指親友燈下聚談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詩人李商隱任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僚,四川一向多雨多霧,陰雨綿綿。他身處異鄉,面對秋雨夜深人靜,勾起對妻子的懷念,作詩《夜雨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示例】今視之殆如夢寐,與談詩文,慧黠可愛。剪燭西窗,如得良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連瑣》

八、雞鳴狗盜

【注音】jī míng gǒu dào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説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同韻詞】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奪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圖報、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驕戒躁、閎遠微妙、三星高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成語舉例】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雞鳴狗盜,遮遮掩掩。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

標籤: 成語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0znq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