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過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設計

《過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設計

《過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設計

《過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設計

一、導入:

我們小學時學過陸游的《示兒》,現請一位同學背誦這首詩。陸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鋭、國勢危迫的南宋,他懷着“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但在政治鬥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可是,他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理想。最終這位85歲的老詩人,抱着“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吟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離開人世。今天我們學習這位愛國詩人的兩篇日記

二、作者簡介:

陸游簡介:(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南

宋愛國詩人。父親陸宰是個具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陸游從小就樹 立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和殺敵報國的壯志。他自幼好學不倦,“年十二能詩文”,他還學劍,鑽研兵書。二十五歲左右,向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曾幾學詩,受益匪淺,從此確定了他的詩歌創作的愛國主義基調。

紹興二十三年(1153),他到臨安應進士試,因“喜論恢復”,受到秦檜的忌恨,複試時竟被除名。直到秦檜死後幾年,他才賜進士出身。因為陸游主張抗金,恢復中原,所以他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仕途不是很順利。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詩9300餘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還有一百三十首詞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為顯著。前期多為愛國詩,詩風豪邁奔放。後期多為田園詩,詩風清麗平淡。他的詩最鮮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的詞,多數是飄逸婉麗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滿悲壯的愛國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為南宋宗匠;所寫的政論、史記、遊記、序、跋等,大都語言洗煉,結構整飭。陸游是愛國主義詩派的一個光輝代表。他的作品以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卓越的藝術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

三、寫作背景:

陸游主張抗金,恢復中原,被罷官。至1169年,起用為夔州(今四川奉節)通判,由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赴任。一路沿長江逆流而上,歷盡兩岸奇山異景。途中作者以日記紀行,集成日記體遊記《入蜀記》,以記其勝。《過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過小孤山和大孤山時所寫的兩則日記。

四、解題:

1、小孤山:

位於安徽宿松縣復興鎮境內,與江西省彭澤縣城隔江相望。山高約一百米,方圓一里,被譽為“長江絕島”,素有“海門天柱”、“海門第一關”之稱。相傳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記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於石上。由於山形像一位雲髻高綰的美女,人們又將此山稱為小姑山。小孤山山體獨特,無處不景,無景不奇,“東看一支筆,西望太師椅,南觀似懸鐘,北看嘯天龍”。千百年來,以其秀、奇、險、獨而著稱。主要勝景有:“龍耳洞”“先月樓”“彌陀閣”“天妃殿”“半邊塔”“界潮祠”“梳粧亭”“御詩碑”等。

關於小姑山和彭浪磯名稱的由來,還有另一種比較浪漫的説法:民間傳説中一位純情美麗的少女,她與彭郎相愛,但終難成眷屬,於是投江殉情,死後化作秀資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於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磯,立於江邊,即“澎浪磯”,亦名“彭郎磯”。

2、大孤山:

在鄱陽湖上,其狀如鞋,俗稱鞋山。民間傳説此名為玉女大姑在雲中落下的繡鞋變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五、自由誦讀 。

1、結合註釋,掃除字音、字義障礙,初步理解文意。

2、教師講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詞句。

3、本段質疑、釋疑。

A、本段寫何處之景?作者給我們介紹烽火磯戍守情況有何作用?

烽火磯;豐富了作品的內容,使寫景記遊具有思想深度。

B、勾畫出本段寫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磯怎樣的特點?

高峻、怪奇等特點。

C、本段寫景採用怎樣的順序?

先寫遠視所見,只不過覺得烽火磯“突兀”罷了,除此之外別無佳處。再寫近觀,近觀之景則異彩紛呈。

D、這種遠近對比的寫法有何作用?

不僅使人的認識一步步真正認識到烽火磯的佳妙之處,而且能收到曲徑通幽的藝術表達效果。

4、鞏固該段詞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ook23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