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科學與藝術》教學設計

《科學與藝術》教學設計

《科學與藝術》教學設計

《科學與藝術》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一)認清科學與藝術的相同之處

(二)理解文中的一些句子的含義。

(三)理解文中例證法及其作用

二 教時安排 2課時

三 教學流程

第一課

1.情境導入

運用多媒體播放李可染的水墨畫“曉陽輻射新學光”和“超弦生萬象”。

2.課前熱身

(1)介紹李政道其人及文章背景

李政道教授1926年出生於上海。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7)、愛因斯坦科學獎(1957)、法國國立學院佈德埃獎章(1969, 1977)、伽利略 伽利萊獎章(1979)、意大利共和國最高騎士勛章(1986)、埃. 馬諾瑞那愛瑞奇科學和平獎(1994) 等。2004上海科學與藝術展上,李政道做了《科 學 與藝術》的演講。他旁徵博引,從李白的《把酒向月》、蘇 軾 的《水 調 歌 頭》, 到 邁 克 爾遜和莫雷1887年的光速試驗,普朗克1900年發現的黑體輻射公式;從科學與藝術對稱和不對稱的表現方式到歐幾里德和非歐空間、超弦理論等方面,對科學和藝術的關係作了精彩 的闡述。

(2)藉助課文註釋理解部分詞語

潛意識 嬋娟 共鳴 依賴 奠定

3.合作探究

(1)整體感知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於倡導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他認為兩者的融合必將促進、加速文化的進展,而且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規律。科學家站在科學的立場看藝術,充分思考和研究後,李政道提出了“藝術與科學”結合的構想。他告訴人們,無論是正在從事科學或藝術事業的人,都要具備創造精神和提高創造力,都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為自己奮鬥的目標。這樣我們科學和藝術才會有大的發展。

(2)四邊互動

互動1

逐字逐句地讀懂課文,最好能把一些概括抽象地話,通過理解,在頭腦裏形成具體的事物。

互動2

論文的三要素是什麼?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明確:論文包含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論點就是文章所要議論、闡述的觀點,是作者要表達的看法和主張。閲讀議論文,首要的就是尋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論點。

本文的論點是: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互動3

為什麼説“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如何理解“真理的普遍性”

明確:科學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創造性的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種藝術品更是人的創造力的體現,沒有人的創造力就談不上科學和藝術。

互動4

再次速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章的結構。

明確:第一部分(1)開門見山,提出論點。

第二部分(2-10)具體論證論點。

第三部分(11-12)綜合論述科學與藝術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異同。

4.達標反饋

(1) 簡要説説科學與藝術在哪些方面本質是一致的?

(2) 細讀下面的句子,並結合實例談談你的理解。

① 情感越珍貴,反響越普遍,跨越時空、社會的範圍越廣泛,藝術就越優秀。

② 定律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就越深刻。

5.延伸拓展

1. 鏈接生活

仔細觀察生活,從中找出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事例。(例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雜技、魔術、戲法裏有許許多多物理、化學、心理學的學問。)

2.實踐探索

查找各種資料,收集古今中外的涉及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神話故事,準備在班上交流。

6.板書設計

科學與藝術

李政道

共同基礎:人類的創造力

科學與藝術

共同目標:追求真理的普遍性

7.資料下載

自1987年以來,中科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每年的國際會議都邀請畫家按照會議的主題作畫。作者中有李可染、吳作人、黃胄、華君武、常莎娜等藝術大師,也有魯曉波這樣的後起之秀。這些作品既給予科學家藝術欣賞,又觸發他們的思想火花,受到了國內外科學界的廣泛讚揚。

我想,現在大家可以相信科學和藝術是不能分割的。他們的關係是與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關聯的。偉大 藝術的美學鑑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隨後的感受昇華和情感又是分不開的。沒有情感 的因素,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新的道路碼?他們很可能是確實不可分的。如果是這樣,藝術和科學事實上是一個 硬幣的兩面。他們源於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恆和富有意義。

標籤: 教學 科學 藝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9znqp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