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寫二則成語故事

寫二則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以下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兩則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寫二則成語故事

百步穿楊的故事

出處《戰國策·西周策》 來自

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釋義 它與成語‘百發百中”意義相似。比喻射箭技藝高超,並引申為 本領非常高強。

故事內容:

事秦國的名將白起,領兵前去攻打魏國,有個名叫蘇厲的謀 士獲悉後,趕緊去見周朝的國君,提醒他説: “如果魏國被秦軍佔領,您的處境就危險了。” 原來,這時周朝的國君名義上是天子,實際上對各諸侯國已沒 有管轄權。魏國如被秦國攻滅,秦國的勢力將更強大,對周天子的威 脅也更大。周天子問蘇厲怎麼辦,蘇厲建議周天子趕快派人去勸説 白起停止進攻,並給白起講一個故事。 蘇厲介紹了一個應該向白起講的故事: 楚國有個著名的射箭手,名叫養由基。此人年輕時就勇力過人, 練成了一手好箭法。當時還有一個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長射箭。一 天,兩人在場地上比試射箭,許多人都圍着觀看。 靶子設在五十步外,那裏撐起一塊板,板上有一個紅心。潘虎拉 開強弓,一連三箭都正中紅心,博得圍觀的人一片喝采聲。潘虎也洋 洋得意地向養由基拱拱手,表示請他指教。 養由基環視一下四周,説:“射五十步外的紅心,目標大近、太大 了,還是射百步外的柳葉吧!” 説罷,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楊柳樹,叫人在樹上選一片葉子,塗 上紅色作為靶子。接着,他拉開弓,“唆”的一聲射去,結果箭鏈正 好貫穿在這片楊柳葉的中心。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潘虎自知沒有這樣高明的本領,但又不相 信養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葉,便走到那棵楊柳樹下;選擇了三片楊 柳葉,在上面用顏色編上號,請養由基按編號次序再射。 養由基走前幾步,看清了編號,然後退到百步之外,拉開弓, “嗖”、“嗖”、“嗖”三箭,分別射中三片編上號的楊柳葉。這一來,喝采 聲雷動,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聲中,有個人在養由基身旁冷冷他説: “喂,有了百步穿揚的本領,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養由基聽此人口氣這麼大,不禁生氣地轉過身去問道:“你準備 怎樣教我射箭?” 那人平靜他説:“我並不是來教你怎樣彎弓射箭,而是來提醒你 該怎樣保持射箭名聲的。你是否想過,一旦你力氣用盡,只要一箭不 中,你那百發百中的名聲就會受到影響。一個真正善於射箭的人,應 當注意保持名聲!” 養由基聽了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謝。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蘇厲介紹的向白起講了上面這個故 事。白起聽後,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戰百勝的名氣,不能輕易出戰,便 藉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國的進攻。 這個故事還引申出另一條成語“百發百中”。

草船借箭的故事

故事內容:

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幹,心裏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説:“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諸葛亮説:“用弓箭最好。”周瑜説:“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現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説:“都督委託,當然照辦。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麼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説:“既然就要交戰,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説:“只要三天。”周瑜説:“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説:“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周瑜很高興,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説:“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來自

魯肅對周瑜説:“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諸葛亮説的是假話吧?”周瑜説:“是他自己説的,我可沒逼他。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説了。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麼打算,回來報告我。”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説:“三天之內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説:“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説:“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説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説:“到了第三天,看他怎麼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説的,佈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裏。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麼?”諸葛亮説:“請你一起去取箭。”魯肅問:“哪裏去取?”諸葛亮説:“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靠近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説:“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諸葛亮笑着説:“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説:“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裏,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周瑜長歎一聲,説:“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標籤: 二則 成語故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qqpk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