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整理和複習》導學案

《整理和複習》導學案

《整理和複習》導學案

編寫意圖

(1)“整理和複習”,用表格的形式引導學生系統梳理本單元及以前所學相關知識,以便學生形成全面、清晰的關於時間單位的知識網絡。

(2)關於時間的知識很多,教材引導學生到圖書館或網上查一查,旨在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

(3)“你知道嗎?”介紹了時區的知識,但對於小學生而言,理解有一定難度,僅僅要求瞭解即可。

教學建議

(1)讓學生自己回憶、梳理。

梳理的過程,是學生知識、經驗喚醒和激活的過程,更是鞏固、強化、將知識結構化的過程。可以讓學生自己邊回憶邊梳理和填表。學生完成後,組織小組交流和反饋,針對平時作業中一些易錯的知識點,要予以重視和強調,以加強複習的針對性。

(2)適當把握教學要求。

關於時間方面的知識有很多,但鑑於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經驗的限制,不可盲目提高要求,可通過諸如“你知道嗎”欄目作些介紹。對於所介紹的內容,讓學生了解即可,不作掌握性要求。

(3)注意課內外延伸,拓寬學習渠道。

時間觀念的建立和解決相關問題經驗的.積累需要有一個過程,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關注和了解生活中的相關內容,如收集一些與保質期、保修期等有關的材料,進行研究和探討。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佈置學生課外到圖書館或網上查閲與時間相關的知識。目的是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編寫意圖

(1)練習十九是配合“整理和複習”的相應練習,題目都具有一定的綜合性。

(2)第1題,以“北京一日遊”為素材,鞏固對24時計時法和經過時間計算知識的掌握。解答時涉及改寫、計算、推理等多個思維活動,對學生有一定挑戰性。

(3)第3題,根據間隔天數推算星期幾。有多種推算方法,可以運用月曆的特點,找到與2月1日一樣都是星期三的日子有2月8日、15日、22日、29日,然後3月1日星期四,3月2日星期五。也可用計算進行推理,但有一定難度。2012年是閏年,2月有29天。先計算出2月1日到3月2日共計31天(29+2),31÷7=4(星期)……3(天)。第一天是星期三,因此一個週期的最後一天應該是星期二,再接着數三天,最後一天是星期五。

(4)第5題,需要先根據第一個條件計算出北京和倫敦兩地的時差是7小時,再進一步計算出北京時間7月28日3時12分。這裏涉及跨日計算,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建議

(1)重視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本練習的題目綜合性較強,既涉及多個知識點,又需要學生有較好的審題能力和分析能力,還需要一定的推理能力。應充分放手,讓學生獨立經歷思考和解答的全過程,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要進行必要的指導

練習中有些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如第3題、第5題,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解答時會遇到困難。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自己理解的方法解答。同時,也應多途徑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例如,教學第3題時,可以用月曆來支撐,雖然過程煩瑣,但學生理解相對較易。若通過計算推理,則應引導學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切莫讓學生死記硬背。第5題,由於學生缺乏生活經驗,理解會有困難,應先結合第88頁“你知道嗎?”幫助學生理解兩地時差是7小時,再讓學生獨立解決。

(3)可適當補充習題。

作為複習整理課,應更加關注前期的學習情況,收集一些學生平時易錯、易混的內容,有針對性地補充和設計一些習題,以查漏補缺和鞏固提升。

標籤: 複習 學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xpwp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