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文字繪出的圖畫——西湖的雪景》教案設計

《文字繪出的圖畫——西湖的雪景》教案設計

《文字繪出的圖畫——西湖的雪景》教案設計

《文字繪出的圖畫——西湖的雪景》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鍾敬文筆下 “幽靜沖淡” 的山水雪景,理解文章中自然景色與人內心審美情趣和諧統一的藝術特徵。

2品味描寫“雪”的多視角多變化的筆法,感受鍾文中純美清幽的雪景與幽遠脱俗的詩情共同營造的美好意境。

3認識文中所引的古詩文在描摹畫境、平添情趣、畫龍點睛、昇華主旨等作用。

教學重點 2品味描寫“雪”的多視角多變化的筆法,感受鍾文中純美清幽的雪景與幽遠脱俗的詩情共同營造的美好意境。

教學難點 3認識文中所引的古詩文在描摹畫境、平添情趣、畫龍點睛、昇華主旨等作用。

教學設計 啟發——感悟——品味

預習要求

教 師 活 動 內 容 、方 式 學生活動方式 備 注

一、簡介作者,認識其人其文

鍾敬文(1903-2002),廣東海豐人。我國民俗學家、現代散文作家。

鍾敬文是我國民俗學和民間文藝學的創始者和奠基人之一,被國內外學者譽為“中國民俗學之父”。

鍾敬文也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他的散文在上世紀20年代初即在文壇自成一家,在1934年阿英所編《現代十六家小品》中,鍾敬文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謝冰心、茅盾、郭沫若、郁達夫、徐志摩、魯迅、林語堂等人齊為現代文學史上的散文十六家,郁達夫稱其作品“清朗絕俗”。鍾敬文的散文作品如《西湖的雪景》、《花的故事》、《黃葉小談》等作為五四新文學第一個十年的重要收穫,輯錄在1935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中。

《西湖的雪景》是青年時期的名作,它以山水草木為對象,風格幽靜清淡,加之鐘先生深厚的國學素養,通篇又洋溢着詩情古韻,顯得空靈雋永。

二、 進入課文

題目叫“西湖的雪景”,寫了哪幾處雪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參考:從白堤、西泠橋,到靈隱寺、韜光庵,最後泛舟過斷橋,直至登岸。文章以遊蹤為線索,採取移步換景的手法。

這之前的段落又寫了哪些內容?

參考:開首兩段將春夏與秋冬遊覽西湖的不同作對比,反襯冬季遊湖的.妙處,抒發與多數人不同的情懷;4-6段寫遊湖的緣起和途中景色,為後文堆玉積翠地描寫雪景作了鋪墊。

第1段中,“四時的煙景不同,而真賞者各能得其佳趣”“攬景會心,便得真趣”中的“趣”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情趣?文章哪裏體現出來了?

參考:1趣在這裏暗示出作者偏愛寂寥清幽的雪湖,這與一個亂世文人所持有的超逸塵俗、追求心靈寧靜安謐的人生態度是一致的,表現了他這時期的作品流露出的閒適沖淡的審美情趣。

2第2段中,對“冬時幽賞”中的雪景名目的悠然神住,以及通篇表現對雪湖的遊賞與醉心。

具體説來,文章是如何描寫雪景的?映射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文章寫雪景時有時通過細微觀察對景物摹形繪色、表現細膩的心理感受、有時則插入古詩文表現富有特色的雪物、抒寫風流情懷。

第7段,車行白堤時的所見所想,引入明代博雅風流的名士張岱的空靈小品《湖心亭看雪》,表現對湖心亭雪景不沾塵俗、恍若仙境的感受和幽遠的情懷。

第8——13段,主要寫在靈隱寺、韜光庵的見聞。寫兩處積雪的不同,折射出山深徑幽、饒有風致而人跡罕至的幽清的心境。寫去韜光庵道中的修竹着雪,引入古代寫雪竹的美文,映襯文人的隱逸情懷。寫觀海亭前的山茶花,華而不俗,與“素而不豔”的積雪紅白掩映,色彩燦然,令人心旌神搖;至於對王漁洋詩的賞玩,更是將文人的情懷宣泄到了極致。

第14——16段主要寫湖心舟中看雪景。動靜相間,如詩似畫,兼以柳詩映襯,意趣悠遠。

結尾“登岸時”有關雪的感想,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懷?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對時代紛亂的濃重的憂思和對生計艱難、衣不蔽體的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另有第7段的末尾。

小結思想感情:

這篇文章通過對雪中西湖的賞玩,描繪清寒的湖景,展示了雪湖獨特的清幽與純美,營造出一方超逸塵俗的天地,同時在看似閒適的情思中,暗含了一個進步文人對艱難時世的深切憂思。

文章除了對西湖雪景作繪形繪色的細緻描摹外,還引入了不少的詩文名句,試結合語境,説説它們的作用。

第一類,描摹畫境、平添情趣。如“浴晴鷗鷺爭飛,拂袂荷風薦爽”“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玉墮冰柯,沾衣勝濕”等句分別寫出夏冬季節的風物情趣迥異,令人生懷古之幽情。

第二類,畫龍點睛、昇華主旨。如寫湖心亭,引張岱小品寫雪湖不染纖塵、恍若仙境,而能欣賞者有幾人呢?表現了與數百年的前人心意相通,得其真趣的情懷;寫韜光庵道中的修竹,引古代有關“聽雪敲竹”的名目,這再抒文人終老林泉的高雅情致;還有王漁洋的詩,分明覓得雪中三昧。至於結尾引用“銷金帳中,低斟淺酌,飲羊羔美酒”的詩句,則揭示雪天中尖鋭的階級矛盾:一面是達官貴人窮奢極欲,一面是窮人在風狂雪亂中慣受寒冷,哀號慟哭。表現了正直的知識分子身處亂世的良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4r27y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