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高中美術鑑賞課説課稿範文

高中美術鑑賞課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鑑賞課説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美術鑑賞課説課稿範文

高中美術鑑賞課説課稿1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8課所有的美術作品都一樣重要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判斷。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和教學過程三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首先對教材進行分析,任何美術作品一旦產生就不再屬於藝術家,而是屬於整個社會和觀眾,所以不同的美術作品在不同的社會和觀眾眼裏就會有意義和價值上的差異。

(一)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到,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既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主動參與是美術鑑賞的前提和保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提高美術鑑賞的能力,培養審美的眼睛。

這樣設計教學目標,是因為不同的人在欣賞同一幅作品時,對其意義和價值的判斷是不一樣的。

(二)教學重點

有兩個方面:一是使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與時代性和地域性的關係,二是使學生了解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和理解。

(三)教學難點:

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既有絕對的一面又有相對的一面。

(四)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作為引子説明美術鑑賞不僅要了解藝術家的意圖,還有一個觀眾對其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問題;

第二部分講述的是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與其產生的時代和地域之間的關係,即它的產生受當時的時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

二、教學方法採用的有講授法、探討法、展示法。

學法:

三、教學過程:

首先導入課題,由馬遠、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畫在不同時期不同的人眼裏給的評價不同,説明美術鑑賞存在從不同角度理解和進行價值判斷的問題。

教學內容一: 美術作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

①首先通過

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來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與時代的關係。羅中立借鑑西方現代領袖像的形式刻畫了一個勤勞、樸實、善良而又貧窮的老農形象。他那古銅色的臉,長期的艱苦歲月造成的那條條車轍似的皺紋,柴耙似的雙手以及缺牙的嘴巴無不飽含着畫家深沉的情感和對造成這一現實的深刻反思,從而激發起人們對現實特別是對廣大農民命運的關注。作品與“假大空”的題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種反叛,同時真實的再現現實。作品一經展出立即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是新中國成立來影響最大的美術作品之一。由此説明,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受時代限制。

②名詞解釋 :時代性 地域性

以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畫與同一時期中國的文人畫相比較,説明美術作品的意義與價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過部分作品賞析,讓學生自己探討、分析、鑑賞作品,對作品的意義和價值作出正確的判斷。

教學內容二: 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以西方歷史上不同時期三位雕塑家創造的三個《大衞》為例,進一步説明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與時代和地域之間的關係,由此指出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有絕對的一面,也有相對的一面。

教師活動:作品展示:多納太羅的《大衞》,米開朗基羅的《大衞》,貝尼尼的《大衞》

多納太羅的《大衞》表現的是少年大衞殺死巨人哥利雅後用腳踩在巨人的頭上,流露出勝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開朗基羅的《大衞》塑造的是臨戰前鎮靜的站在那裏,左手緊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視着敵人,眉宇間充滿了必勝的信心。雕塑家用這個幾乎靜止的姿勢,有力的傳達出臨戰前的高度緊張氣氛以及那藴蓄在大衞體內的巨大力量。

貝尼尼的《大衞》塑造的是一個正在艱苦搏鬥中的大衞,更具有生活的真實性。他的大衞更像是一個身處逆境、堅忍不拔的鬥士。在這種狀態下,藝術家得以表現人體旋風般的運動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過鑑賞三幅作品,瞭解藝術創新的問題,主要是從理解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完整性方面説的。

實踐練習:

學生作品賞析:《吹笛少年》 《艱苦歲月》 《吹笛女》

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正確賞析作品,同學們之間可以互相探究討論。

教學內容三: 如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

這部分着重強調的是個人感受和判斷的重要性,並給出了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分歧的產生,既説明了美術作品本身的多義性,也是對作品的豐富和補充。但另一方面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又不是任意的,必須建立在對作品及其相關知識瞭解的基礎之上。

教學內容四: 我們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有以下幾種批評形式:

(1)品評式或品鑑式批評

(2)形式主義批評

(3)歷史批評

(4)社會學批評

(5)心理學批評

四、知識總結

五、板書設計:

通過多媒體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課課題,然後分別展示美術作品的時代性與地域性,如何判斷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 何看待美術作品意義與價值判斷上的分歧?我們對美術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的判斷可以有以下幾種批評形式四個分支環節,講解與探究結合,並穿插部分美術品圖片介紹。

高中美術鑑賞課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材選用的是湘版高中美術鑑賞下篇第三單元燦爛的美術世界第8課《不同的歌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認識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創造出了優秀的文化與藝術,我們要學會尊重並認識這些文化與藝術。同時結合本地區的文化藝術的探究展示,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才能夠為本民族的藝術尋求新的發展道路與發展空間。

2、教材的處理

我以課標和教材為依據,但不侷限於書本教材,對教材做了適當的調整,根據學生的實際和一課時的教學容量從教材中刪去墨西哥壁畫運動及其產生的社會背景,補充進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學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關係。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係;瞭解俄羅斯“巡迴展覽畫派”產生的歷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時代形象與民族形象;認識中國民族文化傳統與藝術的多樣性,瞭解藏族美術惠女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通過模仿體驗、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學生對藝術與文化關係的理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

民族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 通過分析作品產生的特定時代背景突出重點

(2)難點:

美術創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過體驗與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難點

(3) 關鍵:

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通過課前學習探究來體現本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藴

5、資源分析

學生資源:充分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結合親身體驗參與課堂教學。

課程資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和拓展內容組織教學。

學校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圖書館等資源。

教師資源:教師通過網上和課外圖書收集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資料,擴大教學容量。

二、説教法

本課旨在通過讓學生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資源和自然資源引導學生深入地瞭解我國優秀的地方文化。引導學生通過包括網絡在內的多種途徑收集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文字、圖像等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與合作學習,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樂曲渲染法:利用相關民族樂曲做渲染是使學生的心情得以放鬆,既能克服欣賞過程中的視覺疲勞,又能擴充整合學科間的知識。

2)講述啟發法:通過教師對美術作品的介紹啟發同學對作品的分析和鑑別,從而達到鑑賞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導學生體驗、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學習成果的活動能力。

三、説學情學法

(1)説學情

我校高一年的學生在學習積極方面是明顯的,整體素質較高,思辨能力強,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已接近於成熟狀態,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於探究,敢於否定;但消極也存在,由於初中學習方法的單一性,忽略了學科特徵,所以我就針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民族文化與美術作品間的聯繫進行鑑賞,領會民族文化的性質、特徵和美術作品藝術表現手法,瞭解美術作品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狀況等,來促進學生美術作品鑑賞能力的生成與提高。

(2)説學法

《新課標》中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篩選學習法:引導學生學會篩選有用的資料信息的學習方法,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

2、小組合作學習法: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彼此的見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整體協調能力,既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又在團隊合作中突顯個體創造能力。

3、體驗學習法:學生在鑑賞作品過程中體驗、感悟大師對民族形象的表現。體驗藝術創作的多樣性。

四、説程序

導入:聆聽樂曲《伏爾加船伕曲》(音樂家)。説説你的聽覺感受;

(一) 體驗與感悟

內容:鑑賞俄羅斯現實主義畫家列賓作品《伏爾加縴夫》與“巡迴展覽畫派”

1、觀賞作品《伏爾加縴夫》(畫家) 説説你的視覺感受;

2、吟誦詩句《伏爾加河上》(詩人) 説説你的心靈感想;

3、模仿作品《伏爾加縴夫》中的人物動作動態,積極體悟人物的內心世界的活動。

説説你的肢體感受、

[設問一]為什麼有這麼多不同的藝術家都在表現同一內容的作品呢?

[設問二]在你們體驗後能就當時縴夫們的形象、內心世界所想進行闡述嗎?

[設問三]你認為這件作品體現了藝術家什麼樣的情感與作品的藝術特徵?

閲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從它的誕生、發展、當時社會環境、藝術品風格、代表畫家等方面簡要描述、

知識拓展:介紹巡迴展覽畫派代表畫家有別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薩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學生活動:靜聽細觀暢吟體驗並談感受;

教師活動:提示啟發學生大膽表達和描述並要參與體驗討論,並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中關於“巡迴展覽畫派”的論述,並做知識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聽、觀、吟、驗”等形式去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題的不同表現形式。從中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形式以及社會學鑑賞法,分別從作品的表現主題、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對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來進行觀察分析。並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之間有着密切的關係。

(二) 暢談與交流

內容:藏族文化與美術—————建築與藏族服飾。

學生活動:對收集到資料進行小組篩選,歸納後交流。

教師活動: 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 鼓動其他小組的同學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要參與討論,進行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展現探究歸納後藏族民族文化,即體現學習探究的成果,又有利於學生關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資源,並懂得傳承與保護的良好意識。同時也是師生共同實現本課教學目標,即是理解民族文化與美術的重點之一。

(三) 理解與探究

內容:探究惠女服飾文化從他們的起源、發展、生活習俗、藝術品風格等方面簡要描述。

學生活動:對收集圖片進行小組篩選, 登台展示並説明其相關特徵。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外,協助學生操作多媒體,進行實物展示;教師也要參與討論,並引導學生把藏飾與惠女服飾相比較。

設計意圖:利用比較式鑑賞方法有助於學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徵,也是要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反映一個民族文化,同時對我國仍至世界美術發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課的難點。

(四) 歸納與總結:

本課教學主要圍繞“民族文化與美術”這一主題而展開,通過對這一主題的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等多種形式,體會與理解美術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重要關係,學會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藝術,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學會挖掘、利用和保護地方的文化資源,增強對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學設計

本教學設計依據是新課標“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的精神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整個程序都圍繞着學生自主探究來展開, 教學設計中有動有靜,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練的空間,有交流互動的平台,能夠充分體現高中新課程的理念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pr4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