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大班語言説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關於大班語言説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語言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大班語言説課稿範文集錦五篇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這篇故事短小精悍,它以簡潔、優美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奇奇兔內心多麼渴望朋友,同時也展現了它樂於助人,關愛他人的純真、美好的心靈。當前獨生子女雖在家中倍受嬌寵,習慣於接受別人的呵護,而不善於對別人付出關愛。針對這一普遍現象,本次活動有意識地讓幼兒在輕鬆、愉快地活動中體驗樂於助人所帶來的快樂,從而激發他們為他人做事的願望。

二、教學目標

1、欣賞、學習文學作品的優美語言。

2、懂得為他人做事是愉快的。

三、教材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在學習作品優美的語言時,指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學説故事裏的話。

因為大班幼兒對故事的學習,已由喜歡聽逐漸傾向想講,但由於缺乏表達的經驗,在説故事中常是説了前句連不了後句,難以完整複述。所以,指導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説出故事裏的對話是教育中的重難點。

四、説教法

充分運用多種教育手段來刺激幼兒的聽説能力。主要採用直觀法、提問法、創設情景法。

1、直觀法是根據幼兒思維特點決定的,幼兒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利用圖片,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能讓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幼兒的口語表達做充分的準備。

2、提問中拓展幼兒思維。在提問的語言設計上,注重啟發性,給予幼兒更多説的空間,不束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有話好説,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也是新綱要的體現:鼓勵幼兒大膽、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創設一定的情景,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五、説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分段講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解決幼兒在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説出故事中的話。

六、活動準備

1、瞭解有趣的復活節。

2、奇奇兔、胡蘿蔔清洗機、彩蛋描繪機等圖片各一。

3、小猴受傷在醫院圖片一張。

七、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次活動目標與內容,我分三個環節進行。

激發興趣→欣賞、理解作品→情感體驗。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第二環節:欣賞文學作品,理解故事內容。第一步驟: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分段講述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印象和幫助理解、記憶。這樣幼兒就克服不良的只求聽不求甚解的習慣。第二步驟:完整講述故事,主要讓幼兒有一個完整欣賞的效果。

第三環節:情感體驗。活動中滲透生活經驗。讓“互相幫助”這一現象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存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對故事的理解,拓展生活經驗,並利用如何幫助小猴展開想象,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使他們有話好説,從而體現活動價值。

在日常活動中,培養幼兒樂於助人,懂得關愛他人,作為本次活動延伸。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2

設計背景

通過“朋友多,快樂多”的小主題活動,幼兒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體驗到與朋友互相交往的樂趣,初步萌發了樂於助人的意識。為進一步引發幼兒關愛周圍事物的情感,我選擇了《微笑》這篇優美的散文,讓幼兒感受其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從中知道:關愛身邊的人和事物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幼兒已經初步理解散文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提高幼兒大膽表達表現的能力;啟發幼兒學習用簡單的句式表達自己關愛他人、關心朋友的感受,使幼兒養成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活動目標

1.體驗關愛他人的情感。

2.學習運用“我願意……讓……高興”的句式。

3.積極參與表演,進一步感受詩歌中優美的意境。

重點難點

1.學習運用“我願意……讓……高興”的句式。

2.體驗關愛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背景牆飾,小動物圖片、掛飾、微笑貼紙若干。

2.音樂磁帶、錄音機各1

3.寫有“微笑”“願意”“高興”的字卡。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剛才小朋友和客人打招呼的時候,表情是怎樣的?

2.欣賞配樂散文,讓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伴隨着優美的音樂,教師又感情地朗誦散文並演示活動教具。

3.通過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作品內容。

4.幫助幼兒理解“願意”“高興”,鼓勵幼兒運用“我願意……讓……高興”的句式説一句完整的話。

(1)出示字卡“願意”“高興”,幫助幼兒理解其意思。

(2)教師:小動物對朋友們非常友好,小朋友願意為我們身邊的朋友做些什麼,讓他們高興?

(3)教師:除了身邊的人,我們還可以為哪些朋友做些什麼,讓他們高興呢?

5.伴隨優美的音樂,教師和小朋友一起有感情地朗誦散文,感受作品的美。

6.教師和部分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要求運用散文中角色的對話。

7.請所有小朋友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戴上掛飾,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把散文的內容完整地表演一遍。

活動延伸

(1)把動物圖片、掛飾投放到“閲讀小屋”活動區域中,鼓勵幼兒繼續進行散文朗誦及表演活動,並投放其他動物、人物圖片,引導幼兒利用背景牆飾進行編故事、講故事活動。

(2)把散文表演帶到福利院去,開展獻愛心、送温暖活動。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燕子 是季節性很強的候鳥,人們稱它為"報春歸來的春燕"、"翩然歸來的報春燕"等.只要見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古人曾有:"鶯啼燕語報新年"之佳句.人們總是把燕子跟春天聯繫起來. 而燕子又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之一,它體型較小,上身為發金屬光輝的黑色,頭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紅色,飛的較低,鳴聲較小,多以居民的室內房樑上和牆角巢穴,最喜接近人類.它那標誌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這首兒歌正是抓住了這個特點,整首詩從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寫得栩栩如生,字裏行間充滿了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整首兒歌始終圍繞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個"剪"字來貫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話對小燕子的形態、生活習性、場景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前兩句寫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間兩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寫了燕子的飛行場景;最後兩句運用聯想的方法描寫了燕子的住所"窩".

大班的孩子對燕子有了一定的瞭解,特別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習性都是孩子們所關注的,這為他們的學習兒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居住在樓房裏孩子對燕子又可以説是陌生的,他們很少能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燕子搭窩、覓食和餵哺的情景.因此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使幼兒積累有關的經驗,為幼兒的順利學習打下基礎.

這首兒歌中藴涵着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科學領域:通過對兒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瞭解有關燕子的科學知識;社會領域:可以通過對燕子的瞭解、朗誦兒歌激發幼兒喜愛燕子,喜愛大自然的情感;藝術領域:兒歌的每一句話都可使孩子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頭腦中產生有關的聯想,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而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兒歌中的語言比較壓韻、節奏明快,而理解兒歌的內容又需要幼兒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把這個教材內容放在大班.

二、説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大班幼兒知識能力框架的結構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訂了我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 、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 、運用有關的生活經驗創編兒歌的部分詩句.

3 、萌發對燕子、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説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目標一: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社會、認知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兒歌,在觀察燕子的基礎上描述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 我制訂的重點從目標本身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兒歌為主軸,所以理解兒歌所表達的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兒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動的重心,所以我把重點定位在此.通過教師逐句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氣象,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部分.

活動的難點則是仿編兒歌. 對於大班幼兒來説,由於對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還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創編對他們來説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教師能做好幼兒前期的知識、情感的準備工作,讓幼兒對燕子進行資料的查詢,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教師提供必要的圖片或課件,幫助幼兒形成鮮明的表象,我想仿編兒歌也就會有所突破,從而使幼兒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説活動的準備

1 、前期知識準備:請幼兒蒐集、觀看有關燕子的書本、圖片或視頻,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

2 、活動中的準備:

( 1 )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內容分別為燕子的外形特寫,燕子在空中飛行、在河面掠過點擊河面後水波盪漾的畫面、燕子銜茅草、銜泥巴搭窩的畫面.

( 2 )在教師裏張貼幼兒收集的關於燕子的圖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帶、背景音樂,創編詩歌用的小圖片(如).

五、説活動流程:

共分五個流程:引題——理解內容——朗誦、表演——仿編——延伸

1 、引題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帶,師生共同演唱,激發幼兒的情感,把幼兒帶入到優美、抒情的意境中來.

2 、理解兒歌:

1 )通過提問:"你知道燕子嗎?把你知道的有關燕子的事情告訴大家吧!"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習性、飛行、搭窩、覓食、餵哺以及一些趣事.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語言運用情景.《綱要》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鑑於此,教師就要注意激發幼兒的説話願望,提供幼兒説話的機會,並保護他們説話的積極性.正由於幼兒有了前期的知識準備,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有話可説",從而體驗到説話的樂趣和成功感.同時,此3環節也為以後的仿編兒歌打下了伏筆,為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2 )播放課件兩遍,同時教師配以兒歌的朗誦.

(課件的提供為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把兒歌所表達的內容直觀、鮮明地呈現在幼兒的面前.從而來突破教學的重點.)

3 )提問:為什麼説燕子在空中飛行時是"上天剪雲朵"? 河面上飛行時怎麼會"剪水波"呢?最後兩句説的是燕子的什麼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東西?這些東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嗎?那麼兒歌中為什麼要用"剪"這個詞呢?

(前一串提問是幫助幼兒逐句分析詩句所包含的含義,而後一串的提問則是讓幼兒理解兒歌所運用的描寫方法,通過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徵和它的生活情景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教師提問:你還有什麼不懂或需要幫助的地方嗎?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一個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綱要》中指出:"孩子疑問和質疑類言語行動的不足,有可能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行動造成影響."因此,教師要增加兒童質疑提問的機會.)

3 、朗誦、表演兒歌

1 )採用整首跟讀的形式讓幼兒在背景音樂的播放中學習朗誦,激發情感的共鳴.

2 )幼兒運用肢體動作邊朗誦邊表演兒歌.(讓幼兒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更有利於學習和兒歌的記憶,同時也使活動做到動靜交替,使孩子更加輕鬆.)

4 、仿編兒歌:

提問:燕子還會在哪些地方飛行?(如湖面,田野、林間)在那些地方飛行時它會剪些什麼呢?它在搭窩時還會用到哪些材料?(樹枝、枯葉、稻草、小石子等)它會把這些材料當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小圖片,,以幫助幼兒的仿編.)

大班幼兒對兒歌的仿編已有一定的基礎,他們會找出相關的字詞來替換兒歌中原有的字詞,從而創編出獨特的兒歌來.考慮到在一個活動中讓幼兒沒有參照物進行創編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提供了小圖片來幫助幼兒的仿編活動,從而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使大多數的幼兒都能體會到仿編帶來的新奇感受.當幼兒對兒歌的結構非常熟悉時,也可以讓幼兒直接地進行創編.

5 、延伸活動:根據幼兒對燕子的瞭解或兒歌所提供的內容,幼兒自願選擇有關的內容進行繪畫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六、説教法

多媒體教具的運用:針對幼兒的現有水平和生活經驗,製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課件的運用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珍視幼兒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靈活地利用教具,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領幼兒啟迪聯想……讓幼兒自己對兒歌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幼兒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視聽講做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聽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地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述,以滿足每個幼兒想説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運用肢體進行表演.視聽講做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

七、説學法

1 、傾聽表述法:

首先,讓幼兒帶着自己對燕子的瞭解,大家來分享、交流,激發幼兒"想説"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通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説".

2 、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持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持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小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4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中班故事教學《微笑》。

一、 説教材:

《微笑》是一個美麗的散文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通過簡練優美的語言把弱小的小蝸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給整個森林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理解無論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給別人送去快樂的道理。中班的孩子詞彙量和種類不斷增多,對詞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鳥為朋友歌唱、大象為朋友蓋房子、小兔為朋友送信”改為短句“我可以為朋友歌唱,讓他們快樂;我可以為朋友蓋房子,讓他們快樂”,主要是通過幼兒掌握故事中出反覆出現的短句型發展幼兒的連貫性語言。中班幼兒正是加速去除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階段,故事中小動物之間的相互友愛可以促使幼兒社會性情感的形成,培養關愛、同情、友好、合作的行為。

二、説目標:

對於文學作品欣賞的教學不能脱離語言領域的價值,學習作品中優美的語言,感受語言所表達的情感,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引導幼兒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在次基礎上擴展想象仿編或續編。所以結合故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把本次活動的目

標定位。

1.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小動物之間的友愛,懂得無論能力大小,都可以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道理。

2.學習用“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式仿編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給朋友送去快樂的意願和行為。

三、説重難點

重點:因為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內容,才能進一步挖掘其教育意義,所以把目標1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

難點:中班的幼兒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強,但是對短句的仿編和情感的遷移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目標2作為教學的難點目標。

四、説教學準備(為更好地開展活動,我進行了教學前的準備)

物質準備:故事課件、背景音樂、大圖片(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圖片與課件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經驗準備:瞭解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為理解故事做鋪墊。

五、説過程

本次活動我預設為四個環節:“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分析討論、感受作品的美”“經驗遷移、仿編短句”來完成活動,通過音樂的渲染氛圍、圖片的直觀演示、有感情地講述、設疑、給難點構建支架,讓幼兒通過欣賞、發現、質疑、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下面具體談談每一個環節的開展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你覺得你什麼時候最快樂?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講一個關於快樂的故事。

(意圖與目標:開門見山地點出快樂主題,引導幼兒有目的地去發現: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分段欣賞、理解故事內容

我採用分段教學來欣賞作品。

1. 教師講述故事第1、2兩段分別提問

(1)小動物們都在為自己的朋友做什麼?

(2)小動物們都是怎麼説的?

(3)討論:小蝸牛為什麼不高興?小蝸牛能為朋友們做什麼,讓朋友們高

興呢?

2. 教師講述故事第3段

提問:小蝸牛做了什麼讓朋友們高興?(分析:採用分段教學來欣賞作品,在次環節中使用音樂背景,讓幼兒更好地感受故事的優美,以提問的方式加上課件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討論和質疑促使幼兒發揮想象力,完成重點目標中的理解故事內容。在故事理解的過程中我會強調“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式,不僅學習語言短句,也為解決後面的難點短句仿編做好鋪墊)

(三)完整欣賞

完整欣賞,同樣配以優美的音樂和課件。提問

1.小蝸牛是怎麼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2.小蝸牛為什麼要把微笑送給別人?

3.小動物們收到蝸牛的微笑為什麼都笑了?

4.森林裏的小動物都誇小蝸牛棒,你們想小蝸牛知道會會怎麼樣呢?

5.你們認為小蝸牛、小兔、大象都是怎麼樣的小動物呢? (分析:中班幼兒在初步感知故事時,對故事的內容和情感的理解都是零碎,

此環節中我通過歸納性的提問,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引導幼兒感受森林裏

小動物們之間熱烈歡快的氣氛和充滿關愛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

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道理。完成重點目標)

(四)經驗遷移,仿編短句

1.出示多幅有關於小動物相互幫助的圖片,引導幼兒用“我可以讓他們快樂”的句型來表述。

2.我們能為周圍的人做什麼讓他們快樂呢?(這裏,教師要為幼兒的擴散性思維提供一些參考,提醒幼兒可以為生病的人、可以是父母、小夥伴、老師等等)

(分析:仿編對中班幼兒還是很難的,所以提供一定內容的圖片,是給幼兒的仿編提供一個支架,在適宜的時候撤架,在沒有提

供圖片的情況下引導幼兒擴展思維,將經驗遷移到生活中來,這樣才能激起孩子對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有真正的感悟。以建構支架和情感遷移的方式突破了難點目標)

六、説活動特色

我認為我今天設計的活動還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優美的音樂來烘托情感氛圍,可以使整個活動被濃濃的關愛情感包圍,給幼兒以心靈美的情感體驗。

2.注重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活動中教師利用圖片為幼兒的第一次仿編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難度,給幼兒説的信心。第二次沒有圖片的支持讓幼兒仿編,體現了遞進性和層次性。

3.強調幼兒在前:活動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師都是通過設疑引導幼兒主動思考。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大班語言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新綱要》中提出語言活動主要就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看圖講述活動是幼兒園語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發展幼兒口語能力的重要形式,還能有效促進幼兒語言、社會等領域的發展。《兩貓相爭》這個故事角色是幼兒熟悉和喜愛的動物,而故事本身又情節簡單,富有童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聯繫不同圖畫,形成完整故事並較連貫講述對幼兒來説是一個新經驗、新挑戰,它通過描述兩隻嘴饞的小貓為了一條魚互相爭鬥,到最後吵得精疲力竭也沒有吃到魚的故事,潛移默化地教育幼兒在生活、學習及遊戲中應該學會友好協商,互相禮讓。

大班語言看圖講述活動——《兩貓相爭》説課稿

二、説幼兒: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發展密切相關的。而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大班幼兒的語言發展迅速,已掌握了較多的詞彙量。同時,我班幼兒活潑大方,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力、好奇心、探究欲強,有豐富的想象力,觀察能力和理解力在不斷提高,具體形象思維又佔優勢,所以對看圖講述非常感興趣。但幼兒在看圖講述時,往往主題不突出,過於具體和瑣碎。而教材《兩貓相爭》可以為現階段的幼兒提供圍繞主題講述的這樣一個平台,同時這些小動物均為幼兒所喜歡,相信能讓幼兒於愉快的活動中積累創造性講述經驗,獲得自信與快樂。

三、説目標:

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幼兒感受作品的語言美,還能讓他們學習根據作品提供的線索進行創造性想象。從《綱要》的精神要求、教材的特點以及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我將目標定為:

1、欣賞漫畫,較生動的描述圖片的內容。

2、喜歡講故事,學會豐富詞語:互不相讓、難解難分、精疲力竭。

3、能積極參與討論互動。

我將本活動的重點放在“喜歡欣賞漫畫,較生動的描述圖片的內容。”上。難點是“較連貫的講述故事情節。”

四、説活動準備

精心的活動準備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為了活動完美呈現,我為本活動做了以下準備:課件、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圖片。

五、説教法學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巴班斯基説過“教育的方法是由學習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運用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最優化的教學方法時多種方法靈活運用。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綜合運用了設疑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討論法等,這些教學方法我將在下面的活動過程中詳細闡述。

六、説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設疑引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讓活動有個好的開端,我在活動一開始就出示教具,並設疑引入:“有一天,天氣真好,白貓和花貓兄弟倆商量着去哪兒捉老鼠,當他們路過牆角的時候,突然間看見一隻叼着魚的老鼠,同時飛奔過去,接下來會發生髮生了什麼事呢?”這一疑問,一下子就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幼兒把思維聚焦到活動的重點上,讓他們帶着問題很有目的性地傾聽故事,為下一環節做好了鋪墊。

2、觀察課件,提問討論。

當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之後,教師出示課件,通過一系列啟發式的提問,首先觀察畫面上畫有什麼,如:白貓和花貓看見了什麼?他們是怎麼咬那隻小魚的?課件演示法的使用時基於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年齡特徵考慮的,生動的課件演示,能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畫面情節的誇張和生動,也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視聽感官,幫助幼兒瞭解了故事的梗概,理解故事的語言美和情節美,突出了活動的重點。

3、小組講述,互相交流。

這一環節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首先,教師通過提問,設計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如:“魚為什麼不見了?你們覺得它去哪兒了?”通過提問法,讓幼兒有目的地進行有效思考,不斷梳理故事環節,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其次,考慮到“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這一特點,我為幼兒提供“想説、會説、喜歡説、有機會説”的平台,在幼兒討論期間,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結合動作表演,讓幼兒在思考——學説——學做的過程中,巧妙突破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4、續編故事,培養品質

文學活動的教育價值一方面體現在讓幼兒感受作品的美,學習其中的精美語言;另一方面體現在文學作品中藴含深刻的品德教育。因此,我通過提問:“為什麼白貓和花貓吃不到魚?他們要怎樣做才能吃到魚?我們應不應該像他們那樣?我們要怎麼做?”通過相互討論,幼兒深刻體會到自私的壞處,懂得自己應該做個大方、有禮貌的孩子,此時本次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活動延伸,拓展經驗

為了幫助幼兒拓展相關經驗,在本次活動之後,我還進行了延伸活動,如

1、表演區:把白貓、花貓、魚、老鼠等頭飾投放到表演區,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表演。

2、語言區:請幼兒講述自己續編的故事結尾,進一步拓展幼兒經驗。

八、效果分析:

這節課側重語言講述,也能豐富詞彙,正適合大班幼兒年齡段。開始的導入環節,我以貓叫聲音與圖片導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導幼兒根據ppt圖片提供的線索展開合理的想象,多數幼兒能大膽的講述。並在教師生動的語言講解和表演下,理解了“難解難分”“滿頭大汗”的含義,達到了預定教學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eq4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