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大班語言説課稿範文集合5篇

有關大班語言説課稿範文集合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大班語言説課稿範文集合5篇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

根據中班幼兒與人交往能力較差,缺乏友愛、助人為樂意識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我想幫忙》這節活動。這節活動選自鳳凰康軒中班上冊語言領域《好朋友》這一主題。本活動選用了幼兒熟悉的小兔、小雞、小羊等動物形象為角色,以主角河馬的思想、行為活動為主線展開情節講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我首先以談話導入,創設一個幼兒想説、敢説、願意説、有機會説的語言環境,又抓住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心理出示動物形象,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設置懸疑問題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思考,充分發揮想象,進一步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慾望和興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環節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同時培養幼兒的自信,進而學習幫助他人。

二、説活動目標:

《綱要》中提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根據這一要求,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講述畫面中的故事。(體現在教學環節一)

2、能用完整的話説出河馬幫助了誰?怎麼幫的?(體現在教學環節二)

3、幫助幼兒感受與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體現在教學環節三)

三、説活動重、難點:

現在的幼兒通常生活在成人的"保護圈"裏,與人交往的能力較差,自我意識強,缺乏友愛、助人為樂的意識,我把"幫助幼兒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定為本次活動的一個重點。為了培養幼兒養成説完整話的習慣,根據本次活動的目標,又把"能看懂畫面的主要內容,並嘗試用完整的話説出河馬幫助了誰及所用的方法。"做為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説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字卡"幫忙"

五、説教法:

直觀法、提問法、情境表演法等。

(情境表演法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的內容。幼兒在情節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能感受主角的快樂,又能充分展現自我,同時培養自信,學會幫助他人。)

六、説學法:

觀察法、談話法、遊戲法等。

(遊戲法的運用是為了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鞏固對詞語的認識和理解。)

七:説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展示《我想幫忙》課件,引導幼兒看圖説話,並認讀詞語:幫忙。

二、引導幼兒情境講述,進一步理解畫面內容。

三、嘗試表演,感受和體驗河馬助人為樂的情感。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和同行們:

大家好!

我今天講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欣賞《種太陽》。本節課的整體設計思路是努力的創設一些美的情境,如音樂美、語言美等,這樣會使學生在音樂中受到情感地薰陶。所以在本節課中,我以“美”為突破口,以聽為主,讓學生學會聆聽音樂。我選用“情境法”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處於一種舒適,富有樂趣的情境之中,這樣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覺地體驗到音樂表現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欣賞能力。

我首先説一説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也是重點難點:首先讓學生真正的投入到歌曲《種太陽》中,讓學生通過音樂來體會歌曲的內容及情感。讓學生初步感受樂曲《星空》引導學生將視野放置廣袤的宇宙,並引導學生用語言、動作等形式自由表現對《星空》這首樂曲的感受。

本課的教學設計環節比較簡單明確,但又恰到好處。

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境、激情導入,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導入環節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複雜的'設計,但就有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來導入今天的音樂課堂,從而拉近了師生關係。

第二個環節是:是聽音樂,首先是初聽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情緒,熟悉歌曲旋律與歌詞,體會歌曲中旋律節奏藴涵的美。然後是分段欣賞,以歌曲表現情緒的不同,把歌曲分為兩部分,並且進行對比欣賞,讓學生體會到音樂帶來的美。通過老師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及自身已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來帶動學生自然而然的陶醉到歌曲中。

第三個環節是:拓展部分。這一部分主要是欣賞一首與《種太陽》情緒上不同的樂曲,尤其是兩首情緒不同的曲子過渡的地方我在設計課時下了不少功夫,主要考慮到教學環節的銜接,所以我最終還是選擇了用語言美來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讓學生能陶醉在這種寧靜優美的意境中,在音樂中展開想象。一直到課堂結束,學生還陶醉在這美妙的音樂中。

另外我在設計這節課時還考慮到“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境中輕鬆愉快地接受美的薰陶,提高審美能力,主動獲得感受與鑑賞、表演、創造、評價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完成審美教育。作為一名專職音樂教師,我將朝着這個方向繼續努力。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和同行們的指導、幫助。謝謝!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3

一、設計構思:

1.教材簡解: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春天對於幼兒來説,比較熟悉,一提到春天,就會想到一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景象。小草醒了、樹葉綠了、麥苗高了、花兒開了、冰融化了......春天悄悄的來了。在田野裏、在草地上、在花園中、在小河邊,總洋溢着人們幸福快樂的笑臉,是春風帶來了這一切。因此我選用了《春風》這首詩歌,這是一首描繪春天來到的詩歌,詩歌內容淺顯易懂,卻又不失童趣,詩句優美工整,朗朗上口。

2. 活動重難點:

重點: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難點:根據詩歌內容,嘗試仿照句式創編詩歌。

3.設計理念:

幼兒園語言教育為幼兒提供促進他們語言和其他方面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不同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來載動幼兒語言學習的內容。詩歌也是幼兒語言教育中的一塊,通過學習詩歌,感受詩歌語句的優美,體驗詩歌的意境美,模仿句式大膽想象創編詩歌。從中所形成的綜合的語言能力,能夠增強他們對語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層次的敏感性,如對語詞排列的敏感性;對通過詞句變化造成優美動聽效果的敏感性;對不同情境中語言運用的敏感性,等等。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寬鬆的學習環境也相當重要,從而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4.活動流程:

(一)播放音樂,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完整欣賞詩歌《春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三)再次傾聽配樂詩歌《春風》,進一步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

(四)大膽想象,嘗試仿照句式創編詩歌內容。

(五)尋找春天結束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2.根據詩歌內容,嘗試仿照句式改編詩歌。

3.體驗詩歌的意境美,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生機盎然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音樂《春天在哪裏》;小草、樹林、田野、花園、小河等相關圖片;配樂詩《春風》

四、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導入活動,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播放《春天在哪裏》的歌曲帶領幼兒邊跳邊唱進入活動室。

(本環節自評:教師以歌曲《春天在哪裏》導入活動,引出活動課題,在唱唱跳跳的氛圍中展開活動,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完整欣賞詩歌《春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1.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啦?你從哪裏感覺到現在是春天了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講述。)

師:我們來欣賞一首詩歌,在詩歌裏找找春天有沒有來了!

2.完整欣賞詩歌《春風》,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分別出示相應圖片。

提問:①是誰把春天帶來了呢?詩歌裏是怎麼説的?(幼:春風春風,腳步輕輕)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春風最先走近了誰?(小草)春風走進了小草,小草怎麼樣啊?(小草醒了)春風是怎麼讓小草醒的啊?(輕輕一親)

②春風還走進了哪裏?(樹林、田野、花園、河邊)

③春風來到這些地方後有什麼變化?

④春風是怎樣讓他們發生變化的?(理解動詞:吹、揮、唱、摸)讓幼兒一起模仿一下這及個動作。

大班語言詩歌説課稿:《聽雨》

活動目標:

1、 欣賞詩歌《聽雨》,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2、 感受下雨天的情趣,學着讓自己擁有好心情。

活動準備:幼兒的繪畫作品、PPT課件、與詩歌相應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 説雨一,感受雨與我們心情的關係。

老師出示幼兒的記錄,幼兒説説自己喜歡下雨或不喜歡下雨的理由。

二、 聽雨一賞詩歌,交流表達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1、 從“豆豆”的角色引入,引出詩歌。

2、 老師完整朗誦詩歌《聽雨》。

3、 分段欣賞。

(1) 第一段重點提問:媽媽教小豆豆的是什麼好辦法。

(2) 第二段重點提問:小豆豆聽到的雨聲是怎麼樣的。

(3) 老師朗誦詩歌的重點部分,以層層展開圖片的方式,輔助幼兒感受詩歌的句式特點與情趣。

(4) 幼兒相互交流理解。

重點提問:四句話裏有什麼共同地方?你最喜歡詩歌中哪一句?等。(老師可以與幼兒一起念念或追問“有趣在哪裏”“雨點是怎麼玩耍的”等)

4、 再次完整配樂朗誦詩歌《聽雨》。

5、 鼓勵幼兒説説自己對雨(聲)的經驗與想象。

重點提問:雨還會落在哪裏呢?它在幹什麼呢?

三、 雨趣一、感知雨天所帶來的快樂。

1、(看PPT)在雨天,還能做些什麼事讓自己快樂呢?(推薦一些雨天的遊戲)。

2、小結: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好心情。

附詩歌:

下雨了,下雨了,小豆豆不能出去玩了,他在屋子裏走來走去,嘟噥着,下雨真沒勁,下雨真沒意思,媽媽很慈愛的看着他,把他帶到窗前,對他説,豆豆你來聽,雨點在唱歌呢,媽媽你説什麼呀,雨點怎麼會唱歌呢?媽媽説,你閉上眼睛仔細聽,小豆豆就閉上眼睛,側着耳朵,靜靜地聽,啊,聽到了,聽到了,沙沙沙,雨點落到樹葉上,他在和樹葉玩耍呢,叮叮叮,雨點落在屋頂上,他在屋頂上翻跟頭呢,吱吱吱,雨點落在花朵上,輕輕地鑽進花蕊裏,嗒嗒嗒,雨點落在窗户上,拍着窗玻璃在和自己打招呼呢,小豆豆高興的説,雨點唱了一首多麼動聽、多麼有趣的歌呀,窗外,雨在輕輕地下,小豆豆呢,在屋子裏靜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4

一、聽聲音猜人物,引出主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聲音,請你們聽聽看這段聲音是哪個動畫片裏的?誰在説話?教師播放聲音後提問:

1、誰在説話?你從哪裏聽出是孫悟空?

2、他喊的師傅是誰?

3、去西天取經的還有誰?一起告訴我?

4、小結:聽説過《西遊記》嗎?這四個人是中國著名的神話故事《西遊記》裏的主要人物。《西遊記》深受人們的喜愛,百看不厭,後來人們把《西遊記》出版了大人的讀本和小孩的讀本,還拍了電影、電視、製作了動畫片。

(PPT在同一畫面上逐個出示這四個人物的漢字,電影、電視劇照以及圖書封面)

此環節設計意圖:

孫悟空是小朋友比較熟悉的人物,我通過讓幼兒聽聲音猜人物的遊戲,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孫悟空的聲音,逐漸引出唐僧、豬八戒、沙和尚,一步一步引入活動的主題,並通過小結讓幼兒對《西遊記》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二、觀察講述,滲透童謠內容。

1、你最喜歡西遊記裏的誰?

2、他長得怎麼樣的?使用什麼兵器?有什麼本領?

3、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們經常會碰到誰?最後怎麼樣?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操作PPT,出示相應的人物圖片,並引導幼兒圍繞話題進行講述)

此環節設計意圖:

通過讓幼兒説説喜歡西遊記裏的人物,一方面在集體交流中幫助幼兒對已有的經驗進行整理,形成關鍵性經驗。另一方面,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圍繞話題展開談話,無意中滲透童謠內容,為童謠學習做準備。(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我在PPT中準備好的9張圖片正是童謠中的9句話。)

三、欣賞童謠,瞭解童謠內容。

1、有一首童謠講的也是西遊記裏的事情,想不想聽一聽?(第一次欣賞)

2、想不想再聽一遍,聽好後請你給這些圖片拍一個隊伍。(第二次欣賞)

(根據幼兒排隊情況操作PPT)

此環節設計意圖:

我設計兩遍欣賞的目的是:第一遍讓幼兒聽清楚童謠內容,瞭解大概;第二遍讓幼兒帶着問題欣賞,能使幼兒集中注意力,並藉助圖片讓幼兒理清每句話的先後次序,為接下來的練習童謠埋下伏筆。

四、多種形式練習童謠,調動幼兒朗誦積極性。

1、跟着老師念。

要求:先慢慢輕輕,再響亮(1~2遍)

2、尋找童謠作品中的連鎖調的形式特點,降低記憶難度

(1)小朋友,你們在念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首童謠念起來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教師舉例如:先念第一句,把第二句開頭重複的地方響亮的念出來,引導幼兒感知。

(2)你發現了什麼?幼兒回答

(3)小結:這首童謠中的句子,上一句的末尾都做了下一句的開頭,這叫做連鎖調。發現了這個規律我們就可以更快的記住這首童謠。(操作PPT,在圖片上懸浮出現漢字,並用紅色筆標註重複的地方)

(4)我們一起來試試看。(1~2遍)

3、出示節奏圖譜,練習童謠

(1)師:怎麼樣使這首童謠念起來更朗朗上口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啟發幼兒一起動腦筋想辦法?

(2)對了,我們可以像唱歌一樣有節奏的念。(1~2遍,並逐步加快節奏)。

(操作PPT,在圖片上方出現節奏條)

4、以RAP説唱的形式練習

(1)如果念得太快,小朋友來不及想接下來的內容怎麼辦?(啟發幼兒思考)老師這裏有一個好辦法,你們聽,老師在在每一句的後面加了什麼?教師示範唐僧騎馬咚咚咚,後面跟着個孫悟空。吆,吆,孫悟空,跑得快,後面跟着個豬八戒。吆,吆。

(2)幼兒以説唱的形式練習。

5、幼兒觀看RAP表演

老師還能又説又唱又跳,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

教師以RAP的形式表演童謠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談話大膽評價自我,進一步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

2、邊欣賞故事邊想象故事情節,培養傾聽能力和思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青蛙、山羊、野雞、松鼠手偶。

二、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和幼兒談話引出課題:“你喜歡你自己嗎?”“喜歡你的哪些地方?以及有哪些本領?”

(二)展開部分

1、對幼兒回答問題的情況進行總結,從而引出故事《我喜歡我》。

2、教師講故事,根據教學需要提問:“青蛙為什麼會難受?他有沒有別人不會的本領呢?”

3、提問:“現在青蛙為什麼又高興起來了呢?”

4、提問其他小動物都有哪些本領?最後青蛙是怎樣對自己説的?

5、鼓勵幼兒相互找出對方的優點,並大膽的説出來。

(三)結束部分

幼兒在老師的肢體語言的提示下,邊大聲説便翹起大拇指“我喜歡我自己,因為我的小手很能幹,會畫畫、摺紙、剪紙…..因為我歌唱的好、會跳舞棒。因為我是最棒的所以我喜歡我自己。”

四、教學反思

通過這一節教育活動,加強了幼兒的自信心,讓我進一步走進孩子的身邊,瞭解他們。如果給孩子充分交流的時間,更能達到教學效果。

☆ 我要評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zlnq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