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説課稿模板彙總八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説課內容:樹葉粘貼畫説課稿

蘇教版小學美術第七冊《樹葉粘貼畫》------動物

教材簡析:

樹葉粘貼畫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樹葉粘貼畫説課稿在四年級上學期安排這樣的內容,是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而進行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部分教材要求貼出形象生動的小動物,是樹葉粘貼畫中最接進兒童生活的內容。樹葉粘貼畫説課稿就是這樣來的。樹葉粘貼畫説課稿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根據想象,有步驟的貼好動物畫。

教學目標:

(1)掌握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2)能選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出自己喜愛的動物;

(3)通過引導學生用樹葉拼貼動物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説教法:

美術教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培養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這節課重在尋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演示法,引導發現法,範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範例的欣賞,感受美的過程,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説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運用聯想的學習方法;(2)動手嘗試練習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法和學法,採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動物世界、膠水、漿糊、剪刀、樹葉、範畫、投影片等。

四、説教學程序:

為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設計教學程序的: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上課時,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好,今天我帶來許多小動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長的什麼樣?”接着播放多媒體------《動物世界》。

教師在學生看完錄象後,學生可以提問:你們看見了哪能小動物呀?它們長得什麼樣呢?學生不難回答:長腿的駝鳥、長脖子的長頸鹿,有胖乎乎的大熊貓等。

這樣的開頭,使學生熟悉動物的外形特徵,激發學生表現動物的創作慾望,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接着,教師拿出範圖------《兩條魚》,並提問:我們這裏有小動物,同學們看是什麼呢?學生説,兩條金魚。然後,教師將一條金魚拆成幾片樹葉,引導學生髮現金魚是由不同樹葉拼成的,從而導入新課,到了秋天,我們經常可以隨地撿到樹上落下的樹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樹葉粘貼畫。

板書課題:樹葉粘貼畫-------《動物》,這樣導入,給學生一種自然、貼切的感覺。

(2)、分部講授新課:

學生在第一環節中產生對樹葉粘貼畫的極大興趣,處於最佳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將範圖出示在黑板上,進行新授,揭示講解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a、 看------樹葉

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樹葉,要求學生“看樹葉聯想動物”想想動物的哪些部位,如:熊貓的頭、公雞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頭、長頸鹿的脖子等,這時教師引入第二步;

b、想------動物

教師拿出一組樹葉,要求學生看看、想想能擺出什麼動物,學生可能會回答,可以拼一隻孔雀,教師引導:剛才的樹葉可以拼做羽毛,尖葉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細長的葉子做脖子。

教師提示,當我們決定拼孔雀後,還想一想,拼一隻怎樣的姿態,在幹什麼呢?導入下一步:

c、 擺------姿態

根據尾巴的樣子可以想象出,這是一隻正在開屏的孔雀,這時,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圖。

接着,教師引導學生,樹葉不僅可以拼孔雀、金魚,還可以拼其它小動物。

教師出示多媒體,播放各種形態的動物,(樹葉粘貼畫),使學生拼、看、想,三者結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d、貼------平整

指導學生貼畫,這是粘貼畫的最後一步。

這時播放輕音樂,學生開始貼畫,教師巡迴輔導。

大約十幾分鍾後,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針對作品情況進行評比,教師可以這樣説:“好,比賽結束,下面我們要評出優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師生共同評出佳作,並給他們一個“金葉獎”,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堂小結: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這樣的課堂設計,使學生學、練結合,發現學習和美育相融,是美術大綱教學的要求。

五、説板書: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於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配合,將範圖、多媒體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二章第三節的內容。對於氧化氧化還原反應,在中學新課程體系中是分三階段完成的:在初中階段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學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能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來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以及瞭解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即可;通過後續課程如金屬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學習,對氧化還原反應有了更多更具體的認識後再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知識。本節課的教學處於第二階段,既複習了初中的基本類型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並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還將是今後聯繫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是高中化學的重要理論知識,不僅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的教學重點。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初步掌握根據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的方法;學會用化合價的變化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過程方法目標:體驗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和本質的分析,學習由表及裏以及邏輯推理的抽象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通過氧化和還原這一對典型矛盾,它們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關係的認識,深刻體會對立統一規律在自然現象中的體現,樹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

3.教學重難點

氧化還原反應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徵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的發展過程是對氧化還原反應概念認識的一次質的飛躍,是一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程和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又因為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跨度比較大,尤其學生對物質結構的知識瞭解不多,有關共用電子對偏移的知識比較陌生,分析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電子轉移(尤其是偏移)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這一過程和方法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二、説教學方法法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大、跨度大,必須精心設計教法,力求深入淺出,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深刻地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所以我採用“問題解決法”教學,通過設計富有驅動性的、環環相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並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微觀過程化抽象為形象化微觀為宏觀,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將學生的認識引向深入。

三、説教學過程:

[問題一]我們在初中學過哪些基本反應類型,你能否各舉一例來説明?

這一問題設置的目的主要是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為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學生通過思考能夠回憶出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我接着提問:

[問題二] 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類屬於哪一種反應?

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發現這一反應不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很自然地引起一種認知矛盾,很顯然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分類並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學反應,問題也油然而生:那它屬於哪一種化學反應呢?我順勢提問:

[問題三]我們在初中還學過哪些化學類型,其分類標準是什麼?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學生能夠回憶出初中學過的氧化反應、還原反應,並能舉出一些典型的例子,如:C+O2=CO2,CuO+H2=Cu+H2O等。但初中學習時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介紹的,所以我接着讓學生討論:

[問題四]以CuO+H2=Cu+H2O為例,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分別獨立進行的嗎?

學生通過討論很容易發現還原反應與氧化反應是並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將一個反應中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人為地分割開,是不恰當的,也不能反映該類反應本質。所以我們要不斷完善,深化對各種問題的認識,以科學的態度來學習。通過這個問題不僅深化了學生的認識,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還可趁勢引入新課,從得氧失氧角度歸納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以上問題的設置可以説是為引入新課作了堅實的鋪墊,學生在這些問題的解決的過程中既複習了初中知識,又將學生思維的興奮點調動起來,使得新課的學習既源於初中,又高於初中。

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從得氧、失氧到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和理解,其跨度較大,學生較難接受,須架好“橋樑”讓學生順利過渡,這是突破難點所必須的。這座“橋”就是化學反應中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及其變化。

[問題五]標出上述幾個反應的各元素的化合價,觀察化合價有無變化,變化有無規律?

學生通過練習、觀察不難發現凡物質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是氧化反應,化合價降低的反應是還原反應。那麼我們可以把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定義為氧化還原反應。緊接着讓學生分析:

[問題六] , 沒有得氧失氧,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

從分析中學生可以得知儘管沒有失氧和得氧的關係,但是發生了化合價的升降,因此也是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見,用化合價的升降來定義的氧化還原反應大大擴展了其內涵。

氧化還原反應及其有關概念從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到電子轉移的過渡,是其概念的昇華和對其本質的認識過程,也是教和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教學的難點。我緊接着設問:

[問題七]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升降?也就是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屬性是什麼?

在這一過程的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複習和加深學生對化合價本質的認識,弄清化合價的數值和正負跟原子的電子得失之間的內在聯繫。在此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把氯氣和金屬鈉的反應、氯氣和氫氣的反應制成課件,把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中電子的轉移加以形象化。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微觀為宏觀,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難度,也順利突破了難點。

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已順利完成,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提出問題:

[問題八]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有什麼關係?

這時可讓學生完成書上的習題2,通過練習不僅鞏固了新學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且還可總結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係即:化合反應和分解分應有些是氧化還原反應,有些是非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的置換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所有的複分解反應都是非氧化還原反應。這樣設計不僅在課的結尾加強了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也讓學生的頭腦裏形成了結構化的知識。

四、説學法指導

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通過環環相扣的八個問題把整個課堂串聯起來,學生在這些問題的思考、討論過程中多種感官同時合作,多項信息綜合運用,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學習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的方法,其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充分貫徹了新課程的“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理念。

五、説板書計劃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1.從得氧失氧的角度(原始特徵)

凡有得氧失氧發生的化學反應

2.從化合價升降的角度(表面現象)

凡有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

3.從電子轉移的角度(本質原因)

凡有電子得失(或共用電子對偏移)的化學反應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小學語文組x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草原》。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大板塊來進行我的説課。

首先,説教材。我將從教材簡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四個方面來説教材。

《草原》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一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是老舍先生,這是一篇敍事散文,記敍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陳巴爾虎旗的經歷,描繪了草原的自然美景和主人的熱情好客,表現了蒙漢情深。作為本組課文的首篇,對本組課文的教學具有示範引領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再根據第三學段的目標要求,我將從三個維度確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品析優美語句,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學習作者抒發情感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草原的美好風光及風土人情,體會蒙漢情深的深厚情誼,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

根據課文特點及學生認知水平,我確定教學重點是感受大草原的美好風光和風土人情。難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激發學生熱愛西部的情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教法學法必須遵循課標、教材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材施教。我所教的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

為此,我將採用引導點撥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教法展開我的教學。在學法的選擇上我將引導學生採用朗讀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等學法學習。

各位評委老師:接來下我將重點説説我的教學過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從五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課伊始,我將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我的導入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聽了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麼呢?是不是有種置身大草原的感覺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老舍先生一起到大草原看看!——草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為此,我將按排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同時在讀的過程中對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有疑問的句子勾畫出來,並做好批註。待學生閲讀完畢,再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交流討論彙報,教師隨機點名學生回答,適時點撥進入下一環節教學:

(三)研讀品析,體會情感

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着重培養學生的理解、感受、欣賞、評價的能力。為此,我將安排同學們再讀課文並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草原之美的?閲讀完畢,點名學生回答,現有學生自評反饋,教師再做總結。隨後,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文章重點句子,讓學生朗讀感悟,如: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學生朗讀感悟後,同桌間交流體會和感受,教師適時加以引導點撥。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基於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體現。

(四)總結全文,深化鞏固

經過前幾個環節,對課文的分析學習,教學進入了總結階段。在這一環節,我將通過多媒體播放大草原錄像。播放過程中要求學生觀看,看後結合課文內容談談感受。這一設計能從視覺上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一堂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是應當以此為新的起點,激發學生再次學習的熱情,為此,我將本課的作業設計為:

1、抄寫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

2、背誦課文第1、2自然段。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的教學過程安排,下面我將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教學的導航圖,根據作者寫作思路。我將在黑板板書:

自然風光

草原 蒙漢情深

風土人情

這樣設計的板書形象直觀,簡明扼要,有利於學生理清文章思路,對學習具有促進作用。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的説課的題目是《籃球運動行進間低手上籃》。我説課的順序是這樣的:

一、説教材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的上籃技術,行進間低手上籃是籃球運動最常用的技術,是中學籃球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着重上籃步伐的練習,為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説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為初中學生,由於初中學生具有好動,活潑的特點,但又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自學能力,針對這一特點,我採用了啟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法,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三、説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運球上籃練習,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技能目標:使學生基本掌握行進間低手上籃技術,發展學生的靈敏性和協調能力,使學生自主學習和鍛鍊。

3、情感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的優良品質,以及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團隊意識。

四、説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本節課的重點就是使學生正確的掌握籃球行進間低手上籃,同時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1、本課的教法:

A、提問教學法——通過提問奧運會和籃球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B、講解示範法——通過師生共同做行進間徒手操———原地球操———行進間球操C、討論、歸納法——討論是以如何掌握運球與上籃為中心,旨在鼓勵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對學習整堂課後的所學所感進行討論、歸納,。

2、學習方法:

A、自主探究法 B分析歸納法 C思考評價法 D總結反思法

六、説教學過程

1、準備部分:

課開始時,我先通過提問奧運會和籃球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通過師生共同做行進間徒手操———原地球操———行進間球操。讓學生有展示的平台。同時在玩的過程體會動作,通過以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掌握技術的重要性。

2、基本部分:

A、運球接力比賽:鞏固和提高學生控制球的能力,為行進間低手上籃的教學服務。

B、主動參與階段:通過先觀看事先準備好的技術圖片,接着講解動作要點,然後練習行進間低手上籃,讓學生先掌握腳步動作,再讓學生練習手持球行進間低手上籃動作,最後再對籃框做行進間低手上籃,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C、分層次教學:接着讓學生開展自主練習,小組合作,小組長髮揮骨幹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內容的三步上籃動作,通過巡視,糾正錯誤動作。

D、成功展示教學:學生互相觀摩學習,讓技術掌握較好的同學展示動作,體驗成功樂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結束部分:

課的結束部分,我安排了放鬆舞讓學生在練習的同時達到身心放鬆,另外為彌補課中動作技術學習時間的不足,還佈置學生課後進行運球技術的練習。促使學生多一些時間從事體育運動,從而達到提高身體素質,增進身體健康的目的。

七、説效果預設

1、80%以上可以掌握原地運球

2、70%以上可以掌握行進間運球

3、60%以上可以初步掌握三步上籃技術

4、預計整節課練習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為160次/分左右。

八、説教學特色

1、教學過程注重加強學生對體育方面的理論知識的滲透。

2、課堂設計在注重構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注重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3、"在教學中出示圖片,讓學生觀看後,然後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4、通過分發評價表,對學生本堂課所掌握技術動作、情感價值進行如實評價。

5、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課堂氣氛和諧,師生關係融洽,呈現富有活力的局面。

九、説教學反思

1、籃球教材,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較強,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歡獨自投籃。要求學生完成運球的興趣不強。

2、上課既要尊重學生的個性,也要讓學生學會遵守規則。

3、要重視培養學生必要的課堂習慣,如獨立學習習慣、小組合作性學習習慣的養成。

4、每一個教學活動的目標指向要清楚,過程要落實,要有實在的成效,真正讓孩子學有所得。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好,老師們好!

今天説的課題內容是《三峽》。《三峽》這篇課文選自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這篇文章被選入歷屆初中語文課本。編者把這篇課文編在人教版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一課,是因為它和本單元的其他幾篇寫景抒情的文章《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觀潮》、《湖心亭看雪》和《詩四首》相比較,《三峽》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不僅僅是一篇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更是一篇文學價值極高的山水名篇。閲讀這樣的作品,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那麼,我們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求學生學習些什麼呢?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要求,我擬定了三個學習目標,即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彙,背誦課文。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能背誦優秀詩文80篇,《三峽》是指定的背誦篇目。文言詞彙包括一個通假字闕通缺,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二、能力目標: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先總寫三峽的山,按夏、春冬之時和秋的季節順序分寫三峽的水。寫出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並理解作者凝練生動的筆墨,大筆點染細處着墨的寫法。三、情感目標:感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其中,背誦課文和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寫法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那麼,我們如何來實現預定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怎樣來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難點呢?需要多少課時才能完成學習內容,在上課之前有些什麼準備,將採用什麼學習方法和手段以及什麼樣的過程來實現學習目標呢?

由於本文篇幅不長,一共兩百字不到,語言有節奏感,易於記誦,我只安排一課時即可完成學習任務。但這必須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

説到預習,今天我在這裏要特別地説一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預習指導。一般來講,在上新課之前就給學生説一聲預習第幾課,最大限度在黑板上寫上預習哪一課,等等字樣就了事。指導學生預習光是停留在這個基礎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指導學生預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要預習什麼內容,要實現什麼目標,要達到怎樣的要求,怎樣來實現這些目標,怎樣來達到這些要求。比如學習《三峽》,要求學生要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認識生字,能理解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要基本能背誦課文。如果老師在上新課之前指導學生達到這些要求,那麼上起課來就很輕鬆,學生的興趣也濃厚,學習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所要準備的教具也簡單,就是幾頁ppt文稿,即三峽的地理位置示意圖一張,瞿塘峽風光圖一幅,夏季三峽風光圖一幅,春季或秋季風景圖一幅。

所用教法,主要以學生朗讀為主,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和寫法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比較學習法。

下面我説教學流程。

第一步,導入課題。

先從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工程説起,導入課題,然後展示三峽地理位置示意圖,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對三峽的地理位置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第二步,文學常識介紹。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課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識。這一課,要讓學生了解酈道元是北魏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要讓學生了解他的地理著作《水經注》不光是一部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它還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文學著作。

第三步,展示瞿塘風光圖,讓學生看圖説出三峽風光的特點。提問:那麼酈道元筆下的三峽有什麼特點呢?引出課文內容。

第四步,檢查預習。檢查預習不要過於繁瑣,不要面面俱到,就這一課而言,只要學生能認識生字,能理解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基本能背誦課文就可以了。可以採用抽樣檢查的方式。

第五步,四讀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抽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説出本文所寫的內容和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讓學生明白本文所寫的是三峽的山和水的特點,作者是懷着一種讚美的感情來寫的。

二讀課文,在學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帶着這樣的感情重讀課文,然後讓學生來評價。

三讀課文,分段背誦,結合註釋,疏通文意,理解各段,展示各季節風景圖,激發興趣,加深印象。

齊背第一段,讓學生抓住關鍵詞: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歸納第一段是總寫三峽山的雄奇險拔。

齊讀第二至四段,讓學生歸納這三段是寫三峽四季的水清幽秀麗的特點。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二段時,要讓學生抓住一個疾字,來突出三峽的奔放美,同時和課後第三題中所列的李白的《朝發白帝城》比較閲讀,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夏水的特點。把練習題有機地放在教學課文中來,這樣既能有利於課文的理解,也節約了作業的時間,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指導學生背誦第三段,讓學生抓住素,綠,清,影幾個關鍵詞來體會春冬之時的清幽美和良多趣味。

第四段,讓學生抓住寒,肅,悽,哀等關鍵詞和引用漁歌寫三峽的悽美。

將課文的脈絡層次和關鍵詞板書出來。因為這些內容有不可預見性,所以還是由學生來説,老師板書的為宜。這個板書清晰明瞭。

26 三 峽

(總)寫山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雄奇險拔

夏 疾壯美

(分)寫水 春冬 素,綠,清,影清幽美

秋 寒,肅,悽,哀悽婉美

四讀課文,熟讀背誦,總結全文。

讓學生談收穫,談體會,讓學生強化理解本文寫的內容是先總寫三峽山的雄奇險拔,然後按季節分寫三峽水的清幽秀麗。讓學生談談,你學了本文以後,你的思想感情有什麼變化,以此來實現情感目標。

第六步,拓展訓練。佈置學生在課外寫一處風景,以寫促讀,以此來鞏固《三峽》的寫作方法。

最後一步,用一兩句話介紹三峽大壩建成以後的三峽風光,希望大家有機會去觀賞來結束課文教學。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重在指導閲讀,通過四次朗讀來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學習難點。學生閲讀文章要多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特別是文言文,如果不讓學生熟讀,那麼學生聽起來就像聽天書一般。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充分理解《三峽》不光是地理著作的名篇,它也是一篇文學價值極高的寫景美文。

最後,我特別要説明的是無論課件也好,還是教學流程的設計也好,都要有兩種準備,一種是我前面所説的多媒體課件和教學過程設計的準備,另一種就是傳統的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手段的準備,比如掛圖或卡片,以備停電用。大家都知道,我們的ppt課件是要用電腦和數字投影儀的,但如果遇上停電或電腦壞損怎麼辦?所以傳統的教學手段也要預備好。我昨天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情況,突然電腦死機了,不能用,只好臨時啟動預案。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內容,説得不好,請大家多批評。謝謝!

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鄂教版品德與生活二下第5課《節約用水》(第一課時)。下面分四個部分向各位進行解説。

一、課前:關注學情,把握標高,以學定教

本課是依據《課程標準》中“節約資源,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一目標而編寫的。長江和清江在我們宜都穿境而過,宜都的孩子似乎沒有缺水的體驗,這是一個基本學情,也是應該突破的難點;同時,“節約用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對教學深度的挖掘不夠,就會使教學流於形式,因此,我決定以多維度的感悟體驗、對話思考為主要的教法和學法,在教學深度上做文章。讓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師生共享經驗、共同發展的過程。

基於以上思考,本課的目標定位是:情感與態度:體驗水資源的珍貴和來之不易。行為與習慣: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知識與技能:瞭解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自來水的'生產過程,懂得水資源的寶貴。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藉助情景和數據、聯繫生活、結合實踐,體驗水資源的寶貴。

從後來的教學效果來看,這個定位還是十分科學準確的。

二、課中:緊扣生活,多維體驗,突破難點

為達成上述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活動板塊,教學預設與實際教學如下:

一是創設情境體驗,引出話題。開課導入,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傾聽,猜一猜這是什麼聲音。靜靜教室裏,課件播放出“叮咚——叮咚”的水滴聲,不言而喻,孩子們知道這是水聲,這種放大了的水滴聲既讓學生體驗到水之秀美,又引發他們對水的親切感。

二是聯繫生活體驗,體會水的作用大。這一環節主要是圍繞“生活離不開水”“生命離不開水”兩個觀點來展開探究的。對於“生活離不開水”,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鏈:生活中,我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需要用到水?看誰想得多!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列舉了生活中時時處處需要用到的水,在交流中深刻感受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生產中處處離不開水。

對於“生命離不開水”,我選用了兩個情景,一是停水帶來的麻煩,這個經歷孩子們幾乎都遇到過;另一個展示雲南等西部地區缺水的情景。一個個乾涸的場面深深地觸動了學生,通過換位體驗,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水對於生命是多麼的重要!

三是藉助數據體驗,感受水的珍貴。為了讓學生知道水資源的有限,一是利用課件演示,出示了一組統計圖,讓學生感知:地球上的鹹水佔97%,淡水約佔3%,而可利用的淡水約只佔0.5%。二是採用算一算的方式:如果每人浪費1滴水,全國就浪費13億滴水,相當於浪費120噸水。假如一個三口之家,每月平均用水10噸,這樣算,能用多久呢?真實的數據,理性的分析,讓學生體會到:節約無小事。

四是結合實踐體驗,學會節約用水。在這個教學環節,聽了同學們介紹節約用水的竅門之後,我隨機追問:大家講的經驗都很好,老師想知道,大家都做到了節約用水嗎?假如有人在浪費水,你會對他怎麼説?這時有一個學生説自己的表姐刷牙時候喜歡一直開着水龍頭,很浪費。

我靈機一動,説:假如我就是你的表姐,你現在會怎樣説服我,讓我改掉這個壞習慣?話題一拋出來,馬上有很多同學舉手加入了勸説的行列,可我這個“表姐”還是不服氣,説:“我每個月都是交了水費的,浪費的是我自己的錢。”有個學生馬上站起反駁:有錢也不能浪費水,水是我們大家的;還有位學生説:在沒有水的地方,再多的錢也買不到一滴水。在互動中,學生肺腑之言成為一個個動態生成的亮點。

生活是課堂的延續,為了讓學生帶着這些經驗走進生活,我請他們回家後與家人一起擬定節水計劃,填寫節水計劃表,爭做節水小能手,並約定一個月後來交流家庭節水情況。

三、課後:及時反思,優化過程,追求高效

四個環節,組構成了結構完整的活動鏈,四次由淺入深的多維度體驗,使教學達到了較好的預期效果。

可是課後靜下來再思考,我發現有兩個地方很值得反思:比如在“藉助數據體驗,感受水的珍貴”教學環節,我滿以為藉助課件出示了統計圖,學生會在對比中能直觀地感悟到水資源的珍貴,可是事與願違,同學們表現的比較沉悶,談感受也十分空洞。為什麼會這樣?經過反思,我明白了:二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為主,對於他們來説,抽象的數據很乏味,認知能力還不適宜理解那麼多、那麼大的數據。我認識到,必須從低年級孩子的思維特點出發,於是,在第二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現場演示實驗、直觀體驗的方法。操作過程如下:

師出示一個裝着100毫升水的量杯説:假如這個量杯裏裝的就是地球上所有的水,在這裏面有海水,也有淡水,海水就是鹹水,我們可以直接利用嗎?現在我把地球上的水分為鹹水和淡水(師用吸管吸入3毫升水)猜猜,哪部分水是淡水?這些淡水是不是都可以利用呢?不是,有的是冰川,有的是地下水,有的已經被我們污染了。(師用吸管滴一滴水)這才是我們可以利用的,請大家仔細觀察,是多少呢?(只有一滴!)

孩子們看完了現場演示很受啟發,爭先恐後發言,有的説:地球號稱水球,以前我一直以為地球上的水是用不完的,現在才知道:原來我們可以利用的水是很少很少的。還有的説:每一滴水都很珍貴,我們不能浪費。

為了進一步強化體驗自來水來之不易,此處我播放了“小水滴的自我介紹”視頻,對自來水的加工傳輸過程做了充分的展現,欣賞完這段活靈活現的視頻後同學們紛紛舉手,有的説:現在我才知道:即使是生活在水鄉,我們用的每一滴自來水的都是來之不易的。有的説:我覺得浪費每一滴水都是可恥的!聽到孩子們的心聲,我會心地笑了。

四、幾點體會和感悟——

通過教學《節約用水》,我有這樣幾點體會和感悟,覺得可以用來指導我今後的教學——

第一、品德與生活課堂只有生動地迴歸生活,才能觸動孩子們的心靈;只有深刻地揭示生活,才能引起積極地反思、體悟;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動真情、明事理,獲得理想的效果。

第二、選擇學習方式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教學內容一定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諸多事實證明,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不合學情,會適得其反,或事倍功半。

第三、教學預設不是一成不變的,課堂上往往會出現意料之外的變化,抓住轉瞬即逝的偶然因素,做足動態生成的文章,用好學生這個活資源,不僅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駕馭、調控策略。

總之,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因此,本課教學可能還會一些需要繼續完善的地方,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探討。以上説課不知當否,請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數學大綱提出,學前班數學必須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教與學的關係,使幼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據這一要求,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基本要求和學前幼兒年齡特徵,在制定本節課教學目的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能用用語言、圖畫或手勢語描述自己的圖形經驗,大膽與同伴交流。

2.能進行創意動作表達。

二、説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各種幾何圖形,區分圓形和橢圓形。

三、説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幼兒區分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點。

四、説教學準備

學具:各種圖形的紙片 由圓形和橢圓形拼成的各種圖案。

五.説教法

本節課採用的主要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等。

六.説教學過程:

在活動中,突出觀察、比較、啟發談話,大膽發現,使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且與教法相結合,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勇於探索,創新,求知的良好品質,這樣做,使幼兒明白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同時要學會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 觀察思考,探究新知識;

(三) 鞏固強化,完善新知識;

1、 採用啟發式談話法——活動開始,以幼兒熟知的各種幾何拼搭的物體引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等,通過看一看,説一説,比一比。認識各種圖形。

2、 採用(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重要環節介紹:幼兒自選認識的圖形,交流和討論:這是什麼圖形?它是什麼樣的?我看見過什麼東西像這個圖形?老師觀察瞭解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圖形,能夠説出哪些圖形特徵和相似物。如果在認識長方形和梯形時,幼兒容易混淆,讓幼兒跟着老師一起變魔術“把長方形紙變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兒進一步掌握三種圖形的區別,同時,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培養了幼兒勤動手動腳,勤探索的良好品質。

3、 採用遊戲法——鞏固強化遊戲:照我説的做

教師發信號,幼兒根據信號自創動作到相應的圖形裏。如:請像小貓一樣走進圓形裏,像水一樣流進長方形裏,像雲一樣飄進梯形裏。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學與遊戲結合一起自然會讓小朋友們感興趣而不覺枯燥無味了...

説課稿 篇8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組教材中的第四篇課文《我的“長生果”》。

本組教材以“我愛閲讀”為專題進行編排。這篇略讀課文通過著名作家葉文玲童年時讀書、作文的經歷,點明瞭讀寫中吸收與傾吐的關係。

課文的教學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悟作者對書的情感,體會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結合實際讓學生明白讀寫間的關係,學習一些讀寫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閲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並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

本課學生要完成的學習目標有三個:1、認識1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因為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所以我採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按閲讀提示,先讓學生自讀自悟,把握主要內容,想想作者寫了少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然後,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幾遍做一些批註,同小組的同學交流體會。最後,明確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並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下面我就説一下這節課的教學流程。

第一部分是師生談話,導入課題。首先我向同學們提出問題:“聽説過‘長生果’嗎?吃了長生果會怎麼樣?”並板書“長生果”這三個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學生會自由發言,談自己對長生果的理解,然後引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第二部分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部分共設計三個環節:首先進行過渡,問學生們讀了課題以後,會有哪些問題?指名回答後我用課件出示初讀課文的要求是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課文讀通順、流利並標好課文自然段的序號。2、把課後的12個生字的字音讀準確,讀後同桌之間可以互相檢查一下生字認讀情況。第二個環節就是學生自由讀文。最後通過課件出示12個生字來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在這個環節我採用指名讀、齊讀兩種方法進行檢測,出現問題及時糾正。

第三部分是細讀課文,感情體會。

第一個環節我又一次出示細讀課文的要求:先讓學生默讀課文並思考:我的“長生果”是什麼?然後看一看作者寫出童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找到有關的語句畫下來。默讀後小組交流討論答案,最後是全班彙報。通過交流彙報解決了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我的“長生果”是書。

(2)讀書經歷:從小畫片到連環畫、文藝書籍,最後是中外名著。在這裏我會指名讓學生讀相關的段落,並加以指導朗讀。

(3)作者是怎樣讀這些書的?用了哪些詞語?從作者這樣讀書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會説體會到作者非常喜歡讀書。

(4)作文往事,包括兩件事,一是《秋天來了》,二是《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在這裏也會指導相關的句段。

(5)作者從作文中悟到了哪些道理?通過讀11、14自然段,師生總結出:構思要別出心裁;落筆要與眾不同;要寫真情實感;離不開借鑑和模仿,但也要自己創造。

(6)你覺得讀書和作文有什麼聯繫嗎?從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你的啟示。

這一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按老師的閲讀要求自己學習、小組討論、全班交流來理解感悟課文,並重點指導了第三和第九自然段的朗讀。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是對寫作有非常大的幫助,“我的長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書是可以流傳下來的,我們通過讀書可以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書就像“長生果”一樣不老,也像“長生果“一樣,對我們有好處。從而來引導學生熱愛讀書並能像作者那樣學會借鑑與模仿。

第四部分是積累語言,交流感受。先讓學生談自己學習了這篇課文,有哪些收穫?然後把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讀給大家聽,課下把這課的成語和優美句子積累在讀書筆記本上。

六、説板書設計

4、我的“長生果”

長生果:書

讀書經歷:小畫片→連環畫→文藝書籍→中外名著

作文往事:《秋天來了》《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z044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