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旅行去教案

旅行去教案

旅行教案

旅行去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有關旅行前的準備物品,豐富日常生活經驗。

2、學習整理物品,增強自我服務能力。

3、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發表自己的意見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設計:

最近這幾天,孩子們都很興奮,因為下週六我們就要去秋遊了。孩子們除了討論上海什麼地方好玩,還不時商量着要準備帶的東西,陽陽説:“昨天晚上,媽媽帶我上超市買了飲料。”凝兒説:“我媽媽還給我買了雙新跑鞋,,我秋遊去要穿的。”雷雷也插上一句:“我還要帶上我的玩具坦克車。”“出去玩,不好帶玩具的。”雯雯提出反對。“行的!”“不行!”……對呀!出去玩到底能不能帶玩具呢?出去玩到底該帶什麼東西呢?帶着孩子們產生的這些問題,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引導孩子通過探索、討論、交流、思考等,拓展自己的生活經驗,增強自我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孩子自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個小揹包、小零食、暈車藥、塑料袋等等

2、幻燈片

活動過程:

1、觀看幻燈片,提出問題:

師:照片上的人要到哪裏去?他們的揹包裏會帶些什麼東西?

2、操作、交流旅行前的準備工作

(1)師:下週六旅遊去你準備帶什麼?

(2)幼兒自主選擇物品

(3)分享、交流

3、交流、學習統計喜歡的'旅遊景點(延伸活動)

(1)瞭解最喜歡、最想去的景點。

(2)收集、統計最熱門的景點。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展之前,我預設了很多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旅遊去所要帶的東西,讓孩子在活動中可以自由選擇。但由於在活動中沒有讓孩子事先對這些物品進行了解,把材料進行歸類。也沒有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選擇的東西都比較單一(如:吃的東西),從而產生不了衝突和問題。當孩子的回答不太理想時,我的迴應策略又不能及時跟上,或操之過急,未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活動向縱深發展。確實,預設活動有其自身的優勢,目標較易落實,老師把握起來比較容易。但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不可預測的問題。本案例中,幼兒就對教師預設的材料不感興趣,而此時如果老師還守着預設的計劃不放,就會形成預設活動與幼兒興趣之間的矛盾。要解決這一矛盾,需要老師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準確判斷幼兒的突發活動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從而決定是否要改變原定計劃。本次活動中,教師可以及時地將孩子們選擇的物品進行統計,使孩子能很明瞭地看出帶得最多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這樣東西沒人帶?……使活動真正追隨孩子的需要,拓展孩子的思維。因此老師在活動中要靈活處理預設與突發事件,既要有預設,又不拘泥於預設,要變硬性計劃為彈性計劃。

標籤: 旅行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ox3p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