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品】音樂説課稿彙編8篇

【精品】音樂説課稿彙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音樂説課稿彙編8篇

音樂説課稿 篇1

活動目標:

1、 通過創編這一集體舞,培養與提高幼兒的創造性及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2、 引導幼兒學習通過隊形的穿、繞及舞蹈動作來表現花籃的手工編織過程。

3、 進一步培養幼兒對舞蹈 活動的興趣,增強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編花藍》及入場的樂曲磁帶、錄音機

2、五顏六色的絹花一束

3、每人一個利用方便麪碗等各種廢舊材料做成的花藍編織的半成品

4、 模具(演示隊形)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韻律活動《郊遊》入場

2、 發聲練習《歡樂頌》 練習跳音與連音

第一遍用“啦”和“嗚”來唱,第二遍分組,一組唱詞,一組唱襯詞

3、 複習歌曲《夏天》

(二) 基本部分

1、 夏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呢?你們瞧:―――出示花束,“我們編個花藍把它裝起來吧”引起幼兒編花藍的願望。

2、 播放《編花藍》的歌曲,幼兒手工操 作-編織各種廢舊材料製作的花藍,感受編織的方法。

3、 請幼兒自由結伴,用自己的身體編織一個大花藍(分組進行)

4、 創編舞蹈《編花藍》

(1) 出示玩具花藍,請幼兒觀察“支架”與“枝條”部分,啟發幼兒在創編時將人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做支架,一部分人做枝條,注意支架是固定的,應該站成什麼隊形,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枝條很長,怎樣做可以表現枝條在支架間來回穿動?

(2) 將幼兒分為三組,鼓勵他們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創編動作,先邊唱邊編,教師巡迴參與,再統一放音樂,三組一起來一次。

(3) 請出其中的一組來將自己的創編成果進行展示

音樂結束時,教師啟發枝條和枝架應互相纏繞在一起,擺出最後的造型。

(4) 創編豐富支架的動作:

a、 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編、跳。

b、 請一些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後面的舞蹈中可學習借鑑他們的動作)

c、 男女互換,女孩子做“枝條”教師啟發“枝條在來回穿動時,除了用小碎步表現以外,還可以用什麼舞步來表現?”鼓勵女孩子換一種舞步。

活動結束

(1) 節奏兒歌《我真的很不錯》

(2) “我們一起到更遠的地方去玩一玩吧”-隨《效遊》的音樂出活動室。

音樂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學習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感受到文中語言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和美的薰陶,培養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目標:

1、自學課文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內容提出問題。

2、繼續學習積累與表達,在閲讀中讀懂文章結構,學習總起分述的寫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感受其悠久的音樂文化和獨特的音樂氛圍。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運用質疑課題、閲讀全文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維也納之所以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

2、感受音樂之都維也納的音樂氛圍。

二、説教法:

1、因為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在學習第一節時,老師讓學生看圖片,欣賞維也納的風光,知道它是個怎樣的地方。為了説明音樂在當地的普及,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了貝多芬廣場、海頓街……等圖片,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效果不錯。這樣創設與課文內容相近的情境,為個性化的朗讀作保障。

2、從閲讀中學習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但同樣也離不開對文本的朗讀,感悟,只有讓學生讀出、悟到,才會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內心的情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就必須讓學生自己在閲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課文舉了“國家歌劇院”來説明歌劇院、音樂廳的星羅棋佈,極富典型性。建築物的描寫方法十分有序。“國家歌劇院”按由外及內的順序描寫,這對學生把握狀建築之物的作文來説,有着指導意義。我在上課文中的四個方面時,不平均用力,有側重點,主要抓住第三、四方面來講,讓學生感受作者的寫作方法。本單元都是遊記類文章,在課上進行了寫作能力的滲透後,也習得了一些寫遊記的方法。

3、強調個性化朗讀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同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對語言形成獨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讀處理方法。在教學中,我也力求鼓勵學生在各自感悟語言的基礎上,用不同的朗讀處理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從而達到個性化朗讀的目的,真正做到從讀中感悟,能夠自己解決問題。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我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在師生對話、互動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所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學中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朗讀。我在課中要加強朗讀訓練,抓住關鍵的語言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注重感悟體驗。如,我指導學生抓住“到處”、“許多”、“就連……也……”來體會維也納這座城市到處都是音樂。

三、説學法:

提出問題---文中找答----交流答案-----解決問題-----感情朗讀—學習方法----融會貫通。

1、在導入課文後,讓學生朗讀第一節,並用自己的話説説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然後把優美的景色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説一説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敍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接着對這四個方面進行提問,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2、解決問題,學習2——6小節,説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原因是?

從全文通讀,圍繞一箇中心“維也納是音樂之都”,作者從她的地理位置寫起。接着,文章就從維也納特有的人文景觀,如城市的歷史、城市的裝飾、市民的習慣以及歌劇院具體描述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從段落細讀,讓學生自己説出原因。“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一小節,列舉了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等五人,他們代表着世界古典音樂史的最高峯,他們在維也納生活、譜曲、演奏,使得古典音樂這種音樂形式在他們手中日漸成長起來,成熟起來,而維也納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古典音樂的發源地。“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這一小節,更可以讓人們對“音樂之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兒到處可以看到”、“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就連……也用……”,城市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用音樂裝飾着。

3.學生重點學習課文4、5節,即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的第三、四個原因,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遊記類文章的寫作方法。

四、説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

19、音樂之都維也納 總起

古典音樂的搖籃

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分述

世界歌劇中心

(概括——具體)

音樂説課稿 篇3

一、説大綱

根據《大綱》要求,欣賞民歌的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民歌,從而加深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並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二、説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第初一下冊第四課的《內蒙草原》,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草原上》和《賽馬》兩首民歌。《草原上》是內蒙古典型的民歌。

2、教學目標:

1)瞭解內蒙古民歌的特點與風土人情的關係。

2)能分辨出民族民歌的風格。

3)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音樂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

三、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歌曲的旋律、節奏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音樂,從而來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點。通過直觀圖象來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四、説教法

由於少數民族的民歌分佈廣泛,知識面涉及較廣,歌曲的風格各不相同。為了能幫助學生了解民歌特點的形式與所居住的地域和生活習慣,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民歌的風格。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視覺圖象法: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對我們漢族的孩子來説不那麼瞭解。為了使他們更直接地瞭解到內蒙古族人們的生活習慣,我運用電腦軟件製作了一些他們吃、住、穿等 方面的風情畫面,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 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

2、對比欣賞法:在瞭解兩個民族的風土人情時,我運用畫面表格形式將民族的人物作對比,將歌曲特點作對比,從而使學生更清楚的瞭解民族風土人情、歌曲特點。

在教學中我還運用了創設情景、興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樂律動等方法 。音樂家修海林認為“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這一課,我充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儘量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從屏幕上看到內蒙古的風土人情關係,聽到民歌不同的風格特點。

五、説教學程序

本課主要是欣賞少數民族歌曲,瞭解歌曲的風格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目標教學模式進行。

1、前提測評

這環節中我運用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

1)首先了解學生對我國56個民族,知道多少?有沒有誰到過其中一民族旅遊?

2)然後我將會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課本中一些民族的風情,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引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及興趣。

2、認定目標

我將口述3個目標(略)

3、導學達標

在這一環節中,我用感性的到理性的教學法。

1)採用聽--想--觀看--動的程序,首先讓他們聽《草原上》和《賽馬》聽歌曲的旋律片段,分辨風格相不相同?屬哪個民族?想不想了解這兩個民族的風土人情?

2)然後我將運用視覺圖象的教學法,把學生“帶入”蒙古。(師一邊介紹一邊出示圖片)出示中國版圖知道位置,瞭解內蒙古人們的吃、穿、住、生活風俗習慣,這樣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化。接着讓他們欣賞一首具有典型蒙古風格特點的歌曲《草原上》,《賽馬》。(帶着問題去聽)

3)在一段長時間內的視覺圖象後,為了讓學生能鬆馳下,我將運用音樂律動法,感受蒙古風格的舞蹈。做簡單的(壓手腕、騎馬、跺肩)動作,來調節課堂氣氛,之後讓學生給歌曲小結。

4)接着欣賞一段舞蹈,欣賞後讓他們分組討論。(它在中國版圖的位置?對他們民族你瞭解有多少等等。)之後我用同樣的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風土人情。

6)最後運用表格形式對這兩首樂曲的旋律、節奏等內容作對比。

4、達標測評

這環節我將緊緊圍繞學習目標、教學內容,設計了三條練習,為檢測學生對本節內容是否掌握達標。

1)聽辨兩首歌曲各屬哪一民族?

2)分辨兩個人物各屬哪一民族?

3)找出兩首民歌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

音樂説課稿 篇4

1.説音樂

(1)課題分析

音樂家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以學生喜愛的連環畫形式呈現於教材之中,這個故事拉近了聶耳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感受到可敬可親的音樂家就生活在他們中間。編者將這個故事巧妙地安排在《賣報歌》的前面,讓學生先通過故事瞭解聶耳的生平和《賣報歌》產生的時代背景,為學生理解《賣報歌》的歌詞和表演歌曲做好了鋪墊。

《賣報歌》曲調簡單,節奏平穩,旋律流暢,通過生動形象的歌詞將一個賣報童的悲慘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學習本首歌曲,讓學生在體驗報童生活的同時學會熱愛生活。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精神,我們不僅要重視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要注意教學過程中方法的選擇及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因此,我將本課的三維目標整合如下:

a.瞭解人民音樂家聶耳的生平與主要作品。

b.體會“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純真的心情唱好歌曲《賣報歌》。並能積極參與《賣報歌》的情境表演活動。

(3)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體會演唱者的心情,唱好《賣報歌》。

(4)教學難點:創設“小毛頭”街頭賣報的情景。用歌聲與形體動作體會她當時的心情。

(5)教學理念:本課在教材的呈現上注重了情境性、趣味性和活動性。它以情境教學活動為手段,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和探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現代教學理念。

2.説教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製作了課件,將音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起來,以媒體為手段,使技能訓練滲透於藝術感受中,貫穿於音樂學習中。

為了便於學生學習,我採用了視覺圖象、創設情境、興趣引入、音樂律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3.説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確定如下學法:自主探究法、實踐法、羣體合作法。

4.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重温升國旗儀式(多媒體課件進行情境教學),介紹作曲家聶耳。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圖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引入本課——音樂家聶耳。介紹作曲家是為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訓練學生蒐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3)講述音樂故事《小毛頭與賣報歌》。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賣報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為學生理解歌詞和表演歌曲作好鋪墊。

(4)講述聶耳耳朵的故事、幫助學生練習耳朵,板書節奏練習,讓學生聽拍讀、視拍讀。

設計意圖:為歌曲的節奏練習作好鋪墊,解決歌曲中的重、難點節奏。

(5)學唱《賣報歌》

a.學習旋律。老師分句出示、彈奏旋律,學生隨樂用“lu”哼唱。

b.分組接龍,熟悉旋律。

c. 填詞演唱。

d. 聽錄音範唱,整體感知歌曲。

e. 歌曲處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詞曲作者,完整演唱歌曲,並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演唱,通過歌詞分析,感受歌曲的情緒,體會演唱者的心情,

這樣才會把歌曲唱得更有感情。

(6)情境表演。(全班分三組,每組推選兩名學生,一名扮演小毛頭,另一名扮演聶耳,其餘學生扮演街上的行人,看哪一組演的最好,

並對其作出簡單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境即表演,使學生的動作表現與歌曲的情感相結合,加深學生對小毛頭悲慘生活的體驗。

(7)師生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評價,使學生相互幫助、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通過師生共同參與,相互激勵,體現教學相長,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8)感恩新中國。(在雄壯的國歌聲中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加油、喝彩!)

設計意圖:首尾呼應,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與學習機會。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師生的教育與互動,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言,主動表達自己的見解。它能使學生張揚個性,主體突現,思想解放。而教師與學生一起互動,真正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合作者、點撥者、引導者。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有目的地去聽、去想、去做,成為一個會聽、會想、會説、會做,創新意識強的學生。

音樂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綱要》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視幼兒音樂能力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的培養,而音樂遊戲的方式更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在日常與幼兒的交談中,我發現我們的孩子們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我就結合兩段截然不同的音樂改編成了一個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遊戲。音樂遊戲《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一首旋律生動、有趣的.幼兒喜聞樂見的動感教材,羊羊們的音樂活潑好動,灰太狼的音樂低沉兇惡。小羊們在森林裏玩的情境激發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表演的慾望,灰太狼的出現增加了幼兒在遊戲中的刺激性,增添了遊戲的情趣。幼兒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添加音樂進去,培養幼兒在音樂當中的創編能力,增強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培養幼兒認真傾聽音樂的好習慣。

二、説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因此,目標應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情況、經驗需要為依據。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讓幼兒感受音樂韻律的詼諧和有趣,在音樂當中找到快樂。

2、培養幼兒仔細傾聽音樂的習慣,讓幼兒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3、在遊戲中讓幼兒創編動作,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培養幼兒仔細傾聽音樂的習慣,讓幼兒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難點是在遊戲中讓幼兒創編動作,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三、説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以及幫助幼兒理解遊戲的情景,我準備了以下材料

1、投影儀;背景圖,小羊和灰太狼的小圖片。

2、場景佈置:草叢

3、遊戲時需要的頭飾。

4、錄音機;錄有活潑好動和低沉兇惡兩段音樂的磁帶

四、説活動過程

(一)音樂律動,談話活動導入新課

1、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動作進活動室入坐,為談話做好鋪墊。

2、通過談話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二)幼兒聽故事,瞭解遊戲的情節

1、教師在投影儀上邊操作邊講故事,很好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

2、故事的講述讓幼兒預先了解了遊戲的情景。

(三)教幼兒遊戲,感知遊戲的樂趣

1、幼兒仔細傾聽樂曲,感受小羊的音樂的活潑好動,狼的音樂低沉兇惡。

2、聽活潑好動的音樂,幼兒創編小羊自由玩耍的動作。

(四)遊戲《羊羊與灰太狼》

幼兒扮演小羊和灰太狼聽着音樂進行遊戲,感受遊戲帶來的樂趣。

最後在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主題曲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音樂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課本第六冊第四單元第1課。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歌詞簡練、富有童趣的美國兒童歌曲,歌曲生動地表達了孩子們一個美好的願望和共同的心聲“我是小音樂家”。歌曲為2/4拍,一段體結構,弱起節拍貫穿全曲。第一樂句從弱句開始,四度跳進旋律上行,進而下行,曲調流暢,情緒歡愉,即刻點名了主題“我是小音樂家”。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複,僅在節奏上作了緊縮的變化。第三樂句的五度跳進和“xx xxx”節奏的連續出現,級進的旋律配以樂器演奏時發出的象聲詞使得歌曲的情緒歡快而又熱烈。第四樂句突出了“跳”、“唱”二字,把孩子們盡情歡暢的情緒推向^高朝。最後再現第三樂句的旋律,歌曲在充滿歡樂的氣氛中結束。

二、學生分析

本課面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好玩,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所以讓學生儘快學會歌曲,讓他們主動參與,學會表演歌曲更重要。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掌握歌曲弱起小節的唱法。2、學生能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過程與方法:1、激發學生帶上愉快的心情,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2、大膽進行各種樂器的模擬演奏,鍛鍊學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聽、唱、演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緒。2、從中體會小音樂家的樂趣,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學生能夠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2、歌詞的創編

難點:掌握弱起小節以及八分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五、 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蘇霍姆林斯基”教學中通過各種樂器的演奏創設樂器音樂會的情境,利用音樂渲染情境,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給學生創造豐富而愉悦的學習空間。

2、引導交流,激活體驗

學生是有個性、有靈性、有創造性的個體。《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促進學生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欣賞。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

3、遊戲活動,激勵創造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在一起想、一起唱、一起跳,角色扮演,充分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產生對音樂學習的持久興趣。

六、 學習方法

模仿體驗、合作探究、創作鞏固等。

七、 教學準備

課前準備好教學用具,多媒體、PPT、打擊樂器、口風琴;讓學生提前預習一下這首歌曲,並且用口風琴吹吹看。

八、 教學設計

1、模仿導入

首先讓學生聽三種樂器的聲音,然後出示圖片,讓學生模仿樂器的演奏,引導對這幾種樂器的初步認識

2、聆聽歌曲

讓學生聽兩遍歌曲,第一遍聽樂曲的情緒,國家、地區與樂器名稱,然後做黑板上的連線題;第二遍聽聽樂器發出來的聲音

3、學唱歌曲

首先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會唱樂譜的同學來教教其他的學生,噹噹小老師,出錯的地方由老師來糾正;然後把詞填進去學唱;完整演唱;最後加上開始學習的演奏動作進行表演唱。

4、拓展鞏固

(1)、發揮想象為歌曲創編歌詞及動作

(2)、分口風琴組、舞蹈組、打擊樂器組、演唱組進行表演

為歌曲創編歌詞,主要是補填地區、樂器,以及伴着演唱表演舞蹈動作;分組練習,首先是口風琴組,吹奏歌曲的主旋律,舞蹈組表演演奏樂器的動作,打擊樂器組自選樂器運用適當的節奏編配,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組用正確的發聲和飽滿的情感去演唱歌曲。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讓課堂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結語

學生通過學唱《我是小音樂家》,讓學生認識了不同的樂器,感受到音樂歡快的情緒,並通過參與角色表演,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我希望孩子們都能成為小音樂家,能在音樂歌聲中健康快樂成長。

音樂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粉刷匠》是人教版小音第九課。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巧巧手。《粉刷匠》是一首風趣、活潑的波蘭兒童歌曲。通過由五個唱名(do、re、mi、fa、sol)組成的短小嚴整的一段體式,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小粉刷匠勞動時喜悦心情以及忘我勞動的精神。根據本教材的編寫意圖,我想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體現"勞動最光榮"這一人文主題思想,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感受外國歌曲中勞動類歌曲的情趣。通過唱歌、表演和即興創編,體驗外國民族音樂風格,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根據新課標思想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認知目標:理解歌曲《粉刷匠》的內容,能準確、有表情地演唱《粉刷匠》這首歌。

2、能力目標:在共唱共演中交流情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能夠按照圖形譜,準確地朗讀歌詞,能夠聽音模唱旋律,並瞭解其組成音。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領悟"勞動最光榮"的道理,樹立"愛勞動"的意識。

二、説教學方法: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教學中,我採用演示和討論等教法,以視覺帶動聽覺。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創編,同時用活潑有趣的體態語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學生律動《我有小手》。師生問好。

2、遊戲導入、師生律動。

(1)猜謎語。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猜猜看:“兩棵樹、十個叉、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是什麼?

(2)猜猜看。師把和勞動有關的具體事情:如掃地、洗衣服、拖地等寫在紙條上,通過摸紙條學生的動作表演,讓大家一起猜一猜他在做什麼。然後發散到生活中,讓學生們説説小手還會做什麼?

(3)即興律動《我有一雙萬能的手》。師:掃地、寫字、刷牙……都離不開我們的手。讓咱們跟音樂,一起來展示我們這雙萬能的小手吧!

3、合作學習、培養能力。

這一環節從聽錄音範唱《粉刷匠》入手。教師介紹一位叫"彼得"的小朋友,設置問題:"他的小手在幹什麼?",引出粉刷房屋的人叫——-粉刷匠,師板書課題:今天學習的歌曲為《粉刷匠》。從虛擬的"彼得"引入課題,拉近學生和歌之間的距離,有種親切感。在"交友"中導入新課。

(1)圖形譜

a、探討聲音

b、跟着老師的手勢做聲音節奏練習

c、跟着教師的畫筆做聲音節奏練習

d、學生再次根據節奏,用“刷”練習節奏。

e、師逐句帶讀歌詞。

(2)師唱譜,生唱詞。

(3)生獨立演唱

(4)教師唱譜,生找歌曲組成音

(5)生聽音唱譜

(6)跟琴獨立演唱曲譜

(7)學生跟伴奏獨立演唱(錄音)

本環節中,教師在學生讀出節奏的基礎上,加上歌詞。通過由淺入深、趣味演示的方法,解決了練習歌曲節奏和讀歌詞的枯燥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

4、活動"巧巧手摺一折"。

5、歌曲的處理。

有感情的歌聲,永遠是音樂教學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為此,在歌曲處理中,我採用了談話法,啟發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感受思考:

a、如果你是那位粉刷匠,你看到自己鼻子上有油漆,你心情怎樣?

b、看到粉刷好的房屋,你的心情怎麼樣?從而完成對歌曲的創編,即在每個樂句的最後加入襯詞。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勞動時的辛勞與快樂,並能通過多種演唱形式抒發自己愉快的心情,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創造意識。

6、拓展延伸,滲透情感教育。

通過談話,讓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的勞動歌曲,並齊唱這些歌曲,從而明白"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勞動"、"勞動創造了生活"、"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音樂説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人教版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結構為兩段體,2/4拍,曲調優美深情,以學生的角度歌頌了老師的辛勤奉獻的品質,深切地表達了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讓學生深切感受在老師精心培育下他們茁壯成長,從而培養他們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藴含的愛師情懷,能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尊敬及愛戴之情。

教具:多媒體,鋼琴,笛子。

説教法:

結合教師自己專業上的優勢和孩子們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徵。我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手法:

1. 故事引入法。 2、多媒體情景吸引法:

3 現場表演法。 4 層層設疑法。

5 聯想比喻法 6 活動法。

力求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讓孩子們輕鬆地掌握學科知識。

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

結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徵,我運用故事導入:從孩子們身邊的故事入手,在多媒體畫面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音樂中,講述一個非常調皮,經常跟老師作對的學生小紅的故事,講到有一次當小紅走過老師窗前,看到老師在辛勤地批改作業的情景,後來…..

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引領孩子們打開課本,學習這一首歌曲。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

在學習歌曲之前:先出問題考考學生,引導學生初步瞭解音樂情緒。 教師用笛子吹奏兩段曲子,讓學生分辨哪個片段是歡快的,哪個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體內容是:(拿出笛子) 在老師現場的精彩演奏下,學生熱情高漲,都紛紛回答。

三、歌曲教學:

在剛才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基礎上,播放歌曲,讓學生認真聆聽,提出問題: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力度怎樣,歌曲可分幾段?(鼓勵學生主動回答老師再作點評。)

讓學生先跟着自己打節拍,按照節拍讀歌詞,(可分組讀,教師指出比較難的節奏,多讀幾遍)

在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播放音樂,學生打着節奏,輕輕跟唱,由於旋律比較簡單,很多同學都已經基本會跟着唱了,

為保護學生的嗓子,老師先帶學生們練練聲,為避免枯燥的練聲方法:老師用各種動物的叫聲來引導學生練聲。(如大象“嗯,嗯,嗯. “小羊咩,咩。咩”)學生興趣極高。

這時,老師彈奏歌曲,鼓勵學生跟着老師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學生互動:

在基本會唱的基礎上,讓同學們分組唱,輪唱,領唱,合唱,培養學生們的協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讓學生們把自己比作小紅,看到老師如此辛勤地為同學們改作業。內心會怎樣??

鼓勵同學們都用筆寫一句想對老師説的話。讓同學從內心體會對老師的感情。

最後,讓在學生深情的歌聲中結束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jze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