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

作為政、史、地、生這幾門“小科”,一直倡導課上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包括學生的預習、展示,不留課下作業。我一直感到困惑:課下不預習,課上怎麼展示?課上先預習再展示,那麼時間夠嗎?課堂上如何讓所有的學生都動起來?帶着困惑終於有幸在薛校長的帶領下來到蒼山縣長城中學。

我第一節聽得是語文課,整堂課老師就是充當了一個配角,起到了一個引導的作用。從學説明文的方法到課文的分析都是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路子上稍加引導,由學生展示,教師及時的對學生的展示進行激勵性的評價,從而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當然,在學生互學、助學的過程中,也有個別同學東張西望心不在焉的,同組的同學馬上“警告”,讓他很快找回感覺。所以不會使學生掉隊,而是全員參與了。

第二節的地理課上,學生先是對照學案對基礎知識進行整合,然後由多名學生上台展示,小組在整合的時候,自主的思考、發現,大膽的去質疑,組長起了很好的引導,先讓差的在本組展示,不會的及時指導,以便在全班展示。這樣即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又加強了團體合作精神。當然,由於某些環境節學生展示的時間過長,所以學案上的題目學生沒展示完。我想並不能否定這節課。就象徐科長所説的“任務是否完成看前面的內容是否學的紮實,前面學紮實了,知識的鞏固也不是非有不可。”

通過這次學習我有了新的感悟:首先,對於預習只要學生用心去學,當作自己的事情,不是為完成作業而做,那麼效率提高了,當然問題也就完成了。其次,對於“金口”難開的同學,先讓其在本組內大膽開口,給予自信,然後再面對全體,展現自我。

雖然我們在課改的道路上還會存在很多問題,只要我們不斷實踐,勇於探索,一定會創造出我們自己的特色。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2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教師待遇有了明顯提高,但橫向比較,中小學教師的待遇仍然較低。很多教師與當年同時分配到國家機關或其他部門以及下海經商的同學相比,其經濟收入相差甚遠,於是導致他們心態失去平衡,產生了自卑感。有的教師為了避免這種因囊中羞澀而造成的尷尬場面,儘量減少與同學、朋友聚會和各種社交活動。長此以往,造成一些教師性格孤僻,難以與人溝通,甚至產生人際交往障礙。一些中老年教師由於受經濟收入的限制,無錢買房子,無錢送子女上重點學校,產生了對家庭、對親人的內疚感、負罪感。一些青年教師尤其是小學男教師因經濟收入低、生活和工作條件差等,連找對象也困難,因而產生了焦慮、憂鬱、自卑等心理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作為一名教師你可以這麼想一想:雖然我們工資低一點,但是至少我們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份穩定的收入,還有節假日,還有寒暑假,等等。而私企白領雖然收入高我們許多倍,但是,他們工作壓力比我們大許多倍,同時還要面臨被炒魷魚的可能。休息無定時。如此想想,你一定就會心平氣和了。作為教師,雖然有許多壓力,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們就應該耐得住清貧,忍得了寂寞。這樣,你就會保持好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為一名教師,今後我們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工作壓力。我們應該做到:時時擺正自己良好的心態,調整好自己正確的教學心態才行。做到這樣,你就會把工作的壓力變成工作的動力,才會有良好的心態去對待教學工作。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3

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師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手段。

是教師從“會教”到“會學與會教”結合起來的過程。

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重要過程。

今年我帶的是高一人民版的新課本,從高三學生畢業後聽專家講課,到現在講授新課,感受頗多。

在這裏我只想簡單的説一下,我現在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希望與各位交流一下。

我們知道歷史新課標講究的是教學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其中知識與能力是指: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

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閲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這裏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課標的這種教法顯然是不符合我們這裏的實際情況的。

那麼,在學生沒有任何歷史基礎的情況下,我們來如何開展歷史教學?這就是我現在面臨的問題。

我現在的選擇是

第一、完全按照課本的知識點知道學生先理解課本知識,然後對課本基礎知識進行記憶。

很明顯這和現在新課標下的教學觀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觀,努力做到,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在這裏希望能從各位的教學實踐中得到更多的選擇,希望我們可以利用博客多多的交流。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4

指導學生認真仔細讀課本是閲讀的最重要的環節。閲讀前教師應對課本進行深入鑽研。根據教學目標要求精心巧妙地編選幾個知識性、思想性都比較強,提綱挈領的思考題,課前準備多媒體,或上課後迅速簡要地寫在黑板旁邊,讓學生閲讀時心裏裝着問題,目標明確。採用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法。因為長時間朗讀會產生疲勞,影響讀的質量。如果長時間默讀,又往往會“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學會“走神”或搞小動作,隨時抽一個同學朗讀可提高讀的效果。再者,朗讀也可消除錯字,不認識的字,難懂的詞,可以及時指出和糾正。這種讀法,既有學生活動,又有教師抽查,能使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因為有思考題引路,絕大多數同學能及時準確地抓住課文的中心、重點、特點及難點。

注重習慣培養

在最近聽課中,我發現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窗子的一點點響動,立刻會有學生東張西望,在學生展示中,有時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

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學生的成才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包括:自主學習習慣、課堂教學中的審題→析題→答題習慣,一切都以規範為出發點和歸宿。習慣的培養講究的是持之以恆,好習慣是高效課堂教學的有力保障。

當然,説和做,相去甚遠,只有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每每讓學生感到這事馬上要做,才會有細緻周到的考慮,才會有到位的指導。要讓指導、設計與想法在現實中着陸,只有一個辦法,帶着學生去“做”。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5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説我的反思頗多。我是剛剛踏上講台的新老師,我深知我身上的擔子和責任有多重。因此,在備課和批改作業方面,我絲毫不能懈怠,特別是備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是重複了再重複;但從學生的反映和半期考試結果來看,付出和收穫似乎不成正比。為此,我對我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發現的問題

1、首先,個人工作經驗不足,一個從高一到高三的完整的歷史理論體系尚未完全確立起來。

2、學生初中歷史知識掌握的太少、太散,歷史主幹知識、歷史體系無從談起。

3、高一新教材內容的綜合程度和時間的跨度有點大,類似於專題史,學生根本搞不清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經過以及事件發展的整個過程,因此記憶難度有點大。

4、剛開始的時候,我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是嚴格按照教參書規定的課時進行授課,但是我發現絕大多數教材內容在45分鐘內基本上講不完;如果提高速度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多數學生反映聽不懂,學生有點聽天書的感覺。

俗話説的好:方法總比困難多。對於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我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向老教師虛心請教,經常和同級歷史學科的老師們一起共同探討和研究,為此我得出了以下方法和結論:

1、首先,要熟悉初中歷史課程知識,初中講過的知識與高中知識重疊部分可略講,做到詳略得當,有的放矢。

2、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改變初中歷史課滿堂灌思路,創設情景,實施有效教學,努力引導學生並調動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

3、課堂教學實行多元評價,一改過去簡單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通過課堂論述、課後歷史小論文、歷史材料的收集、歷史小故事的講述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找到興趣,提高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課堂教學要生動有趣,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風格和人格魅力,很多時候學生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你所教的科目。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6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中,合作學習能力是必備的。學生的合作能力、合作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老師通過正確的途徑精心培養。

1、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歷史課本知識的確有些枯燥,學生不認真聽講總是有的。如何才能讓學生願意聽、喜歡聽,我進行了很多嘗試,其中兩種方法比較有效:一是將歷史知識和現實影視劇相關內容結合;二是與其他學科知識聯繫。比如,在組織學生討論學習清朝歷史時,讓學生結合電視劇《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來討論,效果也非常好。平時學生難記的清朝皇帝名稱等知識,他們記得都很清楚。當然小組合作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善於傾聽同伴的觀點,學會彼此相互尊重。課堂上一定要注重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並適時指導學生的傾聽方法——邊聽邊思考,吸收、質疑和反思。

2、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學生的層次不同,其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是參差不齊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為進一步推進整個小組的進步,可以嘗試小組長輪換法,就是讓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第一討論組長,在他代表小組發言後,再由各小組成員輪流擔任組長髮言。這樣就能充分調動態度消極同學的參與,也能增強基礎差的學生的信心,從而讓她們積極思考、敢想敢説。

3、指導學生合作技巧。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任務的分配很關鍵,要保證小組成員能獨自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另外,要指導小組分配學習任務、輔導同伴、提問同伴、相互交流、解決分歧並學會歸納學習成果。

總之,作為老師我們應相信學生,大膽放手,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討論、合作交流等,在合作學習中讓他們發現、掌握和提高。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7

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閲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藴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不紊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啟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説的“温故而知新”。

加強中考、新課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考命題趨勢,在平時的課堂滲透中招意識。初三的教學工作是直接面對中考考試。做為初三教師不能只顧眼下,閉門造車,不去學習來了解新信息。因此,我經常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誌,多留意中考考試方面的信息,便於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招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平時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做到功在平時,形成習慣。

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教學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的教學中,在傳授知識時,也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比如概括、歸納、比較、判斷等諸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養成勤於複習舊知,善於總結歸納,做題條理清晰,規範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做為畢業生必備的技能。教師平時訓練的好,不致於在考試中顧此失彼。

最後,我用荷蘭著名的繪畫大師梵高的名言作結:“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是真實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要投機取巧、譁眾取寵。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8

一、“學為人師,行為規範”——以身作則是有效開展教學的保證

“學為人師,行為規範”,這是北師大的校訓,它告訴教育工作者,學識豐富是教書育人的基礎,而品行端正、為人師表則是贏得學生尊敬、有效開展教學的有力保證。很多事情教師喊破嗓子,卻不如自己先做出樣子。事實證明,一個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既少不了言傳,更少不了身教。

教師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錯誤的地方,但如何對待自己的失誤則關係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質問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好幾次出現了自己講錯、説錯的地方,它們或者被細心的學生髮現並質疑,或者事後被自己察覺,但我都沒有加以掩飾,更沒有將錯就錯,而是及時承認、及時糾正。這樣並沒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學生面前受到損害,學生反而更願意把不懂的、有疑問的問題提出來,這更有利於以後教學工作的開展。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一個會影響人的職業。據統計表明,教師對在成長中可塑性強的學生的影響僅次於孩子的父母。而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課堂,更在課外;不僅在言傳,更在身教。實踐證明,學生往往是先喜歡、欣賞一個教師,才會對其所擔任的學科發生更大的興趣,才會有更深入學習的動力。試想,一個經常遲到早退,言行不一,甚至是一個滿口粗言穢語、行為為學生所不恥的教師,他在講台上的話還有多少份量,他的課還有幾分吸引力呢?因此作為一個教師,只有自己品行端正,以身作則,才能更好地樹立威信,更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二、“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探索創新是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

中學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而這種歷史觀的形成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的簡單機械地記誦,它應該是學生對歷史的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進而學會用歷史的視角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的問題,學會思考人類的發展和人生的價值。因此作為中學歷史教師,為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是經常要思考的問題。

一堂歷史課的成敗,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是否體現,最終的評價標準是看學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課堂的教學內容,這種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動和深刻。掌握好紮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只是教育實踐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種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靈活運用。教無定法,教可擇法,教亦可創法。要提高歷史教學水平必須認真研究歷史知識的基本特點,發掘歷史學科本身的優勢,揚棄傳統教學模式,立足於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形勢,選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大膽進行探索和創新,以適應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作為一個剛剛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年輕教師,就更有必要“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三、“教,然後而知困”——問題與不足的思考

1、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何其難。“素質教育”已經實施很多年了,傳統教學模式並沒有徹底地從我們身邊走開,甚至在某些地方還佔據着主導地位。試想,一個習慣於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學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學習、互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呢?

2、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種種。多媒體技術與課堂的整合是當前的時尚之一,所謂“無課件不公開”,沒有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似乎課堂教學就無法開展,素質教育就無法推行了。必須承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在歷史教學實踐中仍有着相當大的潛力可挖,但應注意:第一,它是一種輔助手段,它始終必須處於次要地位,而非主要;第二、它適用於某些課時,並非全部的課程都應該使用多媒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與探索。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9

今年中考歷史考試依然以基礎題為主,但與去年相比,其考試的'難度有所增加,題型有所變化,考題有所創新。考試後我進行了反思,總結出以下幾點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不斷改進。

一、 研究新課程標準,提高教學效率。

認真鑽研教材,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解讀,轉變觀念,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備,講,批,輔,改的常規教學,準確把握重難點做到周密設計,科學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努力提升教學水平。

加強備課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廣泛閲讀與教學相關的書籍,認真學習,積極參加課程培訓和繼續教育及聽評課活動,從知識、能力全方位充實、提高自己。

三、加強中考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關注中考命題趨勢。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滲透中考意識,要多瀏覽時下最新的教學參考、雜誌,多留意每年中考方面的信息,便於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題的趨勢,力爭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中考意識,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題的方法,並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

四、切實做好培優輔差工作。

在本學年教學中,雖然在班主任的配合下開展這項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今後在教學中應多利用課餘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探討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自我調整與改進。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強努力學習的信心。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一一注重以上問題,營造和睦、融洽的課堂氣氛,並扭轉學生“開卷考,只要瞭解知識點在什麼地方就可以”的錯誤觀念。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學習,並且提高成績。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0

作為老師,我們天天上課,在課堂上面對學生期待的眼神,老師或許會激情高昂,但是,我們也一定會遇到學生沉悶的課堂氣氛,這樣我們一定會激情低落。前幾天我就又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上課過程中我針對問題問同學們“這個問題明白了嗎?”結果教師裏無人應答,我又問了一遍,三兩個學生有氣無力的答:“明白了”。當時我觀察着每一位學生的表情,説實話當時真的已經怒火中燒,本想借機好好訓他們一頓,但還是忍了下來。突然學生可能意識到了什麼,馬上鴉雀無聲地看着我,他們以為我會發火,並狠狠地訓他們一頓,從他們的表現看得出,他們正等待着接受我的批評。

經過短時間的沉默,我轉念一想:這不正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機會嗎?於是我壓住了心中的不悦對學生説:看來同學們累了,我給大家講個笑話吧。學生們有些茫然,你看我,我看你,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太自然的微笑,然後教室裏響起一陣笑聲,後來學生很快融入課堂的討論中。接下來師生都變得很輕鬆。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我這節課的效果,比平時要好上幾倍,學生掌握的也非常好。

反思:

試想一下,如果課上看到學生的這種現象,就劈頭蓋臉的一頓批評、教育,學生會接受嗎?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嗎?我的這節課的效果還會那麼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有時試着換一種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是簡單一個笑話改變了課堂上的尷尬的氣氛,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同時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嘗試換一種思維去解決問題,結果會更精彩。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1

新課程標準需要教學方式的轉變,而教學方式的轉變最終卻要落實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中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關鍵期,中學生的知識、個性和社會性都比小學生有了一定的發展,他們已具備初步的分析和辯證思維能力,在歷史教學中應努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不僅有利於學生自身學習的進步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將為學生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終生受益。

1、根據歷史課的特點,巧設懸念,引發興趣。歷史有自己獨特的特點,歷史事件總是互相聯繫並且大多是因果相聯的。歷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引發學生“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面分解”的慾望。歷史教師在各個知識點的銜接上巧設懸念,學生會不自覺地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疑問,迫切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和原委,在這種心理驅使下,學生會學習熱情高漲,積極進行探究從而獲得自己想得到的東西。

2、教學中適當穿插簡短的歷史故事,強化學習興趣。歷史事件背後總有一些野史傳説和故事,這正是初中生最最感興趣的。教師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穿插一至二個軼聞趣事,來滿足學生的獵奇心。久而久之,學生就產生了學習歷史如同看故事的感受,這種心理能驅使學生主動尋找歷史書籍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也相應提高。

3、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成功是興趣的源泉。學生在完成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所有的經驗和智慧,去攻破學習中的難點,難點一旦攻破,學生會非常興奮,教師要及時幫學生把興奮上升為成功體驗,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鼓勵,成功的體驗將激發學生興趣和自信心,激勵學生繼續走向成功。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2

縱觀近年高考文科綜合考試歷史主觀題命題方式的發展演變,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試題多是引用新材料和相關圖表,構成一種新的問題情景,充滿一股生氣,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在設問方面,分層設問,層層推進,既有課本基礎知識方面的提問,又有檢驗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聯繫實際説明問題能力方面的提問。總之,主觀性試題的這種命題方式,變以往的單純性材料解析題和單純性問答題為材料、圖表、文字結合型綜合問答題,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引導學生致力於歷史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歷史學科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有利於克服猜題押題傾向,有利於選拔學習能力出類拔萃的人才。

那麼,怎樣解答這種新型的歷史學科主觀性綜合題呢?

第一,要認真審“材”,讀懂試題所提供的材料,從中發現、判斷和提取有效信息。以20xx年高考文綜(全國卷)第37題為例(這是近幾年高考文綜試題中最典型、構思最好、結構最佳的一道歷史學科內綜合問答題),這道題圖文並茂,信息量大,兩段文字材料均為文言文,四幅磚壁畫畫像均標以名稱(“沙漠之舟”、“犁耕”、“龜茲婦女採桑”、“驛使”)。我們在讀題時要抓住材料中關鍵的字、詞、句,重要的文字語言和形象語言,透露出來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其中,有提示時間的,如“漢武帝時期”、《漢書》、《明史》、“明中後期”;有提示地理方位的,如“西北”、“自敦煌西至鹽澤”、“起居庸(關)至山海(關)”、“長城沿線”;有展示史實的,如“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置使者校尉領護”、“築敵台三千”、“九邊生齒日繁,……商賈日通……”。所以,在審題和閲讀材料時,一定要做到全盤把握,重點突出,透析“零部件”,心悟“提示語”,做到“一切為我所用”。倘能較為清楚地閲讀和正確地理解試題所提供的材料,就為下一步解題做好了重要鋪墊。教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3

課後反思在本節課中,我依據課程標準,精心編寫了導學案,由於學習歷史離不開地圖、圖片和文字資料等,再加上初三學生剛剛接觸世界古代史,為此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本課的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導入環節聯繫現在的馬拉松比賽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下面的學習中。在講述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老師呈現的亞歷山大的名言以及史料,有利於學生加強對亞歷山大這個人物的理解,避免了空洞的説教。拓展提升環節,使學史明智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體現了史為今用。多種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穫,有所成就,都能獲得成功感。動態的地圖,“穿越”的情境,避免了平鋪直述,歷史氛圍的“渲染”很到位。各個部分的銜接也非常自然,以氣呵成。這些環節給學生提供了參與的機會,有利於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從“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原則,主要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來學習,起到了不錯的效果。特別是在從史料中來看當時亞歷山大東征的有利條件和主觀動機有哪些?還有通過亞歷山大的名言來看亞歷山大是個什麼樣的人,學生們掌握的非常好,比我預先想的還要好。由於每一個同學都積極參與,所以課堂效果也非常好,課堂檢測百分之九十八的同學能夠達標。

不足之處:在合作探究環節,還是有的小組有個別學生沒能真正參與合作學習,只是在被動地接受別人的見解,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調動。

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有效的完成了知識的遷移、鞏固和運用。但在課堂上質疑的學生較少,以後需要培養學生的問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4

歷史中考打破了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實行開卷考試試題更具靈活性、開放性和綜合性,更加註重能力考查,而且考查是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而非淺層次的識記方面的考查。進入初三面臨中考的壓力,由於歷史學科課時有限,而內容卻涵蓋了初一到初三所有課本,針對歷史學科的特點,初三應如何低耗高效複習,力爭高分呢?

一、夯實基礎,落實考點。中考着重考查學生的歷史基本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考查學生掌握的有關歷史基本技能。因此,在新課教授階段,一定要立足於課堂教學,打好基本功。只有這樣,在進行復習時,學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掌握,進而提高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要深入研究中考歷史考綱的廣度、深度、外延和內涵,與往年的異同,在此基礎上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這對歷史複習迎考來説至關重要。

二、整合教材資源,加強解題訓練,加強能力培養,開拓思維空間。隨着中考歷史學科考試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開卷考試的考查功能將會逐步提高和不斷完善。開卷考試從主客觀試題難度上看,逐年增高,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從更高的層面引導學生思考歷史發展的線索、規律,幫助學生站得高,看得遠,具備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解題訓練,在解題過程中不斷克服思維定勢,根據具體情況改變解題思路。只有這樣,才能科學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取得理想的成績。

三、關注熱點,史政結合。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是新課程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今年中考歷史試題聯繫當今現實考查了一些中外歷史知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國家、人類和世界的命運,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聯繫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史政結合,發揮歷史學科的社會教育功能。同時培養學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們開拓思維,以史為鑑,學以致用。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5

本學期即將結束,回想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感覺到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不足,為此,我也思索過很多。

作為歷史老師要教給學生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兩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學生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一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學生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

僅僅是感興趣還不夠,為什麼呢?因為,在中考這根指揮棒的牽引下,學生們的重心都是放在主課上,他們不會用更多的時間來背、默歷史這門學科了。由此,我們也就能想到,在沒有多的練習作業的情況下,沒有被重視的學科,想有好的成績,僅靠課堂上45分鐘是不可能有好成績出現的。

不管歷史的前景與命運如何,作為一名歷史老師,我會一如既往做好自己的教學本職工作,從點滴做起,上好每一節課。從課堂教學着手,強化課堂45分鐘,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的分析與講解,讓學生理解歷史和了解歷史,同時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鞏固複習、督促到位,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向課堂要質量。

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我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做到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grwe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