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模板集錦五篇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小兔家的窗》,我將分別從説教材、説活動目標、説教法學法、説活動過程、説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説一説本次活動的設計意圖:

一、説教材

1、教學分析:本篇故事講述了小兔與窗的故事,通過描寫小兔用冰塊做窗,表現了小兔天真無邪的特徵。而小熊貓與小兔的對話中,又告訴幼兒冰易融化的特點。整個故事充滿了童趣性和情境性。故事結構清晰,內容層層遞進,讀起來流暢連貫,易於上口。

2、學情分析:本篇故事語言精練,富有童趣性。以小動物的口吻講述故事內容,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中班幼兒處在語言和情感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其詞彙量較豐富,也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通過讓幼兒學習故事內容,讓幼兒瞭解冰"融化"的特點,以及知道玻璃窗才是最牢固的這一道理。

二、説教學目標

目標是教育內容的範圍與要求,《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同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就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感受故事內容和小兔的活潑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點。

2、能力目標: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故事情節。

3、情感目標:感受傾聽他人的美好感情,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感受故事內容和小兔的活潑稚拙,知道冰易融化的特點"。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是聯繫在一起的。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能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大膽地表現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小兔手偶一個、教學掛圖一幅、課件一份、幼兒的教具學具(圖書、圖片、頭飾等操作材料)

2、經驗準備:幼兒之前對冰的形態、結構有過初步的瞭解。

三、説教法學

法洛克説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他前進。"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次活動我用到的教學法有:課件演示法、交流討論法、自主學習法、情景表演法等,其中,自主學習法佔主要地位,因為中班幼兒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體現"生態課堂"的理念,讓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活動內容的印象。

四、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與實施,我將本次活動分為五個環節:一是指偶導入,激發興趣;二是分段學習,熟悉內容;三是完整傾聽,理解內容;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感遷移,結束活動。

一、指偶導入,激發興趣師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她是誰呀?(小兔),這隻小兔怎麼樣啊?來,我們和小兔打個招呼吧!

師:(師為指偶配音)小朋友們好,見到你們真高興,我用大蘿蔔蓋了一間房子,可是……師:可是怎麼啦?誰來猜一猜?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指偶是中班幼兒比較喜歡也願意操作的一種教具,同時,教師的配音以及指偶動作的表現,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也能夠將幼兒帶入一個輕鬆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去,這就為接下來活動的開展作鋪墊)

二、分段學習,熟悉內容

1、學習第一段:小兔用大蘿蔔乾了什麼事情?可是,這個房子有什麼特點呢?冬天到了,小兔怎麼樣?(凍得直髮抖),小兔發抖的時候看着窗户説了什麼話?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凍得發抖的樣子(邊説邊做動作)。

2、學習第二段:小兔這麼冷,她會想什麼辦法呢,誰來猜一猜?這些都是小朋友的想法,我們來聽一聽小兔自己是怎麼做的。小兔怎麼樣呀?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搬了一塊冰,裝在窗框上)。小兔這時候的心情怎麼樣啊?為什麼?(很開心,因為有窗子,冬天她就不冷了)

3、學習第三段:

1、學習前先設疑:你們覺得小兔的窗户會不會一直都在啊?為什麼?

2、學習內容後提問:春天來了,小兔發現窗户上的什麼不見了啊?(冰),為什麼會這樣呢?(到了春天,天氣暖和,冰會融化)。呀,小兔這時候心情怎麼樣啊?(急得哭了),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小兔着急哭的樣子。小兔心裏真難受,你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幫她呢,讓她的窗户一直都存在?

4、學習第四段:小熊貓指着地上的水,他是怎麼和小兔説的呀?裝上玻璃,你們覺得窗户會不會再消失不見了呀?(不會了),為什麼呢?

(第二部分是整個活動的重點環節,主要在看看、聽聽、猜猜、説説、演演的過程中讓幼兒熟悉故事內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從而獲得一定的知識經驗,教師通過一系列的提問,讓幼兒想象與思考在前,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完整傾聽,理解內容師

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應該叫什麼名字呢?《小兔家的窗》。那讓我們完整地來聽一聽這個故事吧(播放課件)師:好,現在,誰再來説一説,小兔的窗怎麼會不見的呢?

(通過課件,讓幼兒完整傾聽故事內容,而問題的提出,則是進一步的學習思考,當然這是建立在幼兒熟悉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所作的提問。同時也從側面反映出幼兒知識接收的多少)

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師:

今天,老師準備了頭飾,哪個小朋友想做兔子的,就到左邊來,哪個小朋友想表演熊貓的,就到右邊來(幼兒自主選擇表演的角色,教師為他們戴上頭飾)。

1、請一組幼兒表演。

2、再請2--3組幼兒表演(本環節,主要讓幼兒在自主選擇角色、自主表演的過程中,感受文學活動的趣味性,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同時也是幼兒對所學內容的一個反饋。)

五、情感遷移,結束活動師

呀,小朋友們真棒,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喜不喜歡呀?最喜歡故事中的誰,説一説你的理由?(小兔,因為她很可愛;小熊貓,因為他很聰明,知道很多知識)。我們小朋友在生活中要不要多學習本領呀?這樣才能解決更多的問題。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和小兔去她的家玩兒吧。

(在對本次內容小結過後,有一個情感的遷移,同時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結束本次活動,讓幼兒始終快樂學習。)延伸活動:

1、領域滲透:在語言區將故事做成故事盒,供幼兒課後繼續自主去講述故事內容。

2、家園共育:家長同幼兒講述一些藴含科學哲理的故事,有條件的可以帶幼兒實際去感受物體不同狀態的表現。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説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着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説説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着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泡泡找來的朋友》是中班“長大的我”裏面的一個活動,故事裏的大白鵝從沒有朋友的不快樂到交上朋友的開心,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激發了孩子們與人主動交往,主動交流,從中感受到有朋友的快樂和歡笑。

二、説活動目標和重難點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受找朋友的快樂。

2、能比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交朋友的願望。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知道如何去找朋友。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着這一目標進行教學。中班幼兒比較單純,不會察言觀色,不太會用語言和動作表達自己的心情。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説教學準備

為了使活動的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特做以下活動準備:

圖片《泡泡找來的朋友》、動物頭飾、幼兒用書。

四、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直觀法是因為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以直觀的畫面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2、説學法

活動中我將遊戲法作為主要的學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注意力稍顯弱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説話。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五、説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故事內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朋友。

教師模仿大白鵝,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幼兒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請幼兒聽故事錄音。

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討論:

“大白鵝沒有朋友時,它是怎樣的?”

“是誰幫助它找到朋友的?”

幼兒圍繞故事畫面內容進行討論:

“小姑娘是用什麼辦法找到朋友的?”

“小姑娘為什麼要找這麼多的朋友?”

“和朋友在一起,大白鵝感覺怎樣?”

3、幼兒完整欣賞故事,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師連貫地、有感情地講述故事,鼓勵幼兒練習角色對話。

請幼兒交流:

“聽了這個故事,你是怎麼想的?”

“你有什麼方法找到朋友?”

4、閲讀活動:

指導幼兒閲讀幼兒用書《泡泡找來的朋友》。

5、表演遊戲:

幼兒扮演角色進行對話,鞏固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3

這篇中班説課稿教案來分享"中班,幼兒園,語言"等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幼兒園老師,家長有所幫助,謝謝。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中班散文《小松鼠的大尾巴》,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學目標和準備、説教法學法、説活動過程和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我説的第一點是教材分析:《小松鼠的大尾巴》是一個充滿濃濃愛意的散文故事(體裁風格)通過生動優美的語言講述了小松鼠在四季中幫助別人的故事(內容)。四句式的語言結構,讀起來朗朗上口。(結構)尤其是"**,我來幫助你吧"句式的反覆出現,不僅給幼兒帶來了學習的樂趣,還有助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語言)作品字裏行間始終洋溢着歡快熱烈的氣氛與充滿關愛的情感基調,充分表現了小松鼠美好的心靈。揭示了與人方便,自己也能快樂的道理。(內容反映的思想)

我説的第二點是學情分析中班幼兒掌握詞彙的數量和種類較小班幼兒來説明顯增加,對詞義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能較有序,連貫的進行表達。(學習,年齡特點)結合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本班幼兒特點)及綱要精神"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基於以上兩點分析,我設計了本次活動。(結合綱要)

二.説活動目標和準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總説活動目標)基於對散文的理解和分析,結合綱要精神和本班幼兒發展水平。從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我來幫助你吧!"的句式。

能力目標: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情感目標:感受動物間樂於助人的美好情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重難點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 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發麪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本次活動,我將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我來幫助你吧!"的句式。我將難點放在能用嘗試自主學習,能用語言、肢體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對故事的理解。

活動準備是活動成功的前提。為了更好的開展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準備:教學課件(共4頁) 教學圖譜一套和字卡"我來幫助你" 表演道具若干

2.經驗準備:體驗幫助別人和被別人幫助的快樂

三.説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幽默、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採用的教學法有:自主學習法,多通道參與法,遊戲法,圖譜法。下面我重點説一下游戲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的特點。通過遊戲方式進行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幼兒學的輕鬆,學的愉快。

四、説活動過程

引導語:綜上所述,根據中班幼兒語言學習和年齡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圖片導入,引發興趣

(二)自主探索,瞭解內容

(三)完整欣賞,學習散文

(四)多元朗誦,鞏固練習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引導語:首先我説説我的第一環節

(一)課件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一條活靈活現搖擺着的小松鼠的大尾巴,請幼兒猜猜這條大尾巴是誰的。

1.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快來看一看,這條大尾巴是誰的呀?(小松鼠)這條大尾巴到底是不是小松鼠的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吧:"大尾巴,大尾巴。你是誰的大尾巴呀?"

2.教師:(課件出示一隻小松鼠)。小朋友們真聰明一猜就猜對了。誰來説説這條大尾巴有什麼用呀?(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

猜測幼兒回答:小松鼠的大尾巴可以打掃衞生,可以當降落傘等。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可以予以適當的表揚。

説明: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用一條動態的大尾巴來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接着我讓幼兒猜測小松鼠大尾巴的作用,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打開了幼兒的思維,通過幼兒一個個富有創意的想法,增強了小松鼠大尾巴的神奇性。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的鋪墊。

(二)多種方法 學習故事

1.自主學習,瞭解內容。

師:小松鼠的大尾巴有這麼多神奇的作用啊!小朋友們想不想看看小松鼠會用這條大尾巴做什麼事呢?(想)

師:老師用圖片方式記錄了小松鼠大尾巴的故事,請小朋友們去看一看,説一説,然後把你們看到的來和同伴分享好嗎?

做法1.將幼兒分成三組觀看圖片,自主學習故事內容。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與思考。

教師巡迴指導時的提問

圖片一:春天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快樂的小氣球》這個故事選擇《幼兒教育》20xx年第五期,此活動經過我們語言教研組一課三研活動後,形成了適宜我園中班幼兒的一個活動方案,該故事講述了一隻快樂的小氣球助人為樂的事情,故事中小氣球活潑可愛、充滿了童趣,而且走到哪裏,歌唱到哪裏,經常以幫助別人為快樂,擁有一顆自信善良的心,該故事情節簡單,富有想象性,表演性,適於中班幼兒活動。

2、幼兒情況分析:

中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不完整,不能説出自己的想法,但非常喜歡參與遊戲,喜歡將自己看成故事中的一員,同時,我考慮到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多,個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選擇這個故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們的現實需要,又將語言領域和社會領域融合起來,我想通過這次活動,激發幼兒學習小氣球以幫助別人為快樂的品質,培養幼兒快樂自信的生活。

3、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幼兒敢説、想説、願意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小,幼兒語言的發展水平,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繪畫過程中,理解故事主要內容,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彆着急,我來幫助你"。"......誰有困難我來幫。"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願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4.教學重難點

(1)活動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2)中班幼兒語言表達不完整,有的只能説一半,有的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5、説活動準備

教具:一開紙兩張,彩筆若干,貼絨教具:小氣球、小鳥和小雞。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準備豐富有效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繪畫講述法:以往的故事教學是教師應用各種教具、掛圖講述故事,今天我採用繪畫的方法,使幼兒深入其境,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之中,在繪畫的同時,我採用插入式的貼絨教具,隨着故事情節的跟進,逐一出示,更加激發了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2、角色表演法:通過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的角色表演,讓幼兒很自然地學講故事中角色間的對話,人人都介入愉快的活動之中,改變了過去能力強的幼兒唱主角,能力差的幼兒當配角的情況,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得益,有所提高,真正做到有效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3、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常用的方法,但是在活動中,我改變了以往的一問一答,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將提問改為多樣性,啟發性,發散性的問題,如:小鳥為什麼要哭,猜猜發生什麼事情了?小氣球會對小鳥説什麼?

這些問題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又能讓幼兒根據現實情況想到解決的辦法。

三、説學法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聽聽,想想,説説,玩玩,唱唱的活動氛圍中活動,掌握重難點,幼兒運用了猜測討論法,遊戲練習法等方法。

1、猜測討論法

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幼兒在討論談話中,顯得無拘無束,能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同時更是幼兒間經驗分享的過程,是幼兒練習説話和向同伴學習的好機會。

2、遊戲練習法:遊戲是孩子最喜歡又易接受的一種方法,以遊戲為活動,讓幼兒在輕鬆、快樂的遊戲氛圍中學習,把活動推向了高潮。幼兒一邊遊戲一邊聯繫到故事中的`內容,做到了很好的學習,這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四、説活動程序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談話導入活動這個環節,我採用故事中小氣球一直愛唱的那首歌導入活動,用教師爽朗的歌聲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用繪畫的形式貫穿故事始終,吸引幼兒的眼球。在此環節中,我還採用有效的提問和幼兒的討論不斷的引出故事情節的方法,在幼兒的討論和談話中,你一言我一語,能大膽的説出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重要環節,根據《綱要》精神,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3、完整講述故事,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這個環節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通過整個故事情節的講述,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與教師一起完整的講述故事,同時通過談話,平時小朋友是怎樣幫助別人的,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能得到快樂。

這些程序的安排,遵循了《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整個活動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順利完成了活動設置的目標。

幼兒園中班語言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次活動是省編教材中班上冊主題四《神奇的翅膀》中的內容。幼兒通過前面主題活動的學習,感知了“翅膀”的神奇,從而萌發出一種羨慕之感,幼兒也幻想着有一雙神奇的翅膀自由地飛翔,而這首詩歌就恰巧訴説了幼兒的心聲。《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詩歌內容充滿了幻想色彩,幫助幼兒從高處飛翔的視角去看周圍的世界,擬人化的語言風格和重複性的句式結構,給幼兒清楚的記憶和想象的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1)通過活動,感受詩歌中“如果我能飛”的意境,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2)引導幼兒按照詩歌的句式進行仿編,培養幼兒的想象能力。

活動重點:是理解和掌握詩歌內容。活動難點:是按照詩歌的句式學習仿編。

活動準備:(1)小天使飛翔的動畫課件(2)與詩歌內容相符的圖片(3)提供幼兒每人一張場景的圖片。

二、説教法

1、視聽結合法:為了刺激幼兒的視覺器官,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探索性強的小圖片和形象可愛、色彩鮮豔的大圖片。在示範朗誦時,配上了優美的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刺激了幼兒的聽覺器官,使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2、分段跟誦法:這首詩歌描寫了三個不同的場景,完整教學不利於幼兒的記憶,分句又會破壞詩歌的完整性,因此選用分段跟誦法。在每一段朗誦前按詩歌句式設計提問,使幼兒熟悉理解記憶詩歌中的語句,然後帶領幼兒分段進行朗誦。

3、探索仿編法:教師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幼兒探索仿編句式的規律,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三、説學法

1、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在示範朗誦前我有意設計提問,讓幼兒帶着問題有針對性地認真傾聽。教師聲情並茂地示範朗誦,刺激了幼兒的各種感官,激發了幼兒想説的願望。

2、啟發幼兒通過探索嘗試,進行詩歌仿編。新綱要中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時,提供給幼兒各種各樣的場景圖片,由這些圖片引起幼兒的思考,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激發幼兒的主動學習、探索學習。

四、説教學程序

活動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導入課題,,播放小天使飛翔的課件,教師説:“小天使來了,我們一起跟着它來飛吧!”帶領幼兒隨着優美的音樂做模仿動作。然後設計提問:“小天使為什麼能夠飛翔?如果有一天你也像小天使那樣長出一雙翅膀,自由地飛翔,你最想做什麼?”選取小天使飛翔的動畫課件來導課,是因為小天使是人物形象的化身,它只是多了一雙翅膀,與詩歌內容中的“我”形象相似,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設計的提問也與詩歌內容息息相關,為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分段學習朗誦詩歌。

第一遍欣賞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目的是讓幼兒大致瞭解一下這首詩的句式及內容。欣賞過後教師提問:小朋友你知道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嗎?讓幼兒知道詩歌的題目是《如果我能飛》。《綱要》中指出:“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説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第二遍利用圖片讓幼兒邊看邊聽,視聽結合來欣賞教師朗誦。欣賞詩歌前,我先提出要求“請小朋友邊看邊聽,詩歌中的小朋友飛到了哪些地方?都變成了什麼呢?”讓幼兒帶着問題去聽,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的內容。欣賞過後,請幼兒一一作答,教師利用圖片逐一再現詩中的情景,帶領幼兒分段學習朗誦詩歌,從而掌握了重點。

第三部分:引導幼兒學習仿編詩歌。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仿編過程中,我運用聯想的方式激發幼兒仿編的慾望,“小朋友,你想不想飛啊?如果你能飛,你要飛到哪裏去?變成什麼呢?”我這樣來引導其實就是給幼兒提煉出仿編的句式,給幼兒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的機會,並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提供給幼兒每人一張場景的圖片,如:田野、池塘、公園、果園等等,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根據圖片聯想自己變成什麼,幼兒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運用詩歌的句式進行表述,在探索中自主的學習仿編,從而突破活動的難點。

第四部分:結束部分。播放開頭的動畫課件,引導幼兒將仿編的詩歌朗誦給“小天使”,並引導幼兒在音樂伴奏下進行表演。這樣結束,首尾呼應,重現了主題。

五、説活動延伸

在基本實現了本次活動目標的基礎上,為了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更進一步地發揮,活動結束後讓幼兒在美工區繼續展開想象,把自己的想法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做給幼兒提供了想象的空間,幼兒的想法彷彿變成了“現實”,從中體驗到了成就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jv8z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