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認識分數説課稿大全

認識分數説課稿大全

篇一:認識分數説課稿

認識分數説課稿大全

一、 説教材

1. 教學內容: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認識分數》的第一課。

2.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學習了把一個物體、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

一、幾分之幾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三下學生又學習了把若干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

這部分內容主要引導學生抽象出單位“1”,概括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

3. 學情分析:

1.五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步入青春前期了,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了,開始學着要獨立思考問題了。要讓孩子主動發現、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2.本節課既要複習三年級已有的分數知識,也要為接下來的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教學打下基礎,是一節過度課,要注意前後內容的聯繫。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內容和血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課堂活動使學生初步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含義,經歷分數意義的概括過程。

2.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分數單位。

三、 説教學方法

1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學生

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堅持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自主探究等教學法,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讓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2.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的數學課堂 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基於以上理念,我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能讓學生提煉出有效的學習方法,感悟數學學習的生命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 説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多媒體呈現春遊情境,以故事形式敍述 小明和丫丫去春遊,她們帶了一些食物,老師來給她們分一分,你看這樣合不合適。(老師不平均分配,引導學生進行平均分)學生平均分後提問“小明和丫丫分別分得了這些事物的幾分之幾”學生會回答二分之一,從而引出課題——認識分數

通過這個情境複習前面知識,最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繼續探索分數的興趣,為更好的展開本課打下基礎。

2.喚醒已知,探究未知

(1)出示36頁的例1,讓學生完成填空。回顧舊知,為學習學習新知做準備。學生回答後提問:你認為這些圖中是把什麼平均分的?

在學生回答後,教師指出:一個月餅可以稱為一個物體,一個長方形是一個圖形,“1米”是一個計量單位,而左起第四個圖形是把6個圓看成一個整體。引導比較,左起第四個圖形與前三個圖形有什麼不同。學生討論後,引出概念: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或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們把它叫做單位“1”。

通過師生問答帶領學生由淺到深、由易到難領悟單位“1”的概念。

(2).舉出一些例子讓學生説一説能否看成單位“1”,如八顆棋子、兩塊糖、十粒豆子、一張熊貓圖等。然後再讓學生小組討論一下説一説他們發現的生活中的單位“1”

鍛鍊學生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繫起來,感悟數學學習的價值,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3).學生回答後,教師給與適當表揚,“同學們真聰明,發現了這麼多的單位1,現在老師讓大家再來看一看這四幅圖,並且跟同桌説一説這四幅圖是把分別是把單位1分成了幾份,用分數表示這樣的

幾份”,引導學生概括分數的意義並自學36頁分數和分數單位的意義。自學後完成試一試(老師可先帶大家一起説一下第一個分數,給學生做一次示範,再讓同桌兩人合作,一個説分數,一個説意義) 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和形成過程。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與引導示範,幫助那些學習能力稍微薄弱的學生及時跟上課堂進度。

(4).給學生一些材料如八顆棋子、兩塊糖、十粒豆子、一張熊貓圖等,讓學生小組合作,一些人把這些材料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用分數表示這樣的幾份,另一些人説一説得出的分數的分數單位和表示的意義。然後在互換一下,讓大家都有分一分和説一説的機會。 再次操作,讓學生用學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在操作中讓學生體會到同樣是這些學具卻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數,從而得出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分數也就不同,使學生對分數的意義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調動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 實踐應用,學用結合

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讓學生説説 是怎樣得到答案的。之後,提問,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多少?各有幾個分數單位?

這一環節,我會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達到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個學生真正掌握本課所學的內容。

4.反饋總結,不知延伸

讓學生自己先來説一説,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總結過後,老師進行最終總結,“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

總結本課,幫助學生進行歸納總結,同時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下節課,為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打下基礎。

篇二:認識分數評課稿

今天聽了李老師的課我覺得這節課,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思路清晰,環環相扣。《認識分數》這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是在整數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分數意義上還是讀寫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而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李老師這節課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學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起點,為學生營造探究的情境,並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同桌交流,讓學生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學習全過程,感悟分數的含義,能直觀地比較分數的大小等。李老師在本課的設計以及執教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展區”

分數對於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知識,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樑,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走向未知領域。李老師充分注意到了這一點,創設了十分貼進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兩人郊遊分食物,從分的過程中進行體驗和感悟:一方面,產生“平均分”的需要,強調“平均分”是分數的本質特徵,另一方面,體驗由於總量的變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個數從整數兩個或一個再到不能用整數的變化的過程,自然引出分數。學生的學習完全是從生活經驗中得來,怎能不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產生了積極的探究情感。這個環節的教學通過情境的創設突出兩個層次:第一個,引出並理解平均分。因為這是分數產生的一個必要條件。第二個層次: 通過質疑,學生髮現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字來表示,引出新的數學數字用分數1/2來表示,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自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慾望。

二、活動以操作探究為主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豐富感性認識,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李老師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一全新的理念。李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探究環節,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並掌握分數。第一次操作教師首先組織學生用圓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觀的感受的基礎上,教師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數學化結果,在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之間架設了認知橋樑,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一半可以用1/2來表示,讓學生直觀感知1/2產生的過程 ;並讓多位學生説一説1/2所表示的具體含義。第二次操作折一張長方形紙並表示出它的1/2的,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這個環節本着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同時,在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即:折法不同,塗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來表示呢?李老師讓學生結合自己折的紙説一説。明白折法不同沒關係,只要折的是這個長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凸顯數學教學最本真追求。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步步深入,層層遞進,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完成幾分之一概念的建構。第三次操作是全課教學的亮點,教師將教材進行調整利用同一種圖形,同桌合作折出1/4和1/8,張貼學生的塗色紙片( 1/2 、 1/4 、 1/8 )分別進行比較1/2 與1/4 ,1/4 與1/8 ,1/2 與 1/8的大小,同桌討論交流這三組分數,誰大誰小?從中發現了什麼?結合平均分的份數來理解體會到:把同一個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這樣的規律,從而得出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較的方法,體會簡單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發展數學思考。這充分體現出數學知識不是教師直接給予的,

而是在學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體悟中動態生成的,從而達到有效的數學學習的目的,這樣的設計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採用多種形式注重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整節課可以感受到李老師設計中力求體現形式的多樣性,創設了讓學生去折一折、塗一塗、説一説、寫一寫等情景。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表示出自己所發現的分數。不僅讓學生用腦子去想,而且用語言表達,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體驗,其中一個重要理念就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在具體的操作交流活動中,多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結合平均分,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寫一寫,充分認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 從而認識幾分之一;使學生加深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精心設計練習注重學生知識的拓展

在新課結束後李老師設計了這樣的一道拓展題,把一個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説出塗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幾分之一。圖中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不同的形狀,根據圖中的提供的信息,用本節課所學的新知識分別説出不同的分數,紅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1/4 ,黃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1/8,淺藍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1/8,藍色部分佔大正方形的1/16,學生根據平均分得份數不同,説出不同的分數。從課堂的教學效果看,這個環節的安排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深化本節課的知識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兩點不成熟的建議 :

1、我個人認為有個別學生雖然能直觀體悟什麼是分數,但是真正説的時候,仍有學生回答的不準確和不夠完整,建議老師讓學生多説,加深理解。

2、建議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注能再多一些就更好了,特別是不敢舉手的學生給他一些表達的機會。

篇三:認識分數説課稿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差異。學生初次學習分數會感到困難。因此,本節課教學中主要從學生所熟悉並感興趣的現實經驗出發,並通過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讓學生體會到分數來源於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分數,給學生建立初步的分數概念,為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能結合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

2、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讀,寫分數。

3、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4、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三、教學重點:初步認識分數,能正確讀、寫分數。

四、教學難點: 能夠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五、説教法

設計這節課主導思想是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讓學生在折一折、塗一塗、玩一玩中探索分數的意義,親自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標》中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六、説學法

1、 通過直觀形象的圖形、實物中認識“平均分”、進而感知分數的意義。

2、 進行比較、動手實踐中學習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

七、本節課教學設計主要分四個環節進行

1、 活動引入,體會平均分。

2、 主動探索,感悟新知。(從面到點)

(1)認識幾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義——幾分之一的意義——揭示課題。

(2)認識1/2 :不同的圖形用相同的分數表示。

3、 利用學生資源(動手操作)比較分數的大小。

4、 在生活中找分數,讓學生體驗分數來源與生活。

八、教學程序設計

1、導入:(新課標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所以我在設計本節課時,從學生最熟悉的分蘋果出發,讓學生感知平均分)

創設情境,聰聰和明明分6個蘋果,怎麼分?

生1:??師:這兩種分法哪種最特別?為什麼?(特出“平均分”)板書

如果兩個蘋果分給2個人,怎麼分?

生:每人一個

出示一個蘋果,分給倆人,能平均分嗎?怎麼分?

學生以圓為例動手操作,折出一樣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

2、教學幾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樣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礎上再揭示分數,目的:傳授程度減少,讓學生自主探究)

請選擇信封裏你喜歡的圖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並把其中的一份塗上顏色。(生動手操作,師巡視瞭解情況)

反饋:(把學生的作品貼在黑板上,並給它們編號。1/2有3個,1/3、1/4、1/8、1/6、1/16、1/32各一個,不平均分的2個)

師:這些圖形是不是平均分的?為什麼?今天我們先來研究能平均分。師:為什麼認為這些是平均分的?(每一份分得一樣多,就是平均分)

觀察一下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麼不一樣?

(1)(平均分的份數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根據第3問靈活提問,全部或有選擇的)讓學生説説圖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塗出了其中的一份)

師:(拿出一個圖形)這個圖形整個用1來表示,那麼這個圖形平均

分成了2份,這一份用什麼數來表示?(如果生説不出師自己説)認識1/2、1/3、1/4??(在此插入書寫方法)在圖形下板書各種幾分之一。

師:為什麼這一份用1/2,那一分卻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數不一樣,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揭題:象這些1/2、1/3、1/8??我們都叫它為分數(板書:分數) 舉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空白部分還有幾個1/4?

練習:(判斷題)

3、教學1/2(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師把學生作品用1/2表示的圖往下拉)我們來看這幾個作品,都用分數1/2表示,圖形不同,為什麼都能用相同的分數1/2表示呢?

小結:(能用1/2表示的這些圖的共同點)把( )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師:空白部分用哪個數來表示呢?為什麼?

(再次強調意義)1/2表示什麼?2表示什麼?1表示什麼?選擇一個分數説一説意義

4、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拿出1/2和1/32的兩個同樣圖形)我們來看這兩個圖形,塗色部分用1/2表示,那個塗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這一塊,(可以剪下比一比)哪個大?為什麼呀?

(1/2表示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書: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書:1/2>1/8>1/32

3、自由選擇兩個分數比一比大小,你發現了什麼?(分的份數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説一個更小的分數。

5、拓展練習。

6、總結評價。

篇四:《認識分數分一分(一)》説課稿

一、説“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的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因此本課教材一開始就創設了分一分的情境,引導學生在“分一分”的活動中產生用什麼數字來表示一半的疑問後,通過討論得出用1/2來表示一半。然後再安排“塗一塗”“折一折”“説一説”進一步體驗分數的基本意義。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有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題。

這一課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認識整數發展到認識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學生第一次接觸過分數,在理解分數的意義上會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重點:1.理解分數的基本意義。

2.用摺紙、塗色等方式表示簡單的分數。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基本意義。

教具準備:電腦課件 圓形的紙

學具準備:正方形的紙 長方形得紙 水彩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的各部分名稱。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學習的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2、過程與方法:玩中學——學中做——做中得——樂中驗。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學習方法。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活躍學生的思維,更深入的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

難點:在理解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靈活應用分數表示物體、圖形等。

4、教材與學生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淘氣和笑笑分一個蘋果入手,引導學生討論和探索“一半”的表示方法,讓學生知道現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方法是1/2。接着讓學生在“塗一塗”的過程中體會1/2還可以表示很多的事物,從而更深刻的理解分數的意義,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對初學分數知識會有極大的興趣,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部分同學會有困難,讀、寫分數也會有一定的困難。要在逐步的實踐探索中加深理解,逐步掌握。

三、説“教法與學法”

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着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並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並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學法:

課剛開始,教師就設疑:一半要用什麼數字表示?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新知。認識了二分之一後,讓學生動手操作,以各種不同的折法折出1/4,並與同伴交流,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獲得新的知識。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為了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我在教學中將鼓勵他們採用小組活動的方式來學習。這樣可以使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開推理和想象,作到人人蔘與、人人熱情高漲,發揮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題地位。此外,我還將把多媒體教學應用到本節課當在中,使學生能更加直觀地理解分數,從而達到增加課堂容量和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四、説“教學流程”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五為主”即以發展為主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索為主線、以認識分數為主載。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上課一開始,我會與學生談話交流:你們喜歡玩遊戲嗎?和同學玩拍手遊戲。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採用談話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與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認識1/2

在上面的情境圖中引導學生思考:一個蘋果要怎樣分才公平?用什麼數字來表示一半?同桌之間商量後再全班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會故意拿一張蘋果的紙代替任意撕成兩半並説:“這樣也可以用1/2來表示。”從而引導學生反駁我的理解並説出“平均分”。

2. 領會1/2的含義

在已經認識1/2之後,引導學生用塗色的方法表示出教材“塗一塗”中各圖的1/2。師有選擇的投影出學生的作品。接着由學生來説一説:發現了什麼?從而達到引出每樣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進一步加深對1/2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1/2的意義。同時幫助學生直觀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突破重難點。

3.認識1/4

每個人先用自己喜歡的折法折出正方形紙的1/4,再與小組內各成員交流不同的折法並討論為什麼折法不同卻都表示這張紙的1/4。這裏我會引導學生想出儘可能多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部分的教學是本節課的主體部分。通過1/2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分數的含義。再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創造、拓展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學生的折法會是五花八門,但只要是學生自己創造出來的,就給予肯定。學生可以在小組交流中分享收穫的喜悦。

4.認識其他的四分之幾

在上一環節中學生已經摺出1/4的基礎上,引導每個小組在已經摺出1/4的幾張紙上分別畫出2/4、3/4、4/4。然後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同時板書1/4、2/4、3/4、4/4。

5.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總結出:像1/4、2/4、3/4、4/4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接着以3/4為例分析分數的寫法和讀法。然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分數各部分名稱及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使學生初步學會自己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並在組內交流,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這一階段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認識,形成分數的完整概念。在這裏,難點得以突破,教學的各項目標得以集中實現。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我設計了具有層次性、針對性、靈活性的練習。練習分為三個層次:基礎練習、綜合練習和拓展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P55練一練的1、2題。

2、綜合練習:下面哪個圖形的塗色部分的1/4,在()裏面“∨”並説明其他三圖為什麼不能用1/4來表示。(題目在課件上)

3、拓展練習:判斷下面的分數表示的陰影部分對嗎?(題目在課件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多層次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把剛剛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自我總結,分享收穫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我準備讓學生找一找身邊能用分數表示的例子,同桌之間説一説。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讓學生在自我總結中,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真體會生活中是數學與學習數學的價值。

附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説是“微型教案”能具體、直觀地幫助學生開啟思路、排疑解難、掌握新知識,所以我精心設計如下板書:

認識分數

把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1/2 像1/2、2/4、3/4、4/4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分數

寫法:先寫分數線,再寫分子,最後寫分母

讀作:四分之三

篇五:認識分數説課稿

一、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分數》。本冊“認識分數”這一單元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 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因此,本單元只是“初步”,對分數概念的教學僅定位於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表示,初步認識和理 解幾分之一。

二、教學目標

如何在本單元教學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我參照新課標,以“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與態度”為緯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以下三方面:

(1)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用摺紙、塗色等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相應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和體驗分子、分母的含義;能正確讀、寫簡單的分數。

(2)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通過參與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使學生觀察探究、動手實踐、分析概括等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價值,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悦,樹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和發現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認識幾分之一,並能正確表示出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能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三、預設教學流程:

為了使上述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切實落實,我預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在本步驟教學中,我設想由特殊到一般,從認識1/2遷移至認識幾分之一。

1、認識1/2

“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郊遊時分食品的情境,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髮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慾望。這樣就轉入第二個環節:揭示“半個”在數學上可以用1/2表示。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強調每份都是它的1/2。並結合1/2介紹分數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各部分的具體意義,這樣教學不僅在發展學生符號

感上有意義,而且容易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了對1/2的理解。

2、認識幾分之一

我設計了又來了兩個小朋友,變成四個小朋友分一個蛋糕,問學生“應該怎樣分?”,這裏還是要強調“平均分”,讓學生説一説: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都是它的1/4。在認識1/2的基礎上認識1/4。

接着出示了一道練習題,讓學生判斷這些圖還可以用1/4來表示嗎?主要是對平均分的理解,進一步強調一定要平均分。

接着是利用課本想想做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敍述幾分之一,並學會 寫分數。因為前面已突出認識了1/2和1/4,學生在此基礎上通過直觀圖形認識幾分之一相對來説比較容易。

(二)在感受幾分之一中比較分數的大小

這個環節分兩個層次。首先,我出示了書本第99頁第三題,先出示一條紅紙條,告訴學生可以用“1”來表示,再出示塗了一半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1/2。這時再出示塗1/3顏色的紙條,讓學生估計出是1/3後,教師問:同一張紙條的1/2和1/3哪一個大?這裏只要讓學生從圖上直觀的看出哪個分數大就可以了。接着再來估計 1/6,可能有一些難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鋪墊,學生應該可以估計出。最後再比較1/6與上面兩個分數的大小。

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後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也培養了

學生的估算能力和對數的感覺,也通過直觀圖形讓學生體會了 1/2、1/3、1/6和1的關係,為後面學段繼續學習分數打下伏筆。 第二是讓學生動手自己解決課本第100頁第5題,通過塗出指定的分數,進一步理解幾分之一,和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三)面向全體,分層練習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環節我設計了這2個練習:①想想做做第6題,《科學天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大約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讓學生體會數學來自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接着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分數。

為了讓學生學好《認識分數》這課知識,我是儘量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啟發者、引路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這樣,學生才真正學到了知識。

標籤: 分數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zmk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