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哲理作文 >需要作文 >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精選12篇)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精選12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精選1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精選12篇)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1

依例,清明祭祖的日子是統一約定的,就是在清明節氣之前的一個星期天。

今年,我和兒子在清明小長假前的週六回家的。本來猶豫着,之前二哥打電話來,説要不今年就別回了。是的,生活中總是有這樣那樣繁雜的事。小孩子週末有三個補習班的課要上,母親在我家住着,今年早些時候大雪天,手摔骨折了,現在恢復之中。來回往返,時間緊,老人家又暈車,於是,愛人留在合肥照顧老人,我和小孩回去,只是補習的課上不成了,想想也罷,權當給他放了假。

高速通了後,路上的時間短了許多。車過潛山之後暢通一路,下午到達望江。兒子經常問為什麼叫“望江”,解釋了許多,他還是似懂非懂。趁着天色還早,臨時起意,我決定帶他去了一個地方。

一早起來。與家人到山上,依次給各位先人掃墓。按習俗,先行以小家為單位祭祖,今年我家人少,大哥一家和三哥一家都有事在外,沒有趕回老家,二哥帶着侄女,我帶着兒子,一共四人。兩個侄子還在求學或剛剛上班,自然是沒有回來,不由想起,自己在他們這樣的年歲,也是多年未回家清明祭祖,而這些年來,每到這時,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到應當回去,被一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牽繫着。上午,我們四人帶着各種祭祀用品,燒紙錢,燃香,放鞭炮,祖人的墳塋分佈在各處,從我這一輩人的公公、爺爺、奶奶、大伯、父親到大姐。春天的陽光已有力度了,大人、小孩都忙不迭地減衣……大規模的儀式則在午飯之後,大家族集體出動,幾十號人浩浩蕩蕩地為祖先掃墓,還有鑼鼓開道……

我們一個蠻大的村莊都是一個姓氏,全都姓周,傳承下來後,現在分為幾房,我們家屬“中房”,還有“大院子房”、“上房”等,幾十户人家同宗同源,一脈相承。每年的這一天,每一房輪流有兩三家承辦宴席,大家在一起團聚。辦宴的原則是以男丁為主,從年長到年幼,輪流做東。今年也不例外,我們分在長全大哥家。吃的宴席自然是豐盛,關鍵是這樣的氛圍裏,讓人感受到家族的向心力。大家團坐一起,吃喝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有這麼一個交談機會。大約,只有這種相聚是不需要設防的吧。

當然,既然是席,自然會有規矩,如“輩份”的意義在這個場合更加凸顯。“長房出末輩”,而我家正相反,爺爺和父親兩代,在他們兄弟裏都排行較小,於是,我們的輩份比較大。在這裏,在這時,會有一些年長的人,輩份比你低,你直呼其姓名顯然不合適,於是就得折中地稱呼他們為“某某哥”。而我的兒子,已經有小孩子喊他為“爺爺”,每逢此情景,他顯得十分窘迫,這是他想不通的一件事,我想隨着年齡的增加,歲月會讓他明白的。

年年清明。今年的清明已經過去一些時日。説來也就是一些平淡無奇的事,但每每參與或者到了時節又不能參與其中時,總會讓人生出別樣的思緒。為什麼呢?大約是因為,每到此時,總是有一些舊時留下的做法,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韌勁,頑強地介入現今的生活之中。不管時代變化如何大,也無論人們相離有多遠,每年大家都會以節日之名義,悉數被召喚,召回到生養之地,召回到夢想最初開始的地方,召回到抬步走向外面世界的所在。

生活,總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特別是在急馳奔跑的時代,需要有一些日子和契機,讓人得以停下回望來時路。每個人都應知道自己從哪裏來,才會珍惜當下且知道明天往哪裏走……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2

《小王子》裏説,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然而,現實生活中那些為滿足虛榮心而“做”給別人看的“偽精緻”的行為所體現的儀式感比比皆是。不妨問問自己,生活還需要儀式感嗎?

誠然,古人男子二十行冠禮,女子十五行及笈禮,修禊事時焚香沐浴等等儀式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意義。而到了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會精緻地打扮一番後去圖書館,隨手用手機拍下某本文藝風書籍的封面或其他,然後再上載到社交平台上獲取那一瞬間的虛榮感。在當今這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往往注重於微信朋友圈的點贊、評論,卻忘記了儀式背後行動。

儀式感與行動密不可分。精神上我們要莊重敬畏生活,不張揚不輕率,靜下心,將有形化無形,不需要任何儀式,也能使想法免於空想,口號免於做作。

真正的努力,都是直行不猶豫,朝着目標前進,不需要做給任何人看。

跑步健身不是朋友圈中身着運動服在塑膠跑道上的擺拍,而是真正於晨霧寒風中感受到的血液的沸騰,心臟強有力的跳動,是每一滴汗水的暢快。同樣的,學習不是考試失利後喊出“下次努力”“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的口號,而是用喊口號立flag的時間來反省糾錯,埋頭理好每一條思路,筆下不是一行行無謂的雞湯,也不是為施行的計劃表,而是一聲不響,抄完錯題做好總結立好目標的清晰字跡。

總之,學習不需要儀式感,但它又確實需要莊嚴的態度,也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

張愛玲在每次寫作前都會先焚香沐浴,然後再開始創作。表面上她在追求一種寫作的儀式感,其實,倒不如説,是在追求沐浴後寬鬆、心情舒暢而靈感乍現的那刻。張愛玲的“儀式感”更多在於對寫作的熱愛尊重。

儀式感,其實並不是精緻體面的生活,更不是流於形式的口號,而是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它讓你隨時對生活敬畏、莊重。敬畏每樣存在的事物,莊重對待每次選擇。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3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王小波

一進屋子,是香氛淡淡的味道,像馥郁花香的後調,窗户半開着,沒有紗窗,隱約能看見窗外自制的燕子窩。往前走是一張長而窄的桌子,小木椅七個在一排放置整齊。桌上玻璃瓶中的花被暖色調的燈光照得澄澈。抬眸是一牆的書,再抬頭是一個閣樓,卧着一隻貓,——這是阿姨的家,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阿姨已經三十多歲了,活得卻像個小姑娘。當別人在五一八搶母嬰用品時,她在雙十一清了幾萬元的購物車;當別人早晨急急忙忙地準備孩子上學時,她慢慢悠悠開始洗臉、塗粉、化粧、夾劉海;當別人為做晚飯發愁時,她直呼“芝士就是力量”。她説她喜歡貓叫勝過小孩的歡笑,她的抽屜裏總有一張下週的演唱會門票,她的牆上從不少當紅明星的海報……

我曾將她心態和外貌的年輕歸結到她的桀驁……

一日,我被邀請到她家中做客。早晨的陽光照進廚房,阿姨沐浴在曦光中煎着雞蛋,這時她竟沒了平時的輕快與活潑——圍裙一絲不苟地合在她的身上,手中的鍋鏟有規律地翻抄,糖心蛋黃在半空中流露出絲絲汁液。用餐時,她執着刀叉,不語,專注地切割着煎蛋與鬆餅,慢慢地遞到嘴中,細緻地咀嚼着。現實與影片中的畫面重疊,阿姨像《蒂凡尼的早餐》裏的霍莉一樣,以完美的姿態將煎蛋和鬆餅吃得宛若盛宴。

突然一個詞語嘣地出現了我的腦海,“儀式感”。

《小王子》中孤狸告訴小王子,儀式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不同。要我説,儀式感是生活必需的調味品,能在一瞬間將人與動物區分開來,凸顯人的尊嚴與美好。儀式感宛如阿姨下午定點地開書品茶,傍晚地鞦韆賞花,晚餐的紅酒牛肉……也像是窮得掉渣的楊白勞欠賬也要買紅頭繩給喜兒,黛玉傷心也要哭着埋了殘花……

生活需要儀式感,這樣即使無法面向大海,也可以春暖花開。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4

生活中的瑣事太多,千篇一律的瑣事會使我們感到乏味,感到繁瑣,甚至對生活失去熱情。因此,我們的生活中需要用“儀式感”來把日常的瑣事變得不一樣。

“儀式感”是我感到自己被愛着。

過生日在某些意義上很重要,這是你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有時候也可以證明一些事情。生日每年都過,所以快到我生日的那幾天,我心裏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生日當天,我進到教室,看到我桌子上的糖果與禮盒,我才發現過生日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回到家,看到客廳裏興味盎然的家人們和正在廚房的媽媽,我感覺到了家的温暖,我感覺到了我被許許多多人愛着,我感覺到了世間如此美好。

“儀式感”使我感到生活充滿樂趣。

最後一次去補習班了,我像往常一樣準備自己坐公交車去。爸爸拿起一旁的車鑰匙,笑着對我説:“最後一次去補習班了,總要不一樣一點。這次我送你去吧,生活需要‘儀式感’嘛!”我的心靈被温暖敲擊着,有這樣的爸爸,真美好。

“儀式感”使我在充滿愛的環境下長大。

幾年前的六一兒童節,我在抽屜裏找到了一張賀卡,上面畫着一條精緻的美人魚,旁邊寫着幾個大字“姐姐,六一兒童節快樂!”我被這個才幾歲大的可愛的表弟感動了。雖然我們整天打打鬧鬧,可他總會在關鍵時刻給我一個驚喜,這就是親情吧。

“儀式感”使一件單調的事變得有色彩。

一天早上,我們都是被媽媽給叫醒的,看着她興致勃勃的樣子,我的心情也變得很明朗。她把我們帶到餐桌前,對我們説:“你們天天跟我説‘儀式感”,愛心早餐”,夠有‘儀式感”了吧?這可是我花了一個早上弄的呢!”我看着桌上心形的麪包,心形的雞蛋和心形的培根,被逗笑了。有這樣的媽媽,真美好。

“儀式感”是一種感覺,我曾經看到書上説過“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才是最不朽的。”願我們生活中處處充滿“儀式感”,處處充滿愛。這種愛,永垂不朽。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5

儀式感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儀式感賦予了生活神聖的意味,把生命燦爛成美好的.春天。

古時,人們就非常有儀式感。農曆二月十二日,花朝節,走親訪友,互贈花種,更有家境殷實者,於院中舉辦花茶聚會,自清晨開台,至日落不歇。夜幕攀臨時,院子裏絲綢所制的燈會被點燃,以盡賞花木之美。而來去徘徊,逗留與否,只聽憑各人的所想所願。

出席花茶聚會,需得舉止得當,端正衣着,不得隨意如常時,亦不得過分豔麗,但求潔淨素雅、落落大方。僅這着裝一點,就可見古人對儀式感的萬般講究,和對花的滿心愛重。

可反觀現代,又是如何的一番景象?網絡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簡化了物質消耗和人力付出,卻也消磨了原本沉甸甸的儀式感。

好友生日,精心自制的禮物和親筆書寫的賀卡都成了過去,聚會因繁忙推脱,祝福由模板化的電子賀卡取代,網絡空間便捷了人們的心力,卻也同時驅逐了在這份心力下的誠意。

儀式感是誠摯、尊重且熱愛的態度,而不是做作、矯情和虛偽。它是我們熱愛生活的一種方式,它可以浪漫,可以豪華,但不該是我們無度的放縱和享樂。

震動整個娛樂圈的黃曉明和楊穎的世紀婚禮,宴請了諸多賓客,聚集了大量媒體,極盡奢靡,卻受人指摘。這不是我們追求的儀式感,因為儀式感是我們對生活的重視,而非對物質的重視。其所帶來的是將生活的豐富多彩加以呈現。這樣的儀式感,生活才需要。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6

生活中需要儀式感,有了儀式感才會使平淡無趣的生活豐富起來。儀式感雖然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金錢、時間,但我們樂意去做。

每到放假日,爸爸總會與以前的同學們一起開個同學會。當時我最痛恨的就是跟着爸爸去參加這種酒會了,但沒辦法,我只好跟着爸爸去聚會。一開始,他們便舉杯喝酒,我最受不了這樣的場景,馬上就退到一旁的沙發上……當酒會結束,我細心地發現爸爸全程一直都是笑着的,平日裏被工作壓力壓出的皺紋也沒了,雖然我不想爸爸喝個大醉,但我卻無法否認這種儀式感帶給了爸爸快樂。

十二週歲生日時,媽媽花了大價錢為我包下了一個專門開生日派對的場地,還為我邀請了許多同學和朋友。當時,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去包這樣一個場地,還不如去一個酒店吃呢?”媽媽答道:“只要你玩得開心,生日過得開心,我花這麼多錢就是值得的!”那一晚,我過得很開心,這種儀式感帶給我了温暖和快樂,我永遠忘不了那場生日和心中的那份快樂。

媽媽總是抽出週末的時間去拍攝個人寫真,在攝影的前一天晚上,媽媽總要花一個晚上的時間去整理服裝,第二天早上還要花時間去化粧,有時會因拍照時間太久累倒、受凍,但媽媽還是樂此不疲。可能這種拍照留念的儀式感,讓媽媽感到留住了青春,將最美好的記憶留在了相片上。

我認為生活中需要儀式感,它可能需要投入很多金錢和時間,但我們覺得值。這是一種能讓我們感到温暖和快樂的儀式,當我們將時間和金錢花在這種感覺上時,你會獲得一份你永生難忘的温暖。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7

月華如水,靜夜無聲,輕巧地擰亮枱燈,温柔地摩挲紙頁,品味着安然卧在泛黃紙面上的詩句。雖然有時總覺得難解其意,但如此的端坐閒情,可能也算得是至簡的儀式感了吧?

初見儀式感,在腦海中閃現出的是激昂國歌下國旗冉冉升起,是萬人歡呼下盛大的開幕式,是莊嚴肅穆下人人的盛裝出席……這時,我不禁納悶,儀式感難道只存在於如此宏大的場景中了嗎?但除此之外,我又實在憶不起些什麼了。

我只好帶着惆悵,翻開詩集,尋找真諦。看到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雅趣,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愜意,我心中的嚮往之意油然而生。心想,這是儀式感嗎?這樣的儀式感有什麼用呢?為什麼只有詩人在尋覓它呢?

偶爾閒暇,翻開了一本雜誌,認識了一個原本陌生的節日——“花朝節”。那是古人為花聚會的日子,有着各種習俗和規矩。初時,我心中大為不屑,“區區小草小花,怎值得如此浪費時間?”。可反觀現代人機械般的生活,又不禁一陣冷汗。

從往昔人們對花草山水富有情趣,到現在對世間美景麻木不仁,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因時代的變化,越來越沉溺在世俗紛爭之中,為了所謂的簡省和高效,省去了一切“麻煩”和“無用”,卻也消磨了儀式感,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儀式感是一種情調,是一種心靈與現實溝通的方式。它使得生活不再只是物質,而是更具有感情基調和自我意識。它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儀式感是生活和生存間的壁壘。希望這最後的情調得以被珍視,生活似花一般的美好得以綻放。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8

你的生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變化的?

初一是小升初的轉折期,都在慢慢適應初中的節奏,所以大家的生活是一團糟。每天起牀的時間比較早,都是我媽媽叫我的,經常是在答應一聲以後就又沉睡過去了。之後再一睜眼,就是在幾十分鐘之後了。

洗漱之後不管做沒做飯,拿起書包就趕忙跑去學校了。在學校裏上午的課程都是主課,而且那時不喜歡上數學課,正是因為不喜歡,覺得時間過的很慢,一下午的副課後,七點半才放學,回家後又是每一門都有很多作業。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度過了漫長的三百六十五天。

不過,在兩個月的暑假訓練中,讓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過本人的性格脾氣還是人前是女乖乖,人後是女神經。一般熟人都是看透不説透的。

升初二後的一星期裏,我成功將暑假生活中的儀式感轉換成了課堂生活中的儀式感。每天早上聽鬧鐘準時起牀,洗漱後可以吃完飯再走,在學校的每一節課都要好好珍惜而且越來越喜歡上數學課,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星期四的課:體育,音樂,微機。簡直就是學霸和學渣的共同福音啊!

可惜現在只能感歎時光飛逝了,彷彿一瞬間從初二開學一下子穿越到了期末考試前的第四個星期。總之有了儀式感的生活真的好了很多。

我們只要給生活多加點儀式感,生活就會變成你滿意的樣子。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9

冬去春天,柳樹發芽,桃花綻開,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如果注意不到她,那一切都是空白!

生活裏的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注重,每一件事都要有儀式感。那什麼樣才算是有儀式感呢?在吃飯時,不説話、不哈哈大笑,不比父母長者先吃等叫儀式感;在觀看風景時,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叫儀式感;學習上一絲不苟叫儀式感。總之儀式感是人們在生活中把每一件對自己來説重要的小事情過得更隆重的一種形式,這表達了我們對的於生活的熱愛

我們要變成一個有儀式感的人,你可能會發現,當你變成一個有僅式感的人後,可能會發現,生活在你眼中變得更加美好;可能你還會發現平常讓你與別人大吵一架的事情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一提。我在生活上是一個充滿儀式感的人,但在學習上還沒有變成一個充滿儀式感的人,看來還得再努力努力。

有人説這樣很做作,可往往是不這樣做作的人,就越覺得生活很無聊,因為他們忘記了,生活的美好是由自己創造的!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10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充滿儀式感的世界”,這是我根據王小波的那句“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改編的。

一進屋子,一股馥郁花香的氣息撲面而來。窗户半開着,微風吹動着白色的窗簾。窗户下放置着一張圓形的實木桌子,邊上整齊地圍放着四張椅子。桌面被夕陽染成了淺黃色,黃色中擺着一個白色的杯子。杯子中倒着冒熱氣的咖啡。

這是張阿姨生活裏的鏡頭,通常這個時候,她坐在桌邊看書,腿上有着一隻打哈欠的貓。

張阿姨是個怎樣的人呢?她40多歲,卻依舊活得像個小女孩。我對她的瞭解不多,只知道她有一個不常回家但能賺很多錢的兒子在外地工作。她的家中養着五隻貓,她説她喜歡聽貓叫。

當別人在雙十一搶購母嬰用品時,他清空了所有的購物車;當別人急忙做早飯送孩子上學時,她正在家裏喂着貓、撥弄着盆栽;當別人為晚飯發愁時,她正拿着刀叉專注地切着煎蛋與鬆餅,慢慢地送往嘴中,細品着其中的韻味。

張阿姨的生活,很精緻,也很有儀式感,正是這樣,我們記住了她,她也成了父母口中與眾不同的一位阿姨。

而正是這種儀式感,讓生活多了一些調味品,且能在一瞬間將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凸顯獨特的美好。

生活需要儀式感,即使不面朝大海,也能春暖花開。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11

重温那時的場景,就是愛你最好的儀式感。

時隔兩年,不變的場景,不變的造型,還有不變的我們。

我們六個是青梅竹馬的朋友,以前幾乎是每逢週末就聚起來,可隨着年紀增大和安排滿滿的學習班,現在總會因為時間衝突,在面對好友的熱情邀請,只能回覆寥寥幾個字:算了吧,還有學習。

20xx年的元旦,我們五年級,一起隨同父母來到樂清,在其中一位閨蜜媽媽公司的大草坪上,玩得很是開心,為了日後友情見證,大家想出了拍錯位照紀念,只為那“咔嚓”的一瞬間,雖然花費了好長時間,但卻樂此不疲。

又一個元旦,幾個家長總算是幫孩子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聚一下吧。”他們説。

我們依舊決定來到那個熟悉的草坪故地重遊,隔了兩年,這兒的草可是長了不少,和我們很像。一來到這兒,一種親切感撲面而來,我們也像兩年前那樣,走到最高處,像坐滑滑梯一樣滑下來,有時中途停住了,就互相開懷大笑,雖然在他人看來是很幼稚,可這卻是屬於我們六個人的特別記憶。

幾個家長翻出了兩年前在這留下的“印記”,我們對着屏幕裏誇張甚至滑稽的動作笑了好久。同是元旦,做同樣一件事情,也是一場對友情懷念的儀式。那怎麼能少了照片呢?隨後開始模仿,似乎花了更久的時間,同樣只為那“咔嚓”一下,卻也還是樂此不疲。

兩年前的照片,與現在對比,個個都是大孩子了,個頭也長了不少,但不變的是我們之間的永遠的情誼。

正是因為相聚,因為有了儀式感,才會使情更濃,也才不會忘記,永遠也不會忘。

很多人的生活之所以平淡無趣,其實就是缺乏了儀式感,也就是儀式感,它也許是一個紀念會,也許是延續一個人未完成的夢想,或是同樣的人,在不同時間,同一場景拍的照片,都會讓生活增添不少情趣。

如果沒有這種小確幸,人生只不過是乾巴巴的沙漠而己。

生活需要儀式感作文12

古往今來,“儀式感”宛若一葉扁舟,它帶領着我們走向成功的彼岸時,也燦爛着生命的春天。

農曆二月十二,是古人的一個節日——花朝節。這一天,對每個人都很重要。人人都盛裝出席,卻不得穿得比花鮮豔。這一天,大家都是那麼整潔、講究、素雅、落落大方。曾經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女子,每年花朝節都要舉行一場派對,以慶祝今年花開得美麗與茂盛。而有一年,花卻出人意料地含苞未綻。可她仍然舉行了一場聚會,用以思念昔日的繁花盛景。

可見,花朝節於古人而言,並不是毫無意味的儀式的堆砌,而是內涵豐富的儀式感的載體。儀式感,是一種讓我們熱愛生活的方式,是一種我們獲取巨大力量的源泉。但是,儀式感,已經在今朝“改頭換面”,已經逐漸被現代人所漠視。

可能是科技的發達,導致瞭如今的隨意與敷衍。以往的除夕,一家團圓,圍坐桌前。或是其樂融融地閒笑談心,或是團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抑或是在跨年的煙花下激動不已。但是,現在的年味被“手機”驅散,大家不再是大家,而是被一個個屏幕支配的傀儡,麻木地進行着搶紅包、玩遊戲的重複,年味慢慢地從現代人身邊消逝,曾經的儀式感,也煙消雲散。

儀式是什麼?是不被遺忘的、值得紀念的。而儀式感,是要用心去營造的。一些祝福,團聚,文化,愛意,還有尊重,何嘗不是儀式感在生活中的縮影呢?

生活需要儀式感,是認真、敬畏、鄭重,而不是刻意、矯情、做作、虛偽。儀式感讓人於世間不是生存,而保佑一味生活的樂趣。就彷彿古代的花朝節,在儀式中保有對花的尊重,對美好的欣賞。

讓我們過一種有神聖感、儀式感的生活,將生命燦爛成一個瑩亮的春天!

標籤: 儀式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elizuowen/xuyaozuowen/0zmj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