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植物作文 >花作文 >

鮮花與果實大學生優秀作文

鮮花與果實大學生優秀作文

七月初七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越過幾世泛綠的雲煙,夢迴南唐。今晚,無眠,我在這裏懷念如花般凋謝的李煜。

鮮花與果實大學生優秀作文

千百年前的今天你含苞綻放,幾十年後匆匆凋落。花樣開放終將花般謝場,而留下的果實,卻在千百年後鮮活依舊,香甜依舊。那是經歷了怎樣的風霜,遭受了怎樣的錘鍊所結出的果實啊!本是逍遙人,幾曾識干戈?無奈生於帝王之家,無奈又被推上了至高的寶座。金獸紫衣,香階步履;歌舞昇平,縱情聲色。你就像一朵糜爛的花,開得華麗卻那樣的不真實。所以,故事並沒有到此結束,否則徒有好花,卻不會有果。

或許從你出生的那刻,命運就已譜好了你要走的道路。受父親的影響,自幼便滿腹詩才,你錯誤的將一個詩人的浪漫與純真融入到瞬息萬變的黑暗至極的政治舞台,所以,在宋氏王朝瘋長的慾望的火紅中,一面白旗從你手中舉起。一個南唐無辜的陪你葬送。然而,這正是花兒逐漸成熟,急需養分也急需磨練的時期。身為違命侯,住在宋王朝“恩賜”的小宅,抬頭,只有梧桐,瘦月。你心中該是怎樣的悽苦與愁恨。然而故國已逝,悔恨已然無用,只有接受這命運安排的煉獄。於是,你提起那曾經描繪盛世的筆,只能書胸中所有愁,心中所有恨,澆注於筆尖。

經歷過風雨的花兒,果然開得更加堅韌,更加挺拔,你繡口一吐,便成就了半個盛唐。命運早已安排好,讓你成了太白,而不是太宗。試問,若沒有那國仇家恨,離愁別緒,又如何造就你這詞中之帝,我又如何在這千百年後有幸品到你用血淚鑄就的果實。花樣綻放,花樣凋落,又花樣留下豐盈的果。因為,你經歷過錘鍊,經歷過風雨,才使得花兒茁壯又堅強的成長,才使得果實裏濃縮了天地的精華與內心的豐富。在虞美人猩紅的花期裏,詩人的君主,用血淚描繪破碎的山河了;君主的詩人,用堅韌留下傳世的果實。砥礪人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歷練,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人生中,時間像一隻頑皮的小精靈竊笑着與我們擦肩而去,然而在這條無聲無息的河流,在浩浩蕩蕩地義無反顧地向身後延伸之時,多少人浮沉史海,多少事淹沒,多少事流傳。縱觀歷史滄桑變幻,只有經受得住歷練的洗禮才能在生命中綻放光彩。歷練更是自然界的亙古不變的法則——優勝劣汰。在激烈的競爭中,自然選擇便是一次歷練。

我聽説農人在水稻的秧苗插入水中之前是要將它們放在地上曬上幾天的,叫做“曬根”,等到曬得焉焉時,才把它們插入水裏,這樣根才會瘋狂地向下扎,風吹不倒雨打不倒,才會成長為一棵堅韌的植株。經歷了這樣的磨練,人生還有什麼不能面對,不能克服的呢?巴爾扎克曾告訴我們:“不幸是強者的進身之階,是弱者的無底深淵。”説的同樣是歷練,同樣是面對歷練,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結果。勾踐面對不幸,選擇了忍辱負重,十年卧薪嚐膽,終換來“三千越甲可吞吳”的豪邁;然而楚霸王項羽在烏江邊卻選擇了自盡,面對不幸他被命運扼住了咽喉,終成不了一代霸主。作為最受美國尊敬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征服世界的不僅是他輝煌的政績,更是他受過的苦難。這苦難帶來的芬芳又豈是尋常花兒所能比擬?歷練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關鍵是看你怎樣面對,退縮了便一無所獲,崛起了則收穫無窮。

是的,所有的果實都曾經是鮮花,然則不是所有鮮花都會成為果實,要成為果實,我們必須學會面對歷練。學會面對歷練,是要我們勤於律己和矯正自己,在無房可居時親手砌磚又疊瓦,建造屬於自己的精神宮殿;是要我們為自己修枝打權,澆水培肥,使自己不會沉淪為一棵枯榮隨風的草,而成長為一桔柑筆直葱蘢的樹。生活像是一望無際的海,有風平浪靜的恬靜愜意,也有波濤洶湧的狂躁煩悶。而我就像大海中一葉扁舟,面對歷練,迎難而上。在這磨練與挑戰中,我才真正理解了人生的曲折與坎坷。我已做好準備迎接生活的歷練,永不言頹廢。 凋謝,依然美麗一朵花,從笑靨滿容走向零落成泥;一片葉,從蒼翠欲滴走向枯黃憔悴;一枝莖,從光滑茁壯走向龜裂乾枯。這是生命的凋零,是生命與大地一次迴歸的禮拜。花謝了,果實便成熟了;葉落了,大地便豐潤了;莖枯了,莊稼便收穫了。有時,凋謝依然如此美麗。

潮有漲有退,月有圓有缺,生命的輝煌只是漫漫人生的一個短暫歷程;因為輝煌而炫耀,便如絢爛煙花的呼告,只會縮短輝煌。人生的高潮未必人人都有,但凋零的美麗人人都可享有。從降臨人世到生命凋零,歷經酸甜苦辣,人世冷暖;飽嘗世間萬物,積澱了豐富的閲歷和深沉的情感;因此,凋謝往往是歷程積澱後的總結,愈見深沉和美麗。不禁憶起了孔聖人。一生波盪,風塵僕僕。在百家爭鳴的時代,他用儒家人的智慧在哪個王朝並列的特定環境裏奔波講學。那時生命的輝煌是何等壯烈!當生命開始走向凋謝了,他覺得該作一些總結了。於是,歷傳的《春秋》便在孔聖人生活凋零的狀態下勃然而發!那是凋謝中美麗的傑作,是凋謝中美麗的存留。一生波塵滾滾,閲歷人世萬千,在輝煌後的凋零中,他依舊美麗。

偉大的人從未在生命的輝煌時刻驕傲的高吟,他們總是在間斷的輝煌中積累經閲,收穫閲歷,在凋零中保持輝煌時的美麗!我又禁不住憶起了錢學森。兩彈一星的科學元勛,歷經風風雨雨,今已耄耋之年,在生活凋謝的時候,他從“感動中國”的熒屏又一次走向了我們。鬚鬚白髮,和藹可親。凋謝,卻依舊如此美麗。曾經幾十載的奮鬥,幾十載的輝煌,他從未在生命的輝煌時刻高傲的俯視一切。在與你平等的對話中,他詮釋了一個偉人謙遜的品質。凋零,依舊美麗。而那些在生命輝煌時時刻忘乎所以的人,總是遺憾的凋謝。莫像後主一代國君驕淫誤國,莫像趙括依得權勢紙上談兵……花謝,帶着輝煌時刻的平靜;葉落,攜着歷經世事的飽滿;凋謝,依然美麗……核桃裏的人生鮮花固然美麗,但是風雨過後,它也不會炫耀,只有那些生於暮年樹枝上的果實,即使再大的困難,它已無堅可摧。是啊!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不要輕視暮年的人生,我想它比青春還美。風華正茂的青年,看到自己的青春就像這鮮花一樣鮮豔。但飽經風霜的老人卻把自己看成樹上的果實——核桃,這不僅是樹的追求,也是人生的追求。

我喜歡核桃裏的人生,它讓我感受到的不是青春的浮誇與靚麗的外表,或者是自高自大的神情。而是經歷風雨後的鎮定與泰然自若、處世不驚。核桃樹上的花很美,但是人們往往談論的是核桃,再美的花朵也會逝去。留有餘香的並不是花朵,而是核桃。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青春固然壯麗、激昂、奮鬥的信念、前進的號角、不屈的鬥志是他們的格言。但經歷幾十年風雨後的暮年散發出的那種沉着,冷靜的人生更是我所喜愛的。我喜歡核桃裏的人生。每當散步於春的田野、鄉間、樹木,萬物復甦,小樹偷偷地露出嫩芽,窺視這奇妙的世界。是的,我能感受到這美麗的人生的開始,一切都顯得那麼新,那麼有鬥志!但當繁花已盡,落葉歸根,每當我穿梭於那果實累累的田間,樹木間時,看到那飽滿的玉米,粗壯的蘋果,鮮嫩的梨,總會有一種感覺油然而生。

我思索萬千,大概那是一種對暮年人生的敬慕之情吧!對核桃裏的人生的一種久仰、敬佩、憧憬之感吧!我尤其喜歡核桃裏的人生。暮年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多少人為你折腰,多少人久仰你的大名,多少人慕名而來,只為從你身上汲取那一點經歷百戰後沉澱下來的,做人處事的精華。是的,我愛你,核桃裏的人生。不需其他理由去解釋。因為你身上有一種永遠無法品盡的非凡的人生。老夫喜作黃昏頌春蠶老去了,留給我們光潔柔軟的`絲錦;稻花老去了,留給我們飽滿低垂的稻穗;蓮花老去了,留給我們香甜的蓮子;當人生老去時,留下的是無盡的思索與智慧。衰老並不是沒落,而是生命篇章中點明主旨的段落。當我們讀起王勃“慕宗愨之長風,等終軍之弱冠”時,不禁要對這生如夏花的少年大加讚賞,但當我們吟誦蘇東坡“老夫聊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時,更為他老當益壯的豪情壯志所折服。少年的東坡意氣風發,一如“卷地風來忽吹散”的無畏英雄,鬥志昂揚;老年的東坡風采依舊,但更多了幾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的箴言理趣,老年的東坡留給我們太多的哲理、智慧,恰似一杯陳年的酒,歷久彌香,令人回味無窮。

東坡並不畏懼衰老,他的霜花歲月昇華了這段曲折傳奇的人生,流傳下多少美好的傳奇故事。當英法的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時,多少英雄兒女奔赴戰場,用血肉之軀譜寫了一曲曲豪壯的讚歌。鎮守虎門的六旬老將關天培,身先士卒,用長矛寶刀斬殺英夷。“銀絲如血,白髮塗朱”的老將宛若天人,令無敵於天下的英國艦隊望而生畏。年過七旬的馮子材鎮守祖國邊防屏障鎮南關,他憑藉高深的智慧,縝密的計劃,無畏的膽魄,打得法軍狼狽而逃,守住我國的西南邊陲。二位老將的傳奇故事令人稱道,他們的貢獻將永遠銘記在中華兒女心中,他們用生命的最終段落對自己的人生篇章做了最好的詮釋。昔日的紅衣少年,今日的白髮長者。國學大師季羨林辛勞一生,譯述無數,直至晚年卧病依然筆耕不輟。季老的文章中不僅有知識,更有智慧和精神,深刻雋永,令人回味無窮,他的銀髮裏潛藏着無盡的學識,瞳孔中放射出奧妙的啟迪,老者如斯,令人欽佩。“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每一位老人心中都有一本人生的書冊,其中記錄了千千萬萬對生命的思索,堪稱無價瑰寶。夕陽是遲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老年,恰如夕陽,仍有無窮餘熱,仍能鋪出彩霞滿天。

美,源自靈魂深處縱然玫瑰有婀娜的風姿,婀娜的風姿給予它嬌媚的容顏,嬌媚的容顏賜予它多寵的一生,而我,卻看不到那多刺叢間的一點坦然,相比之下,我喜歡那傲骨的寒梅,在寒風凜冽中,雖沒有玫瑰的香魂,卻向世人傳遞着一種不屈的傲骨與堅強。看慣了菊花在秋風中綻開絢麗的花瓣,心不經意間被菊花蒸起的氤氲模糊了雙眼,眼前被一片虛假的繁華所迷惑,不經意間忘卻了那痛飲雪水,與寒風搏擊與風雪抗衡的高山雪蓮,伏爾泰説過:只有經過獄火的焚燒才能煉就創造世界的雙手,只有流過血後的手指才能彈出人間最美的絕唱。我相信,此時,在蓮的靈魂深處已經萌生了一種無心言對的絕世之美,在世間無聲地彈奏最美的絕唱。就像年輕人將自已比作一叢鮮花,固然鮮花有美麗的外表,但它們也只能當作欣賞犧牲品,最後在寂寞中漸漸離去,那如老人般的核桃所給人提供的營養價值,在人們的讚美與感激中永存。她作為一名柔弱如水的女子,為了漢匈邊疆的安寧,她擔負了歷史使命,將她的美化成靈魂深處的一種掙扎,創造了另一種輝煌。望着荒涼的大漠,紅葉般的她香消魂飛,將自己埋藏在這大漠中,讓自己的一生在大漠烽煙中彰顯作為萬物之靈的從容,獨自承受着內心的孤獨,王昭君,你外表的美並不代表着什麼,而內心的美卻詮釋什麼是人世間最美的靈魂。

我們不得不為昭君出塞的壯舉而喝彩,同時也被她那心靈深處的美而震撼。如果靈魂深處沒有美,那麼易安居士就不會在秋天之後將《金石錄》中的美與自己的生命線延長下去;如果沒有靈魂深處的美,那麼司馬遷就不會寫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如果沒有靈魂深處的美,那麼屈原就不會駕着金車在太陽神中馳騁。靈魂深處的美如啟明星,撕開罪惡夜的殘幕,讓光輝閃耀整個大地。總是想要在寒風冰雪交錯的殘冬,靜靜地站在庭院前,望着那亭亭玉立的寒梅,永遠,永遠…… 盡吾志也不是每一朵鮮花都可以成為果實,但如果一朵鮮花,他沐浴陽光,汲取雨露,盡其力量卻依然沒有成為果實,他盡力了,可以無悔了。王安石,一朵沒有成為果實的花。大宋王朝,中央集權,專制統治。面對國庫的日益虧空,國力的日益下降,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熱,一個書生,用瘦弱的肩膀扛起變法的大旗。

他要興修水利,他要方田均税,他要整頓太學,他要整頓的儼然是一個封建制度,是在虎口拔牙。然而他做了,亦無悔了。他失敗了,但歷史沒有記住大宋皇帝,卻記住了他。王安石變法,沒有果實,但王安石盡志了就是一朵開不敗的花。荊軻,亦是一朵沒成為果實的花。秦國強盛,無人與之抗衡,但,為了一個國家,為了一國人民,他,還是走上了那條不歸之路。秦國的宮殿,檐牙高啄,士兵手裏的矛戟,寒氣逼人,嬴政的眼眸,讓人不寒而慄。他,沒有退卻。當圖窮匕見的那一刻,他註定了失敗。然而,他做過了,盡志了,亦無悔了,從此,他達到了令後人仰視的高度。荊軻刺秦王,沒有果實,但荊軻盡志了,亦是一朵不會衰敗的花。王安石,荊軻,他們都盡志了,所以,他們是歷史這棵大樹上永不開敗的花。我們,也即將面臨人生的轉折,沒有人可以預測我們是不是可以成為果實,然而,不管結局如何,我們會全力以赴,盡我志也。力足以至者,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也,其孰能譏之乎?此餘之所得也。

所以,儘管不是每一朵鮮花都可以成為果實,但我們仍要做最鮮豔、最芬芳的那一朵,因為我們沐浴在陽光下,成長在雨露中,我們沒有權利怠惰,我們應朝着太陽,堅持自己的方向,盡吾志也。盡吾志也,雖敗亦猶榮;盡吾志也,無果亦無悔;盡吾志也,生命亦發光;盡吾志也,雖不會都成為果實,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亦或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那時花開誠然,沒有春日紅花豔麗的色彩,無限落紅卻也有默然護花的高尚。誠然,沒有幼嫩枝條隨風的飄搖,枯藤老樹卻也有鐵幹虯枝的堅韌。誠然,沒有靈動溪流歡悦的奔跑,寧靜湖泊卻也有靜水沉音的厚重。在經歷過歲月的磨礪,縱然長者會顯滄桑,但同時,他們身上那時間留下來的沉着,經歷留下的經驗,都是我們年輕人不易得的財富。古往今來,凡成大事者,必然經過了長者諄諄教誨。正如牛頓所説:“成功的原因,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身上看世界。”每當人們仰望星空,看到點點繁星時,便會想到天文學的巨人開普勒,他的三大定律歷經千年的考驗,成為天文學的經典。

其實這偉大的三大定律的得來正是開普勒的老師終其一生,研究天文,觀察行星的軌道,積累大量寶貴的資料與準確數據的結果。年輕的開普勒認為老師一生只研究一顆星是不明智的,於是他決定離開老師,自己研究。但,當他面對浩淼的天空時,他發現原來老師才是正確的。於是,他回到老師身邊,與老師一起潛心研究一顆星的軌道。當老師去世後,他認真研究老師手稿,發現計算結果總與觀察測得的數據差幾度。於是憑着自己的認真嚴謹,開普勒創造了天文學的三大定律。古語有云: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開普勒的成功,正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靠着自己年輕人的活力衝勁最終完成的。可見長者的經驗可以成為你走向成功的鋪路石。魏晉時期,隱士嵇康受奸人陷害,他為求心中寧靜,於是決定上山去找尋大師指點。他跟大師説話,大師閉目不語。他無奈起身,對天長嘯。大師微笑言語:“再來一次。”

當他欣然再嘯一次時,大師又入迷,閉目不語,他掃興而歸。下山途中聽到空谷傳來陣陣的琴音,酷似虎嘯,其實這正是大師給他的回答。經過大師的指點,他靜心於隱居生活,不受紛擾,即便在臨刑前,居然還可以在刑台上從容彈奏一曲震人心魄的《廣陵散》。

不要輕視飽經風霜的老人,這風霜使他們更加睿智;解讀長者話語,你可以從滄桑中悟出真諦;諦聽長者忠言,你會從中受益匪淺;站在長者肩上看世界,眼界既寬且廣。從長者身上獲取時間留下的經歷,看那花開終成果。

標籤: 大學生 果實 鮮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wuzuowen/huazuowen/xp0n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