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安徒生的故鄉》説課稿

《安徒生的故鄉》説課稿

一、 教材説明:

《安徒生的故鄉》説課稿

《安徒生的故鄉》是小學語文實驗本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故鄉——美麗的丹麥城市奧頓斯。這篇課文以奧頓斯的美麗為主線,具體描寫了房屋、小河、樹木、以及小河兩岸的景色和小河給安徒生帶來的幻想,以此來突現奧頓斯這座城市的美麗。課文把小河兩岸的景色描寫得十分美麗。“清幽的小河”,“緩緩地從城市穿過”不僅寫出了小河河水的清澈,更寫出了小河給這座城市帶來的一片寧靜氣氛。“紅葉似火的丹楓”、“疏疏落落的白樺”、“長條拂水的垂柳”更讓小河兩岸,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而在小河上浮游的小天鵝,又使小河變得富有生命,這一靜一動地描寫着實讓人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的圖畫。

二、 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的學生活潑開朗,尤其是部分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樂於瞭解課文之外的有關知識,而且在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他們也能將所學所知運用到課堂中來。入學來,他們課堂上的表現從原來的膽小怕、回答問題,到現在自信、敢於發言表現自己,課堂氛圍有了明顯的轉機。在小班化教學實踐過程中,同學們能夠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但是由於學生年齡小,其中也不乏有個別學生膽小、學習的主動性不夠、小組合作不夠默契等現象。

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13個生字和11個詞語。注意“緩”、“疏”的字形;理解詞語“疏疏落落”、“紅葉似火”、“長條拂水”

2、能順暢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3、能模仿課文中的句子,用“有……有……還有……”的句式展開想象,把

句子説具體。

4、 積累課文中描寫景色的詞語和句子,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説話。

重點、難點: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指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句子、理解詞句、品句子”的方法,讓學生抓住關鍵句來感受奧頓斯的美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順暢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3.積累語句,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説話。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聽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到導入課文。

2、通過子讀課文,學生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並能把課文讀正確。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指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句子、理解詞句、品句子”的方法,讓學生抓住關鍵句來感受奧頓斯的美麗。

4、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順暢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5、能模仿課文中的句子,用“有……有……還有……”的句式展開想象,把句子説具體。

6、幫助學生積累語句,運用課文中的句子看圖説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全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丹麥城市奧頓斯的美麗。

2、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安徒生,激發學習閲讀的興趣。

四、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是我們推進二期課改,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改的基本理念如果是先進的,是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的,最終只有切實地落實在我們課堂教學的實際行為中,才能達到教育教學穩定的、持續的、具有多種推動力的效果。新課程標準這樣定義語文的課程性質:“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二期課改強調優化學習方式,倡導有效的接受與體驗,重視語言的積累和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安徒生的故鄉》這一課中,讓學生與自我體驗,在品句中積累,在體驗反思中,昇華情感,提高人文素養。學生的閲讀活動,通過與作者的對話,達到對作者與自我的雙重“發現”,最終達到知識的傳遞與精神的昇華,使自己的內在的生命本質獲得一種更高層次的新的形式。與作者對話,與作品對話,學生的心靈受到撞擊,若因勢利導巧妙地給學生搭建與自我對話的平台,就會促發他們心靈的火花,在類比聯想中,會出現頓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昇華。因此,我根據教材內容和本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幾個教學策略:

1.講述故事,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要能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在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導入,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端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孜孜以求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在教學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引入課題,讓學生説説這個故事是誰寫的?關於安徒生你想知道什麼?這兩個問題學生十分感興趣,學生帶着問題在很短的時間裏抓住學生的思緒,很快地就進入了課文的學習。這樣,深深吸引了學生,激發了他們的熱烈的求知慾。

2.抓住關鍵,品讀句子。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的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閲讀教學過程的自我建構是建立在學生對文本閲讀理解基礎之上的。因此,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感受、體驗和理解,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語文再現生活是通過理解、想象、體會來實現的,是與讀者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鏈接的結果。通過創設情境,豐富學生想象,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體會課文意境,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對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積累規範語言。因此,我重點抓住課文中描寫安徒生故鄉風景的語句,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並説出喜歡的理由。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來理解詞語,品味句子的魅力所在。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説出句子的關鍵之處,在朗讀過程中理解“疏疏落落”、“紅葉似火”、“長條拂水”等。同時,詞語教學的形式多樣,更加便於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詞語。

3. 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課標》指出:不同年級學生,讀的側重 點、讀的形式是有區別的。低年級學生是最難“潛心”的,讀的意識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讀好書。低年級閲讀教學中的語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讀中進行的。閲讀是語文教學的中心。在倡導學生主體,尊重學生感受,語文教學要關注生命,要回歸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語文閲讀教學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課堂上學生潛心讀書,書聲琅琅;新的課堂上,有豐富的情境,有體驗、感悟和想像;新的課堂充滿了智慧的討論、情感的交融;課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體驗……因此,在課堂上,我通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小組內的朗讀、組間自由組合的朗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地熟記課文的語言。整堂課書聲朗朗,在幫助學生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同時,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語句。

4. 互幫互助,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交流,是小班化教學中常使用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可以使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大大增多。不敢在班上發言的,可以在小組討論時發言,這樣同學間相互啟發,相互幫助,可以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和互助精神;同時又可以大大增加學生髮言的機會。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暢所欲言,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表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及自主精神。在小組學習活動中,要訓練學生認真聽聽別人的意見,學會與別人交流看法,耐心傾聽別人説話等,當要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應先想後説並控制好交流的音量,談出自己的意見時,語句要婉轉,同時要樂於接受別人的意見,建議中肯時要及時接納。只有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後,他們所煥發出來的學習激情和智慧則是無可限量的。然而,教師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要起指導作用,並擔任巡視者,及時督促學生人人蔘與學習與討論,並隨時解答學生在討論中產生的疑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了幾次合作學習,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地學習課文。課堂上我也深入到幾個組內,作為組內普通的一員與學生共同學習,在學生遇到困難難以解決時適時加以點撥,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由於學生年齡小,小組合作學習還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有的學生仍表現出拘謹,膽小,不夠主動,這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引導。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實踐有很多形式,其中讀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實踐形式。 我們應該讓學生走進課文呈現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課文,感受文中美麗的情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8ln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