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小學科學説課稿四篇

關於小學科學説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科學説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學科學説課稿四篇

小學科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消化器官》是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學《自然》五年級下冊第23課,內容主要包括: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認識消化器官的作用、消化器官衞生保健教育,是繼《食物的營養》之後具體認識人體的器官。消化器官是人體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人體知識中佔有重要地位,學習消化器官,既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器官在人體的主要作用,又為今後學習人體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準備。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過程,教學難點是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人體的消化器官及功能,知道食物的大致消化過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認真細緻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分析、綜合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飲食衞生習慣。

三、教學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分組實驗材料——試管、澱粉液、小燒杯、碘酒、滴管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激發探究慾望

⑴演示實驗:出示兩根裝水的試管和一些米飯、白糖,把白糖和米飯分別放入盛水的試管裏搖動,讓學生觀察出現的實驗現象。目的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⑵提出問題:“像米飯這樣不溶解於水的食物人體能吸收嗎?是怎樣被消化吸引的呢?”引導學生討論。這一問題其實就是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問題的提出有利於讓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去學習,在學習活動中抓住核心,有選擇有重點的學習科學知識。

⑶揭示課題。

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又激發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慾望,使新課的出示水到渠成。

2、討論交流

認識消化器官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首先提出了一個開放性問題“你知道人體有哪些消化器官,説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然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使學生取長補短,豐富對消化器官的認識。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用多媒體課件,按順序把各個消化器官依次展示給學生看。

最後,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身體,互相説一説消化器官,並指一指它們的大體位置。

這樣的設計,既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比較完整的體系中,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驗探究

認識消化過程

⑴瞭解唾液的作用

⑵認識各消化器官的作用

口腔:初步消化

食管:運送食物

胃:繼續消化

小腸:充分消化,充分吸收

大腸:殘渣通道

⑶理解食物的消化過程

首先讓學生對照消化器官作用圖,分組討論食物的消化過程,並在小組內交流。

然後,在學生交流彙報的基礎上,總結食物的消化過程。

最後,讓學生對照消化器官作用圖,用自己的話,準確、

全面、系統的説一説食物的消化過程。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告訴我們: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這部分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寓教於樂,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聯繫實際,進行飲食衞生教育

學生認識了消化器官的作用,理解了食物的消化過程,在此基礎上,先讓學生説一説消化器官對人體的重要性,再聯繫生活經驗,談一談怎樣保護人體的消化器官。最後,提出一個拓展延伸問題“我們有過消化器官生病的經歷嗎?原因是什麼?”

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觀念。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暢所欲言,體驗學習的樂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就教師的教學方法來説,主要採取了

1、探究研討法,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觀察實驗——思考與結論”的科學探究歷程,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2、觀察實驗法,通過學生實驗和觀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分組討論法,採用分組討論的方法,使每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

就學生的學習方法來説,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看、想、議、説、做”等活動,以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看一看,就是讓學生看實驗現象,看消化器官的大體位置。

想一想,就是在每個環節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議一議,是通過小組內的討論評議,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人人蔘與學習,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説一説,就是讓學生説消化器官的名稱,説食物的消化過程,説保護消化器官的方法,讓學生在説中學,學中説。

做一做,就是讓學生動手做唾液消化澱粉的實驗,經歷科學探究過程。

在整個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既經歷了科學探究的歷程,又學得了科學知識,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

小學科學説課稿 篇2

三年級科學開學第一課

帶走了一批成熟的六年級,引來的是一批“幼稚”的小不點,小歸小,卻是個個古靈精怪。特別是那幫男生,對科學有一股特別的“感情”。如何讓這批朦朧的“未來科學家”做好準備,成了我第一課的重點。

經過網絡上專家同事的指導和自己的深思,我精心準備了第一課。孩子們人生第一次科學課,就是被我“忽悠”着來的。

看我設置的問題

一、 科學課是門什麼課?它要帶我們學些什麼東西?

這個問題是很多孩子想要了解的,而且他們已經知道了許多關於科學的事情。

看看孩子的回答:1、科學就是帶領我們去探索

2、科學就是讓我們觀察

3、科學就是我們去做實驗

4、科學裏有許多好玩的知識等等

學習哪些東西?1、植物和動物

2、我看見要我們養蝸牛

3、可能還要學習許多實驗吧

孩子的聰明勁不得不讓人佩服,在學習以前,他們已經能夠從各個方面提取對科學的認識,這也反映出這些城市的家長對孩子科學方面教育的成果吧。至少在興趣方面,許多家長做得還是非常棒的!

二、 怎樣即輕鬆又快樂的學好科學?

學生表現出的對於科學學習的勁頭,讓我異常興奮和感動。同時,學生一定想更好的學習好科學知識。這個問題學生的回答很統一。

1、 我們要仔細觀察

2、 我們上課要認真聽

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我們看出我們教育後的端倪,統一而死板的教育後果。學生很少會有更好的回答方式,可是我自己又企望他們做怎麼樣的回答呢?

其實,學生能夠回答出觀察,已經在我的“圈套”裏面了,觀察時整個三年級階段我們要學習的核心內容,什麼是觀察呢?學生是如何理解的呢?我詢問。

於是,回答出來了,觀察就是仔細的看。大部分學生就是這麼説。仔細的看,認真地看,學生的理解很準確。

為什麼要仔細?

不仔細我們就收集不到需要的東西,不仔細我們就會錯過要觀察的東西。學生的回答,很好。只是要讓孩子做到仔細,談何容易。只能在後面慢慢來了,並且我從美國的“哥倫比亞”號事件談起,讓學生更實際的認識到仔細的重要性。學生們很習慣聽故事,希望他們能從這些故事中,學到點東西。

在觀察過程中,除了看之外,我們還有其它的方法瞭解更多信息嗎?

關於這個問題孩子的回答,差異性比較大。

典型的回答

1、 查詢。可以上電腦查資料、可以查閲書本、可以多看課外書,很奇怪的事情,走讀班的孩子很注意去“查”資料,而住宿班也許是因為住校的緣故,很少有這方面的回答。

2、 實踐。好多學生提到,觀察過程中,我們可以去實踐下,所謂實踐就是到大自然去觀察,去摸摸看。極少數的班級提到可以做做比較。

遺憾的是,沒有孩子提到記錄和合作的內容。也許這正是三年級孩子最缺乏的東西,也是最需要學習的部分。

因此,我要求每個孩子準備一本小記錄本,專門用來記錄科學,希望孩子們在以後的日子裏,能將記錄本用好。

最後,我要求孩子們保持傾聽的習慣,所謂傾聽就是要認真仔細的聽,在聽別人或者老師説話時,不可以插嘴,有問題舉手回答。這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

三年級孩子的習慣培養,任重而道遠,希望我能和全體孩子一起努力,讓孩子們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快樂的學好科學。

小學科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水》這課是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水和空氣》的第一課。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質,也是液體的典型代表。學生已經在生活中積累了大量有關水的認知經驗,比如水可以用來洗衣服,水可以喝等等。這些知識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關,學生對於水也比較感興趣。

二、説教法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初步分析和教材的初步分析。我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愛玩、愛動,特別是對三年級的學生的學習特點,整節課我以“找水”來貫穿,這樣就比較貼近玩中學。三年級學生剛接觸科學,我認為小學科學是一門啟蒙課,教學的重點就是對科學感興趣,這其實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需要我們的老師不斷的探究與實踐。因為水是學生平時很常見的物質,《水》這課也是第一課,為下面的教學做了鋪墊。 根據我對本課的設計思路,我為該課的教學制定了如下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1、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

2、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

2、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三、説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結合課件,認識水。

在這個環節中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通過讓學生回憶,瞭解學生的前概念。為下面的探究活動打好基礎。

(三)探究活動,找水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認識水和其他物質。這個環節我是通過“找水”來貫穿整個過程。讓學生在石頭、木頭、樹葉、空氣、醋這幾種物質裏,藉助於身體器官來辨認幾種物質並找出水。

(四)分類

這一部分讓學生把幾種物質進行分類,分成固體、液體、

氣體。

(五)倡議節水,進行思想教育

(六)課堂小結,談收穫

(七)佈置課外作業

總的來説,我的設想和實際操作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有所改進。

小學科學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這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單元的第1課時。

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四個方面對這一課作一個簡略的分析。

一、首先對教材的分析

《 …》單元… ,引領學生探究…,本單元知識的編排由淺入深逐步展開,先研究…,再……,

本課是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教材共2頁,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研究…,這一活動是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來自行設計實驗、檢驗推測。教科書設置了幾個連續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實驗後,進行思考與討論,並進行科學的推測。第三部分…本課的教學為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課程標準提出:要加強探究式學習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結合對教材研究,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通過對…實驗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明白……

(2)在對…的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親歷…會…,掌握…

(3)在探究活動中,能積極提問、思考、闡述依據;樂於合作交流,養成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培養…意識。

本課的主要科學詞彙有:數據測量、對比實驗、…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將本課的重點確定為:通過…等活動,理解…,

由於…,我將難點定為: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並注意…

二、對學情的分析

五年級學生通過2年多的科學課學習,求知慾和參與科學活動的願望明顯增強。他們已具有了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思維已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但仍然需要直觀形象作支撐。他們已經初步掌握了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學會了自己收集資料和進行課堂記錄的習慣,大部分學生已會進行仔細的、持續的觀察,學生在實驗前已具備了提出假設,然後設計實驗計劃,最後進行實驗驗證的探究能力。但學生常常急於動手,過多地沉溺於動手的快樂中,而缺少理性思維,教學中教師要留足時間給學生思考,要強調實驗前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並認識到重複實驗的意義。

五年級學生對於…是有一定認識的,生活中…,他們能夠…;但缺乏系統的知識建構,還不能準確地説清楚…,大多數同學沒有深入地研究、思考過…因此,以…活動為載體,引領學生在…中理解本課知識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實驗的方法,學生已接觸過,有一定的瞭解。但學生的思維還缺乏嚴謹性,知識遷移的水平也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學生設計對比實驗,尤其對於實驗的細節還是有一定困難,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等都需要老師的指導。他們還將學習用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表格處理數據。

三、説教法與學法

科學課堂好比引導學生過河,教學中必須運用好恰當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過河"的下腳石,但又不能越過這個度,教師只着重從內容、方法上作啟發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我從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認識出發,適當創設一些教學情景,主要採用"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同時綜合運用討論法、實驗觀察法,並結合多媒體來組織課堂教學。

與教法相適應,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落實科學教學的開放性,本課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分組實驗,小組合作交流,思維互補,在課堂上"授以魚",更"授之以漁".本課我會特別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教給學生觀察、推測、探究、驗證的科學學習方法。重點培養學生善於動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學習習慣。

為了促進學生有更為豐富的觀察手段,積極探究,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將在課前作如下充分的準備:首先我會精心製作好多媒體課件,…小組探究準備:實驗記錄表,…

為簡約課堂教學,以平常心上好常態課,()落實科學作業進課堂,我會靈活運用省教研室與省教材中心合編的作業本。裏面的活動記錄作為課堂探究記錄表使用,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裏面的課堂練習作為教師和學生了解自己達到教學要求程度的練習題

四、説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課在啟發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的指導下,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究過程。本課我主要通過四個環節來展開:

1、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2、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3、設計實驗、深入探究;

4、拓展延伸、深化認識。這四個環節的時間比預設為3、10、17、5分鐘。具體闡述如下:

第一個環節是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著名教育家於漪説得好:"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教學開始,我出示…,並提問:

當學生還在回味…帶來的視覺上的衝擊時,我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作出自己的猜測。

然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使他們真正參與到科學探究中,訓練孩子們的思維能力,瞭解學生的前概念水平。

在此引出今天的新課,並板書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提出問題、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我一步步引導學生思考

1、觀察……

2、小組合作記錄討論……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學生在……過程中,發現問題,並作出自己的推測。為下面的探究活動作鋪墊,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真相的慾望)

第三個環節是設計實驗、深入探究…

這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環節。關鍵就在與設計好實驗,控制住變量,在學生掌握大量事實資料後,通過交流比較分析,抽象歸納形成新概念。

(1)小組彙報並確定實驗方案(要求學生説出方案設計的理由)

(2)師指導: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進行巡視和指導,親身介入並認真觀察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隨時掌握他們在活動中所取得的進展、面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對活動的狀況及時作出判斷,並決定應當採取的指導策略。

實驗結束後,彙報實驗現象,我在課件上展示實驗結果,然後引導學生交流:先讓學生説説他們自己的發現和總結出來的結論。在他們原有的結論上加以指導和糾正。

這樣對不同實驗方法的思考與比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 師生小結:

1、小組再實驗觀察、記錄現象。

2、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討論。

3、歸納整理,對教學效果及時進行反饋,瞭解學生的探究情況。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讓學生在動手之前先動腦,動手之後也動腦,給他們充分的思考空間和探索空間,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鞏固學生知識;提高探究能力,體會反覆實驗的重要意義。)

課到此時,進入第四個環節:拓展延伸、深化認識

"學以致用",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在掌握知識後把它轉化為技能,去解決新的問題。多媒體展示幾個常見而沒有認真觀察過的現象,學生解釋。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進一步促使學生對大千世界的熱愛和精細觀察,活躍課堂氣氛,培養激發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課外探究活動,使學生養成課外堅持探究的好習慣)

最後2分鐘讓學生完成課堂練習,教師巡迴面批,對教學進行評價。

為集中學生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本課我設計了動態的圖文式板書,直觀的圖畫,簡潔的文字,結合課件展示,使學生一目瞭然地看清知識結構,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加深對新概念的構建和理解。

總的來説,我這節課,突出了以下幾點:

1、體現科學要以探究為核心,在課堂上,我充分讓學生……;

2、注重材料的結構性。在某種程度上説,科學課堂的有效性,往往被材料所控制,在我的教學中,這些教學材料在適當的時候分階段地呈現或分發給學生,教師注意做好材料在實驗前的保密工作。在學生實驗完成後,準備反饋交流前及時提醒學生整理回收材料,完善科學記錄單,使學生養成一心一意地傾聽的習慣。

3、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還注重評價機制的運用,本課我在教師觀察、與學生談話、指導學生實驗及報告單填寫等過程中,瞭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並運用激勵性語言給予適當的鼓勵,倡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y72l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