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教師之家 >教育隨筆 >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上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1

今天縣教研室人員來我校進行達標課驗收,對我們的課堂教學作出評價並給與指導,收穫頗豐,體會如下:

1、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建立好小組評價機制,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思考、去體會、去感悟、去提升。

2、注重知識的聯繫與整合,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歸納,教師要注重對知識的整合與延伸,加強前後知識、中國史與世界史。歷史與現實的聯繫。

3、廣泛閲讀書籍,加強理論學習。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以及提高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水平。精心研究,潛心教學,用心課堂。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2

歷史教學往往存在只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的狀況,教師上課只把知識點一教了之,根本談不上學法的指導,學生則認為學不學無所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念重點,學生畫橫線這種現象,嚴重妨礙了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於智力的開發、人才的造就。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對於學生能力培養來説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標下的歷史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寬鬆、民主、自由、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共進的積極性,已成為我們每個歷史教師的共識。

歷史教學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創造大膽發言的機會。比如對“中華文化的勃興”這節課的學習,可以提問“你知道春秋戰國時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嗎?你喜歡其中的哪一位?為什麼?”而後讓學生先看書準備,再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激烈的各抒已見中就將幾位大思想家學活了,理解透了。由此可見,課堂是活生生的,是學生的樂園,只要教師耐心引導,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歷史課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萬不可就課本知識照本宣科。“用故事激趣導入”這是歷史課的一大特色,如學習《秦王掃六合》一課,教師可以先講講“荊柯刺秦王的故事”,既而提問“荊柯應不應該刺殺秦始皇呢?秦始皇在歷史上到底有何作用?”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看書找答案。這樣一來,學生興致極高,會迫不及待地啃起書本。整節課,學生都會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教師只要稍加點撥,本課的重點——秦始皇鞏固國家的措施就會很自然地掌握了。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看書找重點內容,會讓本就枯燥的歷史課堂更顯得索然無味。

歷史課程的改革給所有的歷史教師帶來了挑戰,但也提供了機遇。只要經過磨礫,教師觀念得到更新,理論得到充實,實踐得到提升,我們將滿懷信心,為歷史教學開闢一片肥沃的土地。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3

(一)這節課下來我覺得做的較好的地方是:

1、靈活處理教材、靈活處理課堂、儘可能引導學生提出些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本來準備4分鐘完成的自主學習部分,就用了12分鐘,打亂了預計的安排,好在及時做了調整,將學生已經掌握的秦暴政方面的具體表現略講一下,從而為後面的步驟順利實施贏回了時間。

2、歷史與現實生活相聯繫。比如講解徭役的問題,比如引導學生理解鴻門宴的寓意問題。在講鴻門宴問題,通過學生的講解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典故的寓意,並進一步和學生的自我保護聯繫起來,起到較好的學以致用的作用。

3、將教材的知識做適度的拓展延伸,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特點,通過引導學生理性、客觀、多角度的思考,還是讓學生(至少是部分學生)得到了昇華和提高。從而超越了教材。

4、環節的過渡方面也是處理的比較輕靈、流暢。比如導入設計、從秦暴政過渡到大澤鄉起義、從秦滅亡到楚漢之爭的過渡,這些小安排還是收到不錯的效果,讓整節課連貫,緊促。

5、三維目標的落實方面效果較好,通過自主檢測反饋的信息感受到這節課教學效果不錯。

(二)然而這節課操作下來,也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1、學生自主提問方面的引導。這個環節由於該班學生可能突然間改變了教學模式,一時不能適應,弄得自主提問環節有些冷場,學生提不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而且提問的學生積極性不高。

2、一節課的容量過大。可能長期呆在初三的緣故,這節課忽略了七年級學生不可以長時間集中精力,最多25分鐘的“紅線定理”。本節課除了8分鐘的自主學習和8分鐘的自主檢測之外,差不多有半小時在讓學生緊張思考和解決問題,導致學生有疲勞感。

3、板書方面。由於時間關係,將課堂總結進行的較為倉促,而沒有落實到從基礎知識到基本能力再到情感價值觀方面的縱橫向聯繫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有種一目瞭然的直觀感受,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昇華。

4、本節課圖像信息的處理較少,大量的文字信息,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也是不太適應的。

5、成語故事的蒐集與整理方面也做得不到位。

總的來説,這節課收穫還是蠻多的,有成功也有失落,有喜悦也有遺憾。好在人們常説:教無定法、教無止境。今後的教學中繼續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課堂吧。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4

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在活動中既相互競爭(大組之間),又相互合作(四人小組和大組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我作出要求後,學生很快積極進行準備,閲讀課文,完成表格,並作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小組討論問題熱烈;大組對之間質疑問題十分積極。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是活動的形式進行學習,提高了學生興趣;

二是競賽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滿足了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

在本節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學生在講述民族工業的發展時,不熟練,與地圖結合的能力較差;

二是有的學生在活動的具體要求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匆匆去完成任務,學習目標不很明確;

三是在學生在質疑時,雖然都很積極,但質疑的質量不高;

四是落後較大的組參與的積極性明顯不如其它組高。我想這是因為: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戰役的經過難度較大,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分,如果我提前將簡表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效果會更好。

通過本節課,我想今後努力的方向是:在上課前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堅持使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開展多種活動,並對活動過程加強調控;在學生進行活動前一定要強調活動要求,直到每一個學生都明確;在教學中及時做好評價、激勵與幫助;在設計活動時,競爭方式可採取更多的辦法,使更多的人蔘與才是最終的目的。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5

課前,我主要按照教學參考書提供的教學建議進行備課。但考慮到世界史的內容要放在初二年級上,在上課前我把有關工業革命的內容印發出來,先讓學生接觸了一下。並且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沒有陌生感,我刻意地突出本課內容與中國歷史及今天生活的聯繫。現在回過頭看這節課,有些以後上課值得發揚的優點,也有以後要儘量迴避的不足。

首先,我的導入聯繫今天的實際生活,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我用“你和家人節假日的休閒方式有哪些?”引出“外出旅遊的交通工具”再到“在外與家人聯繫的方式”,比較巧妙的引出了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學生氣氛也較熱烈。

在學習主要內容時,我又聯繫上海世博會,以帶領大家去參觀世博會為由,要學生為博覽會的展品寫解説詞,實際上是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本課的重點,應該是重點突出吧。而學生們的思維也較活躍,在5分鐘的分組討論後,不斷有美妙的火花湧現,學生也很好的抓住些解説詞的要點:時間,發明者就、國別及發明影響,而且語句生動簡潔,比如有個學生介紹電燈泡時説“有黑夜的太陽是人類長期的夢想……”介紹汽車時“人類希望自己像馬兒奔馳在草原”等等,讓人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智慧。我製作的簡單課件,一張張圖片把學生的思維聚過來又散開去,很好的發揮了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比較兩次工業革命的影響後,學生獨立找出兩次工業革命的共同影響: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從本質上解決了教學難點。

然而不足的是,因為估計不足,整堂課容量太大,整個節奏稍顯緊張,連最後的總結也是匆匆了事。

我想,任何一堂課,都需要老師做充分的準備,我的不足將提醒自己要備課認真,再認真。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6

20xx年11月13日上午第一節課,我在九年三班上了一節課題研討課《人類邁入“電氣”時代》,現反思如下:

面對初三學生,公開課不僅是一堂展示課,更是一節教會學生如何學會運用史實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課。為此在備課時,主要為了課題研討的主題"快樂教學法"而設計,儘量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動起來,我則以此為目的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

這節課內容看似簡單,卻有較高的理解難度。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件中添加了補充資源,如學生競猜各種汽車的圖標,在課件中插入形象的圖片,使學生在視覺觀賞中體驗、感悟所學知識內容並激發學習主動性。

初三學生不像在初一、初二那麼愛表現自己,他們一般不願展示自我。為此,我採用的是啟發式教學法。整個過程先創設情境,讓學生撰寫解説詞,然後分組展示.在分組展示的過程中,再出示相關問題,啟發引導分析問題,最後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學生講愛迪生的小故事,再探討愛迪生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有些程度不太好的學生也舉手躍躍欲試,要講愛迪生的故事,我就把抓住這個能讓他展示自我的機會。雖然講得不完全,但我也抓住他講的關鍵,引發學生感受愛迪生精神.同時我也抓住愛迪生的精神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也許我們中間就有中國式的愛迪生”。讓學生懂得科學成就的後面凝聚着科學家們艱苦的勞動,懂得如何去熱愛科學,樹立想有所成就就要有堅持不懈的行動。這樣一來歷史變成了有趣味性的活生生的歷史,從而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認識,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之處:初三的學生本就不好動,在調動學生情緒方面還有待提高,整體環節教師講得還是比較多,應該給學生充分準備的空間,在學生説不出來時,總是着急去幫學生説出來,這樣對學生的.鍛鍊是不利,一定要相信學生的潛力。除此之外,在各環節的過渡語句還有待加強,各環節的把握上還需努力。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如何貼近學生,達到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地目的.是值得思考的話題.這一學本節課也算是我在教學中的一次探索,看到點滴成功會讓我更加自信,些許不足將提醒我要進一步完善教學各環節,相信只要我虛心地求教,不斷嘗試,一定會有所收穫。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7

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聽課,我感覺收穫真的很大,同時感覺也有了壓力。

自從改變我們的課堂方式以來,學生的學習環境較為寬鬆,活動較為自由,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維處於積極狀態,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欲非常強烈,尤其後進生的轉變更為明顯,的確,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當然,這樣的課堂也給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因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以及展示過程中會出其不意的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不僅具有豐富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要不斷的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養。所以,我們應完善自身學科知識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及教學水平。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8

九年級歷史上冊主要是學習世界近代史,主要講述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生、確立和發展的歷史。對於初中生來説,我覺得世界史的學習會比較難,由於世界史學習的線索比較多,學生假如沒有理順清楚歷史發展的線索可能就會混淆所有知識點;另外,世界史的學習需要整體、全面、發展的思維,還需要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世界觀。針對這些題目,我覺得在本學期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閲讀每一單元及課文前的導言,讓學生圍繞着這些題目展開討論,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開闊歷史思維,推進學生分析歷史題目的能力,進而推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此外,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愛好,如列表格等方式進行分類、比較和概括,讓學生把握有益的學習方法。

本單元能根據課標要求、三維教學目標及學情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思路清楚,緊扣中考考點,講述了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闢,着重把握英法美三大資產階級革命及三大文獻,明白這些重大歷史事件與資本主義發展的關係;能正確評價華盛頓和拿破崙,注重培養學生客觀地分析歷史人物的能力與方法;能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互動釋疑突破重難點;能注重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活躍,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充分利用課本的圖片資料和相關視頻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愛好;在教學過程中及新課講授後能注重課堂反饋,通過鞏固練習及時反饋學生學習的效果,能按時按質完成教學任務並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9

這節課展示了豐富的圖片、地圖,主要講述了希波戰爭、亞歷山大大帝東和羅馬帝國的擴張等古代東西方文明衝撞過程中的著名戰爭。學生接觸世界古代史不久,對於事件的地理位置沒有一個清晰認識,在這課的學習中,要注意通過地圖學習來引導學生對地理位置有個大概的認知。本課中講述的是著名戰爭,戰爭的暴力,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學生比較容易認識,但是戰爭的另外一面,即戰爭的同時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學生比較難理解,教師要注意通過列舉實例來幫助學生加以理解。

不足之處:課本中戰爭的過程比較簡單,比較抽象,單純的講解學生並不容易理解,而且比較枯燥。

啟示: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種插圖,指導學生學會從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不僅要注重運用這些視覺教材,而且要指導學生努力挖掘其文獻價值,這對培養學生正確識讀歷史圖片,從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在歷史課中,特別是講戰爭史時,通過觀看戰爭影片片斷應該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手段,它不僅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形式獲得歷史的基礎知識,而且可以大大增強愛黨、愛國、愛家的情感,大大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調動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3、結合故事、地圖、諺語進行學習,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4、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動態效果來幫助學生更直觀動態的瞭解戰爭的過程。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10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應該如何進行才能體現新課標的精神,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是每位初中歷史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我這兩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去年教的初一,今年又教了一屆初一。由於是第二次教初一,所以我在初一的教學方面有所體會、有所反思。

初一年級上冊《中華文化的勃興》介紹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成就。在第一年的教學中,在學生認真閲讀教材的基礎後,我先請幾位學生來歸納、概括各派的觀點和著作,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以時間為經、學派為緯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創始人及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著作進行了全面的歸納、分類。當時學生大多能按我的要求完成以上教學活動,因此,我當時覺得這種教學方法還是不錯的。

今年我又採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結果碰到了問題。當我要求學生認真閲讀教材時,就有不少學生沒有看書而是在説話。我很生氣,並批評了那些沒有認真閲讀教材的學生。雖然這堂課最終也上下去了,但我總覺得挺彆扭的。下課後,我一直在思考這節課卡在那兒,應如何改進。經過一番學情調查,終於找到了原因:原來是因為所學的內容離學生太久遠。因此,對學生來説,缺乏親切感,也就不能夠吸影學生的注意力。

晚上,我又重新進行備課。怎樣才能將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等人與現實聯繫起來了?用什麼作媒介才能讓學生對孔子、老子等人感興趣呢?我苦思冥想——終於,我想到了:現代人特別是名人都有名片,可以用學生十分熟悉的名片作為媒介,拉近孔子、老子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對兩千多年前的的古人產生興趣,進而自覺的參與到教學中來。

第二天,在另一個班上這課時,我改變了方法。一上課,我就宣佈:今天我們將進行一場模仿秀,給孔子、老子等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各自制作一張名片,並模仿他們作自我介紹,比一比看誰模仿得最像。學生們一聽來了興趣。接着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模仿一位人物,並要求學生在先認真閲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我剛説完,學生就立即積極地準備開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都十分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後,為了檢驗學生對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情況,也為了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派的思想,我又創設了一個情景:假如有一位同學隨地扔了一張紙,想一想,對這個人的做法,各家學派會如何處理?為什麼?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紛紛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從各派角度提出看法。這樣,不知不覺學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就很好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11

昨天在七2班,我感覺歷史複習課上的特別扭,課堂上提的問題沒人回答。我發了一通脾氣,説你們班每一次歷史考試總是倒數第一,並揚言今後再出現這種情況,堅決不客氣。

課後我冷靜下來,和同事議論了這件事,他們也給我出了許多好主意。針對這種情況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寫一下歷史課的感受,和對老師的建議,而且我覺得任何事只要動腦筋思考,就會不斷完善。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辦公室,作業已擺在我的桌子上。一個上午,我一直沒出辦公室。在那裏認認真真地閲讀同學們寫的內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後又根據同學們的要求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問題的原因:

1、不會,懶得思考。

2、缺乏自信,覺得答案不夠完善,不敢説,怕嘲笑。

3、沒聽講,不知道老師的問題。

4、太簡單的,不想回答;太難的又不會回答。

二、學生困惑及急需解決的問題

1、上課思想不集中。

2、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整體上把握不好。

3、如何答好歷史材料解析題。

三、問題與解答:

1、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

老師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

2、我自信我能行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説: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着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台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説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

3、怎樣答好歷史卷子的材料解析題?

仔細審題,讀懂題意。這是成功解題的基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同學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讀懂題意,弄清材料所反應的歷史事件,確定中心。其次,要讀懂試題的設問,明確用什麼方法來回答什麼問題等。

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導向的。同學們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注重發散思維,全方位解答。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為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作為一個歷史新課程教師,在教材、教法、學生情況等把握不到位,應該多下苦功夫,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使學生苦幹加巧幹,考出優異成績。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12

今天講了一節公開課,從上週接到這周要講公開課的通知開始,到今天正式開講,心裏一直都提着,今天總算是可以鬆口氣了,趁熱打鐵來消化一下各位聽課老師提供的寶貴意見。

首先我自己覺得,本節課比較趕,導致有些討論也不能很充分的進行。高老師指出,在講《天朝田畝制度》一節時,情景模擬設置的不錯,只是如果課下就安排學生準備的話,效果會更好;還是在評價這個制度的落後性時,高老師指出對私有的否定也是其落後性的體現。

跳過這節課本身,我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語言細節;黃老師特別之處,課堂應該有詳有略,新老師都有一個通病,總怕自己講不完,或哪個知識點沒有講到,以這節課為例,太平天國的過程就可以略過,本身這些知識點也不需要講解和擴展了,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楊主任指出,如果是上一節優質課,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在於,沒有起伏,過於平淡,沒有吸引學生的特點,比如語言、個人風格,如果只是講知識,沒有吸引學生的點,學生怎麼能被吸引到課堂呢?李校長也指出,要與高考相銜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迴歸教材。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13

本課利用學案教學,這種模式能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本,對課堂上的一些重難點問題有所思考,使學生對歷史的線索更加清晰,特別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綜合歸納能力,達標檢測有利於學生在拓展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鞏固知識點。教學方法是好的,但在實施的過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問題,我將從幾個方面予以説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講第一課繁盛一時的隋朝時,作為起始課,在導入新課時利用歷史朝代歌,通過提問方式和學生一起回顧,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於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繫。

2、這節課利用導學案教學,通過運用大運河資料,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加深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

3、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使學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二、不足之處:

1、設計了兩個合作探究題,時間不夠用,而且有些影響重 點的突出。

2、上了兩節課都感到課堂練習達標時間不夠充分,鞏固不到位。

3、學生在發言方面,不願舉手,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4、通過檢測發現學生對第一課大運河的相關知識掌握的不好。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14

因為考慮到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比較熟悉,隨便一個學生都能説出一二個三國時期的人物或者故事、成語,學生學起來會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力度會比較大,能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特點。授課時,我遵循的是讓學生動起來的原則,設計了講故事、小組討論、分組比賽複述故事。上完課之後,我體會到有以下幾點值得改進:

(1)由於時間比較緊,備課不夠充分,因此對一些比較有趣的故事沒有進行進行太多的展開介紹,只是一帶而過。對於《三國演義》裏面的人物和故事,應該引導學生多講,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的力度,調動學生的氣氛。

(2)在學生討論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更深入些。

(3)最後在課堂小結時,不應該幫學生歸納,而應該讓學生作一個總結性歸納,讓他們談談通過學習這一課,可以學到什麼,有何啟發,以進一步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了很多我關於教學方面的不足,特別是對新課標的認識的不足,以後我肯定會更加的努力研究教學,爭取進步,彌補不足。反思讓我看到自己的優點,有了進步的信心,但也看到了自己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找到改進的方向。

歷史上冊教學反思15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是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思維得到很好的貫徹,從九一八事變和現實的日本做法結合到西安事變情景劇的扮演,將學生從現實拉回到歷史中去。充分利用教學,發揮德育滲透作用。讓教學教育是為現實服務。歷史教育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以學生的認知發展為中介,即學生能力的提高的前提是原認知能力的提高。因而在本課的課外思考題的佈置上,充分地注重教育的現實性。體現讀史明智的思想,具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但是,結束本節課還有一點疑惑,如何很好分配學生的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時間,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應把學生自主獨立思考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以此來內化基礎知識,落實情感目標,通過合作探究達到融會貫通,博採眾長,從而深化對本節課內容的深化認識。所以教師應該根據課型和授課內容,靈活把握自主獨立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調控。這一思維應該貫徹到今後的教學中。

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收集有關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故事,在班上交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jiaoshizhijia/jiaoyusuibi/vpr3d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