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哲理作文 >磨鍊作文 >

作文:玉不琢不成器

作文:玉不琢不成器

題目是《三字經》中的一句。宋代以來,《三字經》作為私塾課本廣為流傳,成了傳統語文教育的啟蒙讀物,到了無人不知的地步。清人評價它“言簡義長,詞明理晰,淹貫三才,出入經史”,確能家喻户曉,絕非偶然。這句話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為了押韻,改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未變,強調人若不勤奮學習則不能知禮義道德,終不能成才。“玉不琢”不過是拿來做個比喻。

作文:玉不琢不成器

玉本是一種密緻温潤而有光澤的美石,出自山川,新疆和田玉就享有盛名。玉在遠古時代就倍受重視,它是美的象徵,引申之也是美德的象徵。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墓中的陪葬品,玉器最多,達到七百五十五件,件件精美。《逸周書·世俘》載,商紂王在商都郊外打了敗仗,甲子日當天晚上,他取最精美的天智玉五枚佩在身上而縱火自焚。有人告訴武王,紂王曾焚玉四千。五天後,武王命千夫長帶人尋找。四千庶玉已於火中銷燬,天智玉未銷。那五枚天智玉,武王視之如寶。武王總共得到商王寶玉一萬四千,佩帶玉一十八萬枚。——玉器在殷商文化中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玉”在甲骨文、金文中並沒有那一點,三橫或四橫表示幾塊玉,一豎表示穿玉的繩子。《説文》雲“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小篆的“王”與“玉”很相近,都是三橫一豎。玉的三橫距離均等,王的三橫下空大。隸變後,加一點為“玉”區別就明顯了。這一點本來是加在上面為“柞”,讀sù,《新編千家姓》(羣眾出版社1981年版)就收有這個姓氏。

貴族佩戴玉器是身份高貴的象徵,引申就有驅邪避禍的作用。《紅樓夢》中賈寶玉的通靈寶玉就二者兼而有之,既顯示他的身份,又伴他消災化疾。

玉是美石,是美的象徵,也是美德的象徵。《管子》一書歸納玉有“九德”,《荀子》説:“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指出玉有仁、智、義、行、勇、情、辭七種美德。“君子比德如玉” ,儒家經典《禮記·聘義》也有闡釋,除了仁、智、義,還包括了禮、樂、忠、信之類。許慎《説文》受“五行”學説影響,概括玉有仁、義、勇、智、絜五種美德。後來又化為仁、義、禮、智、信五德,成了儒家道德標準。

玉的種類多,各式各樣,古人分為五類,稱“五瑞”:圭、璧、琮、璜、璋,即五種玉石。諸侯朝見天子,可佩戴與自己地位相當的玉石器物。藺相如完璧歸趙的“璧”,是平圓形的玉石,寬邊有孔,是天子、諸侯朝會時使用的一種禮器。

玉的精美、貴重,“玉”字就引申有精美、貴重之意。如:玉食、玉女、玉飾、玉帶、玉宇、玉液、玉樓之類。玉成、玉照、玉音則是雅稱、敬詞。

美女的臉龐潔白如玉,玉貌、玉容、玉顏組合成詞。白居易《長恨歌》寫楊貴妃孤獨冷落、淚水縱橫的詩句是“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稱得上千古絕唱。後代詩人多有模仿化用,始終無法超越。王昌齡《長信秋詞》為班婕妤鳴不平,有“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的名句,為後人稱頌。宋代歐陽修感歎國事,有“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的詩作。

玉石的美不是天生的,需要玉匠的“琢”;寶石的貴重也不是天生的,需要石匠的“磨”。《詩經》上説,“如琢如磨”,經過琢磨才能潔白無暇,才可寶貴。人的道德學問也不是天生的,需要學習修煉才可成為有用之才。《三字經》還説:“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堂堂男子倘不好學而荒其業,是昆蟲不如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elizuowen/molianzuowen/nrxo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