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説課稿範文(精選10篇)

説課稿範文(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範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説課稿範文(精選10篇)

説課稿1

一、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教科版的三年級下冊科學中第四單元《磁鐵》的第5課《磁力的大小會變化嗎》。磁鐵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學生在生活中對磁鐵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磁鐵的磁性、磁極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研究,本課在學生已有的磁鐵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研究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不會改變的問題,不但順應了學生興趣指向,思維發展水平,更希望他們通過這樣的研究進一步認識磁鐵之間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響的。

本課有兩個活動組成。第一個活動是測量磁力,收集數據。在學生對問題做出了猜測後,進行實驗,獲取數據。為了讓實驗的數據更能科學的反映磁力變化的規律,在實驗前要精心的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好實驗的材料,關於這個方面,後面將詳細談談在我親歷了這個實驗後做出的一些關注和調整。對於學生來説,這個實驗持續的時間較長,鼓勵他們的耐心,提醒他們細心。

第二個活動是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由於實驗中,學生得到的數據可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出現數據的生成和教師的預設之間的誤差,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分析認識,得到科學的結論。最後自然的引發出“把相互排斥的兩個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又會怎樣變化呢?”有了前面研究的基礎,這個問題學生就可以自己獨立解決了。

小學科學課程重點是要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它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使他們學會解決問題的策略,並樂於與人合作,尊重事實。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磁力大小會變化嗎”這一課。

二、 説學情:

1、學生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這課已經是《磁鐵》單元的第五課了,學生已經通過前面四課總結整理的自己知道的有關磁鐵的知識,已經通過探究活動知道了磁鐵有磁性,認識了磁極和他們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本單元第一課的回憶整理活動,我發現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和熟悉磁鐵,但大多數的孩子還停留在只是簡單的玩磁鐵,我通過看學生的記錄發現:對磁鐵的磁性、磁極和磁極的相互作用學生了解很少,少數關注和發現了這些的孩子也是用生活化的語言來描述。而關於本課的內容幾乎沒有提到過。但學生在觀察了一些磁鐵後會發現磁鐵的磁力有大有小,會發現磁鐵的磁力似乎是不能改變的。他們中有的人可能會想到過:把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會不會變大呢?

2、能力分析:三年級的學生開始科學學習已經有近一年了,他們有了一些科學探究的方法,也樂於進行各種嘗試,但他們對方法的嚴謹性還缺少考慮,需要老師的引導。在探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沉醉於活動的樂趣,而可能忽視記錄,需要老師的提醒。而對於數據的分析這樣的邏輯思維活動,他們常常感到比較枯燥,因此需要老師細緻的指導,帶領學生在活動後要有收穫。

3、一般特點與學習風格的差異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過程與方法:

1、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2、學習改變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細緻、有序地進行實驗操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明白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教學難點:具體、細緻的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

四、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4個——6個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樣的環形磁鐵,兩個杯子(或其他支撐物),薄木片、回形針、回形針製作的小鈎、透明膠帶。

五、教學流程及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的體現必須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望。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是力圖體現以活動組織教學,通過營造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猜測、設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認識磁鐵磁力的變化。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興趣。第二部分:學生猜測並設計驗證方法。第三部分:通過實驗驗證,得到數據。第四部分:分析數據,得到結論。第五部分:拓展知識。

第一部分: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興趣。

第二部分:學生猜測並設計驗證方法。

第三部分:通過實驗驗證,得到數據。

第四部分:分析數據,得到結論。

彙總全班的數據製成總表,讓學生觀察全班的數據來得到結論。學生更容易把關注的重點放在自己的小組的數據上,而不在乎其他組的,所以通過分析數據讓學生體會到只有用大量的實驗數據才能得到比較科學的結論,也是避免了有些學生在實驗操作的失誤帶來的誤差。

第五部分:拓展知識。

師提出拓展的問題:兩塊相互吸引的磁鐵能增加磁力,那麼如果是兩塊相互排斥的磁鐵呢?學生猜測。這時,有了前面的實驗作基礎,就不再需要老師過多的幫助了。學生自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

説課稿2

一、説教材:

《軍神》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講課文,這一單元的內容體現了戰爭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質和老一輩革命家的堅強的革命意志,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本組重點訓練項目是“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學本組課文的重點,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且要圍繞“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培養學生閲讀能力。

《軍神》是這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它通過記敍劉伯承在重慶治療受傷的眼睛時,拒絕使用麻藥的事,表現了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表達了作者對劉伯承的敬佩和讚揚的感情。

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的,以沃克醫生的神態、情緒變化為線索,先寫沃克醫生給劉伯承檢查眼睛傷勢,發現這個“郵局職員”是個軍人;接着寫沃克醫生給劉伯承做手術,劉伯承拒絕使用麻藥;最後寫手術後沃克醫生對劉伯承的欽佩。

這篇課文的選編意圖是:l、繼續訓練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2、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劉伯承鋼鐵般的堅強意志。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理解描寫人物對話、神態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進一步學習快速閲讀課文。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結合的精神,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和本課內容、課型特點,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13個,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年齡、勉強、從容鎮定等詞語。

2、理解描寫人物語言、神態及情緒變化的句子,體會劉伯承堅強的意志。

3、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二、説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教學中我將落實以下基本理念:

(1)創設寬鬆、愉悦、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樂於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快樂學習”是我多年來一直追求的教學目標,而良好的教學氛圍則是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閲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只有在寬鬆、愉悦、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對話”才能夠暢通,孩子們才能夠積極探究,個性才能夠得以張揚。因此,在我的課堂上,我將自己定位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力求通過“平等的對話、親切的指導、愉快的合作、真誠的激勵以及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2)本課是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的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全文語言簡潔、樸實,教學過程中,我將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在讀中和作者產生共鳴,對劉伯承產生由衷的敬佩;在讀中去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學習作者抓住人物對話、神態等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是為了達到不教”。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加強學法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通過滲透學習方法這一策略,提高學牛閲讀能力。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通過聯繫上下文,利用工具書,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等。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批註法”是我多年來一直所堅持的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4)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學習過程中,我將組織學生以“閲讀——批註——交流——品味”為主要學習方法,抓住課文重點詞句去深刻理解課文,學習劉伯承那鋼鐵般堅強的意志。另外,“根據需要蒐集信息”是小學五、六年級應培養的一種能力,學習本課時,將充分利用師生所蒐集的一些課外資源更深刻地瞭解劉伯承這一人物。

三、説教學過程:

在學生課前認真做好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兩個課時完成教學目標。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抓住重點語句深入探究、感悟,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第二個課時,以“我眼中的劉伯承”為專題進行交流。為了體現設計的整體性,我把兩課時的教學流程放在一起來説。

(一)談話入手,導入新課(第一課時)

1、同學們,戰爭年代,中國大地上產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湧現了千千萬萬個像狼牙山五壯士、雨來這樣的英雄,今天,我們再一次走近一位堪稱“軍神”的人,他以鋼鐵般的意志博得了人們的敬佩。

(聯繫本單元前兩篇課文導入,體現單元的整體性。)

2、好響亮,好威風的稱呼,“軍神”指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畫出沃克醫生稱讚劉伯承的話,指名讀、齊讀。

(三)研讀詞句,理解感悟

l、沃克醫生為什麼會發出如此的讚歎?默讀課文,畫出你最感動的語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上旁批。

(1)集體交流、研讀、感悟。流程預設:朗讀——談感受——交流——品悟——感情朗讀。

教師相機重點指導:感受疼痛、堅強

a病人一聲不吭,他的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來越使勁,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抓破了。(抓住:“一聲不吭、緊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越來越……、居然,,理解)

b “七十二刀”

他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數刀數的?

師:一刀、兩刀、三刀、四刀……足足七十二刀,手術經歷了三個多小時。三個多小時,對於一個拒絕使用麻藥的人來説該是多麼漫長!七十二刀,刀刀連心啊,這對於一個拒絕使用麻藥的人該是何等的疼痛!但是,劉伯承始終怎樣?(一聲不吭)“一聲不吭’’怎麼理解?

學生反覆朗讀沃克稱讚劉伯承的話。 感受偉大

“沃克醫生,眼睛離腦子太近,我擔心實行麻醉會影響腦神經。而我,今後需要一個非常清醒的大腦!’,

a這是一次怎樣的手術?

(摘除右眼壞死的眼珠,把爛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b面對如此大的手術,是什麼力量讓他拒絕麻藥?

(引導學生理解:偉大的愛國情懷是劉伯承成為“軍神”的動力。)

2、找出沃克醫生神態、情緒變化的句子,體會劉伯承的鋼鐵般的意志。

(引導學生抓住“冷冷——驚疑——柔和——愣住——驚呆——慈祥——肅然起敬”談感受)

3、播放《青年劉伯承》片斷,學生再一次入情入境地感受劉伯承的堅強、偉大。

4、此時此刻,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

(四)品讀悟情昇華情感

l、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

2、深入理解:“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説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及作者為什麼以“軍神”為題?

再一次齊讀沃克讚揚劉伯承的話。

(五)專題交流資源共享(第二課時)

以“我眼中的劉伯承”為專題,結合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交流。

説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是來自蘇州工業園區康佳青劍湖一線老師覃建超,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選自我園科學課題“中班科學遊戲資源庫”而改編的科學活動《油和水》,望各位同仁在聆聽的同時,多提意見和建議,這是您給我的最大支持和幫助,謝謝!

下面我將從“教案分析”“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延伸”這六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分析:

《油和水》這節科學活動它符合中班幼兒認知發展,能提高幼兒在科學領域的知識技能,也能展現我園科學特色的一個幼兒自由探索活動。其次日常生活中幼兒對水有着濃厚的興趣喜歡玩水。 油在家中和超市也能常見到的。受此啟發我選擇了油和水這一來自幼兒生活的、熟悉的、好玩的事物作為切入點,讓幼兒通過實驗操作,發現油和水裝在一起,會產生分離的神奇現象。通過活動的深入幼兒能用語言和記錄的方式表達自己看到的現象。

二、説設計思路:

此次科學活動運用了談話法、觀察法、記錄法讓幼兒在做中玩、做中思、做中議、做中學等各種教學手段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步猜一猜:教師拋出問題,讓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大膽猜測結果——第二步做一做:讓幼兒帶着問題去動手進行實驗,用實驗驗證猜想——第三步記一記:眼睛觀察到的現象用連線的方式記錄實驗結果——再説一説:讓幼兒帶着記錄結果相互進行交流最後得出結論——最後延伸問題。

三、説活動目標: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及幼兒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以及我班幼兒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目標:

1、使幼兒感知油、水分離現象及糧食在油、水中的沉浮現象。

2、初步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以及培養幼兒敢於嘗試、探索的態度。

四、説重、難點:

重點:感知油、水的分離現象。

難點:除了實驗操作以外,記錄實驗結果則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五、説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能區分油和水

2、物質準備:涼白開水、食物用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玉米、花生、芝麻、黃豆

六、説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猜一猜:

這個環節我首先利用的談話法,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慾望:兩個杯子裏裝的是什麼?然後再利用觀察法,讓幼兒通過感官辨認油和水。如果把水倒入油中會怎樣呢?幼兒通過大膽猜測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第二環節:做一做:

這個環節我用的是觀察法和動手實驗操作法,讓幼兒帶着問題動手實驗,首先讓幼兒將水倒入油中,觀察油和水分離現象並能用自己語言來描述,接着用筷子攪拌,再次觀察油和水分離現象。通過這兩次幼兒的探索,能輕鬆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

第三環節:記一記:

這個環節我利用記錄法讓孩子來嘗試為操作結果進行記錄。首先出示玉米、花生、芝麻、黃豆和記錄表,老師先讓孩子認識這些食物,然後示範將一種食物放入油和水的杯裏,如果食物在油裏,就在記錄表上找到相應的食物和油連線,如果食物在水裏就和水連線。幼兒操作並嘗試記錄實驗結果,由於中班孩子記錄能力還不高,因此我通過“連線”這種方法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第四環節:説一説:

請幼兒相互交流記錄結果,對個別記錄結果不同的,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操作驗證。

最後是一個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找找其它的物品放入油和水中觀察沉浮現象,和爸爸媽媽一起記錄實驗結果。

以上就是我對《油和水》説課的全部內容,懇請各位評委老師能夠提出您的寶貴意見,我會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謝謝!

説課稿4

一、説教材:

“信息及其特徵”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這個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但本節課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説教學對象:

知識的獲取者是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按照人的成長認知規律,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開始由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對於“信息”這一事物的認識,可以讓他們從大量存在的現象中,發現並歸納出他們應該獲得的知識。老師在此過程中起着引導的作用。

三、説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舉例説明信息的一般特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過程、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出新知識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重要作用,激發對信息技術強烈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四、説教學重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信息特徵的認識。

五、説教學難點:

本課教學難點是:信息的含義。

六、説教學方法

本節概念性強,實踐性弱。採用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

七、説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導入新課:

談話引入:同學們信息技術這門課,我們在初中階段就已經學習。那麼下面請同學們説一説,什麼是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認為哪些屬於信息?(舉例)

生1:校園裏鈴聲響,可以告訴我們信息:上課或下課。

生2:觀看校運會,可以獲得很多運動會賽場上的信息。

生3:從網上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如:學習資料、娛樂、新聞報導等。

生4:在報紙上可以瞭解國內外的信息。

……師:同學們舉的例子非常好。

其實信息在我們日常生活周圍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當然,信息不僅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同樣可以在我們身體內部找到它的影子,如,醫生通過聽診器來感知我們的身體內部的變化以確定病因,因此我們可以説信息是用文字、數字、符號、圖像、圖形、聲音、情景、狀態等方式傳播的內容。

2、探究新知:

師生共同舉例,從大量存在的現象中,發現並歸納出應該獲得的知識。

師: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種多樣,作為萬物中的一種,它們同樣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質。下面我們通過所獲取到的信息,找出它們共同的特性。

師:在我們周圍存在的信息中,書刊上的文字依附於紙張,顏色依附於物體的表面,老師講課的聲音依附於空氣。還有很多的信息,同學們能舉出其他的現象嗎?

生:(討論)我們的體重依附於身體,CD音樂依附於光盤,……

師:有沒有信息是不依附於任何載體而存在呢?

生:(討論)找不到。

師:這説明了什麼?

生:(齊)信息必須依附於載體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體多種多樣。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知道信息是必須依附某一媒體進行傳播的,所以不能獨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書本上,也可以存儲到電腦中;信息可以轉換成不同的載體形式而被存儲下來和傳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時也説明信息可傳遞、可存儲。

師:(課件演示)

1、載體依附性

(1)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於一定的載體;

(2)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於不同的媒體。

(3)載體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儲、可傳遞、可轉換特點。

師:老師講課中傳授的信息能增長同學們的知識,廣播傳出的音樂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下課的鈴聲能給大家帶來興奮。還有很多的信息,他們的存在能給我們帶來怎樣的作用呢?

生:(齊)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價值性。

師:(課件演示)

2、信息的價值性。

(1) 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給人們物質需要,體現在兩方面:

① 能滿足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2) 信息可以增值;

(3) 信息只有被人們利用,才有價值。

生1:(疑問)信息可以增值,怎麼理解呢?

生2:(回答)人們在加工信息的過程中,經過選擇、重組、分析等方式處理,可以獲得更多的信息,使原有信息增值。

師:商場上某種產品供不應求,而產家知道信息後他們會大量生產該產品,説明信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的生產和使用。

師:颱風“維達”給我們帶來的傷痕依然存在,有關台風“維達”的天氣預報當時對我們十分有用,但是現在對我們還有用嗎?

生:(討論)信息的價值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就如:今天來講,神六的圓滿成功遠比神一給我們帶來的興奮多。今天的報紙總比昨日的報紙好賣,……

生:(疑問)書本中的科學知識會隨時間的流失而變得貶值嗎?

師:如果是理論知識幾乎不會貶值,但如果是技術知識同樣會隨時間而變化,但所花的時間會比一般的信息長很多。

師:(課件演示)

3、信息的時效性

(1) 信息的時效性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有長或短)。

(2)信息的時效性必須與價值性聯繫在一起。

師:(補充)因為信息如果不被人們利用就不會體現出它的價值,那也就談不上所謂的時效性。也就是説信息的時效性是通過價值性來體現的。

師:老師講課的聲音只是一位同學聽到嗎?電視台播出的新聞只會被一位觀眾知道嗎?

生:(齊)不是。

師: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周圍還有那些信息是能夠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討論)每位同學的相貌、教學樓的形狀、樹葉的顏色、汽車的形狀、……

看來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共享的,除非它不為人所知。

師:(課件演示)

4、信息可以共享

蕭伯納名言

(1) 信息資源共享。

(2) 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時利用。

(3) 信息共享不會丟失、改變。

思考:

1、師:同學們對以上的信息形態分析得很透切、獨特。下面我們一起來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徵之外還有沒有其它特徵?

(傳輸性、無色無味、概括性、可以識別、再生等)

2、信息的眾多特徵中,相對於物質能源,哪些是信息獨有的?(共享性)

實踐題:課本第5頁,作完後把答案上交到教師機:網上鄰居——>teacher——>所在班級文件夾。

教學反思

這節課設計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參與討論活動,教師引導來達到教學目標。從教學的過程來看,學生回答問題很積極、主動,課堂氣氛較好。通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的相互協作精神,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覺到新課程改革理念的變化,不再是以前的傳統教學方式。通過實踐題鞏固這節課所學過的知識點。因為這是高一第一堂課,所以是很關鍵的一節課,如果這節課上好了對下面課程的學習會使到一個促進的作用。

説課稿5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大家好!這次我説課的內容是第五課《媽媽的歌》。本課的五件音樂作品都反映了少年兒童對媽媽深切的愛。通過分析,我決定分三課時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為欣賞《媽媽之歌》初學《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第二課時為欣賞《魯冰花》、《小白菜》,學唱《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及另外內容安排至第三課時。今天,我想就本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向大家詳細地談一談。

首先,我想對這教材內容説説自己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欣賞歌曲《媽媽之歌》是我國納西民歌,她通過母子兩人的對話,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志愛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報。歌曲的歌詞樸實無華,母子之情溢於字裏行間。旋律婉轉起伏,寬廣綿長,充分表現了母子之間真摯的情誼。演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曲調寓意深刻,它通過一個平日生活的側面,生動地描繪了孩子對媽媽的一片深情和孝順之心。這兩部作品的主題相同,是對孩子們進行“愛”的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學目標

綜合教材內容及其他教學要素,我認為可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通過聆聽歌曲《媽媽之愛》,瞭解女聲、童聲的演唱特點。感受音樂中母子之間真摯的情誼。

2、能基本學會唱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從中體會到孩子對媽媽的深情和孝順之心。

3、通過系列實踐活動,教會學生懂得母愛之偉大,自己應該懂得回報和付出。

其中教學重點、難點設定為:通過聆聽和學唱歌曲,瞭解女聲、童聲的演唱特點。感受音樂作品內涵,懂得母愛的偉大。

三、教學理念及教法、學法的選擇

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髮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強調了課堂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鑑於以上理念,我決定採用參與——體驗、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悦、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髮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馳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再有,本課的編創等實踐活動穿插於各個教學環節中,唱中有創,動唱結合;聽中有創,邊聽邊動,自始自終都鼓勵學生的創新與實踐。

那麼到底要怎樣使我的音樂課堂成為學生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呢?我決定這樣安排教學過程:

四、教學流程及相關考慮:

一)組織教學

師生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聲中,邊唱歌曲邊走進教室。師生問好之後,老師直接揭示本課的主題“愛”!

[音樂課堂應該有一個美的開始,在這個環節中,師生唱着《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進教室,就是為了能一個與本課教學主題相披襯的氛圍。使孩子一進入教室就能感受到“愛”的幸福!]

二)主題討論,欣賞《媽媽之愛》

1、老師組織學生圍繞着“愛”,説説身邊愛自己的人!鼓勵學生用具體的事例來説一説。

2、老師引出《媽媽之歌》,隨機運用課件介紹納西民族的風土人情及特色音樂。

3、出示歌詞,誦讀歌詞,組織學生討論歌曲所反映的內容是什麼?學會區分哪段是媽媽唱的?哪段是孩子唱的。

4、初聽音樂,感受音樂旋律的美感以及音樂中母子之情的深厚。

5、再聽歌曲,感受女聲、童聲的音色的基本特徵。

6、再次復聽,請學生跟着輕輕哼唱,深深體驗母子的深情。

[讓孩子有所感悟,不是單靠學生一味地聽音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發自內心的感受,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較長時間的“説説愛自己的人”。有了親身的體驗,感受歌曲的內涵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另外,我還運用課件,向孩子們展現了納西民族的風土人情,更有效拓展了學生文化的視野!]

三)初學《唱給媽媽的搖籃曲》

1、 師生談話,引導孩子去思考媽媽的愛。回憶學過的搖籃曲,唱一唱,再次感受“母愛之偉大”。

2、從“報恩”引出歌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學習歌詞內容,説説自己感受到了什麼?

3、請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深情地誦讀歌詞。

4、初聽歌曲: 請孩子們積極展開想象,説一説你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5、再聽範唱,請學生邊做推搖籃動作邊輕聲哼唱。

[這一個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所以只是處理成“初學”狀態。通過學生展開積極的討論,深情地誦讀歌詞,聽音樂想象音樂的意境,邊動作邊哼唱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能多方位、多感官地感受到“愛”的內涵,逐步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表現能力、想象力。]

四)主題延伸

1、老師引導學生去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該為媽媽做點什麼?

2、以“我為媽媽做什麼”自由選擇

A為媽媽唱一首歌 B為媽媽背一首詩C對媽媽説一句話D為媽媽做一件事 E其它

[在這個環節中,我特意設計了“我為媽媽做什麼”的自由選擇習題,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現個性的舞台,還能使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拓展了學生思維。另外,這一環節的設計,也能促使學生去關注自己身邊的“愛”,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本課的主題“愛”]

五)組織下課

師生互道再見。在《唱給媽媽的搖籃曲》的歌聲中,離開教室。

(音樂教學的功能決不僅僅體現在一堂課上,讓孩子們在充滿着愛的旋律聲中離開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學生把課堂上所感悟到的,帶到教室外,帶進自己的生活,使音樂教學真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

當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對本課的一種設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課堂教學中去,我想還應該考慮孩子們的學情,學習的習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樣,我認為,一堂音樂課只要能成為了孩子們享受音樂美的聖殿,就是我們教師應該追求的境界!

説課稿6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雨的色彩》。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是魯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排。這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用詩一樣的語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走進春天的圖畫,用眼去欣賞,用耳去傾聽,用心去感悟。

《春雨的色彩》以學生喜愛的童話故事形式出現,通過一羣小鳥爭論: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讓學生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神奇的變化,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寫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第2—5自然段,寫三隻小鳥討論的內容。第三部分是第6自然段,也是寫春雨的形象。第二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要通過多種活動,濃墨重彩地讓學生積累語感,體會感情。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教材的編排目的和本課的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線、論”等11個生字,會寫“灑、歡”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用朗讀表達感受。

3、培養主動積累詞語的意識。

4、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激發熱愛春雨,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3、4是教學難點。

三、説教學、學法

一年級下學期的小學生,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形象思維強於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時表現欲又特別強,在生活中也積累了一些關於春天和春雨的知識,根據這樣的學情,我選擇這樣的教法和學法:

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點撥引導法;自讀自悟法、合作探究法、表演展示法。

根據課文內容,藉助課件,通過圖片、歌曲、表演、錄音來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四、説教學過程

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

(一)情境導入,引入課文

我是這樣設計導語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小雨沙沙》,想聽嗎?然後,老師就開始現場演唱,這首歌小朋友都會唱,他們一定會跟老師一起開心的唱起來。在這種愉快的氛圍中,我問大家:“春雨給我們帶來這麼多快樂,那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呢?”(板書課題)

接着進入課堂的第二個環節:

(二)多樣讀文,自主探究。

本環節的自主探究,主要探究兩方面內容。一是字詞,作為低年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課堂上的分量不容忽視。關於這部分內容的學習,我是這樣處理的。

首先,在導入之後,請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看看我們圈過的生字詞,你還認識它們嗎?請學生讀文之後,同桌互測互評,不會的相互教一教。

之後由幻燈片出示本課要掌握的詞語,採取多種方式的讀。先是指名讀,請全體學生聽清字音,明確每個字怎麼讀。再齊讀加深印象。最後開火車讀,檢測每個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情況,如果有讀錯的,請其他學生幫幫他,再全班齊讀來鞏固字音。在這個讀詞語的過程中,隨機引導學生看字形,重點引導學生分析需要會寫的字的字形。指導書寫“灑,歡”。

自主探究除了要探究字詞,還要探究文意,要在多種方式的讀中學習與感悟。課標中對於閲讀有這樣的字眼:喜歡、樂趣、嚮往、感受。高質量的讀不但可以鞏固學生識字,對於學生閲讀、寫話、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目標的實現都有着重要意義。可以説,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線。

首先,在學生自由讀文,已經對全文內容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礎上,我請學生看FLASH動畫,聽範讀課文。之後請學生談談自己瞭解到的內容。引導學生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三隻小鳥在做什麼,那個詞就是“爭論”。那麼三隻小鳥在爭論什麼問題呢?他們又是具體怎麼説的怎麼想的呢?請學生分小組合作讀文,然後討論問題的答案。彙報,並相機板書小燕子,麻雀,小黃鶯,分別寫出它們認為春雨的顏色:綠、紅、黃。這樣通過學生自由讀文,聽範讀課文,帶問題小組合作讀文三個環節的讀下來,相信學生對課文的字音已經掌握了,對課文的內容已經有了更清晰的瞭解。這時我引導學生着重體會“落、淋、灑、滴”等表示動作的詞語,體會春雨的輕柔歡快。

接下來,我將安排學生評讀和賽讀。在這兩個環節過程中,學生將更深入的體會到春雨無聲無息,卻又給世界帶來一片生機。並在感情朗讀中感受春天的美。這時,我給出學生朗讀評判標準,指導學生如何朗讀。

當學生對課文有了充分朗讀之後,我再用幻燈片出示課文最後一自然段:春雨聽了大家的爭論,下得更歡了,沙沙沙,沙沙沙。

請學生説説“大家”指的是誰?“更歡了”是什麼意思?那是雨下得更大了,雨盡情地下着,春天萬物生長,一切生機勃勃。

接下來進行“積累語言,課堂展示”的環節。

(三)積累語言,課堂展示

課標指出低年段小學生應該在閲讀中積累詞語,並在誦讀中感受語言的優美。接下來,我提出“春雨還會是什麼顏色?”欣賞一組圖片,之後,出示填空,讓學生回顧並加深對本課優美的語句的印象,並可以進行簡單的仿寫。先小組交流,然後全班展示。這樣一方面打開學生思路,一方面從課文中練習語言表達。通過演一演的形式,增加學生對三隻小鳥對話內容的理解,感受小鳥的天真,春天的美麗。首先分小組讀課文,表演。

老師説:今天,參加爭論的有小燕子、麻雀、小黃鶯。他們想找聰明能幹的孩子代表自己發言。誰願意當他們的代表呢?小組內分配角色、讀課文,戴頭飾練習表演。分角色是為了學生從心理上更親近文本,提高興趣,分小組,是讓學生更放鬆的,充分的個性朗讀,進行體驗。)小組表演之後,全班交流:我宣佈“春雨到底是什麼顏色?”的辯論會現在開始!

請一名小燕子先發言讀完之後,我説:綠色,多麼柔和的顏色,小燕子把“綠色的”讀得多美呀!教教我們讀,好嗎?再請其他小燕子教讀,最後齊讀。同樣麻雀,小黃鶯的發言也是這樣處理。分角色朗讀,配合多媒體將無聲的語言轉化為聲情並茂的有聲語言,讓學生以自己創作的動作和語言,來表達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使朗讀成為享受,從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這是表演法設計。在總結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春雨是什麼顏色的?讓我們聽聽春姑娘的話吧!(錄音播放“春姑娘”的話)。

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它像乳汁哺育着世間萬物,使大地呈現勃勃生機;春雨雖無色卻又美如畫,帶給我們五彩繽紛的世界。以童話形象歸納,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印象深刻,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愛的情感。

(四)佈置作業,綜合學習

課後作業:寫出(畫出)你眼中春雨的顏色。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春雨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在課後設計了讓學生充分畫出來,互相交流。來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然後把學生作品整理成一個春雨主題的展覽,為本單元綜合性學習整理資料。

最後説一下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是依據課文內容順勢而成,是主要內容的呈現,清晰簡潔,學生一目瞭然。

老師們,我的説課到此就全部結束了,歡迎您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7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性別角色差異,消除性別偏見,培養自尊自強的精神;與異性同學交往時,不歧視,不“早戀”,保持純潔的友誼。

2、能力:能夠正確分析男生、女生在能力、個性、觀點上的差異以及正當交往的益處;能夠例舉生活中性別歧視的現象,並能分析產生原因、影響和消除辦法;在與異性同學交往時,能夠較好的把握分寸。

3、知識:男生和女生都有自己的長處,又有各自的不足;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歧視女性的思想根源;消除這種歧視,靠我們糾正自己的錯誤觀點,靠法律約束,更離不開女性的自尊自愛、自強不息;男女生的正當交往有利於在智力上取長補短,激勵自己奮發向上,完善和豐富個性。

二、教學重點:學會正確處理男女生的關係

三、教學難點:學會換位思考、聽取對方意見、從優點和不足兩方面全面認識自識自己和異性的差異等方法。

二、教學過程:

導入:

男生和女生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相互之間怎樣交往也就成為了一個不課避免的話題,那麼我們今天的這節課就來學習男女同學之間怎樣相處?

新課講授:

男女生交往益處多

第一環節:閲讀思考(讓學生閲讀文章並對問題進行探討):

同樣是就餐,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注意形象 異性效應)

你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有過“優勢互補”的體驗嗎?(學生談)

第二環節:男女生交往的益處。(學生説,老師引導並總結)

煩人的“小廣播”

第一環節:漫畫《“小廣播”活動記》。(師生一起例舉“小廣播”的種種醜行。)

第二環節:如何對付“小廣播”。

想一想:你與異性同學的交往被別人議論過嗎?當時你有什麼想法? 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怎樣解決呢?

第三環節:“法律連接”。(幫助學生了解我國法律關於名譽權的規定。)

請相信我們

第一環節:我們的想法和大人的看法。

(可以由學生自編自演以異性交往為主題的情景劇,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家長的心情,學生來談怎樣處理,教師總結。)

第二環節:怎樣才能讓他們放心?

要做到自然大方 、 克服害羞心理、增強自信心,相互尊重,自尊自愛

注意交往的時間、場合,既要主動熱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場合。男女生交往要掌握分寸,保持適當的距離。

三、小結:異性交往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密切關注和擔憂、干涉。我們要正常和適度交往,才能避免這種情況,並能得到師長的信任和理解。中學時代正常的異性交往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珍惜這份美好的感情,在交往中成為更出色的男生或女生。

四、鞏固練習

説課稿8

一、説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説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為: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索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説教法

本堂課因為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説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為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説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説“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學古文,較難理解,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為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明白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出,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説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為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為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説課稿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勸學》。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簡要的分析。

一、説教材

《勸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學習問題上的觀點。(教材地位)《勸學》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如果學生們能很好的掌握課文的深層含義,對他們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幫助。

二、説學情

雖然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閲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積累文言詞彙,實詞如:勸、中、就、假、絕等等,虛詞如:而、焉、以、其、之;

(2)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閲讀淺顯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2)掌握背誦的技巧。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學習的意義、態度和方法,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四、 説教學重難點

説教學重點:誦讀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把理解詞句與理解理解文章統一起來。

説教學難點:理解文章中比喻的含義和內在的聯繫。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課預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

談談我的設計思路。

五、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啟發式研究性教學法:進入高中階段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採用啟發式教學,貫穿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新思維。

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點撥法” 能啟發學生腦筋,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歸納法:教師引導學生將文中字詞及特殊句式進行歸納。

2、説學法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藉助工具書、課本註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2、朗讀法。

下面我在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六、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貫徹新課程理念,注意以三為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強調三個對話,學生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學堂,成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搖籃、

(一) 導入課文 (由寫勸學的詩句導入)

學生回憶之前學習的關於勸學的詩句,回答後,教師解題,由此引入課文。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好的導入,能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使之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

(二) 荀子簡介。這個部分交給學生來完成,讓學生事先查找關於荀子及其思想的知識。教師作以補充,這一環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三) 誦讀指導。播放錄音、讓學生自讀、齊讀課文,以解決生字詞的讀音。

(四) 整體疏通課文。這個環節讓學生前後桌互相合作,藉助註釋與工具書,疏通文義。將大家都難以理解得字詞標註出來,教師重點點撥。這一環節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知識的能力。之後, 歸納課文的文言基礎知識(師生交流討論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

(五) 分析課文。

1、通過對課文的疏通,學生能夠得出本文的論點為“學不可以已”,那麼我提問:作者是

如何對論點進行論證的呢?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作以適當的引導。我設計以上問題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誦讀課文,從而培養他們的理解、歸納能力。然後學生明確:

第二段中,用“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等來説明學習的意義可以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第三段中,用“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等從而得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來説明學習的作用可以彌補自身的不足。

第四段中,用“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等來説明學習的方法貴在積累;用“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與“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來説明學習的態度貴在堅持與專一。

2、 以上都是運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現象來説明學習的道理,這就是我們所説的什麼論證方法呢?

學生根據之前所學知識不難得出為比喻論證的方法。(讓學生分清楚比喻論證與舉例論證的區別)

3、課堂練習

説到比喻論證,我們一般在議論文中使用,那麼現在我設計一課堂練習:請同學們寫出3個含有比喻論證的句子。寫完後,讓學生進行互相評論,教師點評。

設計這一問題的意圖,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六) 總結全文:《勸學》以“勸”字統領全文,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度和方法三個角度説明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運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對論點進行論證,讓學生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並將其運用到實際的寫作當中。

(七)佈置作業:就課堂練習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章,文中含有比喻論證的句子。 設計作業的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喻論證的方法。

七、説板書設計

勸學

《荀子》

學習的意義 學不可已矣(中心論點)

學習的作用 比喻論證

學習的態度

設計依據:我的板書本着簡潔直觀的原則,讓學生能夠一目瞭然的知道本文學習的主要內容。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説課稿10

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等方面説一下我的講課思路。

一、説教材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絃。《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情感温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讚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範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藴卻十分豐富。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並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説學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緻,缺乏生活體驗,又由於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説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藴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説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和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要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朗讀品味積累語言。本課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揣摩、積累語言,以增強語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深刻含義。七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於表面,因此把這個定為難點。

五、説教法

運用情景導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法相結合。首先以情景、導入法營造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濃濃的親情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將朗讀貫穿於整個課堂中,讓學生在朗讀品味中去感受親情美。本文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必要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幾種教法與多媒體課件的結合,讓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

六、説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細節動人的句子品析,最後抓關鍵語句再讀課文,深入思考,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情感,在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説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温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為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為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旨在讓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

此環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後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為什麼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

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標籤: 精選 説課稿 範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jkg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