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黃山記》教案設計

《黃山記》教案設計

《黃山記》教案設計

《黃山記》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學習本文獨具匠心的構思謀篇手法

2.學習本文簡練巧妙、熱情奔放的語言特色

3.瞭解黃山奇險而美妙的壯麗景色,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和對社會義的熱愛、讚頌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構思謀篇的手法。

2.難點:語言簡練巧妙、熱情奔放。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徐遲,現代詩人,著名報告文學作家。1914年10月15日生。浙江省吳興縣南潯人。蘇州東吳大學文學院肄業。1933年開始發表作品,1957年擔任《詩刊》副主編,1960年調湖北文聯當專業作家,1963年當選為作協武漢分會副主席。代表作為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他的作品感情真摯,憎愛分明,説理透闢,繁簡相宜,語言洗煉。

二、字詞

正音: 煞(shà)費心機 前擁後簇(cù) 高矮參(cēn)差(cī)

毫不慳(qiān)吝(lìn) 鐵骨冰肌 逸興橫飛 菡(hàn)萏(dàn)

躡(niè) 汪瓘(guàn) 糗(qiǔ) 琢(zhuó)鑿(záo)

龍蟠(pán)坡 踵(zhǒng)其險 狹仄(zè) 戰慄(lì)

化險為夷 氤(yīn)氲(yūn) 甫fǔ(剛剛) 瞬息萬變 翩(piān)然起舞 凝眸(móu) 琉璃 喑(yīn)嗚變色 褶(zhě)皺

※詞解:

煞費心機:形容費盡心思。煞:極,很。

高風峻骨:高尚的品格,堅貞的節操。形容道德和行為的完美。

撲朔迷離:比喻事物錯綜複雜,難於辨別。撲朔:指兔腳亂動;迷離:指眼睛半閉。

慳吝:吝嗇,小氣。

鴻蒙:指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狀態。

逸興橫飛: 超逸豪放的意興四處洋溢。

菡萏:荷花。

糗:炒米或炒麪之類的乾糧。

卓絕雲際:超過一切,直達雲際。

氤氲:形容煙或氣很盛。大手筆:指有名的文章家或其作品。

踵:①腳後跟;②親到;③跟隨

一葦可航:有一葉小船,可以渡河。

載沉載浮:又沉又浮。載:又。 款步:緩慢地步行。

※名句:

李白:“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絕頂,下窺天目鬆。”

(《送温處士歸黃山白鵝峯舊居》)

吳龍翰:“上丹崖萬仞之巔,夜宿蓮花山峯頂。霜月洗空,一碧萬里。”(《古梅遺稿黃山記遊》)

三、課文研討:

1、總體把握:

①研讀課文,給課文各部分加上恰當的小標題。

②説説作者是按什麼思路來寫黃山的。

③着重突出了黃山的什麼特點。

——提示:①第一部分:大自然煞費心機創造了人間勝境──黃山。

第二部分:幾千年來人們難登黃山。

第三部分:我們終於登上了天都峯。

第四部分:盡覽美不勝收的黃山奇景。

②第一部分文章巧妙地借讚歎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起筆,暗寫黃山“險”、“奇”二特色,總領全文;第二、三部分,承“險”字展開,第四部分,緣“奇”着墨;最後,以“這是何等的公園!這是何等的人間!”兩句感歎作結,照應篇首大自然“封了山”,把人間與黃山勝境隔絕開,暗含“奇妙人間”之意,激情奔放,響震不絕,深化了文章讚美黃山的主題。

③着重突出黃山“險”、“奇”二特色。

2、課文思路分析:

第一部分:寫崇高卓越的大自然,創造安排了黃山勝境。──文意總起

①第一部分可分幾層?每層寫什麼?各突出了黃山的什麼特點?並找出表現這些特點的關鍵詞語。

——第1層:介紹黃山的地理位置、成因、範圍,着重介紹黃山七十二峯的高風峻骨,以示其“險”。

關鍵詞語有“高峯下臨深谷;幽潭傍依天柱”,“高風峻骨”。“處處懸崖絕崐壁,無可托足。” 第2層:介紹黃山的雲海、草木鳥獸、泉流及攝身光等奇異景物,以見其“奇”。

關鍵詞語有“打開它的雲庫”,“特意委託風神帶來名貴的松樹崐樹種”,“組成無窮無盡幻異的景”,“格外賞賜”,“極罕見”等詞語。

第3層:寫大自然把黃山“封了山”,再次強調黃山的突出特點——“險”。

關鍵詞語有“處處懸崖絕崐壁,無可托足。”

②作者為什麼要用擬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為主人來描寫,它又是怎樣安排黃山的呢? ——提示: 首先,這樣安排比自己介紹要好。由自己介紹顯得一般化,把大自然作為主人公來寫就顯得獨闢蹊徑,給讀者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這樣寫更能突出黃山確是人間仙境,是大自然“煞費心機”安排的。

再次,便於以居高臨下的氣勢,簡練的筆觸,把黃山的特點和細微之處全都寫到。

③對“雲海”的描寫用的是什麼手法? ——提示:側面描寫的手法,以山峯來襯托雲海,使雲海──黃山最有特色的景緻的變幻莫測、令人神往的特點生動地表現出來。

第二課時

三、課文研討:

第二部分:回顧幾千年來人們攀登黃山的歷史

①這部分與上部分是怎樣銜接的?

——上部分以大自然“不肯隨便把勝境給予人類”,“它封了山”作小結,更增添了黃山的神奇色彩,併為下文回溯人們攀登黃山的歷史,描繪黃山的奇觀作了鋪墊。

②這部分可分幾層?各層大意是什麼?

——第1層(1自然段)寫史前期,除了金絲猴之外,只有神話傳説中的黃帝、浮丘公、容成子等仙人攀上過黃山的光明頂。 第2層(2─3自然段)寫唐宋時期,只有李白及吳龍翰兩人登上過蓮花峯。

第3層(4─5自然段)寫元明清數百年內,極大多數旅行家都沒有登上蓮花峯頂,而登天都,是在汪瓘以後,有記載的只有普門法師等五人。

③寫黃帝在這裏飛昇的“傳説”,有何作用? ——增加黃山的神祕色彩,使黃山更顯得有魅力。

④寫李白等人的詩、文有什麼作用? ——表現了黃山的險峻,登山的艱難,也豐富了文章的內容。 ※第三部分:記作者等一行攀登天都峯的經過。

①這部分與上部分是怎樣銜接的?

——提示: 本部分“勝境已成公園,絕處已經逢生”的現實情況與上部分“難登攀”相互比照。顯得波瀾起伏,而又貌斷實續。

②這部分可分幾層?每層寫什麼?

——第1層(1─6自然段)寫作者等一行登上天都峯的經過。

文章以作者親眼所見,極寫天都之險,與第二部分相應,形成古今、虛實相映之勢。文章處處都將今天的登山道路與古人登山的路徑作對比,強調今天的登山道路已“化險為夷”,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張本。

寫“我們”登攀的經過,只用三個“直上,直上,直上”反覆(提問),表現了勇往向上的氣概。 第2層(7─8自然段)寫登上天都峯所見景色,抒發感慨。 登上天都峯,“千里江山,盡收眼底;黃山奇景,盡踏足下”(此為過渡句),作者深深感慨的是(提問),“我們這江山,這時代,正是這樣,屬於少數人的幸福已屬於多數人。”這是文章點題的句子。(集體朗讀) ※第四部分:寫在黃山之巔見到的雲海、松樹、日出、攝身光等奇觀。 這一部分承第一部分黃山奇觀的“奇”而來,“奇”在何處? ——提示:奇就奇在“變化無定”上,雲海漂泊無定,景物瞬息萬變,羣峯時隱時現,忽而旭日東昇,忽而傾盆大雨,從彩虹到神奇的攝身光,寫盡黃山的險與奇,還有神祕感。又如寫松樹,“從峯頂俯視,它們如苔蘚,披覆住巖石;從山腰仰視,它們如仙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巖壁折縫,一個個的走將出來,薄紗經綢,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雲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麼想從這兒揚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太多,浪這麼險惡,……”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異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四、寫作特點:

1、形散神聚,大起大合。

2、順序井然。 宏觀順序:(文章一、二部分)混沌初開──宇宙形成──人類出現(從史前時期直至元明清) 微觀順序:(文章三、四部分)早晨出發登山──登上天都峯──黃山頂上過夜──第二天凌晨觀日出──白天見攝身光奇景

3、節奏明快的短句與排偶句式: 作用:以加強文章奔騰豪放的氣勢。 短句:

“它是大手筆,用火山噴發的手法,迅速地,在周圍一百二十公里,面積千餘平方公里的一個渾圓的區域裏,分佈了這末多花岡巖的山峯。”(比較複雜的長句,卻將它們逗開成幾段,以加強語勢節奏。) *

“雲海上下,有三十六源,二十四溪,十六泉,還有八潭,四瀑。”(一個句子,分為兩個分句,五個賓語分別逗開) 排偶句(類似駢體文):

“它打開了它的雲庫,撥給這區域的,有倏來倏去的雲,撲朔迷離的霧,崐綺麗多采的霞光,雪浪滾滾的雲海。”

“黃山鬆鐵骨冰飢;異蘿鬆天下罕見。”

“這樣,大自然把紫紅的峯,雪浪雲的海,虛無飄渺的霧,蒼翠的鬆,拿過來組成了無窮盡的幻異的景。……一道温泉,能治百病。各種走獸之外,又有各種飛禽。神奇的音樂鳥能唱出八個樂音。稀世的靈芝草,有珊瑚似的的肉芝。”

4、記敍與抒情議論相結合,記敍為抒情議論作依據。(請學生做練習2)

如寫天都峯之險,而今天卻化險為夷,這是新時代石工們的功勞,所以引出議論,“我們這江山,這時代,正是這樣,屬於少數人的幸福已屬於多數人。雖然這裏歷代有人開山築道,卻只有這時代才開成了山,築成了道。”接着抒情:“勝境已成為公園,絕處已經逢生。……看呵,這是何等的公園!”這就有力地點明和突出了主題,歌頌了社會主義新時代。

五、練習:

1、比較閲讀:例:《黃山記》與《雨中登泰山》寫法比較: 同: 對象都是名山,都有獨出心裁的構思。 異: 大氣磅礴,藴蓄着深刻的思考;情趣盎然,飽含生活的氣息。

2、語文活動:在書刊或網上尋找黃山的照片,或找出自己拍攝的風景照,至少兩幅,並分別配上小詩或散文詩。寫在練筆本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zw3dz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