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説課稿《比的應用》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説課稿《比的應用》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説課稿《比的應用》,歡迎閲讀與收藏。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説課稿《比的應用》

小學六年級數學説課稿《比的應用》1

一、教材分析及地位:

本節課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三單元最後一節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理解了分數與比的聯繫,掌握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它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並在實際生活工作中有廣泛的應用。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題方法,不僅能有效地解決生活、生產中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問題,也為今後學習“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礎。

按比例分配問題看似新知,實際上是用比的意義和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甚至解決過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一定體悟和經驗,只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繼而形成數學模型。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六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 1、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按比例分配是比的一種應用,又是“平均分”的發展,以加深對按比例分配的意義的理解。

2、通過解決問題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徵以及解題方法,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

3、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關注學生自主探索意識、靈活思維品質過程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體會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現實意義和特徵,探索並掌握其解決策略,能正確解決相關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把比轉化分數或成份,再使題目轉化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或歸一應用題來解決。

教具準備: 幻燈片電視

三、教學設想:

本着《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要運用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與現實世界密切聯繫。”這一理念,對比新舊教材對該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情的需求,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環節:熱身練習,複習鋪墊;激趣引入,揭示概念;引導探究,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體系;分層練習,拓展延伸。力求達到課堂環節環環相扣,學生認知步步為營。在每個環節中也只是預設了有層次性和目的性較強的問題,而給學生以較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以問題為引路,在學習活動中活躍思維、暢所欲言,使所學的知識自然生成,使學生既對只是有較深的體驗和理解,又可提高能力、訓練思維,使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穫,有所發展。

四、教法和學法

所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教學中要因勢利導,採用合理的教法,教給學法,掌握學法,學會用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法我總體歸納為兩點:

1、“引導—探索”是本節可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式。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師只是適當的點撥引領,而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提高能力。

2、緊密結合實際體現數學的應用性。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只是流於簡單的解題訓練,而忽略了數學自身的應用價值,本節課我將力求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體現其應用性,將數學生活化。例如:截木棒,分蘋果,種樹,分紅利等情景的引入,問題的呈現,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而用於生活,體現數學價值的'同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五、課堂流程

<一>、熱身練習、複習鋪墊

1、 35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長()米,2段長()米,5段長()米。

2、六二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2:3,男生佔全班的(),女生佔全班的()。

3、鹽和水的比是1:10,鹽佔鹽水的( ),水佔鹽水的( )。

(設計意圖:從學生最基本的認知水平出發,複習舊知,為新知做好鋪墊,同時讓學生以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二>,情景引入,揭示意義

1、一根木棒,按1:1分成兩段,你如何分?

2、一個蘋果3個同學來吃,如果讓你來分,你如何分?

教師:像這樣將一個物體等分成若干份,叫做平均分。

3、生活中的比

(1)我們喝的鮮橙中橙汁與水的比是2:9.

(2)安利洗滌劑與水的正常比是1:8.

(3)媽媽做米飯時,水與大米的比是2:1.

質疑:所給信息中,兩個部分量是平均分嗎?

教師:像這樣的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也就是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出示課題:比的應用———按比例分配

(設計意圖;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易於解決的例子和生活中的比,使學生體會“平均分”和“按比例分”只是兩種分配方式,“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的特例,而“按比例分”是“平均分”的發展,從而體會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1. 一個農場計劃在100公頃地裏播種大豆和玉米。播種的面積比是3:2。兩中作物各播種多少公頃?

問題2. 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各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47人,二班45人,三班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最主要的一個環節,以教材中的兩個例題為依據,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師只是適當進行點撥,以及線段圖的出示,讓學生從份數轉化成分數,然後用分數乘法的意義解決問題,加強學生對部分量和總量之間關係的掌握,讓後在用份數歸一的方法解決,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思維品質。)

<四>、對比歸納,形成體系

同時呈現已解決的兩個問題:

1、兩個問題有什麼相同點?

2、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

3、小組交流,歸納概括。

(設計意圖:將已經解決的兩個問題同時呈現,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歸納概括“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策略,從而形成數學模型。)

<五>、分層練習,鞏固延伸

1、基本練習

(1)一個三角形三各邊的長度比是3:5:4.這個三角形的周長是36釐米,三條邊的長度分別是多少釐米?

(2)甲、乙、丙三個數的比是2:3:4.這三個數的平均數是12.這三個數分別是多少?

2、應用拓展

小明説:“我爸爸和王叔叔合作投資做生意,爸爸投資8000元,王叔叔投資4000元,一年後共獲利3000元,請你幫我算一算,我爸爸和王叔叔各應分得多少元錢?”

(設計意圖: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練習是課堂教學效果的體現和驗證,我設計的練習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有利於數學知識的領會、掌握、鞏固和發展,並能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小學六年級數學説課稿《比的應用》2

一、説教材

教學內容:

我講授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第一課時,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問題。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繫,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方便於學生對知識的遷移,也有利於加強知識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繫,為今後學習正比例知識埋下伏筆。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徵及解題方法.

(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的比來分配一個數量。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佔總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二、説學情

對於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

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體悟和經驗,但是對於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並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範的分配方法。

三、説教法和學法

教師努力去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探討新知識。

本課採取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並學會比較、分析、歸納、綜合,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貼近學生的思維調動區,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新課標提出:通過學生關注和感興趣的實例作為認識的背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得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所以我設計瞭如下問題:一班30人,二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1班和2班。怎樣分合理?

這個環節讓學生説出分的方法(平均分和按人數來分),進而引出課題——《比的應用》。這樣使學生意識到抽象的數學知識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活生生的原型,“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

息”,感受到生活經驗數學化與數學經驗生活化。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的發展變化與延伸,為分散難點起着積極的遷移作用。

第二個環節: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出示課本情境圖。如果把這筐橘子按3:2分,怎麼去分?

教師引導:在這兒分橘子時,3:2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説説。(一班最少分3個時,二班分2個)。接着往下分,怎麼去分呢?同桌互相討論。彙報,師生填表。從表格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麼?(大班分的橘子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二班分的橘子數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不管怎麼分,每次都按3:2來分的。)

2、出示課本主題圖。如果把140個橘子按3:2來分,怎麼去分?

因為有了前面分橘子的基礎。學生很快就會完成表格。這就是列表法解數學題。

3、利用課件幫助理解、掌握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題中數量關係:題目要分配什麼?按照什麼分配?

重點思考討論:從3:2這個比中,你能知道什麼?接下來鼓勵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2、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麼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這樣設計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靈活地依據提出的方法調換教學順序,並引導學生掌握兩種不同的解題方法。安排學生的小組討論方式能使學生一開始就暢所欲言,把幾種不

同思路比較和聯繫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並注意培養學生的檢驗能力。

第三個環節: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我設計的練習題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2、提升練習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所以我設計了《營養搭配》這麼一道題用以拓展延伸。這一環節着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並及時的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第四個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你學會了什麼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六年級數學説課稿《比的應用》3

説教材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例的應用,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並學會解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應用題,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通過兩個例題,講解正、反比例應用題的解法通過講解使學生掌握正、反比例應用題的特點以及解題的步驟。

用正、反比例解應用題,首先要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係,能從題中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或積)是一定的,從而判斷這兩種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後設未知數X,比例解答,判斷過程也是正反比例意義實際應用的過程。

説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

2、使學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應用題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2、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自己探索,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判斷題中數量成何比例,根據相等關係列出關係式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合作學習。

説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正、反比例的應用,因此通過本小節的教學,使學生加深對正、反比例的意義的理解,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

學習例題正、反比例的應用題。學生在已學過的四則應用題中,實際已經接觸只是用歸一,歸總的方法來解答,因此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用已學過的方法解答:再引導運用新知做這樣用移類比的轉化思想進行教學,使新知識不新,舊知識不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讓學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後問:這道題裏有哪兩種量?成什麼比例關係?為什麼?引導生判斷兩種量的比例關係,再根據比例的意義列出等式解答,這樣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與舊知識的聯繫。

三、新課小結

通過例題的講解,學生總結用比例解答應用題關鍵?

四、練習提高

1、基礎練習

2、判斷説理不解答

3、變成練習

五、本課小結

六、效果預測

本節課學會找兩種相關聯的量,並學會判斷這兩種是否成正、反比例關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qplv9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