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學反思 >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兩篇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兩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歷史教學反思兩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兩篇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兩篇1

回顧上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的感覺是匆匆忙忙,每天的腳步都是來去匆匆的,每天的身影都是忙忙碌碌的,雖匆匆,但無悔,雖忙碌,但實在。我省全面實施新課程,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能否實施新課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評價?如何實施?作為歷史教師,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相信在下學期,我的工作任務更重,挑戰更多。正值學期之初,總結經驗和教訓,找出不足之處,尋求新學期的對策及今後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綜合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我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二、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過去兩年半以來,教學時,我注意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首先,我要選取那些最實用,具有説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並深化和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其次,採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

三、常規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變成問題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覆講了好幾遍他為什麼還不會?”“為什麼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為什麼學生對涉及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説説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後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説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着手解決,具體成文。

四、結合學生的實際,將知識整合。

在教學中,我往往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將課本知識重新組織,整合,使學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總之,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兩篇2

本學期開學以來的教學工作在教學計劃的指導下緊張有序的進行,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的一個問題。現將本月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還不成熟的做法反思如下:

一、認真、細緻的研讀考綱,關注考綱變化,適時調整,增強備考的實效。

1、通過研讀考綱預測今年曆史科的命題趨向。在平時的練習、測試中我們採用高考試題,同時也研讀的考綱,瞭解高考試卷的分佈。

2、全面理解和把握考點。精心備好每一堂課,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複習。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工作目標是讓學生牢牢掌握基礎知識,構建歷史知識框架。加強對學生的督促,促其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課本基礎知識。最後,加強落實、檢測,每天的材料題訓練要做到檢查,督促,評語,給分,最後修改至答案符合高考要求。

二、注重知識整合。

高考受考試形式的侷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完成基礎知識複習後,要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歸納、整理,並從中發現規律、總結認識,將知識昇華。同時可以將相應的、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小專題滲透進去,使學生在第一輪複習完成之後,就已有一個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

三、加強訓練,提高答題技巧。

訓練是對基礎知識的延伸,也是對學習質量的檢測以及調控學習過程的手段。因此,在高三的教學中,適當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相當關鍵的一環,下面就這一問題談幾點:

1、做選擇題時,既要保證正確性,又要節省時間。因此就應找準中心詞,再慎審待選答案,對不確定的可以第一感覺為主。答題卡的塗寫在做非選擇題前進行。

2、對非選擇題也就是主觀題部分,這在高考複習中是需要下大力氣訓練的。縱觀近幾年高考,由於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出現了各地教材版本不一的現象問題,為體現高考的公平、公正,高考命題者在主觀題命題時,往往會先給出一段材料,依據材料設置問題。為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儘可能多的利用材料對歷史事件加以説明、解析,同時,在練習或者是考試中也相應加強練習。

3、在訓練基礎上還應該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指導。歷史材料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有純文字材料題、有圖形的、有圖表等。因此必須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解析材料題的方法。如:文字題材,首先看問題帶着問題讀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看材料出處,再判斷對解題是否有效。第三看時間,後將之轉化為事件。最後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聯繫課本,將問題、材料與課本相關知識掛鈎作答,許多材料題的答案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答題要規範,問什麼答什麼,做到“論從史出”。必要時還應注意材料中出現的省略號,一個省略號前後敍述的是一個事件的不同方面。材料中也常出現表格式的材料題,要注意橫向縱向,將二者聯繫比較,找出其反映的現象、趨勢等。

四、關注課改,瞭解學術前沿。

命題專家大多是學術界的名流學者,他們常把史學界的觀念和成果滲入命題中。

五、關注社會熱點。

以現實的熱點帶動歷史知識。不過,一些特別熱的點往往命題時表現並不明顯。因此,複習中也不要太強調,以免淡化對其它基礎的掌握。最後,高考的衝刺階段結束也就是在強化訓練結束之後,一定要跳出題海,迴歸課本。在這個階段裏,學生自主複習為主,內化教材知識,通過自主訓練將知識能力化,最終構建備考系統。迴歸課本首先利用課本標題,形成對課本的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有選擇地突破。由於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必然形成與其他知識點的“互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xuefansi/ow3j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