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賈平凹的《風雨》。

首先,説一下教材分析

《風雨》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瞭解作者及作品,在閲讀中積累重點詞語和優美語句。

(2、過程和方法目標:把握內容,理解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寫作技巧和生動形象的語言。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關注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是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技巧及生動形象的語言。(2是培養關注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是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寫作技巧和生動形象的語言。

其次,我説一下教法學法: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最後説一下教學過程:

(一)、由(唐)李嶠的《風》導入新課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與《風雨》這篇課文類似,全篇寫風,但20個字沒有出現一個風字。

(二)、出示教學目標

(三)、檢查預習

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檢查預習也是督促學生的一個必要手段。

(四)、導學達標

1、瞭解作家作品:

2、初讀課文:明確本文通過對哪些事物的描寫來表現這狂風驟雨的?

3、精讀課文:明確課文寫“風”,看不見一個“風”字,卻寫出了狂風的肆虐;寫“雨”,不着一個“雨”字,卻為我們展現出了風雨夾擊的情景。明確作者主要運用側面描寫的手法來表現風雨,並大量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方法。結合課文內容,具體分析。

4、合作探究:設置三個問題,有人説結尾寫到大雨了,你贊同這種看法嗎?為什麼?讀課文最後一段,説説文章結尾的場景和情調與前面相比有什麼不同?作者寫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指導學生探究解決明確文章主旨。

説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説課的課題是《美國的利益集團》 首先,我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美國的利益集團》是高二政治選修3中的一課,也是專題三的最後一課,對整個專題起到補充和總結的作用。而且後面將會學到有關我國的政治制度,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為學好以後的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本框題包含的一些理論,是以後政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美國利益集團的概況;

2、明確利益集團的活動方式;

3、闡釋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依據: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人民民主專政。通過學習有關美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識,對比中美兩國政治體制的差異,使學生認同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三、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和實質

重點的依據:看任何問題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應透過現象把握實質。利益集團在美國非常活躍,代表的利益也特別廣泛,看似具有全民性,實質只代表少數人利益。只有理解此重點,才能充分理解我國的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也才能應對高考。

教學難點:利益集團的實質

難點的依據: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親身感受。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我們都知道政治是一門培養政治素養和思辨能力的課程,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它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為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科學的處理。我在處理這節課時本着兩種指導思想:一是線索清晰,注重知識結構系統化;二是符合認知規律,方便學生記憶。

基於本框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問題探究法

引導學生以問題帶動知識,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2、集體討論法

針對教材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3、直觀演示法:

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4、步步為營法

針對本課的重難點------利益集團的作用和實質,比較難理解,而且與我們平時見到的高度發達的令人嚮往的美國大不一樣,一下得出課本上的結論有一定的困難,我就採取步步為營法,從一開始引入課題,到利益集團對美國政治生活的影響,再到利益集團的活動方式----金錢,我不斷的滲透美國利益集團的活動是有錢人的權力遊戲,有權人的金錢遊戲。所以,儘管本課的重點在最後一目,但由於前面作了鋪墊,學生對其實質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只用10分鐘就結束了最後一目。

不過,在突破重點方面還存在許多遺憾,特別是缺少更鮮活的材料。

五、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 “授之以漁” 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重視學法的指導。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整節課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層層剝繭,最後得出結論。可以説順理成章。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構建知識。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

由美國XX氾濫的社會現實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政治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自行打亂了教材順序,這樣就使知識更加連貫,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比如,在問到“利益集團對美國政治生活的影響”後,問學生怎樣理解“美國步槍協會的活動特點”,使學生懂得利益集團有狹隘性,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往往得不到關注。這樣就使本節課的重點----利益集團的實質能夠貫穿全文,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5、佈置作業。針對本節課的重點,除課上進行了個別練習之外,佈置了一道題目。以便於課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七、學案

學案是學生自主探究的主陣地,是課前預習,課中探究和落實,課後作業的載體。我的學案主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學習目標、高考考點、自主探究問題、目標達成、小結。課前預習時學生已解決了部分問題,對於它的使用主要是課上逐個落實。

八、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能加深對學生的印象,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繫起來,形成深刻概念。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儘管這節課還存留很多遺憾,但我非常感謝學校能給我這麼一次機會,讓我親身感受到互動、實效的重要性。我一定會以這次講課活動為契機,為下一階段的課堂教學添彩。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結識新朋友”是北師大版思品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第2站的內容,課時為1課時。其對應的課程標準:“積極與同學、朋友交往,養成熱情開朗的性格;養成團結合作、樂於助人的品質”。對剛進入初中和學生面臨着如何適應新環境的問題,新的班級,新的同學,難免有陌生感,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快樂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班級中同學相處怎樣,人際關係如何。因此,本課從班級人際關係入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認識新同學,建立友誼,使他們對班級產生歸屬感,從而對初中生活充滿興趣,滿懷信心迎接新生活。

2、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相互交往,建立友誼,珍愛友誼,使他們對班級產生歸屬感,對生活充滿興趣。

(二)、能力目標:幫助學生學會交往,與同學、朋友友好相處

(三)、知識目標:知道交往的一般禮儀,懂得珍惜友誼。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相互交往,建立友誼。

教學難點:珍惜新起點,珍愛新友誼,與新朋友結伴成長。

二、學情分析

1、七年級學生思想還不成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強,要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友誼。

2、七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強,抽象邏輯思維較弱,需要在教學中儘量組合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加深學生對如何交往,建立友誼,熱愛集體等課程內容的理解

3、七年級學生活躍敏捷,樂於表現,要從學生的生理心裏特點,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對交往,友誼,集體等進行思考、感悟。

三、教學理念

1、“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貫徹活動式教學法,情境體驗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情境中領悟。

2、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並實施多媒體演示法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利用課外時間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解,併為他們拍照錄像。

2、要求學生自制一張介紹自己的名片

3、設計一問卷調查表

4、製作能激化學生情感體驗,快樂活潑的多媒體課件

設計意圖: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如有,特別要對本班的少數民族學生,災區學生予以更多關注,滲透民族團結,民族精神教育內容。

(二)導入

老師採訪學生情境

教師:今天想過把記者癮,做一回記者,同學們願意做老師的採訪對象嗎?

採訪內容:新學期了,你是一名中學生了,對新的班級,新的同學,你有什麼感覺?(同學們思考後回答)

教師小結:大同小異,既喜又憂,中學生了,高興,離開家人了看到很多陌生同學了有些孤單,現在我們就來相互好好認識大家吧

設計意圖: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就身邊的人和事出發,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創設情境,由情境體驗,引出課題:結識新朋友

(三)新授

活動一:認識影像中的本同班同學

(播放幾位同學的生活影像)

任務要求:認識這些同學嗎?能找到這些同學嗎?想與他們做朋友嗎?那就快行動吧(同學們與錄像上的同學互相介紹互相認識,教師參與到認識同學們的活動中)

設計意圖:引發學生認識同學的積極性“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貫徹活動式教學法

活動二:“心手相牽,你我有緣”

分若干小組,站一圈,各自雙臂交叉於胸前,在胸口圍成“心”狀,並與兩邊的同學相握,共同組成一個“心手相牽”的人環。然後,再與左右的同學互相介紹,並都要説,“我願意成為你的好朋友”,最後,把左邊的朋友介紹給右邊的朋友,讓他們也彼此熟識。(教師適當指導,鼓勵表揚做得好的同學)

任務要求:結束後談談結識朋友的感受。

教師小結:

1、通過集體活動增進了解。

2、交往過程要主動。

設計意圖:先小範圍活動幫助學生克服羞怯心理,為認識更多的朋友奠定基礎。繼續活動法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情境中領悟,注意教師的指導作用。

活動三:展示名片,收穫友誼

教師:現在拿出大家課前自制的名片,走出小組,主動與其他小組的同學交談,讓我們認識更多的朋友。

任務要求:能過活動,大家有什麼啟發?

(播放歌曲:《找朋友》。教師融入同學中,幫助內向的同學找朋友。提示看有沒有同學主動與老師交朋友,並給予鼓勵表揚)

小結:交往要大方主動,要主動與教師交朋友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彼此認識的範圍,徹底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從而為其將來融入班集體,滿懷信心迎接嶄新的中學生活。並播放背景音樂《找朋友》體現以人為本,努力營造歡樂的氣氛。

活動四:問卷調查——我認識了多少同學

教師發給每位同學一張問卷調查表,學生認真填寫,收上來後抽幾份調查表在黑板上展示

設計意圖:使學生了解自己通過活動認識了多少新朋友,深化了其快樂的情感體驗。

活動五:採訪繼續

教師:大家在這找到了好多的朋友了,老師想接着採訪大家幾個問題

1、認識了這麼多朋友後,你想怎麼樣與他們相處呢?

2、課堂思索:插入漫畫《王偉交友》,王偉能獲得真正的友誼嗎?在你看來,如何才能交到真正的好朋友?或者什麼是真正的友誼呢?

學生思考討論後回答,教師做出評價,引導他們交往時要注意的問題以及正視友誼的內涵:

交往要用“心”:微笑之心,禮貌之心,友愛之心,寬容之心,真誠之心,信任之心,善良之心,理解之心,尊重之心…

設計意圖:深化主題,讓學生感悟與思考友誼的真諦,從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目標。注意教學中的放與收,通過漫畫讓學生在正反兩方面領悟交往的要求,學會與人交往,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教師:時間過得真快,已經到了和大家説再見的時候了,同學們,在以後的日子裏,讓我們珍視友誼,與新朋友結伴成長!

播放音樂:《友誼地久天長》

五、板書設計

1、交友過程中要主動

2、通過集體活動增進了解

3、主動與教師成為朋

4、交往要用“心”:笑臉相迎以禮待人熱誠助人友愛關懷合羣參與……

六、作業設計

1、想一想:請看漫畫,為什麼王偉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

2、練一練:課外活動時,愛好打球的李明看着xxx年級的同學在球場上熱火朝天的比賽,真想與他們一起打球,可是又不認識他們,羨慕又心癢啊。如果你是李明,想想怎麼樣與陌生的高年級的同學交往?把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並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加以實踐,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七、課後反思

1、目標要明確,任務交待要清楚,避免盲目,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2、課程資源的整合要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活用文本教材及非文本課程資源

3、教學中,要注意放與收的關係,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及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觀

附:調查問卷表

我認識了__等__位同學

其中我和__、__、__愛好相似,和__、__、__、性格相近,和__、__、__學習上可以互相幫助。文章來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入編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三單元,這個單元的設計目標是學習寫人記事的散文。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看似記事,實為寫人,通過寫一次演講的情景來表現梁任公先生的性格及特點,並表達對先生的崇敬之情。這是一篇生動風趣而又飽含深情的回憶性散文。作者梁實秋先生擷取學生時代最有價值的記憶片段構思成文,如同攝像,只選取幾個精彩的鏡頭,來集中表現人物獨特魅力的一面。文章篇幅短小,語言簡練,意味深長,作者對任公先生的真摯情感融化在敍述描寫之中。

二.説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放在必修一第三單元“寫人記事的散文”中。單元目標是要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根據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結合必修一第三單元的單元目標,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賞析課文精彩的人物描寫,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

2.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雋永樸實的語言特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體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與愛國情懷,體會作者對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放在賞析課文中對梁任公先生精彩生動的描寫上,以此來了解人物的特點,學習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

難點在通過文章中的有關細節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這部分內容是教學的重難點,要濃墨重彩,因為這是體察人物個性、情操的關鍵,也是使學生通過文本受到人文薰陶的關鍵。

四.説教法與學法

高中語文課改提出的新理念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要力求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特徵,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利交給學生,以達到“讀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的目的。

本文言簡意賅又生動豐富,我先運用情境設置法,激發學生興趣;然後用閲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熟悉文本,也讓學生學會作旁註的學習方法;之後再採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並讓學生在全班交流;最後採用問答法,使學生主動感知,探索求真;針對教學重難點,我立足文本,點撥引導、討論探究,在賞析語言、體味情感中,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佈置小作文,遷移拓展本課所學的寫人技巧。

五.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情境教學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願望,促進學生主動、創造性的學習,所以我用詩句和圖片設置情境來導入,讓學生主動走進文本。具體是這樣的:

(多媒體顯示梁啟超圖片及其生平文字)《詩經》中有一句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崇高的德行。梁任公先生正是那高山,那景行。今天,我們就跟隨梁實秋先生一起走進清華,去領略梁任公先生的風采。(板書課題)

(二)賞析課文精采的人物描寫

高中語文課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這一環節具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讓學生閲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描寫梁任公先生的精彩語句,全班分組討論:這些精彩生動的描寫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氣質和修養?學生閲讀課文,圈點勾畫,小組討論,交流發言,教師歸納板書。

演講稿(整齊美觀)——認真細緻,有才華,有修養

外貌——身材(短小精悍)步履(穩健)氣質(風神瀟灑)眼神(光芒四射)

開場白(獨特)——謙遜而自負,風趣幽默

聲音——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神態、動作(敲打禿頭,手舞足蹈,掩面頓足,狂笑歎息)——博聞強記、自由灑脱、率真

課文對梁任公先生精彩生動的描寫,有很多內容學生容易把握,如人物的肖像描寫、獨特的開場白、生動形象的動作描寫等,這些學生會關注的,容易把握的,交給學生自己去探討交流,教師不多講。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容易忽略有些細節裏所隱含的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赤子之心。這個單元的目標是要透過對人與事的細節描寫,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體察人物的個性、情操。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語文課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所以我把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設計為: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細節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三)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有關細節來揣摩人物的心理,體察任公的愛國情懷

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隱含在他講《箜篌引》、講《桃花扇》、講杜甫詩句的細節描寫中。要體察任公先生的愛國情懷,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這三個細節描寫。我主要採用問答法來引導學生,具體的教學流程是這樣的:

細節1: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這四句十六字,經他一朗誦,再經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師:我們看這首詩,詩中出現了哪兩個人物?

預設回答:一個拼命要渡河的人,一個力求勸他不要渡河的人。

師:他渡河了嗎?

預設回答:渡了。

師:結果呢?

預設回答:死了。

師:《箜篌引》出自《漢樂府詩》,記敍了一個悲慘壯烈的故事。渡河的是一個白髮狂夫,被水沖走。勸他的是他的妻子,悲痛欲絕,取出箜篌對着江水反覆吟唱。一曲終了,她也投河隨夫而去。王國維曾評價“這十六字構成中國詩壇最悲壯悽慘的一幕,是用血寫成的”。詩中的“公”明明知道渡河會死,還要去渡河,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預設回答:直面死亡的勇氣。

師:這種直面死亡的勇氣讓你想到了誰?

預設回答:梁任公先生。這個“公”其實就是梁任公先生的寫照,梁任公先生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執意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意志頑強,可歌可泣。先生講《箜篌引》時那麼投入,正是因為他有和詩中“公”一樣的直面死亡的勇氣。

細節2: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師:先生講到《桃花扇》時為什麼會悲從中來,痛哭流涕?(多媒體顯示《桃花扇》的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我打算主要採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通過課件演示和實踐操作,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學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三)反饋教學法

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在教學中,採用反饋教學法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與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形成和運用的機會,使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

四、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本節課我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為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培養學生初步感知和運用轉化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通過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等行為來解決新問題,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該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尋”數學,在實踐操作中“做”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用”數學。

五、教學程序設計

為了能更好地凸顯“自主探究”的教學理念,高效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如下課堂教學環節:

(一)巧設情境,鋪墊導入

(二)合作探索,遷移創造

(三)層層遞進,拓展深化

(四)總結全課,提高認識

下面我就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説一説:

(一)巧設情境,鋪墊導入

新課開始,我先拿出一個長方形框架,讓學生回憶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以喚取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隨後我把長方形框架拉成了平行四邊形框架,並讓學生比較周長是否發生變化?面積是否發生變化?通過這些問題,促使學生積極動腦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和它的什麼東西有關係。

為説明面積發生變化,引出數方格求面積的方法。數方格的時候注意提醒學生先數整格、後數半格,並提示數半格的方法。通過數方格,學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後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比原來長方形的面積要小了。這時我啟發學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和長方形是不一樣的,不可能等於相鄰兩條邊的乘積了。那麼拉成後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什麼會變小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究竟和什麼有關呢?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板書)

(二)合作探索,遷移創造

1、圖形轉換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知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動手操作過程是學生學習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探索過程。學生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為分析和解決問題創造良好的條件。

由於前面在數格子時已經有同學提到用割補的方法來求面積,所以我順水推舟,讓學生動手操作,想辦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操作之後進行彙報,交流自己的驗證過程。彙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有序按照三個步驟——怎麼畫、怎麼剪、怎麼拼來説。同時,我及時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拼成的長方形面積變了沒有?”引發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之後,請學生展示不同方法。

2、探討聯繫

彙報後,我總結了預設的兩種基本方法,並用媒體展示了過程,使學生更清楚地瞭解等積轉化的過程。然後我又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圖形並比較,進而討論:拼出的長方形與原來平行四邊形什麼變了,什麼沒變?拼成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麼聯繫?通過上面問題的思考,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公式的推導有了更深的認識,這時我順勢引導學生得出推導過程: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後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或底。接着我讓學生根據填空同桌互相説一説整個操作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

3、推導公式

將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後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拼成的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或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並讓學生齊讀和書空。

4、驗證公式

剛才用數方格的方法算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現在讓學生用公式計算並驗證。同時,我及時讓學生反饋用公式計算要知道什麼信息。並讓學生比較數方格和公式計算哪種方便。培養學生用心學習觀察的情感。

5、教學例1

例1: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積是多少?引導學生寫完整整個解題過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我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倡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而建構了學生頭腦中新的數學模型:轉化圖形——建立聯繫——推導公式。整個過程是學生在實踐分組討論中,不斷完善提煉出來的,這樣完全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把學習數學知識徹底轉化為數學活動,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層層遞進,拓展深化

對於新知需要及時組織學生鞏固運用,才能得到理解與內化。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四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變式練習

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舉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第二層:強化練習

強化公式中對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邊上對應的高。

第三層:綜合練習

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要求這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先幹什麼?

讓學生自己動手作高,並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再計算面積,這個過程也體現了“重實踐”這一理念。

第四層:拓展練習

猜一猜:如果讓你設計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黑板報欄目,要求面積是24平方分米,那麼底和高各是多少?(底和高都是整數)

發散學生思維,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進行幾何美的教育。

整個習題設計部分,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題目呈現方式的多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面對挑戰充滿信心,激發了學生興趣、引發了思考、發展了思維。同時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政治、經濟制度的大變革時期,也是學術思想空前自由、活躍的時期。產生於這一時期的孔子與諸子百家的學説對後世的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世界文化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他們的政治主張及治學方法,今天仍閃爍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各家各派在並立中互相辯駁,推動了我國思想文化的發展,為以後地主階級進行封建統治提供了理論源泉。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瞭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貢獻。

(2)能夠在教師的啟發下,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分析出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3)瞭解諸子百家的主要派別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孔子的瞭解,教育學生要有理想要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通過對百家爭鳴的學習要培養敢於表達思想、尊重別人意見的個人素質。

3、教材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孔子和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依據:產生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與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國文化發展史、世界發展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難點:如何幫助學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張,如何幫助學生認識到“百家爭鳴”現象是大變革時代的產物。

依據:這一時期的學術思想空前自由、活躍,各家各派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形成了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時期的經濟上生產力飛速發展,政治上出現了競相改革的風潮。

二、教法應用:

教法:主要運用了啟發式教學法,着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着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

三、學法指導:

1.學法:創設情境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指導學生樹立大歷史觀,走出課堂,走向生活。

2.學情分析:

因為大多學生不大重視歷史課的教學,歷史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師仍需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識,採取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方法進行因勢利導,不斷啟發,點撥和矯正。

四、教學過程:

設計了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課堂小結、鞏固練習、佈置作業、板書設計六個環節。

1.導入新課:播放歌曲《千年孔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新課:本節課的第一個問題:孔子,是重點,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讓學生分角色,演短劇:《孔子講學》,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張,接着我又讓學生分組,為孔子創辦的學校設計一份招生廣告,至於廣告的內容,我給予了指導,讓學生從招收對象,老師的教育思想,可以參閲的資料等方面來設計。通過這樣一項活動,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成就。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感受歷史。

總結:2500年前的孔子因為其深邃的思想,精闢的理論,獨特的人格魅力,引領了這個時代的新風尚,並以此教育學生要做一個有理想,有修養,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本節小字部分還介紹了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因為這一問題,課標上沒有要求,我做了簡化處理,讓學生課下為老子設計名片。節省了時間。

本節課的第二個問題:百家爭鳴,我是這樣設計的:百家爭鳴的背景是難點,我將帶領學生回顧前面的知識:經濟上,生產力飛速發展,政治上出現了競相改革的風潮,有這些知識的鋪墊,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百家爭鳴”現象是大變革時代的產物。之後得出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張是本課的又一重點,我指導學生列表格,對知識進行整理,使之條理化,清晰化。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刻地理解諸子百家的主張,我又設計了這樣一道辯論題:“校園裏出現的吃零食,亂丟垃圾的現象用哪家的思想治理比較好?”讓他們在相互辯駁中加深理解。利用歷史來解決身邊的問題。然後由教師進行評判總結,並教育學生既要敢於表達自己又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培養學生優秀的個性品質。

3.課堂小結:

新課講完以後,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可以列知識結構,可以列表格,可以勾畫知識樹。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4.鞏固練習:

為了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和對知識的鞏固,我設計了幾道練習題。

5.佈置作業:

為了強化本課的知識,我佈置了一道作業題:對比孔子的教學方法,幫老師提提意見。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蔚藍色的地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中的第一課,分為兩部分內容:從太空看地球和人類對地球的探索。第一課時教學的內容是從太空看地球(就是教材第92-93頁)。本課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並引發學生從欣賞的角度,產生對人類所生活的這個藍色星球的喜愛與好奇心。

2、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和完善奠定基礎。根據課標的理念、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⑴情感目標

引發學生從欣賞的角度,產生對人類所生活的這個藍色星球的喜愛與好奇心。

⑵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⑶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

3、教學重難點

因為本課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麼樣的,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定為引導學生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並引發學生從欣賞的角度,產生對人類所生活的這個藍色星球的喜愛和好奇心。

小學五年級學生的科學知識還不夠豐富,對體會地球的體積巨大以及給地球照相的難度有一定困難,我便把這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説學情

從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不難看出小學階段的學生富有好奇心,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抱有強烈的探索慾望,尤其喜愛神祕的事物或故事。從太空看地球這部分內容正可滿足孩子們揭開地球的神祕面紗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

三、説教法和學法

要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特別需要學生在課前蒐集和整理出有關的信息。鑑於五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利用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我佈置孩子們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蒐集上課所需資料,充分利用網絡架起時空橋樑,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我採用情境導入合作交流實驗論證等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共享性的學習活動中共同建構知識。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僅起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的作用,真正奏響讓學生自主探究這一旋律。

四、説教學過程

本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多媒體播放讚美地球的歌曲,導入課題,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教學情境中去。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二)以學生熟悉的照片為導線,利用師生課前蒐集到的地球照片,再用多媒體展示,師生共同揭開地球的神祕面紗。在本環節中,我讓學生看了地球的照片後説出自己的發現,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地球的形狀與大小等常識,感受地球之美,激發他們對地球的喜愛與好奇心。

(三)在此情境中,我及時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地球的確太美了,當宇航員親眼看到地球時,他們有什麼反應?引導學生讀第93頁加加林的資料和師生課前蒐集到的有關人類從太空看地球的歷程中有趣的故事,進一步認識地球和熱愛地球。

(四)在學生此時已被地球的神奇所震撼的情感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瞭解地球的形狀,我激發學生思考:人們還用什麼辦法證實地球是球體?引導學生讀教材第93頁你知道嗎裏的內容。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要理解這部分內容較難,針對這一點,我採取師生共同做實驗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埃拉托色尼證實地球是球體的數學原理,讓學生在既動腦又動手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地球的形狀,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發揮教師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的作用。

(五)設疑過渡,讓學生具體認識地球的大:大家都説地球是球體,是圓的,那我們站在這個地球上應該隨時會歪倒,我們的教室也可能向一方滑去,地球上所有的事物都可能亂了套(我邊説邊用球體做實驗給學生看)。但我們站在地上卻感覺到大地是平平坦坦、方方正正的,這是為什麼呢?這部分教學我是利用我們現實生活中真實的感覺來設疑,激發學生探究地球大小的慾望,再根據埃拉托色尼的數學計算原理,師生共同動筆算一算地球的大概周長。接着根據教材第93頁最後一個方框裏的內容,請幾位學生到講台上來,手牽着手錶演,理解4000萬名同學手牽着手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在前面交流資料時已初步感知地球之大的基礎上更深刻地體會地球的巨大。

(六)創作: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地球的認識和理解,用彩色筆等文具畫畫地球,並設計解説詞。我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旨在把剛才學生接受的有關地球的外在的知識,真真正正轉化為學生自己內在的東西。我估計這一步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必須靠教師有效的引導和啟發。而要做到有效,教師必須在課前設想學生可能設計的各種各樣的解説詞,想好相應的引導和啟發方法,做到心中有數。

(七)拓展延伸。我用多媒體出示要求:在你觀察到的自然現象中,在你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如果你發現了能證明地球是球體或能計算出地球大小的新方法,請及時説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老師會根據你了不起的發現開展一次我的發現的活動,活動中也可以把你其他的了不起的發現説給同學們共享。這一個環節,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設計這一環節時,我眼前竟出現了在高山上大叫、回聲陣陣那震撼人心的一幕,真希望我的教學也能達到這種效果。

(八)情感昇華:師生一齊在優美的樂曲中充滿激情地朗誦《感謝地球》這一首詩,使學生的情感達到沸點。

感謝地球

感謝明月照亮了夜空

感謝朝霞捧出的黎明

感謝春光融化了冰雪

感謝大地哺育了生靈

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

感謝生活贈友誼愛情

感謝蒼穹藏理想幻夢

感謝時光長留永恆公正

感謝你我衷心謝謝你

我忠誠的愛人和朋友

感謝你我衷心謝謝你

這旋轉不息蔚藍色的星球

感謝生活感謝和平

感謝這一切一切真所有

感謝這美好的所有

五、説板書設計

根據板書要簡潔明瞭的要求,我把下面這張放大的地球照片中黑色的宇宙部分裁剪,只剩下蔚藍色的地球,再在它的左邊寫上圓,右邊寫上大,上方寫上美,下方寫上探索。這樣的板書有利於學生直觀地認識地球,感受地球的大和美,激發起對地球的喜愛和好奇心。

標籤: 彙總 模板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7y4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