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口語交際《學會待客》的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學會待客》的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學會待客》的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學會待客》的教學反思

“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環境中進行。”創設情境能有效地促使課堂教學實現和保持雙向互動,能極大地提高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效果。這樣的創設,必然會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情緒就會因此而變得熱烈起來,學習口語交際的主動性就會被充分激發出來。他們就會把課堂當做“生活”,就會懷着濃厚的興趣,帶着飽滿的情感,走進“交際情境”中去作進一步地體驗。而表演是小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體驗方式,同時表演的本身就有着很強的雙向互動性。

學生由於年紀小,生活經歷少,口語交際能力較弱,低年級小學生更甚。對自己在交際中產生的語音、語法、態度、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偏差可能沒發覺,這就要鼓勵學生互相評議,互相糾正過來。課堂上學生、老師共同參與活動,共同評價,形成一個動態的課堂。

口語交際的最終目的不是單純地練習説話,而是讓學生學會與別人交往,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除了課文中的特定情境,我還創設了生活中的情境:老師、表兄弟姐妹、外公外婆、同學等進行拓展練習。然後請小朋友們選擇情境説一説、練一練、演一演。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鍛鍊,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並學會如何做人。

整節課按設計的環節步步順利進行着,卻在最後“拓展練習”的環節亂了套。意在讓學生有更多參與練習的機會,在前面的示範表演,分組表演,小組表演練習後,我讓學生同桌互演。但有幾對同學特別會抓緊這個難得的“説話”機會,並不按要求(待客的禮儀)表演。即刻進入話題,“表演”得眉飛色舞,唾沫亂飛——他們竟討論起昨晚的電視情節來了。教室裏“人聲鼎沸”,好不熱鬧。看到這情景,我一下子懵了,不知所措。我可沒設計有這樣的情節!我快步走到他們面前,可正沉浸於電視節目中的“主人翁”正談得起勁呢,對老師是視而不見。更可怕的是他們製造的熱烈氣氛正影響着全班。皺眉,無奈,怎麼打斷他們呢?擊掌?敲講台?可就打斷了他們的積極性!好幾分鐘過後,我快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筆畫了一個大大的笑臉。我轉身時,教室裏已基本安靜了下來——我相信在我動手畫

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已經看上來了。因為我異常的舉動讓他們驚訝,畫畫讓他們好奇。有驚無險!

我儘快讓自己平靜下來,微笑着説:“大家練習得非常好,每個同學都很積極,可是有些同學可能忘了剛才老師提的要求,我們和別人相處要懂禮貌,談話時要面帶微笑。我看你們有些人爭得面紅耳赤的,不是要打起來了吧?”大家笑了,我趁機又問起訓練的要求,大家又回到表演中來。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説道: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在這個教學細節中,學生表演的內容與課堂的實踐要點相去甚遠。如何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拉回學生遠離的思維,把實踐的方向正確地引向課堂,而學生也信以為真,絲毫不減實踐的興趣。這一點我未能及時做到,説明我的課堂掌控能力略差,這是我以後要提高的部分。從本節課的效果來看,作為成年人,作為老師,我的“口語交際”仍要繼續訓練,用以提高我對課堂的應對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lgrp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