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高中美術鑑賞的説課稿範文

高中美術鑑賞的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鑑賞的説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美術鑑賞的説課稿範文

高中美術鑑賞的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和搖籃,沒有希臘,無法想像歐洲文明會是什麼樣子,今日西方世界無處不遺存着希臘文明的傳統。古希臘雕塑是西方藝術的直接源頭、西方藝術的黃金時代,在整個西方美術傳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課時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美術史中的價值很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古希臘的雕塑及建築。

(2)總結古希臘雕塑和建築發達的原因。

2、能力目標:

能獨立運用美術語言來評價和欣賞雕塑作品。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及勇於探索藝術美的精神。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希臘雕刻發達的原因以及其藝術特徵。人物雕刻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為美的審美風尚。

難點:學生對古希臘的社會風尚和審美取向瞭解較少,需要通過歷史背景的介紹,幫助他們理解。

四、教學方法:

在老師引導下,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展開,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去實施教學程序,而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

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比賽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對藝術美的欣賞慾望。

五、高考鏈接:

《擲鐵餅者》,米隆(古希臘)

注:《擲鐵餅者》曾經高考中出現,要求答出作者、國家,並用簡筆的形式畫出擲鐵餅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學過程:

1、情景創設

通過視頻一(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斷)和視頻二(劉翔110米欄奪冠)引出課題。利用雅典奧運會開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臘雕塑和神話的介紹,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通過視頻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比賽狀態,為下面教學程序的實施作鋪墊。

2、預習交流

本課時以特殊運動會的形式開展教學,要求a、b兩組學生參預的比賽項目有“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雅典衞城”和“鞏固練習”四個部分。老師向學生介紹比賽內容、規則等。

3、分組合作:

將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小組內討論、代表發言、相互評論、總結等方式探究如何欣賞古希臘的雕塑和建築藝術。

4、重、難點突破:

兩組分別討論完成“維納斯”和“拉奧孔”、“雅典衞城”三個比賽項目以後,各選一代表談自己的感受,在老師的引導與參與下總結出希臘神話是雕塑藝術的土壤。

欣賞《維納斯》,瞭解她的藝術美,特別是殘缺美的含義。 通過表演擲鐵餅、畫簡筆畫和欣賞《擲鐵餅者》,總結出古希臘人

崇尚運動以及追求和諧與理想美的統一。

老師適當的進行古希臘人社會風尚和社會制度的介紹,小組成員合作總結出雕刻發達的原因、藝術特徵,以及人像雕刻的寫實與理想化的結合,追求和諧的理想美,以人體為美的審美風尚。

5、通過達標測評加深印象:

(1)古希臘人認為,(人體)是最美的,無論人像還是神像往往以(裸體)的'形式來表現,加上古希臘人崇尚的以(和諧)為美的美學觀念,使古希臘人像雕刻都具有(完美)的形體,(沉着高貴)的氣質,(崇高與優美)的風格。

(2)古希臘美術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哪兩個方面?為什麼?

(3)拼圖比賽。

6、教學新目標的形成:古典藝術的另一發源地在哪兒?

將學生帶入下節課內容的思考。

7、作業佈置:

思考與探究題:

聯繫古希臘的地理位置、歷史環境和社會制度進一步探究古希臘人像雕塑發達的原因。

七、板書設計:

古典藝術的發源地-古希臘美術;雕塑《擲鐵餅者》、《維納斯》、《拉奧孔》、建築:《雅典衞城》、》《帕特農神廟》。

八、教學感悟與反思

1、分組探究利於發揮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

2、能培養學生合作參與意識。

3、學生搶答、總結有利於加深對雕塑作品印象

高中美術鑑賞的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 教學目標:

①什麼是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

②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

2、教學重點: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並不完全是現實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於人們一般所説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藝術家藉助美術的特定語言、手段和法則創造出美術自身的美,而這種美又是多樣的,即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由於藝術家所採用的語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產生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就大異其趣。為了説明這一點,在這裏就必須緊緊圍繞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兩個方面來講解,因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過它們來實現的。

3、教學難點:主要在於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應特別注意對概念的講解,並在概念與作品之間建立聯繫,即注重通過作品來講解概念,以使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有形象的依據。

這裏的難點還包括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與形式美之間異同的講解,課文中並沒有特別給予説明,只是在課文的第三部分簡要地指出了這個問題,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獨立。

藝術美包括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也就是説,藝術美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來實現的。而形式美更強調實現內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語言的構成關係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質。

二、 教學方法:

1、 利用圖片展示介紹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

2、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圖片,不斷採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學法指導:

1、 引導學生採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音樂和建築圖片,並巧妙導出本課。

2、 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要求全組同學共同討論。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用多媒體展示雕塑圖片《歐米艾爾》。

小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藝術所特有的美。美術作品是由藝術家創造出的不同於現實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於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審美觀念。

二、新知探究:

環節一、什麼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

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等同現實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藝術自身的美。藝術美又稱第二自然。是相對自然美來説的。

1、 美術形象:指一件美術作品中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也是指一件美術作品中由這種個別的、具體的、完整的藝術形象所形成的綜合的整體的藝術形象。

教師活動:投放多媒體圖片《艾普色姆的賽馬》和《記錄馬奔跑過程的連續攝影》。結合第三課“藝術形象”這一概念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小組討論,分析美術作品的藝術美。

環節二、什麼是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術作品的形式美的構成:

A、語言元素(點、線、面、色)及其構成的形態變化。

B、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及其所構成的審美意象。

C、語言規則(變化與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及其所構成的審美關係。

教師活動:投放潘天壽的作品《雄視》,講解什麼是形式美,指出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滲透又彼此具有獨立性。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理解美術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實踐能力

1、 以一件作品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 通過具體作品瞭解藝術美和形式美在形態上的差異。

四、要點回顧:

1、 什麼是藝術美?綜合了主觀與客觀、個人審美與時代精神的藝術形象為“典型形象”或“藝術典型”,又根據它與現實生活的關係而稱之為“第二自然”,即“藝術美”有哪些表現?

2、 什麼是形式美?美術作品除了藝術美之外還有形式所傳達出的美,既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 課堂小結:

總結回顧:這一節課我們了藝術美和形式美,瞭解了什麼事藝術美和形式美。

下一節課我們將學習分析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意圖,請同學們提前預習。

高中美術鑑賞的説課稿3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一美術鑑賞第19課《中外園林藝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教具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園林是人與自然緊密結合、相互交融的產物,園林是建築藝術的一朵奇葩,創作素材廣泛,創作手法豐富、靈活。我們極有有必要將中外優秀園林藝術介紹給學生,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審美品位,感受園林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園林藝術的特殊地位,也是我們學生必須瞭解的。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深刻領會到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兼容幷蓄,領略外國造園藝術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這樣才能對中外的園林藝術概貌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從而客觀評價中國園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義和價值,更好的理解民族傳統,將其發揚光大。

(二)重點

園林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分支,各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審美追求、造園手法和藝術風格。無需爭辯他們之間藝術水平的高低,而應包容的看待藝術的多樣性,因此確定本課重點是:幫助學生了解中外園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徵,建立對園林藝術概況的認識,培養初步的鑑賞能力。

(三)難點

園林藝術表面看來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風格其實都是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些形式背後有更深層的自然、社會、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複雜交織在一起。這種相互關係及其內在規律,是我們在學習藝術史中應當特別注意的。因次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

探索不同園林藝術流派的產生原因及發展脈絡,從而學會分析藝術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和決定因素。

二、教法:講授 、演示、討論。

三、教具: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提問同學們曾經遊覽過或者通過電視、雜誌等媒體瞭解過那些園林建築,其中説出學生們最喜歡哪個來導入本課教師活動:展示一段蘇州園林和西方几個典型園林的視頻介紹,綜合瞭解一下園林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活動:感受、欣賞、簡單回答,產生認識和欣賞的強烈動機,從而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

(二)中國山水園林

這節在本課做重點介紹,分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方面介紹,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造圓被是同書法、繪畫藝術緊密相連的,有濃厚的文化氣息、與古典文學淵源深遠、並且深受寫意山水畫的影響。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頤和園、拙政園、留園等著名園林。

提出問題:

A、中國園林大致分為那兩類?

B、它們在表現上分別有什麼特點?

C、蘇州園林有什麼獨特風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學生活動:觀看多媒體展示,通過了解課本內容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總結出:中國古典園林寫訪自然、寄情山水的藝術特色。

(三)日本傳統園林“枯山水”

枯山水繼承了中國山水的藝術特色和中國園林有很深的淵源,但通過其發展演變又不同與中國山水而獨具特色。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日本東京龍安寺方丈園,提示學生觀察欣賞其獨特的藝術特色。

學生活動:欣賞討論,明確枯山水的獨特風格。

師生共同總結出:枯山水的園林藝術是與宗教哲理相結合的藝術,善用沙石創造氛圍,闡明日本園林與中國園林的淵源和發展演變過程及對西方園林的影響。

(四)西方三國古典園林

意大利、法國、英國同屬於西方的古典園林藝術,他們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這裏我們並在一節通過比較的方法來了解西方的古典園林,通過比較找出他們的異同點這樣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園林藝術。這一部分內容較多,通過多媒體有重點的對各國代表性的園林進行分析概括,儘可能的達到言簡意賅。

教師活動:

1、展示圖片,意大利《法爾奈斯莊園》、法國《維貢府邸花園》)、英國《布倫海姆風景園》。

2、展示講解過程中適時提出問題:

A、分析比較三國古典園林各自的特色。

B、他們與中國古典園林相比有何不同?

學生活動:

1、伴隨多媒體展示,欣賞各國優美的古典園林藝術精品,感受至高無上的審美情趣。

2、參考概括課本知識,同時完成相關問題。

最後總結出:三國不同的造園風格,英法兩國古典園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園大師及其作品。

(五)現代景觀園林

這一節作為欣賞輕鬆的環節,用多媒體展示豐富多彩的現在園林藝術,讓學生繼續開闊視野,瞭解現代園林藝術的實用、多樣性和開放性。

回顧總結:這節課我們欣賞和比較、分析了中外古典園林藝術重要作品及其風格、特點,認識到園林藝術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和他的獨特意義。

五、板書設計

本課採用多媒體展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wd3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