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節日作文 >端午節作文 >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6篇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6篇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天下粽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為“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粽與湖州粽齊名,被公認為粽中之王。

嘉興粽子裏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後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所採之箬,此時的粽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最香。徽州粽葉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芽,至梅雨季節長大為“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粽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粽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裏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粽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粽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麼豆沙粽、蛋黃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粽。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裏,怯生生地試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鑽到心尖。七千年前發源於嘉興的稻穀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裏的魚,感謝江裏的水怪……

為什麼是路邊的粽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剪、現煮、現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為大肉粽特別好賣,我發現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裏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裏現煮的);

二,嘉興城裏五芳齋的新鮮粽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屬於心理作用,它來源於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睏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驗是,從上海出發,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後再吃粽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粽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如果吃不了,千萬別兜着走,就算是新鮮而非真空包裝的粽子,回家煮出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從前,浙江的湖州粽不但與嘉興粽齊名,某種程度上名氣比嘉興粽還響。僅管湖州與嘉興現在都歸一個地區行政公署—嘉興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嘉湖一家,但湖州粽和嘉興粽起碼在外形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粽小巧優雅,稱“秀才粽”,後者大方實惠,稱“乞丐粽”。做為一個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説裏從來就不放過每一個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廣湖州粽子的機會:“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着四隻剝開了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隻,説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產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粽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韋小寶去買。粽子整隻用粽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粽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後,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實是,湖州粽子,天下無雙,不僅嫖客愛吃,俠客也愛吃。見《神鵰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製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粽子之後,楊過還要用粽子與她調情,即把吃剩的粽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幺“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粽子給利用到家了。

不過,現在顯然是嘉興粽戰了上風,五芳齋在包粽子和賣粽子兩方面都相當牛逼,不僅在各地的超市以及公路、鐵路沿線大賣特賣,還出口到全世界五大洲。當然,五芳齋最狠的一招,是把粽子賣成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東西,粽子不再是季節性的,更不是端午節的專利,而是所有的季節的東西了。全中國賣月餅的,心裏指不定有多饞呢。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兒時的記憶裏,夏天只有悶熱,值得回憶的只剩端午。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日裏,雖然,在我家鄉正是中耕時節,沒有“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那種大快朵頤的美食和賞心悦目的盛況。而且走親戚時,禮物就是人們憑糧票買的幾個包子,兩三把蒲扇,送城裏的親戚,還順帶捎上一把蘄艾菖蒲;但每人分得一個白砂糖芯的包子,田螺是有的,石灰泥鰍也是有的;殷實人家甚至還有年前的臘肉或酸菜醃的肉。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家家都要插蘄艾,“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來”。諺曰:“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不論男女老少,都喝一點,像我媽我姐一無例外。在物資極度睏乏的日子裏,端午仍然過得古意盎然。別樣的端午,是在我十九歲那年。我到大圍山東麓的山溝裏工作。開窗是山,敞門是山。年年端午,都是面對着山。不似陸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人説“每逢佳節倍思親”,回家的奢望雖蠢蠢欲動,因薪水之微薄,路途之遙遠,不得不作罷。難耐佳節的寂寞和思念,非平日可比。好在結識了學校附近的一位同庚,高中畢業,學了木工手藝,話投機語中意,於是義結金蘭。時頭八節,便去他家叨擾。

那年端午,他帶我上山摘楊梅。

苦悶的老牛,短短淺淺的梯田,淳樸而又安詳;平靜的山村,寂靜而又温順地偎依在綿亙不絕的層巒疊嶂之中的半山腰上。我和老庚一出門便披草芒、爬陡坡、蹚清溪,鑽山溝。走了十幾裏,沒入深山老林之中。我喘着粗氣,汗流浹背,可汗是涼的,手臂上也是凊涼凊涼的。我説走了這麼遠連楊梅樹都沒看得一棵,這山裏到底有沒有楊梅?其實我連楊梅樹都不認識。老庚説,那邊就是一棵楊梅樹。我好奇而驚喜地就要鑽過榛莽去摘楊梅;老庚説,不要過去,那樹上沒幾顆楊梅,而且又小又太酸。一看樹上竟是青青的蠶豆大小的楊梅。原來只有水分足的陽坡上的楊梅才長得顆粒大味道酸甜鮮美。我們離開林下崎嶇的小道,向一個山窩鑽去,老庚真算得上是斲輪老手,氣不急心不躁在前面開路。終於找到一棵大楊梅樹,可是我卻只能望梅興歎,這麼高大的樹怎麼能摘得到?只見老庚噌噌噌爬上樹,也不伸手去摘,只在樹上用腳踩着樹枝悠悠地晃動,霎時間,樹下像下起大雨般地霍霍作響,胖乎乎的楊梅掉到樹下的雜木葉子上劈啪作響,又落到鋪了一層枯葉的地上,那楊梅紅汁欲滴,只晃了幾下,鮮亮如瑪瑙的楊梅鋪滿地。老庚並不下死力踹,因為怕將沒熟透的.楊梅搖下來,他説:“‘行得春風,必有夏雨’;今年黴雨天氣長,楊梅長勢好,梅子一批一批成熟,留着別人也來摘一些。”這人就如大山的性子。我們滿載而歸,雖然受盡了蚊叮蟲咬蟻齧,但心裏卻無比舒坦,此間樂不思鄉了。返回的路上,聽得對面的山上載來笑語聲,既而伴着潺潺的泉流,甜潤的歌聲悠揚在空谷上:“有心不怕路途遠——哦,有約不怕萬里山,五月端午梅子熟——呀,哥等梅子(妹子)酸又甜——咯……”聽得歌聲,山下溝溪傳來尖高的男音:“仰頭望見對面崗——呦,梅子妹子都漂亮——哦!走路就像風扶柳——咯,山歌賽過畫眉音——咧!”唱完還用花鼓戲語調問“你這妹子是不是想賣了?”(客家人説出嫁為賣,嫁女叫賣妹子)一陣嬉笑,並不見人。那歌聲似空谷足音,也能激濁除腐。

下得山來,只見從不同的山路上鑽出或兩個、或三個人來,這些人匯聚到一個屋場,竟全是採摘楊梅的。你嚐嚐我的我嚐嚐你的,説起偌大的山上的楊梅樹,如數家珍。其中只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妹子,摘了滿滿一簍,鬢角的一綹烏髮濕濕地帖在耳前,紅潤的俏頰含着羞澀,神情靦腆。最不吸汗的的確良褂子,裹得胸前奇峯突兀;身上許多處都被汗水浸得豐腴的肉色瞭然。令人想起蘇東坡的詩句:“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五月端午節,楊梅紅出血;成熟的不只是楊梅。我一直在猜想,那穿的確良襯衣的妹子,如今不知和誰品嚐這佳節勝果了。

  xx中學xx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這裏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説示明,他們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羣的標誌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早飯的時候,妻子端上飯桌几個熱氣騰騰的粽子,我的兩個孩子都爭着剝開粽子皮來吃,看着一個個水靈靈的粽子,聞着那誘人的清香,噴湧的思緒衝開了我塵封已久的記憶閘門……

兒時的端午節在我們河南農村老家算不上個較為隆重的節日,因為我老家地處中原北部,而端午節在南方才算得上個正式的節日。不過説到底端午節還是要過的,只不過過的方式與南方略有不同而已。

在記憶中,老家過端午節家家户户都在大門上懸掛一大束艾草,因為那時候艾草遍地可尋,據説端午節掛艾草可以保佑家裏人一年健康沒病的,還有的家裏會從地裏挖來馬齒莧(我們老家人叫它馬石菜),把這野菜掛起來曬乾了,據説也可以治病的,有人説這東西五月初五這天挖是最好的。

至於説端午節的粽子,在那時的老家人眼裏真可謂是一種奢侈品。因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裏,我們農村人剛剛吃上白麪饃,有的人家還在吃窩頭呢,南方的大米運到我們比方的很少,而且價格較貴,一般人不好接受。所以説,很多人只是聽説過粽子還沒吃過呢。

那時候,我家的經濟條件也不好,生產隊剛剛劃分了責任田,爹孃整天忙活着伺候那幾畝田地,從來沒有提過什麼節的事情。娘是個幹農活的料兒,她粗手笨腳的,也不會擺弄什麼好吃的和穿的,常常引來村裏嬸嬸和大娘們的笑話,但娘不怕她們笑話,就只知道下地勞動端午節的記憶作文端午節的記憶作文。

這一年快過端午節了,鄰居王大娘家剛好要到她們出嫁頭一年的閨女家裏走追接親戚(在我們當地管孃家人去女兒家走親戚叫做“追接”,每年只有一次的),為了表達對女兒的心意,王大娘就找來村裏幾個會做飯的能手兒來她家幫忙包粽子,她家的條件稍好點兒,準備帶粽子去女兒家走親戚的。出於好奇的緣故,我便早早的蹲守在大娘家看她家怎樣包粽子。

只見王大娘和幾個婦女圍坐在一起,中間桌子上堆放着一打一打的葦子葉,聽説這葦子葉是王大娘專門打發兒子春哥跑到離我老家十幾裏遠的河灘裏採摘的新鮮得很。還有一個盆子裏盛的是糯米、紅棗、豇豆之類的粽子用的食材。

王大娘她們一人拿一張葦子葉,把葉子疊成三角漏斗狀,中間填滿了粽子食材,再三下五除二用葦子葉把裏面的東西像裹衣服般裹得嚴嚴實實的,最後再用棉線把它們捆緊,一個個綠油油的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的粽子拿到蒸籠裏蒸一下或者鍋裏煮一下就可以吃了。我躲在一個角落裏,看着春哥家裏人坐在院子裏剝粽子吃,聞着那人特有的葦葉的清香,看着那白裏透着紅的糯米糰子,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我趕緊跑到自己家裏,哭着吵着剛從地裏幹活的娘要粽子吃。娘看我眼裏哭得滿是淚花,她的眼眶也濕潤了,開始她只是無奈地歎息蹲下身子一個勁的安慰我。而那時的我太執拗,一個勁地吵着吃粽子,娘最後站起身來態度很堅定地對我説:“孩兒不哭哦,媽給你去換幾個粽子吃!”,我不哭了,看到娘從我家廚房裏出來她手捧着一個大面瓢,裏面盛滿了一大瓢小麥麪粉,徑直去了鄰居大娘家裏。

娘去了很長時間才回來,她手裏攥着幾個我心儀已久的粽子。我只顧吃那可口的粽子了,而卻娘歎息着回到了屋裏。後來我聽村裏人説娘太傻,拿自家的好面給人家就換了幾個粽子。要知道那時的麪粉在我們莊户人家裏還是很金貴的,很多人家裏還常年啃着窩頭吃呢。後來我長大了才體會到了為人父母的艱辛。

當然,老家的端午節不只是有艾葉和粽子,臨近端午節大人還會給小孩子們做一件繡上蜈蚣、蠍子、蛇、青蛙等五種小動物的黃布肚兜,據説是讓小孩子穿上在夏天能夠抵禦這五種動物的毒氣的。有的人家還會給小孩子用布來做一個五顏六色的手扳腳小娃娃,布里填上艾草據説可以辟邪。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天下粽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為“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粽與湖州粽齊名,被公認為粽中之王。

嘉興粽子裏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後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所採之箬,此時的粽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水分和陽光,最香。徽州粽葉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芽,至梅雨季節長大為“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粽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粽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裏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粽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粽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麼豆沙粽、蛋黃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粽。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裏,怯生生地試探着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鑽到心尖。七千年前發源於嘉興的稻穀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裏的魚,感謝江裏的水怪……

為什麼是路邊的粽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剪、現煮、現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為大肉粽特別好賣,我發現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裏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裏現煮的);

二,嘉興城裏五芳齋的新鮮粽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屬於心理作用,它來源於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睏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驗是,從上海出發,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後再吃粽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粽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如果吃不了,千萬別兜着走,就算是新鮮而非真空包裝的粽子,回家煮出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從前,浙江的湖州粽不但與嘉興粽齊名,某種程度上名氣比嘉興粽還響。僅管湖州與嘉興現在都歸一個地區行政公署—嘉興地區行政公署管轄,嘉湖一家,但湖州粽和嘉興粽起碼在外形上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粽小巧優雅,稱“秀才粽”,後者大方實惠,稱“乞丐粽”。做為一個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説裏從來就不放過每一個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廣湖州粽子的機會:“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着四隻剝開了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隻,説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浙江湖州所產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粽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常差韋小寶去買。粽子整隻用粽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粽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後,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實是,湖州粽子,天下無雙,不僅愛吃,俠客也愛吃。見《神鵰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鹹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製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粽子之後,楊過還要用粽子與她調情,即把吃剩的粽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幺“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粽子給利用到家了。

不過,現在顯然是嘉興粽戰了上風,五芳齋在包粽子和賣粽子兩方面都相當牛逼,不僅在各地的超市以及公路、鐵路沿線大賣特賣,還出口到全世界五大洲。當然,五芳齋最狠的一招,是把粽子賣成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吃的東西,粽子不再是InSeason的,更不是端午節的專利,而是AllSeason的東西了。全中國賣月餅的,心裏指不定有多饞呢。

端午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着一層層竹葉,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説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曆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户户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裏,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屍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接着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DD永昌,位於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而已。在彼,人們留心於早晚的雲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並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在此,人們嚮往着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中,端午節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説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後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氲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複着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雲煙,君王霸業恆河沙數,最終空留歎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在心中。

標籤: 端午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erizuowen/duanwuzuowen/8plv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