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我最好的老師説課稿範文(通用3篇)

我最好的老師説課稿範文(通用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最好的老師説課稿範文(通用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我最好的老師説課稿範文(通用3篇)

我最好的老師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衞。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第一天上課,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蝟獸”這種動物,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篇課文的結構清晰簡潔,詳細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簡略地描寫了此後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後描寫了“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讚揚。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能力目標:自讀自悟,以讀促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質疑探究、個性化朗讀、口語表達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課文內容的解讀,懂得從小就要學會質疑問難,大膽思考,科學求真,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

三、説教學方法

凸顯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努力用活教材,通過感悟朗讀、拓展補白等方式,提升語文閲讀的廣度與深度。

關注學生的主體發展,緊扣學生的關注點,開展探究性的學習活動,通過質疑解難、拓展學習、讀讀議議、讀寫結合等方法,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獲得情感體驗,進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創造潛能。

四、説教學流程

課前,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什麼樣的?”入題,待學生七嘴八舌地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後,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呢?”,將學生帶進課文。

接下去是第一環節:攜問會文,走近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這一環節要引導學生理解詞語,考查學生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程度,要引導學生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及學生對懷特森先生的初步看法。

第二環節是:精讀會文,走近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説説為什麼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學生的暢意表達,靈活開展教學。設計了情境導讀“看到這鮮紅的零分,同學們個個都很憤怒,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學生,你會有什麼反應?” 在學生忿忿然時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產生內心真實吶喊:算哪門子老師?然後及時轉換角色,“得了零分,誰也不高興,可懷特森先生其實也是用心良苦的,誰來替他説説話?” 學生進入懷特森先生的角色,義正詞嚴卻又語重心長地侃侃而談,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間接引用的懷特森先生的一番話條理清楚地表達了出來。這一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考,對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進行理性分析與判斷,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並且在以後的學習中內化為一種學習態度。然後讓學生説説聽了老師的解釋後怎麼想的?

第三個環節是:延續話題,讚美最好的老師——懷特森先生。

以“懷特森先生用這麼一種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給了學生怎樣的影響呢?”這個問題導入6——7自然段的學習,力圖想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每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

第四個環節是真情感言,情灑最好的老師。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寫寫學了本文的學習感言,從而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了語文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我最好的老師説課稿2

一、説教材

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衞.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學習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已有經驗是一種“衝突”:首先從視覺上看,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從心理認同上看,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糊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裏或多或少會有些疑惑;從思維方式上理解,小學時期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説的,因此本文對他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定勢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

三、説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強調、教訓、駁倒”等11個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説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結合六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我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的線索進行教學。讀找重點詞句,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認識到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能力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六、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導入新課到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二、交流展示預習成果 。

1、讀讀記記詞語。

2、簡單敍述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對比感受最好的老師。

(一)學習1——4自然段感受壞老師形象。

1、快速瀏覽1——4段,勾畫出中心句。懷特森是怎樣一位老師。

2、再細讀1——4段,找找出人意料的舉動,體會一下懷特森是怎樣的老師。

學生在朗讀、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壞老師形象。

學生交流。

(二)學習5——8自然段,通過對比,感受懷特森先生的好老師形象。

1、出示閲讀提示,喜歡的方式讀,勾畫依據,然後出聲讀一讀。

2、師生辯論方式體會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感受最好老師的形象。

師:毛蝟獸是他編出來,竟然用胡編亂造的信息個學生上課,這就是一個騙子老師。

生: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懷特森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他就是一個冷血的老師。

生:他説,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師:明明是他編造出來的錯誤信息害我們得了零分,還要將這個零分記入成績報告單。他太過分了。

生:他是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④師:科學課對我們來説成了一種冒險,讓學生每天上課都膽戰心驚,這算哪門子老師?

生: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⑤還有一位朋友和我的觀點一致,他説:“他怎麼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生: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3、教師引領學生再讀課文“最好老師”依據的句段。

4、補充聶利推翻小學教材常識的資料,幫學生理解獨立思考、具有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總結收穫。

1、獨立思考,寫寫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

(小練筆,讓學生靜下心來理解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良苦用心,同時也嘗試獨立思考,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2、交流評價。

3、課堂小結。

這一課在寫法有一個特點,一事一議。比如:《學弈》《兩小兒辯日》《頂碗少年》等。在寫作中可以借鑑。

説板書:

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先生

獨立思考

懷疑的能力

一事一議

説反思:

我最好的老師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我最好的老師》。(板書課題)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課文結構簡單、富有情趣,但藴含的科學精神比較抽象。

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結合《語文課程標準》高年級的學習目標和教材的特點,以及我們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制定了四條學習目標和評價策略。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通過教師傾聽、觀察糾正, 目標達成度為95%。

2、能概括課文內容。通過教師傾聽、評價、點撥,使 85%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3、能説出懷特森先生為什麼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備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通過教師的觀察、傾聽,使 80%的學生能達成目標。

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通過師生傾聽、點撥引領,使70%以上的學生達成目標。

教學學法:

在教學中我採用閲讀批畫、交流討論的學習方法。

教學準備:

為了課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讓學生根據“課前鏈接語”預習課文,並閲讀關於懷疑、創新精神的故事。

教學預設

下面我詳細地説一説我的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明確任務

1、談話導入

我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導入,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引起學生的共鳴,再順勢引入課題。

2、檢查預習

這篇課文學生已經提前預習過了,為了強學生預習的成就感,引領學生學會預習。我會這樣檢查: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能結合“鏈接語”思考的給自己畫一顆星。蒐集閲讀故事的給自己畫一顆星。得到三顆星的同學請舉手。多好呀!為自己鼓掌!

3、接着從*號入手,帶領學生閲讀“鏈接語”,明確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請畫出相關的語句,在空白處批上自己的體會。

(3)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共同學習 交流反饋

1、檢查詞語

編造 強調 教訓 駁倒 論證 權威 糊弄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饒有趣味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字詞的自學能力,但仍有學生囫圇吞棗,我通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徹底落實“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目標,如果出現讀錯的字詞,我會讓學生翻翻字典,樹立使用工具書的意識。在此落實目標1

2、概括課文內容。在指名説的基礎上採訪學生説出概括課文的方法,教師相機總結:“一事一議”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事件、結果(板書:人物、事件、結果)進行概括。學習規律性需要老師的梳理和總結,這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真正體現教師的主體地位。在此落實學習目標2。

3、重點交流懷特森為什麼是最好的老師?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班級交流。針對這個問題,課文中有三處比較明顯的語句,如果學生説出這個句子:

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我就這樣引導:這個同學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課文的總起句。你認為他的“好”表現在哪裏?(教學方法獨特)你看,他又抓住了關鍵的詞語來談,多會學習呀!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板書:出人意料)懷特森先生做了哪些讓人想不到的事情呢?快速默讀課文的1-5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語句。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髮現“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師故意編造內容---還把成績登在了成績冊上”是遞進的關係。我再創設這樣一個情景通過朗讀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要是你的老師也編造內容來上課,你會怎麼想? 如果你認真地按照老師教的去答題,卻拿到了打滿紅叉的試卷,心情又會怎樣?你會怎麼做?帶着這種感受讀一讀。在自由讀、指名讀、師生評價的基礎上讀出作者滿腹的不解。

如果學生説出這樣的話: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詞理解,追問:懷特森先生不要我們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板書)那麼他要我們怎麼做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

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孩子們,這就是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面對我們不解的眼神,他會説——面對我們的質疑,他會説——在歷史的長河中,就是因為有很多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人,才帶動人類逐漸擺脱愚昧,逐漸接近真理。請快速閲讀這個故事《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談談你的感受。這樣的人你還知道有誰?給大家講一講。情在讀中感,理在讀中悟。就在這咀嚼詞句中、在朗讀感悟中、在拓展閲讀中體會了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在此落實目標3

如果學生找出了這樣的句子:

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導學生對比前後學習方式的不同,再重點抓住“冒險”一次評價懷特森先生的課堂和他這個人。藉機解決第三個問題。在此落實學習目標3。

三、 回首往事 訴説真情

在此我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懷特森的學生,長大之後成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給懷特森老師寫幾句話。寫作往往是有感而發,此時學生對懷特森先生已經有了一個全面地認識,和作者、文本產生了共鳴,藉機不僅可以抒發情感,鍛鍊學生的寫話能力,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的學習收穫。

四、學習表達閲讀推薦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一事一議”(板書:一理)的文章,那麼作者是如何通過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呢?引導學生髮現寫作的祕密。文章的最後一段非常有特點,我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體會作者對懷特森先生的讚揚,體會留白的意味深長。每篇課文都是寫作的範本,寫作的祕密需要老師的點撥和引導。

最後我給學生推薦閲讀《科學的故事》。課外閲讀是課堂的延續和拓展,藉助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閲讀推薦,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在此落實學習目標4。

板書設計

21* 我最好的老師

人物 事件 結果 一事

不要迷信書本 也不要迷信權威 一理

獨立思考 獨立判斷

這一板書的設計,遵循課文的表達方法,就是希望學生從中把握文章的脈絡,領會“一事一理”文章的寫作方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zwwqm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