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的教學設計

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的教學設計

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的教學設計

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一、瞭解詩歌欣賞的美學特性和詩歌欣賞的主要方法。

二、運用課文裏的觀點進行詩歌欣賞的實踐活動。

教學設想

這篇文章首先説明詩歌欣賞是一種再創造,這是全文總綱,然後具體説明再創造的方法,包括“泡”和“猜”。教學中,可指導學生用下定義的方法,瞭解“再創造”的實質,並且通過文中實例具體把握“再創造”的豐富內涵。“泡”和“猜”是依據詩歌的特點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欣賞方法,這是文章的兩個目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弄清這兩種方法的依據及其具體內容。教學中要進行詩歌欣賞的.訓練,使學生通過欣賞活動印證課文的觀點,嘗試“泡”和“猜”。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閲讀課文,討論問題。

1.什麼是詩歌欣賞中的再創造?為它下一個定義。

提示:性質定義應是一個判斷句,包括“屬”和“種類”兩個內容。再創造歸屬於“想像活動”,它的特質是讀者通過想像讀懂了詩。利用文中現成語句可組織成下面的定義:

詩歌欣賞中的再創造是讀者正確把握詩人的藝術構思並且豐富地再現詩人創造的形象的一種想像活動。

2.文中以《我愛這土地》、《長干曲》、《沙揚娜拉一首》為例,説明詩歌欣賞是一種創造活動,但三例的説明是層進式的。這三例分別和共同説明了什麼?

提示:

欣賞《我愛這土地》説明欣賞中的想像活動,圍繞詩中形象(意象)展開;

欣賞《長干曲》説明詩中形象和情感通過讀者自由的想像得到了展現;

欣賞《沙揚娜拉一首》説明在想像活動中,欣賞者可以將自己或聯想到的其他人物“移人”,從而創造出生動的畫面。

三例説明欣賞詩歌的實質是對於詩人想像活動的再經歷、再體驗,還説明這種再創

造的特點是瞭解詩人的感情活動,寄託自己的情思,希望產生感情上的共鳴。

3.什麼是詩歌欣賞中的“泡”?提倡“泡”的原因是什麼?“泡”有哪些具體內容?

提示:

“泡”是在欣賞中把詩人由繁複的生活現象加以高度精煉的東西,還原到它原先的狀態中去。

提倡“泡”是因為詩歌的語言含蓄,即通過高度概括的語言,把眾多的內容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精約的形象中。

“泡”的具體內容包括:(1)把握以少量字詞包藴着的豐富而深遠的含義;(2)尋找形象背後所藴含的情思;(3)尋求詩句之外包含的不盡的韻味。

4.什麼是詩歌欣賞中的“猜”?提倡“猜”的原因是什麼?“猜”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提示:

“猜”是欣賞過程中對詩和詩人的綜合性思考。

提倡“猜”是因為詩歌形象以一代十,以少勝多,極精約,極概括,給讀者留下極寬闊的猜想空間;還因為詩的語言跳躍性很大。

“猜”的具體內容包括:(1)欣賞者以自己的經驗和思考對詩歌形象和詩人情思加以補充和闡發,如課文對聞一多《口供》的分析。(2)對詩歌語言不連貫的地方(省略了許多關連,隱藏了許多闡發和判斷的地方)加以填補。

(討論中指導學生圍繞上述問題篩選、梳理、概括,從而把握文章的精髓。要結合文中實例體會作者觀點,防止空對空。)

二、學以致用,欣賞名詩。

閲讀葉紹翁《遊園不值》,討論幾個問題。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猜想一下,這杏園主人是何等人物?

提示:只看泥徑、柴扉即可推知,主人應是一位安貧樂道的隱者。他種了杏花,徜徉於滿園春色之中,與世隔絕而自得其樂。“久不開”這一細節耐人尋味。顯然,主人只願親近自然,不願交接世人,具有高雅脱俗、孤芳自賞的品性。

能不能猜成主人不在家或生病而無法見客呢?當然也可以,但那樣猜,詩就沒有味道,讀詩也就沒有意思了。

2.綜合詩中的細節描寫,體味一下詩人的性格情趣。

提示:“蒼苔”是雨後景象,苔呈蒼綠色説明春雨連綿,多日不放晴。“屐齒”是木頭鞋,下有兩齒,可在泥地行走。“屐齒印蒼苔”説明詩人惦念春光,盼春心切,不辭雨後泥多苔滑,探訪芳園。詩人對春光的熱愛已達到痴情的地步:執拗的杏園主人不放詩人進園賞春,只讓詩人在園外翹首瞻望,而詩人流連不去。神遊芳園,擁抱春天,既多情又浪漫。

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描繪了怎樣的形象和意境?

提示:“關不住”、“出牆來”的擬人描寫刻畫了一枝紅杏的鮮豔、俏麗、倔強、頑皮,可以想像成一位從牆頭上探出身來好奇地打量、指點園外的美麗、活潑的紅粧少女。由一枝紅杏可想到滿園春色奼紫嫣紅,旺盛蓬勃。

4.結合《遊園不值》的欣賞過程,談談對詩歌欣賞中的“泡”和“猜”的體會。

提示:特別注意這首詩以粹概全、以實顯虛的藝術手法為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要注意“泡”和“猜”的合理性:尊重詩作的語言實際、形象特徵、藝術特點和詩人的情感邏輯,結合自身的經驗,進行合理地闡發、補充、推斷。

三、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

標籤: 藝術 天地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onyp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