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3篇)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3篇)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通用1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1

半年的時光倏忽間就過去,回頭想來高三第一學期是那樣的緊張、又是那樣的充實。對於教學,稱得上更上層樓,而這是隻有高三才有的,所以高三是一直戰鬥在前沿的,它是熱烈的、是緊張的、是充滿希望的!

一、責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備課,要新課、複習課一起備,尤其還要每週兩個晚上10:30的自習,所以疲憊不堪是很常見,但責任心讓我非常明確,教師努力的一切關乎學生的未來,一定要用120%的精力與耐心去備課、備學生,這樣才可以説得上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身為教師的這顆心。

高三從時間上來看兩頭適應難,容易出現波動,中間過程需要穩中有升,作為老師,在學習上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因為高二的相對寬鬆使得學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適應,這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情與學情的調節,既要系統知識體系,也要不斷滲透方法,用一顆充滿責任感的心去與學生交流,那麼學生會以一種重視但心中很踏實的感覺走好高三。這是給教師本人和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氛圍,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教師的責任心,責任重於泰山,實際上何止於此!

二、學習、學習再學習

教師這個行業決定着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行業,但隨着時間的累積可能人們更重視經驗的積累,但實際上經驗一定要與學習相結合這樣二者才能真正煥發魅力。在兩位有經驗的老師劉慧英老師和段永志老師帶領下,我不斷學習他們的方法與經驗,我們一起聽課、同頭備課、互相討論,這讓我在複習課中進步很快,逐漸認識到複習課要符合考試説明、計劃得當、體系清晰、主線明確、基礎紮實、詳略適宜、訓練到位、鞏固時間合理、推陳出新。

同時自我的不斷學習極其重要,對於第一次擔任高三的年輕教師來説可能更注重學習老教師的經驗,因為那是經過多年的試驗後很有效的方法;時代的不斷髮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自我的積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學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這半年我認真鑽研這幾年的全國和地方的高考題,又不斷作大量習題,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考試報這樣的書報雜誌,一些專家的評議和分析出題走向,加上自我分析來形成自己的思想,這一點現在想來非常重要。

三、多與學生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瞭解他們的需要。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系統知識,化解過去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強化基礎提高應試技巧等等,這都需要需要區別對待,而這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分不開。高三上半年會有很多城區的模擬題,但題有些是超綱或問法和答案不夠準確,這時要認真分析給學生更多的問法和更準確的答案,同時有些問題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與空間讓學生和老師交流起來課堂活躍,學生自主學習氣氛很強,老師和學生都會進步。

但高三還是留下遺憾,因為年輕,有些急躁,對於一些學生忽視基礎知識,處理上過於簡單。關於鼓勵與批評的應用上還需講究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經常和多年帶高三的老師交流,不限於本科的交流,有些問題會豁然開朗。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2

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給我最深的一個感觸是:歷史教學在進入高三以後,時間的緊迫性越來越突出了。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的一個問題。現將本學期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還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認真、細緻的研讀考綱,關注考綱變化,適時調整,增強備考的實效。

1、通過研讀20xx年考綱預測今年曆史科的命題趨向。變化主要體現在《題型示例》上有一定的調整。這樣在平時的練習、測試中就可以參照樣卷展示的題量題型的大致比例分佈,幫助學生了解高考試卷的分佈,同時它又是往年高考題的精選,是可以借鑑的。等20xx年考綱到來後,再插缺補漏。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點。精心備好每一堂課,不管在新課教學或是在第一輪複習中就將考點置之其中,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工作目標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基礎知識,為後面的複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也應當在這一方針下進行。加強對學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課本基礎知識。最後,加強落實、檢測,我們應當靈活的應用考試的“指揮棒”作用,通過適度控制試卷的內容,如:基礎知識與問答題的分值比例,控制問題的難易程度等等,通過考試的方式向學生傳達我們的要求,使學生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逐漸達到我們的工作要求,完成學業。這樣做有可能造成第一輪時間較緊,但是,這卻是考試成敗的關鍵,所以,在複習中我沒有因此而趕進度。

二、注重知識整合。

高考受考試形式的侷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礎知識複習後,要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歸納、整理,並從中發現規律、總結認識,將知識昇華。同時可以將相應的、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小專題滲透進去,專題複習並沒有都放到第二輪的當中,所以學生在第一輪複習完成之後,就已有一個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之後第二輪複習我所用時間並不多。

三、加強訓練,提高答題技巧。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以及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學中,適當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當關鍵的一環,下面就這一問題談幾點:

1、做選擇題時,既要保證正確性,又要節省時間。因此就應找準中心詞,再慎審待選答案,對不確定的可以第一感覺為主。答題卡的塗寫最好在做非選擇題前進行。

2、對非選擇題也就是主觀題部分,這在高考複習中是需要下大力氣訓練的。縱觀近幾年高考,由於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出現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現象問題,為體現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題者在主觀題命題時,往往會先給出一段材料,依據材料設置問題。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儘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對歷史事件加以説明、解析,同時,在練習或者是考試中也相應加強練習。

3、在訓練基礎上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歷史材料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有純文字材料題、有圖形的、有圖表等。因此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題的方法。如:文字題材,首先看問題帶着問題讀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處,再判斷對解題是否有效。第三看時間,後將之轉化為事件。

最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聯繫課本,將問題、材料與課本相關知識掛鈎作答,許多材料題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題要規範,問什麼答什麼,做到“論從史出”。必要時還應注意材料中出現的省略號,一個省略號前後敍述的是一個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現表格式的材料題,要注意橫向縱向,將二者聯繫比較,找出其反映的現象、趨勢等。

四、關注課改,瞭解學術前沿。

命題專家大多是學術界的名流學者,他們常把史學界最新的觀念和最新成果滲入命題中。

五、關注社會熱點。以現實的熱點帶動歷史知識。

不過,一些特別熱的點往往命題時表現並不明顯。因此,複習中也不要太強調,以免淡化對其它基礎的掌握。最後,高考的衝刺階段結束也就是在強化訓練結束之後,一定要跳出題海,迴歸課本。在這個階段裏,學生自主複習為主,內化教材知識,通過自主訓練將知識能力化,最終構建備考系統。迴歸課本首先利用課本標題,形成對課本的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有選擇地突破。由於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必然形成與其他知識點的“互動”。

以上是本人在20xx——20xx學年的高三歷史教學中幾點體會,學識所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3

回顧上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腳步都是來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雖匆匆,但無悔,雖忙碌,但實在。我省全面實施新課程,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能否實施新課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評價?如何實施?作為歷史教師,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相信在下學期,我的工作任務更重,挑戰更多。正值學期之初,總結經驗和教訓,找出不足之處,尋求新學期的對策及今後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綜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我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二、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過去兩年半以來,教學時,我注意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首先,我要選取那些最實用,具有説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並深化和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其次,採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

三、常規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變成問題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覆講了好幾遍他為什麼還不會?”“為什麼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麼學生對涉及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説説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後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説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着手解決,具體成文。

四、結合學生的實際,將知識整合。

在教學中,我往往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將課本知識重新組織,整合,使學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總之,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4

在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根據自己的反思,覺得有以下幾點收穫:

1、備課應全面,既要吃透教材,又要有對教材的延伸,自己在教學中,可以説對教材把握得比較到位,但延展度卻沒有,證明自己讀書太少,列寧除了為俄國自身,還為人類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多事,而這些是自己在教學時沒有想到的,也證明了自己知識的匱乏,正向我們組老師和説的一樣:教師不僅要有深度,也要有廣度,這樣,才能在課堂中讓自己更充實。

2、注意對學生的及時表揚,在學生出現小錯誤的時候,也要先肯定他帶給了大傢什麼優點,在這節課上,一個學生問題的一個方面回答得特別好,但因為回答的不夠全面,黃老師忽視了表揚與激勵,而是忙着去糾正孩子的不足,我想這也是我們平時教學過程中經常忽視的一個問題。

3、在教學中多一點期待,在分析列寧的革命理論和實踐活動的時候,同學回答的很精彩,尤其是在評價列寧時,很多同學都特別想表達自己的意思,黃老師總是給與足夠的耐心,認真的傾聽,而後系統總結。而我在平時上課時遇到這種情況總是會打斷學生們的話,為什麼不多點等待,多點傾聽,難道只是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嗎,老師更應該學會傾聽,因為學生們的發言的生成比教師的預設更精彩。

4、在設計每一個環節時,我們不妨多考慮一下自己這樣設計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能夠讓學生捕捉什麼樣的信息,能夠讓學生學會什麼樣的學習方法,而不是以自己的預設為主,怕達不到自己的教學效果,使勁拽着學生走,這樣不又成了教師的為主體嗎?

5、無論在何時,我們都應該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不要緊張,真正聽清學生的每一句話,用冷靜的心去面對自己的課堂。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5

本學期本人任高三(180和183班)的歷史的教育教學工作,這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

本學期,學校大力倡導教師個人的學習,根據本人所從事的具體教學工作和自己的實際,這學期我認真閲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不斷變革自己的思想觀念,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來武裝自己。

首先,為打破自己原有的舊的思想觀念,轉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學會用系統思考的方法來指導具體的工作。通過不斷的修煉,我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在教學中不僅僅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不僅僅本學科的成績,更關注學生的整體、全面的發展。

其次,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本學期在教科室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教師的理論學習,結合自己所教的歷史學科,我在這一學期深入學習了《歷史新課程標準》,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最後,積極學習探究式教學的有關理論和實踐探究式教學的理念。本學期學校以探究式教學為核心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這一學期我認真的聽了學校各科老師的公開課,虛心學習他們的長處;同時,我還利用其他時間積極學習與探究式教學相關的理論,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對探究式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紮實做好與教學有關的各項常規工作

1、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學期之初,我就認真的研究高三歷史的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並和學科的教師商量,共同制定了較為科學的高三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在課後,對導師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經常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談話,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

2、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斷引到學生形成科學的解題方法。在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習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儘量少講,而發動學生去探究,通過自身的努力建構知識,體會到學習的快樂,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交流者和參與者,我總是在課堂上極力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3、狠抓歷史基礎知識,準確掌握重要的史實、概念和結論,理清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內在聯繫,形成學科內容的主幹系統和知識網絡

4、掌握基本的記憶方法和習慣,準確記憶基本史實,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使知識網絡化。

5、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和結論,這是形成歷史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

6、以單元為中心,學會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歸納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階段特徵和發展過程,從宏觀角度把握歷史。融會貫通,形成歷史知識的主幹。

7、複習策略

(1)每節課默寫一個重點知識點。

(2)以教師講解為主,側重全面知識點。

(3)周測的進行,月考加強。

(4)強化學生複習資料:《名導學師》的知識梳理。

(5)用時間講析資料上練習。

8、學情

(1)學生基礎性較差,識記能力差,有許多知識點學了即忘。

(2)除了優生以外,其他學生的學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學習是不善於思考,因為沒有思考就沒有問題。也就不能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4)學生主動與科任教師溝通,師生之間學科交流較少。

9、學生獲得知識情況

(1)學生所獲得知識並不多,許多知識點出現遺忘,學以致用的能力沒有達到。(2)優生的成績未有很大的起伏,文(180)班的朱**、莫**(183)班吳**,葉**、向**。等同學的成績都沒有明顯的提升。同時這些優生得分主要在選擇題,對非選擇題學生對問題,思路把握不準,有時會出現離題的現象。

(3)中等生成績都沒有辦法突破,其實許多中等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可能是複習是沒有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只是被動的接受。

(4)差生成績一樣持平,基本上非選擇題是空白卷。只是亂填選擇題。許多知識點講過幾次都沒有辦法作對。

三、對複習的反思

1、複習時(主要梳理知識)的時候,學生只需要簡單地回顧和記憶。不需要深入思考。在鞏固練習中,由於對應的知識,剛剛呈現,只需要簡單再現,因而思維層次較淺,教學過程中基本上多是強化記憶,強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2、複習過程中沒有持之以恆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課前的默寫、背書等這些在上屆學生試驗基礎上體現出較好的學習方法沒有能夠堅持到高考的日子。

3、對學生沒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需求與不足。工作不夠細,只是表面的作些,並沒有真正細化分析,幫助學生找出學習當中的缺點和方法。

4、教師本人作題量不夠,以致作題的能力質量下降。因為題量不夠,很難站在高考的高度進行復習。所以高三教師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模擬題的演練。

5、複習的針對性較差,往往面對的是所有的學生,可是每位學生的認知水平、基礎知識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在教學中沒能作到因材施教,導致中等生、差生產生厭學的情緒,最終導致放棄學習。

6、複習過程中沒有充分與屯中教師的複習交流,利用他們現有的資料,屯中教師剛好是我剛畢業時的師傅,沒有和她的交流學習是今年複習的一大失誤。但與海口一中教師黃選英老師的交流與溝通稍多些。

四、今後的高三複習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1、複習要有針對性,追求有效性。教學追求有效性就必須有針對性的瞭解學生。具體做法如下:

(1)每複習一個專題之前先提出教師自認為本專題的重點和難點的問題,給學生作答,從而瞭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缺漏點,大部分學生無法做答則細講,和引導。多數人能夠作答則少講,少練。

(2)運用電子表格做一張學生學習情況表。此表的構件有利於瞭解學生撫卹後還沒有掌握的內容,根據表中的反映情況幫助學習補充不足的知識,掌握了則強化對知識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因材施教。如果這些工作做到位的話那麼學生的基礎打的是非常紮實了。

(3)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如小組討論法、列表比較法、自學法、表演法。

2、要注意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的銜接,從高一就要樹立學習的思想意識,要對高一、二年級歷史教師多聽課交流,使他們所教的內容有目的性,興趣性,平常高考教研分析要及時在科組內反饋,使他們儘快成熟起來。

3、自己也要多看書,多作題,提高作題的質量,特別是典型題的解題方法,只有學生掌握作題的方法和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能應付高考中的試題,高考中的題目不可能出現平常練過的試題,只能是相類似的題型,因此教師提高、掌握、探究解題的途徑和方法,是今後任教高三歷史的重要工作。

4、加強教師的學科知識的學習,如讀一些史學著作,加強對古文的閲讀,提高古文的閲讀能力。

5、密切關注國內外重大歷史事件,關注現實生活與歷史史實的聯繫和比較。

6、注意與初中歷史教材內容的銜接和聯繫,加強與初中教師的溝通與合作,構建自己史學橫向、縱向體系。

7、每次月考測試必須增加題量達到高考的題量,以通過考試帶練,以便早點適應高考試題。

8、要制定詳細的複習計劃,細到學生都得到發展。

通過半年的教學,我感到最大的滿足是教和學之間的互動進入一個良好狀態,師生間平等民主的探索與交流,推動了我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和意義。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6

期中考試已落下帷幕,回顧本階段以來的各項工作,有得也有失,為了在以後的工作中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現將本階段的工作情況分析總結如下:

一.卷面分析

本次考試總體來説,試題難度較大。試題一共有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外校出的試題,一部分是我加入的黃岡中學9月份的試題。從考查的知識來説,考察的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內容較多,古代史分值在18分。從學生做的情況來看,古代史部分,正確率較高;中國近現代史(上),錯誤率較高,尤其是選擇題。從平均分來看,三個普通班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在62分左右;一班的在74分左右;複習班在73分左右。從指標完成情況來看,三班的各項指標都超額完成,較好;二班指標基本上已經完成;其他幾個班也都超額完成,不過與三班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需向三班學習。

二.教學過程分析

1、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一部分學生關心、交流不及時,使他們放鬆了對歷史學科的學習、以及知識的鞏固。

2、平時在課堂教學中講的過多,生怕學生對知識點把握不準確,從而造成教學進度過慢,以及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讀背知識點。

3、講評課效率較低,從而造成部分同學對做過的習題,把握不準確,變換形式之後,仍然出現了錯誤。另一中情況是,同學對老師傳授的做題方法沒有真正的吃透,做題時不會靈活的運用。

4、通過這次大題的成績可以看出,前一段大題的專項練習與講解,還是有一定的效果,一班的平均分比原來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夠達到30分,其他的班級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夠做到,見到大題怎麼來入手、解題。

三.跟進措施

1、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上好課是學生提高成績的關鍵所在。始終堅持個人自主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

2、上好講評課,注意講評課的分層次教學。做到講一個問題,讓同學會一類問題,觸類旁通。該講的一定要講清楚,不該講的,一個字都不講。

3、適當加快教學進度,一測之前,提前結束一測的考試範圍,從而給同學們充分的時間去記憶、練習。

4、利用好周測,出好每一份試卷。堅持做到,自己沒有做過的題,不選;有爭議的試題不選。充分利用好,學校提供的一切教育資源。

5、用心,盡力的備戰每一次考試,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7

本學期即將結束,回想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感覺到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為此,我也思索過很多,初一歷史教學反思。

作為歷史老師要教給學生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兩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學生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一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學生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

僅僅是感興趣還不夠,為什麼呢?因為,在中考這根指揮棒的牽引下,學生們的重心都是放在主課上,他們不會用更多的時間來背、默歷史這門學科了,由此,我們也就能想到,在沒有多的練習作業的情況下,沒有被重視的學科,想有好的成績,僅靠課堂上45分鐘是不可能有好成績出現的。

不管歷史的前景與命運如何,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我會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學本職工作,從點滴做起,上好每一節課。從課堂教學着手,強化課堂45分鐘,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的分析與講解,讓學生理解歷史和了解歷史,同時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鞏固複習、督促到位,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向課堂要質量。

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做到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

隨着高考大幕的落下,高三歷史的教學工作也已告結束。回想一年來的教學工作,還有好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 複習的策略

高三歷史複習分三輪,一輪複習教材,二輪通史,三輪綜合,我想這和大多數學校都一樣吧,只是我覺得一、二輪應該顛倒過來,甚至可以重點講通史,不要一輪,只要通史和綜合就可以了。

2、 習題的運用

今年複習我們對試題的運用,主要的11、12年的高考題和模擬題,感覺還不錯,只是在時間點上覺得沒安排好,高考題做的有點早了,如果安排在12月份以後就更好點了。

3、 教材的運用

在複習中仍以教材為基礎,在知識點的上儘量拓深拓寬,以拓寬為主,注重概念的教學,這個做法應該不錯,但高三的教學工作太繁重了,史料教學無法展開,以致學生對許多概念不能很好的用史實認證,理解不足。

4、 能力的培養

高考越來越側重於考察學生的能力,高三教學也向這個方向努力,高三一年,學生的能力也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應變能力仍然不足,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的閲讀量不夠,不能主動去探究問題,可學生的時間有限,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能精選一些文章,發給學生看或領着學生探究。當然高三這樣做有點晚,最好是在高一、二就開始。

5、 培養尖子生

對於尖子生的培養,我們的老師是很努力的,相較往年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依然不足,這一點我們應該向兄弟學校學習,比如通榆就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高三工作不是沒有成績,在這裏如此的反思,是為了以後把工作做得更好,有更大的進步。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8

回想高三這半個學期來是那樣的緊張、又是那樣的充實。對於教學,我一直戰鬥在教學第一線,它是熱烈的、緊張的、充滿希望的!前沿又給了我一個展示的最好平台,讓我把以前積累的知識厚積而薄發。

一、加強責任意識。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備課,要新課、複習課一起備,所以疲憊不堪是很常見,但責任心讓我非常明確,教師努力的一切關乎學生的未來,一定要用120%的精力與耐心去備課、備學生,這樣才可以説得上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身為教師的這顆心。高三從時間上來看兩頭適應難,容易出現波動,中間過程需要穩中有升,作為老師,在學習上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因為高二的相對寬鬆使得學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適應,這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情與學情的調節,既要系統知識體系,也要不斷滲透方法,用一顆充滿責任感的心去與學生交流,那麼學生會以一種重視但心中很踏實的感覺走好高三這一年。這是給教師本人和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氛圍,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教師的責任心,責任重於泰山,實際上何止於此!

二、不斷完善自己。

教師這個行業決定着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行業,但隨着時間的累積可能人們更重視經驗的積累,但實際上經驗一定要與學習相結合這樣二者才能真正煥發魅力。備課、互相討論,這讓我在複習課中進步很快,逐漸認識到複習課要符合考試説明、計劃得當、體系清晰、主線明確、基礎紮實、詳略適宜、訓練到位、鞏固時間合理、推陳出新。同時自我的不斷學習極其重要,通過網絡媒體和同科老師的交流,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髮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自我的積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學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半個學期來我認真鑽研這幾年的全國和地方的高考題,又不斷作大量習題,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考試報這樣的書報雜誌,一些專家的評議和分析出題走向,加上自我分析來形成自己的思想,這一點現在想來非常重要。

三、多與學生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瞭解他們的需要。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系統知識,化解過去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強化基礎提高應試技巧等等,這都需要區別對待,而這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分不開,要認真分析給學生更多的問法和更準確的答案,同時有些問題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與空間讓學生和老師交流起來課堂活躍,學生自主學習氣氛很強,老師和學生都會進步。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9

從書本內容上看本節內容教少,內容少意味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少,老師的教學任務輕;第二,教學任務輕,那麼老師可以發揮的空間大,更能體現老師的個性和考察老師的知識儲備狀況充分展示教師的才華與價值趨向的引導作用。如何上好這節課我心理很沒有譜,如何進行教材的取捨足夠我頭疼,迅速搜尋有關本節的知識儲備,理清頭緒,決定從經濟的發展所經歷的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知識經濟三個階段來引入新課,在導入的同時,順便複習了知識經濟的相關內容。新課導入後,引導學生分析中國古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的基本部門,農業,手工業,商業三大經濟部門,讓學生充分明白本節的大致框架結構,有了框架然後在慢慢補充內容使本節內容有血有肉。

第一部分農業與牧業

強調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引發學生思考農業和牧業,農業和手工業,農業與商業的三次社會大分工。從農業發展的基本要素,農作物,生產工具,生產方式,生產技術幾個方面來看夏商周的農業發展,其中農作物種類發展狀況中,五穀是一個很值得講的問題,古人講一個人的墮落説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現在中學生,能分五穀的又有多少,時代使然,無谷不分,照做社會棟樑。社稷當講,作為“五穀之首”的稷,有必要認真分解,分析“江山社稷”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小字部分,作為統治者的夏商周統治者為何重視農業生產,農業作為,使學生得出農業是夏商周的最主要的經濟部門。牧業從農業的分離從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就已經開始,到這個時期對動物的馴養,進一步發展,今天我們常見的禽畜都一定的出現,那麼為什麼要馴化家畜呢?家畜的功用和分類,人類活動的目的性和生存的'必要性。家畜的馴養實質是人類改造自然能力提高的一種體現。

第二部分青銅時代的手工業發展

青銅作為一種物質,一種最早的人工合成物質,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從禮器到農器,從最初高貴的國王貴族的專利,到普通生活的大眾用品,一個方面體現生產力的提高,生產效率在各個行業的提升,另外一個方面聯繫政治,價值隨生產率的提高而降低,進而對比玉器的雕琢與裝飾,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玉器的工藝高超,此時玉器雕刻精美,數量巨大,玉器工藝進一步發展,但玉的生產和加工一直沒有得到質的飛躍,因此如今的玉器依然歸珠寶一類。商周是中國青銅時代的繁盛時期,規模大,技術精,主要的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樽。絲織業的發展,刺繡的出現,陶瓷業有重大的發展,陶瓷發展史上的重大飛躍。這些都成為以後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工業部門,在歷朝歷代的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漆器的使用不僅進是裝飾與藝術,也可以説成中國人使用的防腐材料,集裝飾與防腐與一體。漆器演變成找的藝術門類,適當展開談漆器,談漆藝,談中國傳統藝術。(本打算就莊子(我們這裏是莊子的家鄉)做過漆園小吏談漆樹的種植範圍變化,談古今氣候的變化,地形的變化)

第三部分商業

交通和城市,這個部分交通工具的發展,交通的發展,城市的發展都與商業的發展相關,商業的興起根源在與生產力的發展下的剩餘產品的出現,人們對剩餘產品進行交換,專門以交換剩餘產品的行業就是商業,交換剩餘產品的中介就是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最早並不是黃金而是當時認為比較稀少珍貴的貝殼,我們稱為貝幣。商業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髮展,商業的發展,推動城市和交通的發展。夏、商、西周的都城是政治,交通,商業中心為最為繁華,繁華的地區人員頻繁,道路的通達,通達偏遠,路程遙遠響應的設施制度的建設隨時間的推動而發展。

本節課內容很少但可供發散的知識點非常多,如何在發散的同時潤物無聲的對學生進歷史展觀的教育,善與美的教育,政治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非常重要。從今天我上課的狀況來看,雖調動了學生知識的渴求欲,但與現實聯繫教少如何將歷史與現實聯繫起來,使學生感覺歷史就在身邊。歷史指導生活,歷史關注生活,歷史就是生活。任務艱鉅,期待方家的指點。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10

回想這半年以來的教學工作,既有緊張也有激動,既有收穫也有不足,為了吸取經驗教訓,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績,特總結如下:

高三複習我們按計劃分三輪進行:第一輪按章節複習,主要目的是基礎能力過關。第二輪歸納專題,主要目的是綜合能力突破。第三輪搞強化,目的是提高應用能力。從實踐上看,這是一套較為行之有效的複習方法。

在高三歷史第一輪複習中,歷史的基礎知識始終是歷史教學和考試中的重點。學生對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觀點、基本的歷史理論,應該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和掌握。所以第一輪複習相當重要,不僅內容多而且任務重。就好比修房子,地基不打穩,房子隨時有可能會坍塌。同時要幫助學生在記憶、理解的基礎上形成歷史概念。從史實現象中抽出共同點,抽出本質的、必然的東西,從具體到抽象,從而形成基本概念學會正確區分歷史概念,掌握其本質。這一過程還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學習態度,因為是複習課,很多學生認為就是在炒剩飯,不喜歡聽老師分析,喜歡自己看書,這樣效果並不好。

光掌握基礎知識還不行,這些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是混亂且不清晰的,如果不對這些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學生要想在考試中大顯身手,這無疑是有難度的。因此,第二輪專題複習就顯得特別重要,目的就是要深化現有的知識結構。學生在單元複習過程中形成的知識常常是孤立的、零碎的,形不成一個緊密聯繫的整體。所以很多學生都反映書上的知識點都掌握了,但一拿到試題就無從下手,感覺像一盤散沙。我們在複習過程中就要特別注意4個方面:1.注意歷史事實之間的橫向聯繫。2.注意事物本身的縱向聯繫。3.注意知識的廣度。4.注意知識的深度。只有將初步獲得的知識加以深化,才能在更高層次上有新的認識。第二輪專題複習是完全打破教科書原有知識體系而進行的歸類複習,而善於分類,找準角度,把握好專題的跨度與深度,則是第二輪複習的關鍵。為了方便學生記憶,我們高三幾位老師還特意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板塊入手,下面又細化為各小專題,整理出來後複印給學生人手一份。

第三輪強化訓練主要是做題,讓學生接觸各種類型的試題,以提高他們的答題能力。每週星期三上午和星期五晚上都要做一套文綜試卷。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反饋,在改卷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問題,在評講的過程中就可以及時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這一過程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答題方法。部分學生答題思路不清,條理性不強,語言不夠準確,導致技術性失分較多。我給學生歸納了三個步驟:第一步,認真審題,首先找準問題中的關鍵詞和答題方法,其次注意題目中限制項,全面領會題目考察意向。第二步,詳列提綱。把思維的“火花”用比較短的語句寫下來,也即記下自己的思維過程,提綱要條理清楚,簡潔有序。第三步,規範答案。把提綱具體化,連貫起來,寫成語言簡潔明晰的答案。

半年中,起起伏伏,有得有失。教書這條道路,育人這種職業,需要更多的思想和行動,我們任重而道遠!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11

、回顧這半年來備課組所採取的教學策略

1、根據學情制定教學計劃,並靈活調整,及時應對。本屆學生的特點是基礎不夠紮實,尾巴太大,高分的不突出,學習習慣不太好,抓落實難度大。我們根據這種情況確定放慢速度打好基礎,長期計劃與階段性計劃和目標相結合,以落實到為為目標,針對各階段學生學習的情況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寧願放慢速度而不因應付階段考試而趕進度導致夾生飯。在制定計劃或調整計劃時都事先向學生預告,讓學生心中也有複習的長期計劃和階段計劃。

2、紮實打好知識基礎,不斷強化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新高考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不單要掌握記憶能力,還要掌握辨析、推理等思維能力。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這種能力是建立在對知識基礎更高要求的基礎上的,因此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必須更加紮實全面。我們非常重視第一輪的複習,儘量挖掘教材,對基本概念、基本史實力求講清講透,分析到位,且經常注意前後知識的聯繫和歸納,引導學生回顧史實,讓學生加深記憶。對於基本技能,如閲讀能力、理解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則利用課堂通過典型題例來逐步培養。在最後一個月中指導學生迴歸教材,落實考綱。

3、加強學法指導和解題方法指導,總結規律,掌握技巧。今年的考題出得較偏,分佈不均衡,許多知識點都過於邊沿化,容易被忽略,但學生如果掌握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運用平常訓練的思維方式去推理分析,同樣可以做對的,這種考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即教材只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並不是唯一的資源,提高歷史學習的思維能力是最根本的。所以,方法與運用是關鍵的能力。

(1)在學習方法上,我們引導學生先要學會計劃,做好時間與內容的階段性複習安排(可列表格),備課組也在每次的階段考試或質檢前都統一印發複習計劃表(明確每天覆習的每個知識點);在落實課本知識時不能趕任務,引導學生學會解剖教材,從綱到目、到每個段落和每層意思,提煉要點,理解記憶,同時及時聯想,挖掘知識的內在聯繫,用推理的方法把教材知識連成整體,構建知識體系,並注意課本中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結論性語言的分析,從分析問題中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掌握規律。督促學生課外做些知識點的歸類和整理,這樣既會加深記憶,同時也會培養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並容易發現一些歷史規律。

(2)在解題方法上,我們通過階段的專項訓練,每週定量完成文字題和選擇題,及時講評,在講評中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思維方式,在訓練中嚴格要求答題規範,解文字題時引導學生先讀懂材料和設問,篩選信息,注意關鍵詞,同時迅速把試題與課本相關知識聯繫起來,尋找依託,並用相關歷史語言組織嚴密的答案。

4、精選習題,精編提綱,整理專題資料。根據不同的階段複習任務,先後精選精編了一套單元練習、專題練習、考前綜合練習、專項訓練(分選擇題、文字題)、知識歸納、問題解答、重熱點問題、各地信息資料等。我們的習題都是經過各種資料中篩選出來的,量不多,但針對性比較強,在做完選擇題的專項訓練後許多學生都覺得不僅知識滾熟了許多,解題很順手,速度也快了。

5、及時幫助後進生和邊沿生,加強個別輔導與交流。針對後進生比較多而影響均分的情況,我們在每次階段考試後都重點確定個別交談對象,對考完的試卷進行面批,並分析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及時給予鼓勵;我們利用晚自修時間對一些文藝生進行了個別補課,使他們的知識缺漏及時得到補救,並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有些學生出現短腿現象,通過個別談心,鼓勵和方法引導,

使他們感到效果很好。及時的個別輔導與交流不僅幫助學生補缺漏,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他們重新樹立了信心,到了最後階段的考試,學生已經形成了及時主動找老師分析試卷的好習慣。

6、關注各地信息和重熱點問題,並整理成塊狀知識,便於學生掌握與運用。儘管歷史知識點多,平常複習不敢輕易放棄任何內容,儘量做到沒有知識的死角,在基礎知識全面掌握的情況下關注信息和熱點時事,強化落實是很重要的。我們通過對各地試卷的分析掌握了北京(京津塘地區)是一個熱點,於是整理了相關的區域歷史知識供學生複習;今年是建軍80週年,與軍隊有關的知識也是重點,這在專題複習中都曾歸納過。但今年儘管試題有體現熱點,可命題角度過於邊沿化,導致知識複習不全的學生感到很陌生。

7、研究新教材,把新課程理念及時滲透到教學中。新課程理念強調的是方法與應用,教材內容不是單一的,我們在教學中注意新教材裏一些歷史問題的新角度的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讓學生清楚,閲讀材料獲取信息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是考查的重點。為此,我們備課組特地邀請高一備課組長莊麗紅老師與我們一起集體備課,接受新教材的一些新觀點。

二、存在不足

1、在課堂教學上因時間和課時的不足,使得老師講得多學生動得少的現象還無法擺脱,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夠。

2、在課後的輔導工作上,由於學生個體的差異,和學科時間分配的不合理導致該得到輔導或補差的學生沒有時間補,而學生的主動性不同也導致得到的輔導不均衡,老師在這方面也顯得無能為力。

三、建議

1、題目訓練量要適度,難度要適中。講評要及時、全面。在講評過程中,要將重點放在存在問題的歸納與成因分析上,要特別注意解題方法技巧的總結與指導。

2、系統歸納知識體系,側重放在小專題上,以話題作為複習歸納的切入點。

3、避免學科之間的內耗,合理安排文綜三科的作業量和讀書時間,避免採用各種手段佔用學生的自由支配的時間。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12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通過我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們帶來的多多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藴藏着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八(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悦,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説話的徐亞和常金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説:“哪位同學幫老師把投影準備好?”徐亞和常金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他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徐亞和常金臉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高三(3)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台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高三(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説:“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説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脱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高三上學期歷史教師教學反思13

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老師因此可以少講,但學生多學。”筆者認為“導學案”教學是實現上述教育目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特別對高三而言,尤為顯得重要。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以下特徵及值得研究反思的問題。

(一)教學任務重、時間緊,是“導學案”推行的現實需要

目前,我市文科學生高考歷史學科共涉及6本教材,其中必修三冊與選修三冊。學生要在高三一年的時間內完成這麼多教材的複習並達到高考所需要的能力水平,可以説任務很重、時間很緊。“導學案”則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減少自主複習的盲目性,達到有序、高效地複習。

(二)彌補因現行教材編寫體例所產生的知識缺陷,是“導學案”推行的必要性

現行高中歷史教材是按照專題史的體例進行編寫的,理論上,這種編寫體例是對通史知識的拓展與深化。而按照歷史認知規律,專題史的學習應該是以通史為基礎的。但由於我市初中所學的歷史也並非真正的通史,中考歷史近幾年又是開卷考,學生基礎知識很薄弱,沒有高中專題史學習所必須具備的通史概念與網絡結構體系。採用“導學案”複習則兼有專題與通史複習,可以將教材專題史編寫模式與考綱、試題通史式的編排所產生的矛盾得以一定的緩解。

(三)教師對《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考試説明》的準確把握,是“導學案”推行的可靠保證

“導學案”的核心是學生的“學”,但為了使學生的“學”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佳的複習效果,教師的“導”是最重要的保證。教師在“導學案”編制過程中,是在充分了解本校學情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深入研究多種版本歷史教科書、《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考試説明》、近年來各省市高考卷尤其是重慶高考卷的基礎上,採用集體討論備課的方式後編寫出來的,是集體智慧的結果,這是“導學案”得以推行最重要的保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yv2o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