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我和小豬》小班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我和小豬》小班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我和小豬》小班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我和小豬》小班語言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我和小豬》是一個簡短易懂的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情節重複富有變化,貼近小班幼兒的生活經驗。故事中將睡覺、吃飯、喝水等生活環節用生動的象聲詞來表現,適合小班幼兒閲讀和理解。從家庭走進幼兒園,孩子們逐漸適應了集體生活,通過故事中小豬和魯尼的生活情景再線,回憶整理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我在幼兒園是怎樣睡覺、吃飯、喝水的?”“怎樣和小夥伴相處的?”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體驗和表達生氣、高興等情緒。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本次活動從完整語言、整合教育、活動生活化的觀念出發,遵循《指南》對語言教育“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引導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的要求,將閲讀故事與回憶生活經驗相結合,引導幼兒模仿“呼嚕呼嚕”、“啊嗚啊嗚”、“咕嘟咕嘟”等象聲詞,豐富幼兒語言,增強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活動目標:

1. 樂意觀察圖片,在幼兒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故事情節。

2.豐富象聲詞彙“呼嚕呼嚕、啊嗚啊嗚、咕嘟咕嘟”。

3. 結合已有經驗,感受故事中愉快、 幽默的情感。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點

樂意觀察圖片,在幼兒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故事情節。

活動難點

結合已有經驗,感受故事中愉快、 幽默的情感

活動過程:

1.出示“魯尼”和“小豬”,談話導入課題。

分別出示魯尼和小豬,引導幼兒跟他們打招呼,並説説他們的長相。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通過與小豬和魯尼打招呼→説説他們的樣子,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講述畫面內容,挖掘幼兒已有經驗,感受魯尼的可愛。為下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2.分頁觀察畫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聲詞。

(1)魯尼和小豬睡覺。

引導幼兒觀察魯尼和小豬睡覺時的樣子,並説出:魯尼和小豬是怎麼睡覺的?

師:奧,困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呼嚕呼嚕”睡覺,(小朋友學一學他們睡覺的樣子)那小朋友再想一想,爸爸媽媽睡覺時的呼嚕聲是怎樣的?爺爺奶奶呢?

(此環節讓幼兒閉上眼睛,師幼輕聲細語地交談,在温馨的氛圍中拓展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回憶、想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呼嚕聲是怎樣的?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小朋友細細的、輕輕的呼嚕聲→爸爸大一點的呼嚕聲→爺爺奶奶更大一點的呼嚕聲。在故事情境中體驗生活樂趣。)

(2)魯尼和小豬吃飯。

引導幼兒觀察魯尼和小豬吃飯的樣子,並説出:魯尼和小豬是怎樣吃飯的?

師:餓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啊嗚啊嗚”吃飯。但是,魯尼吃完飯還做了兩件非常講衞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

(此環節採用先合後分的辦法,先出示魯尼和小豬仔一起吃飯的圖片,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畫面,引導幼兒説出:餓了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啊嗚啊嗚”吃飯。然後單獨出示魯尼吃飯的圖片,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述説,角色形象更清晰。從魯尼和小豬吃飯聯想到自己在幼兒園吃飯,結合已有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表達――魯尼吃完飯後漱口、幫助成人打掃衞生、洗手等關鍵環節。把故事與自己的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使靜態的內容生活化。)

(3)魯尼和小豬喝水。

引導幼兒猜想後説出:魯尼和小豬喝水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師:對,渴了的時候,魯尼和小豬一樣,“咕嘟咕嘟”喝水。小朋友要注意了:他們會喝什麼樣的水呢?白開水、橙汁還是別的飲料?

(抓住幼兒喝水的環節,引導孩子們討論:為什麼要多喝水?應該喝什麼水,為什麼要喝白開水,引導幼兒儘量不喝飲料。)

(4)魯尼和小豬生氣。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逐一説出:

呀!魯尼和小豬這是怎麼了?

猜一猜他們為什麼會生氣?

生氣好不好?

那應該怎麼做?

(此環節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孩子們猜測想象他們可能是為了什麼生氣,讓孩子們體驗生氣的樣子,老師傾聽孩子們的表述,此時老師可繼續跟進:他們還可能為了什麼生氣?將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境説出來並予以解決。)

(5)魯尼和小豬高興。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後,分別説出:魯尼與小豬高興時的樣子。

師:高興的時候,小豬喜歡幹什麼――搖-尾-巴;魯尼呢――蹦呀、跳呀、笑呀ll。

(此環節利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猜測小豬和魯尼高興的時候會做什麼,滿足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高興的願望。通過回憶講述,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引導孩子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自己高興的事情,與故事中的角色形成共鳴。並懂得“開心是最重要的”,讓幼兒的情感得到瀉泄。)

3、完整欣賞故事,感受故事情節的愉快和幽默。

觀看課件,在輕鬆的音樂中完整欣賞故事。

(此環節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幼兒在視聽雙重感覺中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體驗相親相愛在一起的感受。)

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提供魯尼和小豬的手偶,引導幼兒表演故事。

在美工區,投放圓形紙板,引導幼兒繪製高興、生氣時的表情圖

附:故事

我的小豬説:魯尼,你像我一樣可愛呀!

是嗎?

是的是的是的――

困了的時候,我像小豬,呼嚕呼嚕,睡覺。

餓了的時候,我像小豬,啊嗚啊嗚,吃飯。

渴了的時候,我像小豬,咕嘟咕嘟,喝水。

生氣的時候,我也像小豬,什麼樣?撅嘴。

高興的時候,我可不像小豬了,小豬喜歡搖尾巴,我沒尾巴,不能搖尾巴。那我搖什麼?我什麼也不搖,我蹦、我跳、我笑,我蹦呀、跳呀、笑呀

小豬説:“魯尼,你在幹嘛呀?哼!嚇我一跳。”説着他又把嘴撅起來了。

哈哈,我才不管呢!我知道,他那是在假裝生氣,你沒看見,他的尾巴也在不停的搖呀搖嗎?

活動設計反思:

1、教學活動生活化,童話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結合。

小班幼兒語言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外界的環境刺激,“我們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所以我充分運用直觀性的課件,引領孩子觀察、討論,同時將教學活動生活化,童話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經驗相結合,靜態的內容變成了動態的情境,孩子們喜歡看,喜歡説,願意説,為理解故事內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從而為突破活動的重點目標――“樂意觀察圖片,在幼兒觀察圖片的基礎上理解故事情節。”提供了有效的解決策略。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閲讀的興趣,培養了初步的閲讀能力。

2、模仿象聲詞,豐富語言內容。

故事中將睡覺、吃飯、喝水等生活環節用生動的象聲詞加以表現,非常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以活動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孩子模仿“呼嚕呼嚕”、“啊嗚啊嗚”、“咕嘟咕嘟”等象聲詞,豐富他們語言的內容,增強幼兒理解和表達的能力。

3、遷移生活經驗,積極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們從家庭走進幼兒園,要適應集體生活,“學會自理、學會與人相處,”這樣的目標要求應該滲透在我們的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在今天的活動中,我通過“魯尼吃完飯還做了兩件非常講衞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麼嗎?”“小豬和魯尼為什麼生氣?”“怎樣才能讓他們變得高興起來?”等問題遷移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並引導他們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4、藉助教學資源優勢,體驗故事內涵。

在討論講述之後,完整的欣賞故事,充分利用我們教材中教學資源的優勢,引導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體驗故事的愉快和幽默,從而為幼兒的完整表達提供模仿表現的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gqj0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