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1200字作文 >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10篇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10篇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昨天晚上我寫了一篇題為《又聞棕香飄》的短文,放在了散文吧裏,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裏,有近500人次的點擊,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可能是快到端午節了,朋友們都已開始聞到了棕子的香味了吧。

端午吃棕子,是我國的重要民俗,在端午節包棕子、吃棕子應該説是非常重要事了。其實,我國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或多或少和“食”有關,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歡度節日是老百姓的情感的集中表達,尤其中國的節日,濃濃的文化中與“食文化”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每一種傳統節日都有它特定的“食物”,可以説,吃什麼“食物”就能知道在過什麼個節日;如中秋吃月餅,元宵節包餃子,過年做年糕等等。

當然,在我們江南,端午節除了吃棕子,還要吃綠豆糕,不過,最普遍的最濃烈的最有人情味的,應該是包棕子、吃棕子了吧,因為棕子家家都要包的,所以每當端午節來臨的前兩天,去河邊掰蘆葦葉的婦女,可謂是浩浩蕩蕩。蘆葦葉掰回來之後,水浸清洗,然後就淘糯米、泡紅豆等,接着就利用晚上的休閒的時間來包棕子了;一般包棕子都是婦女的活,因為女性心靈手巧,包出來的棕子也是精巧好看,當然小孩子就不分男女了,由於好奇,也來湊熱鬧,不過,也因礙事,常常被大人們笑着趕走了。女性們常常把對生活的愛、對家人的愛全都包進棕子裏,所以吃棕子,其實在享受濃濃的親情和愛。而綠豆糕之類節日性的食品,基本上是從市場買回來吃,沒有多少情感情愫在裏面。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不僅在城市,就是在農村,家家包棕子的現象似乎不見了,有好一些人家都是從商場裏賣一些現成的棕子回家,來應付一下過節的孩子,來解一下嘗吧;這是和我們小時候是不能比的了。記得那時,棕子也不象現在要從市場上去買,村前屋後的水邊河岸,到處是蘆葦,想掰多少蘆葦葉就想掰多少,而且,葉寬色深,味清香幽,沒有任何的污染。母親每年要包很多棕子,燒好的棕子懸掛在一個橫竹竿上,長長的一條龍,蔚為壯觀。

現在可能有很多的年輕人不會包棕子了,這多少讓人感到有點遺憾事。我和妻子都是農村出生長大的,尤其是妻子,是包棕子的行家裏手,經她手包的棕子,緊實精神,味道也是特別正宗。棕葉之間插不好,棕繩扎得又不緊,燒熟的棕子不僅外觀不美觀漂亮,而且棕肉還會水沽拉渣的,沒什麼香味,口感就不怎麼樣了。我每次包的棕子就是這個樣子,結果連我自己都不願吃自己包的棕子。當然啦,口感是一回事,悠悠地享受生活的情趣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每年當妻子包棕子時,只要我在家,肯定也會包幾個,也算是趕一個節味吧。

如今,吃棕子,也不大趕節時上吃了,一年到頭,商店或超市都有現成的賣,而且有各種緩式樣的包裝、棕肉的味道也多種多樣。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吃糯米棕子,尤其是在糯米里加些許的紅豆或棗子什麼的,雖然做法很簡單,但吃起來非常爽口純淨,沒有油膩感;也有糯米里什麼也不放,這種純糯米包的棕子,吃起來有原始古樸的感覺,特別有勁道。

上個星期天,妻子説端午節快到了,讓我去菜市場買些棕葉回來,準備包些棕子,嚐個鮮。我這時才感到又一個端午到了。提前吃棕子,讓節味慢慢地醖釀,待到節日來臨的那一天,節味就會濃的如陳年老酒了;倘若吃着棕子,再能看到龍舟競賽,聽着家鄉的龍舟調,再能讀一讀屈原的《離騷》這一傑作,我想這個節日就更加完美了,因為吃棕子、划龍舟的這些端午習俗的由來還是源於紀念屈原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的愛國詩人的。

端午,我們一邊在品嚐着清香的棕子,同時又在品嚐着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的文化,這種享受讓人特別的愜意啊。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XX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節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月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月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月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月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月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月腳月脖子月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夾着黃沙般的風把我吹得臉在抽搐,但是,在這滿眼的青綠中,哪裏會有黃沙,噢,也許這是來我心中的吧!

抽劍扣舷,清清的河水在劍刀下劃過一道淺痕。突然,我把佩劍高舉過頭,用力地揮舞着划動。薄如蟬翼的水花,在船頭變化着,宣泄着心中的恕氣。

船伕看呆了,也許世人從未看過我瘋狂的樣子,但我能不瘋嗎?“固時俗之工巧,偭矩矩兒改措”世人都醉我獨醒,這和醉了有什麼區別!

當初我懷着八斗之才,把我的赤子般的愛國之心恭恭敬敬地呈上那個宮庭,換來只是一次次把我的赤誠全被抹殺。世人一次次罵我:“愚忠啊,愚忠”!而有誰知道,我那一夜長跪在雪門前的辛酸,我那一次次怒嘯在撕烈寒風中的崩潰,我這一桶桶水傾瀉到臉上時的狂喪!這些,都是為了誰啊?

為了楚王?不,我只是無法把我追求正義真理的心交結他們糟踏!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汩羅江水,還在洶湧着,日出日落佇立在江面,憑流水,淘不盡,我那無窮的愁緒。曲,是世俗之道,直,是我生命之本。“何方圓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夜,已深了,汩羅江,一輪明月清如水,呵,月亮也是圓的,曲的呀!但它卻是如此可愛。

抑鬱之園,這注定是我最後葬身的地方。莫負明月邀我飲,着我鐵衣映月銀。

那一身銀甲,在被十五年的掩蓋下,今天又照出了它的光輝。我雖是個文人,此時又開始重温十五年前

的夢。月下舞劍,寒甲如冰,吐一口酒塗沫在劍上。佩劍陸離,你為誰狂,一身戎裝,明月照耀,我心瞭然

-無邊木葉蕭蕭下,一度春秋一分愁。歲月又從我身邊掠走了一年的時光,

無邊木葉蕭蕭下,一度春秋一分愁。歲月又從我身邊掠走了一年的時光,而陪伴着我的,依舊是那條亙古不變的汩羅。汩羅啊汩羅。我恨你如此無情,我妒你如此逍遙唉,算了,不跟你説話了,免得我又精神分裂了。

今天天氣陰涼,南山的雪峯上,總該有另一番樣子吧。我下了決心,帶上劍出發了,山麓是無邊的林海,半黃半綠的樹影間,依稀看到灰天和白雪。

蟲獸們也紛紛出來活動了,看到我這個不速之客,都很不友善,腳上的傷口透過草鞋滲出了血。

走在南山的山腰中,隱約地聽到一陣歌聲:“山間何處有紅塵,指點桃花又一春。閒時惟有簫劍意,直教南山外”,而後有響起了如煙如縷的簫管之聲。這真是難得的灑脱之音啊,循聲而往。耳邊清泉之聲,這幾絲天籟洗滌着我的靈魂,安撫着我的心靈。泉在面前形成了一張明鏡潭,水在這稍作停留後注入山麓,小河,注入汩羅江。靠潭而立是一所門扉半開的茅屋,當我正要走近時,又聽到那個聲音:“林扉已足深,何有楚狂人?”

呀!這一定是位高人,我駐足不前,恭敬叫道:“在下楚人屈原,因被塵世煩繞,故向仙人請教”。

“凡鳥末世來,豈有挽回天下才”,從屋中走出一位峨冠博帶道人,卻右手握簫,左腰佩劍,發未有半點霜白,濃眉下的眼中表現出一種與年齡不符的超然脱俗神色。他兩手抱拳道:“屈大夫,久仰!”

我驚訝於他的裝束竟與我如此相似,忙欠身道:“不敢不敢。”

他輕輕用劍在潭水間撥動,突然,一條條水柱從劍下劃出,直直地在空中向我灑來,我閉眼接受這撲面而來的水,頃刻間,我濕透了。

“這清泉潭的水能否滌盡你的污垢?”道人問道。我昂着頭,説:“連汩羅江也洗不盡的痕跡,怎是污垢?”“哈哈,汩羅江本來就已是濁世裏的一條江,哪有潭水清澈?”看着他淡然漠視的樣子,我憤然掉頭:“滿嘴濁世塵世,連蒼生都不顧的人,我還有什麼話和你説呢?”

正當我離去時,耳邊又響起他的聲音,“屈大夫,楚庭豈是你兼濟天下的地方,汩羅江邊領土,即將淪喪,你一心牽掛的君主,已成為階下之囚。”

這是我已經料到卻不能接受的呀!山路已記不清是如何走完的了。耳際的話語,讓心靈遭受刀割。走回汩羅邊上,我看到了百年的宮庭被鐵馬烈火延平的瞬間,我看到了蒼生萬姓在斷戟殘旗的土地上流離的情景。

明月清風下,遠處傳來馬蹄的聲響,我卻解下了佩劍與簫管,一步一步地走向江心,尋找我的靈魂歸宿。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當然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們知道這個節日是怎樣來的嗎?讓我來給你們講爺爺告訴的故事:從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是楚國人。當國家受到侵略危險時,向朝廷獻計,卻被趕出朝廷。屈原心裏很悲傷,就含恨跳入汨羅江身亡。當地人得知此事,漁民立刻駕船打撈屍體。有的向河裏撒米,讓魚吃飽肚,不去咬屈原的屍體。

後來,人們把農曆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人們過節是讓大家想起屈原的故事,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保衞祖國,建設祖國。

這一天,有的賽龍舟,有的吃粽子,有的在家門上插艾葉,有的開紀念大會。紀念活動豐富多采。

我們一家人吃着粽子,聽着爺爺講故事,開心極了。去立志一定熱愛偉大的祖國。長大了一定報效祖國。

晚上,我請爺爺講端午節的來歷。 飽學的爺爺用蒼老的聲音,穿越了遙遠的時空,將我帶到楚國。 楚國時,朝廷腐敗無能,官員們魚肉百姓,人民怨聲四起。楚國走向衰落。 當時,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有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他連續幾次寫出改革朝綱的 奏摺呈給皇帝。 但是皇帝不但沒有采納屈原的正確主張, 還把他拘禁起來……在無可奈何的 情況下,屈原以死抗爭,毅然跳下滾滾汩羅河。 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人民。人們紛紛趕來,划着竹排小舟沿江找尋屈原,但尋找多日 未果,就無奈地往河裏撒一些白米,希望魚兒們不吃屈原的屍體。可是米粒太小,也容易分 散,魚吃不到怎麼辦?於是有人就想到包粽子的方法。用葦子葉捲成一個尖尖的小筒,往裏 面塞上糯米,再用細細的馬蓮草纏好包成一個個粽子,丟進河裏,魚兒就可以吃飽,就不會 吃屈原的屍體… 為了世世代代紀念屈原,人們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為端午節。 後來,人們就以吃粽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聽到這裏,我不禁流下了晶瑩 的淚水…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吃粽子。 初四下午,媽媽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粽子是四角形的,綠色的粽葉,給粽子包上了美麗又漂亮的衣服。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品嚐了媽媽和奶奶的勞動成果,粽子裏包着白白的米,紅彤彤的棗,看得我直流口水,於是,我張開大嘴咬了一口,啊!真好吃。多麼希望每天都能吃到這又香又甜的粽子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小學作文關於端午節。“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着大地的靈氣,沐浴着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牀,把事先準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着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裏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説“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説這玩意放在水裏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説“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户户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小時候,一到端午節,我就會讓奶奶做十幾個小粽子。可是,去年的端午節奶奶卻對我説:“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粽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為在我的眼裏,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粽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粽子餡和粽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奶奶説:“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捲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説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着在卷好的粽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葉,把粽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後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裏聽話的粽葉,到了我這裏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 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粽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粽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粽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後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粽子串在一起,據説這樣象徵着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姥姥的粽香——端午節了!又想起姥姥包的粽子

端午節了!又想起姥姥包的粽子。姥姥包粽子認真細心。包好的粽子,養眼養胃又養心。

往年,端午節前幾天,姥姥就張羅買葦葉、糯米。葦葉買回,要“打”葦葉,所謂“打”就是把葦葉一片片碼齊,浸在水裏泡一天使葦葉更平整而有韌性。米得稍泡會兒,邊淘邊泡。等葦葉泡得了,米也淘好泡好了,才能開始包。包粽子也很有講究,姥姥包的粽子四個角六個面很標緻特立體。葦葉包成,麻繩捆綁,結結實實美觀大方。

粽子包好同雞蛋一起上鍋煮,通常煮兩三個小時,悶一宿。吃姥姥包的粽子得有耐心,忍得住饞,頭天煮的粽子,第二天早晨才能吃。可一旦開鍋就是色香味俱佳!

開鍋,清香四溢,綠色蒸騰。那種綠不像翠那麼耀眼,它平實柔和。粽身的深色麻繩是暗綠,蘆葦葉是深綠,雞蛋被葦葉的青綠塗染深褐色略有斑駁的綠。綠,水墨畫般渲染,瞬時使你的眸子清靈如水。葦葉的清香,濃郁的甜絲絲的米香、淡淡的蛋香撲鼻而來。忍得住,你就等到把粽子剝開放碗裏,撒上紅糖,用筷子夾開一小塊,仔細品嚐。饞得受不了,就用葦葉當碗,剝出一角咬一口,一口一口,葦葉全剝開了,粽子也吃完了,吃得嘴粘手粘。

粽子很大,吃完一個即飽。可那濃香讓人肚飽眼不飽,眼飽心不飽。此時,姥姥就把剩下的粽子分分,一些讓我們拿回家慢慢吃,另一些分給周圍鄰居們嚐嚐。

媽最愛吃粽子,姥姥每次分給我們家最多。她還特意給媽買了個大竹籃,年年包了粽子,都讓媽拿着籃子回家盛。我們給籃子取了名,叫“粽子籃”,而我們家的“竹籃粽”也出了名。媽常常遵着姥姥的叮囑,把粽子分分,讓身邊的人都嚐嚐。端午節時,我家的鄰居小孩看見我們的“粽子籃”,都感到無比興奮。

每年端午節,姥姥的鄰居、朋友們,她的兒女們,她兒女的鄰居、朋友們都多多少少能吃到她包的粽子。多少年,我們周圍的親友都脣齒留香。

姥姥的粽子香香糯糯“走四方”,姥姥的粽香散佈最廣最遠最深,在我們的記憶中常留不忘!

有一天當我們踏過那條熟悉的小路,發現曾經的拐角已是岔路

成羣走在街上的人,哪個不是深懷着自己的一份孤獨,或許一個人並不孤單,一個沒有回憶的人才是真正的孤單。

有時候我不是不想張口,我怕一張口,那些深隱的念便碎成了淚,那些令人心酸的感覺又浮上了心頭。

多年後的一天,刻骨的東西忽然變得模糊不清,你記不起曾經與某個人在一起的細節,只是感覺一切恍然如夢。

愛有時候只是某個階段,我們卻將其假想成了一生,我們的心啊,為何如此的彷徨,原來我們一直都在離別中。

我們可以做到對一個人放棄,卻做不到對一個人忘記,有一天當我們踏過那條熟悉的小路,發現曾經的拐角已是岔路。

時光的角落裏,零落了幾多無力詮釋的清愁,卻不能夠再與一個人重新認識,重新開始一次。

人生是一場永不落幕的演出,今天的親近或許就是明天的遙遠,如夢如幻的往事,只在心間留下一抹惆悵的真。

生命的故事裏曾經走失了誰,人生的河流裏淹沒了多少勇敢的執念,愛總在最深時落下交織的帷幕,我們已不敢向那個故事裏的人索要太多。

或許冷漠與薄涼,才是分開的兩個人最適應,最恰好的温度,我們已經無法再醖釀出那些突然的温暖,我們的心已經無力再承受那樣猛烈的撞擊。

錯過,卻不再期待新的遇見,多年後依舊在反覆問詢自己的心,我究竟愛過的是那段時光,還是那段時光裏用心陪我走過的人。

錯過的人,即使還在心底千百次的憶起,卻只能説與文字裏的天涯海角聽了,我已經不敢在一個人的心裏,拾取一份仿若當年的在乎……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天下粽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為“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粽與湖州粽齊名,被公認為粽中之王。

嘉興粽子裏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後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所採之箬,此時的粽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最香。徽州粽葉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芽,至梅雨季節長大為“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粽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粽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裏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粽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粽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麼豆沙粽、蛋黃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粽。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裏,怯生生地試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鑽到心尖。七千年前發源於嘉興的稻穀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裏的魚,感謝江裏的'水怪……

為什麼是路邊的粽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剪、現煮、現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為大肉粽特別好賣,我發現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裏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裏現煮的);

二,嘉興城裏五芳齋的新鮮粽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屬於心理作用,它來源於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睏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驗是,從上海出發,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後再吃粽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粽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如果吃不了,千萬別兜着走,就算是新鮮而非真空包裝的粽子,回家煮出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從前,浙江的湖州粽不但與嘉興粽齊名,某種程度上名氣比嘉興粽還響。僅管湖州與嘉興現在都歸一個地區行政公署—嘉興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嘉湖一家,但湖州粽和嘉興粽起碼在外形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粽小巧優雅,稱“秀才粽”,後者大方實惠,稱“乞丐粽”。做為一個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説裏從來就不放過每一個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廣湖州粽子的機會:“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着四隻剝開了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隻,説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產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粽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韋小寶去買。粽子整隻用粽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粽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後,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實是,湖州粽子,天下無雙,不僅嫖客愛吃,俠客也愛吃。見《神鵰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製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粽子之後,楊過還要用粽子與她調情,即把吃剩的粽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幺“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粽子給利用到家了。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8

有句話説得好;“當一個人總愛回想往事的時候,就證明這個人已經進入了老年。”不知怎的,這幾年我老愛回想往事,尤其是童年發生的事情記憶尤深。這兩天隨手翻着日曆,一看到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來,心裏不由浸洇出一些温馨的情愫來,昨天晚上幾乎一整夜都沉在回憶裏,想的都是家鄉和兒時的那些事情。(這可能也是逐漸進入老年的緣故吧。)

由於我從小被父母親從城市送往鄉里交祖母撫養,我跟祖母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這幾年每逢端午節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我那慈祥可親的老祖母。遙想當年端午節即將到來的前幾天,祖母趕夜給我做各種各樣的香布袋,有鎖子型的,雞心型的,蓮花型的,還有娃娃扳腳,小老鼠偷油等等,然後是用五顏六色的蠶絲線,我們那裏叫扎線,纏五色金錢。扎線一般是用來扎花用的,可經過奶奶的巧手把扎線纏在一枚大銅錢上,一會就變成了一枚煞是好看的五色金錢。這金錢用五色線穿做項鍊被奶奶掛上我的脖頸,成了第二天我向小夥伴們炫耀的珍貴物件。看着小夥伴們豔羨的目光,我自然很是驕傲。把他們領家來,自然會得到祖母饋贈給她們每人一個造型不同的香布袋。

接着便是包粽子。早幾天,祖母就吩咐家人到北大河的葦塘裏採下一大把寬寬的葦葉,然後從地裏剪回一些細而韌的長草葉子,紅棗江米,泡在和麪用的大瓷盆裏,包粽時,便將一張張葦葉抹平,包上糯米和蜜棗或花生仁,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後,再抽出水裏泡的草葉,一頭用牙咬住,用另一頭去纏那米粽。祖母的手巧的很,利利索索一會兒包一大堆粽子,我想跟着學包,可無論如何總是學不會。怕誤了祖母的事,只有老實的坐在一旁,不眨眼的看着,遺憾的是我始終沒有學會像祖母那樣包粽子。那時祖母年輕,手腳靈活,總是一個人麻利把事情做完,而且老是慣着我,從不勉強我幹什麼,學什麼。

端午的頭天晚上,開始煮粽子,只一會兒時間,滿屋裏都是米的清香,以及葦葉草葉的特有的甜絲絲香氣。從粽子一下鍋,我就像一隻小饞貓,總是圍着鍋台轉,怎麼也攆不走。祖母説,睡覺去吧,粽子得煮上一夜 ,明早才能吃哩!我犟着頭説,我不瞌睡。

咕咕嘟嘟,粽子在鍋裏煮着,香味散發的越發的濃。在這濃郁的香氣燻蒸下,我終於耐不住瞌睡,兩眼皮開始打架。不知什麼時候被祖母抱到牀上。一睜眼,天卻亮了。枕頭邊是祖母放在白瓷碗裏的幾隻小巧的粽子,香噴噴的味道直往鼻孔裏鑽,也不管沒有洗手洗臉,抓起來就撕開吃,那整個叫香啊!我想我這一生再也沒有吃過那麼香的粽子、祖母親手包的粽子。儘管這以後我曾吃過胖等來生活廣場賣的各種各樣的粽子,但總吃不出來當年那粽子的味道。

吃過粽子,奶奶手裏拿着一把鐮刀,踮着一雙纏過的小腳,要到後門外野地裏去割艾草。我便急猴兒般三下五除二,穿衣穿鞋,小尾巴似地跟在祖母身後到貓狸溝去摘青杏。

端午時節,已經是仲夏季節,貓狸溝草木茂盛,溝兩岸長滿了毛桃和野杏樹。鳥兒藏在樹葉深處,高一聲低一聲歡快的鳴叫,甚至互相嬉戲,有時甚至猛不防隨着祖母的鐮頭翻動還驚出一支肥肥的野兔來,嗖的一下子就竄沒影蹤了。不過小鳥們並不在乎懼怕我這個小小人伸手摘青杏或夠毛桃,它們兀自在枝頭鬧騰嬉戲。貓狸溝北岸是大片的麥地,我們叫四十八畝,四十八畝的麥子或遠處的麥子已經連成一片金黃。祖母説麥子料生割,穀子要長過。馬上就要開鐮收割麥子了,收了麥子就有好面饃吃。祖母在前邊割艾草,我在貪饞的偷吃着青杏,酸的我直流哈喇子。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9

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早上,我們還沒起牀,奶奶就迫不及待地打電話讓我們回去過節。電話是奶奶用手機打來的。六年前,奶奶家就安了座機電話,2年前,爺爺奶奶嫌外出串門、趕集座機電話不方便,於是就停了座機,乾脆用上了手機。

一説去奶奶家,我十分高興,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等待爸爸帶我去奶奶家。在那裏,有我釣魚、打鳥、撿化石、捉蝴蝶等美好的童年回憶。再説,老師又佈置了寫家鄉變化的作文,我更得去老家感受一下,採寫一些素材。媽媽一大早就去單位加班了。爸爸開車帶着我出城便向奶奶家駛去。車子很快達到南盤江邊,一座嶄新的大橋展現在我們眼前,黑亮的柏油橋面剛剛劃好黃橙橙的車道線。這座橋原來是一座幾十年的老橋,破舊不堪,人和車在上面走都十分危險。半年前開始拆除重建。一眨眼,現在已經修建完工,聽説後天,也就是6月2日就正式通車了。

車子就要進村了。原來進村的路是一條特爛、特窄的土路,只能一次通過一輛車,如果兩輛車面對面行駛,那就特麻煩。這條路的土坑很多,車行駛起來很晃,也很傷車。這條土路有很多拉碎石的車從這兒經過,所以很多壓出許許多多深坑大窪。時間一長,灰塵也多了,弄得路邊的花草樹木也是土黃色的。如果風大,又容易引起“小沙塵暴”。現在進村的路修好了,是一條又寬又直的水泥路,它是幾個村裏的大富翁捐款修建的。

來到奶奶家,奶奶已經在炒菜了。這時從門外傳來一陣吆喝聲:“賣豆腐嘍……”奶奶一聽,説道:“剛才來過兩個賣豆腐的,我沒買,這家好吃,我去買一塊吧!”説着,奶奶拿了一個空碗去買豆腐了。過了一會兒,奶奶手捧一塊白嫩生生的豆腐回來了。太好了,又有一個菜了。“吃飯嘍!”

隨着奶奶的聲音,我們從外面回來吃飯了。我們剛拿起碗筷準備吃飯的時候,又從傳來一陣吆喝聲:“賣涼粉嘍……”奶奶一聽,説:“我孫子最愛吃涼粉了,我去買一塊!”説着,奶奶放下碗筷,急忙出去買涼粉了。一分鐘後,奶奶提着一塊熱熱乎乎的涼粉回來了。經過奶奶一陣忙乎,又一道可口的菜上桌了。“啊!真好吃!”每當我吃完奶奶做的菜,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發出這樣的感歎。

鄉村的美食,讓人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甜美。奶奶正在洗碗的時候,門外又傳來一陣吆喝聲:“買餃皮……”我一聽,不知道他在説啥,奶奶也説:“這是賣哪樣?我去看看!”不一會兒,奶奶提着一袋東西回來了。“賣的是餃皮,我買了一袋。今晚我們吃餃子,我們家可是從來還包過餃子。餃子北方人興吃,我們這兒不興吃!”奶奶説。“奶奶,今天不是吃粽子嗎?咋個改吃餃子了?”我迷惑不解地問。“粽子年年端午吃,這幾天端午還沒到,粽子已經吃得夠夠的了,所以我們今晚包餃子吃!”奶奶激動地説。“我去買點肉來做餃子餡。

以前啊,家家都窮,什麼都吃不上;後來啊,日子慢慢好過了,什麼好吃吃什麼,什麼沒吃過就吃什麼。今天,我們就吃吃北方人最愛吃的餃子!”爺爺高興地説。爺爺出去賣肉了,爸爸告訴我:“過去,奶奶家只有過年殺豬才能吃上新鮮肉,其它時間只能吃臘肉,但還不是經常吃,一個幾個月的才能吃上一次,可苦啦!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的!”“是啊,過去窮啊!哪能想吃肉就吃肉。現在真好,想吃哪樣就能吃上哪樣,不出村就能買到新鮮肉。”爺爺提着肉回來了,一邊進門一邊説:“村頭小龍家隔三岔五就宰豬賣肉,今天生意可好啦!”新鮮的韭菜從菜地裏拔來在灶邊的自來水籠下嘩啦啦洗好了,買來的肉在砧板上咚咚咚剁好了,兩樣倒進一個大海碗裏一拌,餃子餡便調好了。在又説又笑中,我們包出了一簸箕餃子。

傍晚時分,在端午節的晚上,在上百年的老屋裏,我們祖孫三代吃上了奶奶家的第一頓餃子。飯桌上,個個不停地誇這餃子味兒好。我想,爺爺奶奶一定是在回味這頓餃子的意味吧!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0

在家鄉的端午中,有很多風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裏,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10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了!

在家鄉,端午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裏面泡上艾葉,然後放在外面,在端午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裏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着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裏,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説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麼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説,在端午的前晚,月宮裏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裏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着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説,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裏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於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着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聖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裏,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説,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後,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着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裏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裏,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裏煮時,水裏面也要放上艾葉!經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麼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裏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麼不同呢?那就是在酒裏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説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裏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説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後,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

在端午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説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裏,裊繞的炊煙中,伴着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着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着時空聞到記憶裏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聖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着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着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裏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yiqianerbai/d748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