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作文素材 >成語故事 >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故事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故事

釋義

成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故事

鼓勵人們要聽取各方面的意見,這樣才能做個明白人;如果只信一個人的話,就如同在暗夜中一樣,心中無數。

出處

宋·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魏徵傳》。

故事

太宗時的諫議大夫魏徵,有很高的學識,並且敢於向皇帝直言諫勸和提出各種建議,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威信,唐太宗對他也相當敬重。

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為君何道而明?何失而暗?”意思是做皇帝的'是由於什麼樣的優點而成為賢明的?又是由於什麼樣的過失而使他糊塗的?

魏徵答道:“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

就是説賢明的皇帝之所以賢明,是因為能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而有些皇帝之所以糊塗,是因為片面地只愛聽少數人的話。

魏徵還舉了兩個賢明的古帝堯、舜為例,説他們因為善於吸取四面八方、特別是下層人民的意見,所以能夠戰勝敵人,保住了天下。又列舉了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煬帝為例,説他們因為偏聽偏信,結果都不免遭到悲慘的敗亡。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這句成語,就是從魏徵的話中提煉出來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uowensucai/chengyugushi/78vj4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