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台階》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

《台階》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台階》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分享。

《台階》説課稿範文(精選3篇)

《台階》説課稿1

一、關於教材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台階》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而且訴説的都是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現將五篇課文的相關內容列表如下:

篇目作者體裁文中主人公主人公的身份作品內容反映的時代。

阿長與山海經魯迅散文阿長,大户人家的保姆十八世紀末。

背影朱自清散文父親,失業的職員十九世紀初。

台階李森祥小説父親,農民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老王楊絳散文老王,人力車伕二十世紀五、七十年代。

信客餘秋雨散文信客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

五篇課文,反映了十八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普通人的生活和命運,表現出對弱者的關愛。從作品內容反映的時代來看,《台階》所反映的時代距現在最近,如果以時間為順序將五篇課文組成鏈條,《台階》是這一鏈條中的最後一環,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從作品的體裁來看,《台階》是五篇作品中唯一的一篇小説,這對於豐富教材的內容有一定的意義。從文中的主人公來看,《台階》寫的是中國農民,這也是中國最大的一個羣體,教材選這篇文章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

但是,實事求是地説,《台階》這篇文章的藝術水平略低於其他四篇。《阿長與〈山海經〉》和《背影》是名家名篇,《台階》當然不能與之同日而語;《老王》塑造了一個極其鮮明的人物形象,表達了“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文章的語言飽含深情、結構嚴謹,非《台階》所能比;《信客》行文流暢,條理清晰,讀來興味盎然,《台階》在這一點上稍遜一籌。

由此可見,《台階》對於中學生來説是一篇不可不讀,又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細細品讀的課文,教材將其作為略讀課文,這一定位就是對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很好的説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

(2)瞭解課文的故事情節;

(3)結合課文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4)把握文中的“父親”形象及這一形象的意義。

2、情感目標

理解在艱苦中奮鬥不止的中國農民;理解父親;尊敬所有通過艱苦奮鬥改變命運的人。

3、教育目標

學習“父親”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不甘人後、自立於受人尊重行列的堅忍不拔的毅力。

教學目標確立的依據:

1、知識目標

學習課文的字、詞、句、段、篇,是語文學習的最基本要求,這是語文學習之“本”。“本立而道生”,在落實新課標的今天,語文教學仍然不能忽視對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據此,確立本文教學的知識目標。

(1)詞語學習是語文學習中最基本的環節,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詞語的積累。初二年級學生的詞語積累還十分有限,因此積累詞語在語文教學中還不能淡化,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堅持抓好詞語積累。

(2)《台階》是一篇小説,情節是小説的三要素之一。瞭解小説的情節,是閲讀小説的最基本要求。確立掌握小説情節這一教學目標,意在培養學生閲讀時獲取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在學生掌握課文情節的前提下,從課文中選取關鍵的語句,讓學生結合課文理解這些語句的含義。閲讀時抓住文章中的關鍵語句,通過對這些語句的分析,使文章中的相關信息得以明晰化和條理化,有利於讓學生養成在閲讀中抓住重點的良好習慣,有利於培養學習的閲讀能力。

(4)“父親”形象是課文着力塑造的形象,也是作者表達主題的載體,這一形象的特點及意義,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2、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感情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培養出來的。我們很高興地看到現在的學生物質條件越來越高,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學生感情上存在明顯的缺陷:他們往往把父母為自己提供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看作天經地義的事情,對父母的辛勞卻視而不見;他們過着舒適的生活,對他人的痛若卻麻木不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台階》一文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塑造了一位在艱苦中奮鬥不止的“父親”形象,這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材料,因此在本文教學中確立了情感教育的目標。

3、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傳授和情感的薰陶上,還要引導學生從所學知識中悟出道理,並將這種道理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也就是要做到“學以致用”。語文教學尤其要注意這一點。教《台階》這篇課文,只有讓學生從“父親”身上悟出做人的道理,才算完成教學任務。

(三)重點、難點、關鍵點及確立的依據

1、重點

(1)“台階”的含義;

(2)“父親”與“台階”的關係;

(3)“父親”形象及“父親”形象的社會意義。

2、難點

“父親”造成高台階後失落的表現

3、關鍵點

(1)“父親”對高台階的追求;

(2)“父親”的性格特點。

重點、難點、關鍵點確立的依據:

(1)課文標題是“台階”,“台階”在文中有兩層含義。這個問題雖然簡單,卻是理解全文的基礎,教學中有必要作為重點予以明確並強調。

(2)“台階”也是貫穿全文的線索,這一線索在課文中的具體表現是“父親”與“台階”的關係。全文正是圍繞這一線索展開的,“父親”這一形象也是通過“父親”與“台階”的關係來塑造的,所以應將“父親”與“台階”的關係確立為教學重點之一。

(3)人物是小説的另一個要素,“父親”是《台階》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主題就是通過這一形象表現出來的。“父親”形象及這一形象的意義是本文教學當然的重點。

難點:由於學生的生活環境與課文中“父親”的生活環境有很大的差別,學生也沒有接觸過類似於“父親”這樣的人,所以學生難以理解課文中“父親”建成高台階後失落的表現,而這一難點是否突破,直接關係到學生對本文理解的深度,所以將“父親”造成高台階後失落的表現確立為教學難點,在教學中予以突破。

關鍵點:

(1)“‘父親’對高台階的追求”是課文中最能表現“父親”性格的內容,對這一要點的把握是理解小説主題的關鍵,教學中務必抓住這一點。

(2)“‘父親’的性格特點”在課文中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在分析“父親”形象時,要注意全面、準確。

二、關於教法

1、自學導引法;2、質疑探討法;3、創設情境法。

《台階》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比較長,詞語積累和閲讀感知課文應放在課前來完成,但不能將積累詞語和閲讀課文簡單地交給學生,要認真組織學生自學。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注意給予引導,避免學生自學時出現盲目性。在詞語積累上,可以將課文中的一些詞語用投影屏幕顯示出來,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和使用這一詞語的句子,做詞語積累卡片。在把握課文的情節方面,也要給學生一定的引導,引導學生在閲讀課文時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並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試着列出課文情節的題綱,然後用自己的語言將課文情節講給同桌聽,在把握課文的情節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須於無疑處有疑”,這不僅是讀書的一個原則,也是教書的一個原則。教學《台階》一課也要組織學生質疑課文中的問題,然後共同探討,解決問題。

課文中的很多內容離我們的學生十分遙遠,學生也感到很陌生,教師可以調動自己或同齡人類似的經歷,創設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把握關鍵點。

三、學法及學法指導

自學法、質疑法、探討法。

通過做讀書筆記的方法積累詞語,通過列題綱的方法把握小説情節,通過質疑的方法解析“台階”的含義和“父親”形象等問題,通過探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始終關注學生的自學,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並提醒學生將自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提出來。幫助閲讀習慣不好的學生學會在閲讀過程中提取課文的主要信息,指導學生邊讀邊對所讀內容進行概括,列出題綱,然後再整理出小説的情節。

在發動學生就課文內容提出問題時,注意學生提問的指向性,及時刪除與課文內容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問題。在組織學生討論問題時,也始終給予相應的引導,保證學生解決問題始終朝着正確的方向,且不在細節問題上糾纏,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取得儘可能大的收穫。

四、教學程序

1、課前佈置學生預習:積累詞語、瞭解課文情節。

2、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給予預習做得好的同學表揚和鼓勵。

3、在檢查學生了解課文情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情節。

4、在分析課文情節的基礎上,解析“台階”的含義。

5、在解析“台階”含義時,由“父親”和“台階”的關係,過渡到“父親”形象,分析“父親”的性格特點和“父親”形象的意義。

6、選析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加深學生對“父親”形象的理解。

7、品讀課文片斷

8、佈置作業。

(1)完成《台階》一課的.相關練習;

(2)以“父親”(“母親”或其他親人)為對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練筆。

《台階》説課稿2

教材分析

《台階》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當代作家李森祥的一篇小説,小説以“台階”為線索,用第一人稱,敍述了一位“父親”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將自己的三級台階的房屋建成了九級台階的新屋的故事,塑造了一位要強、勤勞又很謙卑的農村父親形象,真實地再現了中國傳統農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堅韌頑強的人生歷程。

本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在訴説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與同情,是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透視那個特殊年代中處在社會底層的人們的生活,啟示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培養孩子們的愛心和同情心。同時啟示學生語文來源於生活,只要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富有一顆愛心和同情心,關注社會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人們,就有無窮寫作素材,開闊學生作文取材的視野,迴歸寫作本源。

一、説教材

1.《台階》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台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説,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敍述者,小説圍繞“台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雖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除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2.教學目標

結合本單元特點和文體特徵,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之一定為,整體把握故事內容,瞭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父親”形象的特點,繼續培養讀書習慣和能力。不僅如此,新課標的語文還要求我們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多些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多裨益。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礎上,體味作品賦予“父親”形象的深刻意藴,正確對待理想的追求與實現,如何正確對待人生價值,也是我們預期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

對於八年級學生而言,本文情節的單一,文字樸素的特點,無疑給學生解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我們將本文定為自讀篇目,預計一課時完成,當然困難仍然是存在的。因為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的雙重感情色彩,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態,決定了“父親”的形象中藴含的意藴,具有比較開放的意義。所以如何挖掘理解主題就成為本課的難點。《台階》的語言很簡樸,但細節描寫極富情感,學生可能分析不深不透,故而將重點確定為:如何品析本文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父親形象的。

二、説學生:

1、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本文立意新鮮,情節樸素感人,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文藴含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以及父親的形象意藴問題較深奧,八年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重點突破。

2、能力分析。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把握沒有問題,並且能夠通過反覆閲讀感悟文章的思想內涵。

3、學生習慣在小組內交流後再發表看法,因此應該適當的給學生多創造一些合作學習探究的機會。

三、説教法和學法:

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擬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A教法:預習法

《台階》一文較長的自讀課文,只安排一課時,如果全部內容放在課堂上時間不夠。而且我們學校學生的語言功底差,應注意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故而課前佈置預習:利用工具書,掌握課文後的“讀一讀,寫一寫”中字詞的音形義並蒐集作者的相關材料;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課堂上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一)複述法:《台階》篇幅較長,通過複述能快速抓住小説的情節,且能提高學生的概括與口頭表達能力。

(二)討論法: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和生生的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歸納。

(三)誦讀法:教讀這篇文章,要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讀、讀反覆,讓學生自己在讀中感悟父親性格中的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B學法:學法具體如下: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本文在學法上正是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父親”的人物形象分析可以從多角度進行,可以結合學生獨特的個人體驗,在是師生間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人性化的解讀。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鍛鍊了學生的發教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總而言之,在學法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勾畫圈點法。

注意養成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

四、説教學程序:

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檢查預習”、“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再讀課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親的內心世界”、“深入探究,弄清枱階的深刻內涵”等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有這樣一位父親,他可能是清貧的,以至於我們在人前都不願意提起;他可能是平凡的,以至於我們在人羣中無法將他辨認出來;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不值一提。但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卻帶給我們很多深層的感動和思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李森祥的小説《台階》,走近這位父親。

(二)、檢查預習:課程標準認為八年級的學生仍要一如既往地進行字詞教學。所以我我沒有捨棄這個環節,而且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採用開火車讀的方式,來考察學生對作者的情況的瞭解與生字詞的掌握情況,並對學生的讀音進行了及時的校正。

(三)、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感知人物形象

1、小説敍述的主要事件是什麼?

2、父親為什麼要執意建一座有高台階的房屋?

3、在你心中他是一個怎樣的父親?課文中哪些細節可以體現父親的優秀品質?

(本環節主要採用快速閲讀法、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

(四)、再讀課文,品析精美的段落,深入父親的內心世界

A、片段一:課文第18、19、20自然段(準備之時)

1、大聲朗讀這個片段,然後根據上下文在“父親已經把滿滿一凼黃泥踏好”這樣一句話後穿插心理活動描寫,以第一人稱穿插父親的心理活動描寫,請動筆寫下來,三五句即可。

(這個地方耽誤的時間較長,這也反映出學生的動腦動筆能力有待提高。)

展示寫作成果,向全班同學彙報。

2、從哪些細節可以感受到父親內心的情感?

B、片段二:品讀課文第21自然段(砌成之時)

本段運用了什麼樣的描寫手法,體現了父親什麼樣的心理?

C、片段三: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砌成之後)

朗讀課文,哪些詞語該重讀?兩個問句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語氣來朗讀?

(小説正是通過這些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完成了對父親性格的刻畫。文章少了細節,人物也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由於本文是用第一人稱來敍述故事,不便直接描寫父親的心理活動,所以用細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心理活動。那麼本文的細節描寫取到了推動情節發展與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時使文章的語言生動感人,具有藝術韻味。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把握人物形象,不僅理解作者的構思技巧,學會解讀小説的方法,而且潛移默化的引導其學會通過人物言行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意識。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

(五)深入探究,弄清枱階的深刻內涵

李森祥: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也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作者在父親身上傾注了怎樣的情感?説説你的理由!(體會作者的情感,其實就是把握本文的主旨的過程,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藴涵於作品深處的意藴就迎刃而解了。)

(六)板書設計:

台階

李森祥

勤勞

要強父親節儉富足被尊重自尊

渴望自卑無奈

當然,一節課下來後,本人也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和遺憾。如,這麼長的一篇小説,如何在一節課中,即能讓學生、聽者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我還是覺得比較難操作。回顧整堂課的教學,應該説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思維活躍,感情投入,對父親的形象有了較深的體驗,但對文學作品的感悟力顯然還遠遠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當然對於普通班的學生我們的要求不能太高。因為本人對於時間的把握不太好,導致課堂延時,之所以拖堂幾分鐘,給老師們留下一個完整的印象是次要,主要原因還是想把課上完,怕誤了第二天的週週清考試。

課已上完,成功也罷、失敗也罷,收穫也罷,遺憾也罷,這一切都會成為我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上好今後的每一堂語文課。

《台階》説課稿3

一、説教材

《台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説,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與本單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説,但也是敍事類作品,主要用敍述、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具有農民的樸實、淳樸、無私,而且敢於拼搏的精神。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根據教材及單元目標,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體會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過程與方法: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父親艱苦創業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教學重點:領悟父親的情感與性格。

教學難點:學習用細節刻畫人物的寫法。

教學方法:朗讀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二、説教法學法

從台階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切入,瞭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覆讀小説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台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三、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前播放崔京浩歌曲的《父親》營造氣氛)教師激情導入。

畫面、音樂創設情境,喚起美感,使學生思想感情產生共鳴,具有一種急待接觸課文的內趨力,便於學生理解和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檢查預習:

1、文學常識:

2、字詞:

3、解詞:

檢查預習環節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既督促部分不自覺的學生,又使大部分學生得到複習鞏固。

(三)、初讀課文了解故事情節

1、説説故事梗概

2、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提示:誰?幹什麼?怎麼樣?)

通過複述故事,學生初步把握情節,對人物也有一個初步感知,做到整體的把握。複述故事,也訓練了學生快速閲讀、勾畫圈點法閲讀以及培養學生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3、父親為什麼執意要造一座有高台階的房屋呢?

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文章的線索和文眼。

四、速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父親顯然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父親,那麼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還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呢?

請用這樣的句子説話:“他是一個的父親,第段行這樣寫道。”

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篩選信息,掌握抓住關鍵詞句進行人物賞析的方法,同時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完整流暢的表達,讓學生自己感悟父親身上勤勞、質樸又有所追求的品質,引領學生理解父親形象的意藴。

五、再讀課文品析精美語段

父親有着如此優秀的品質,但他身上還有很多東西令我們深思,再讀課文,品析精美語段,深入到父親的內心世界。

按照提示,迅速找到以下片段,完成活動

1、準備之時(19-20段)

2、砌成之時(21段)

3、砌成之後(30-32段)

活動一:

準備之時——揣摩父親的心理,在20段第一句話後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朗讀,根據你的理解,在20段第1句後用第一人稱加入父親的心理描寫。

(表現他內心強烈的渴望、難以抑制的興奮之情。)

你是從哪些細節體會到父親這種強烈的喜悦的?

(例:起牀的時間勞動的動作、身姿)

活動二:

砌成之時——本段運用了描寫方法,體現了父親的心理。

(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討論交流。)

——動作、神態無奈、高興

小結:生活的艱辛和重壓使父親“駝慣了”,讓這位父親已經不習慣於接受別人的關注,而習慣低下頭來做人。這是一種複雜的內心活動,説明台階雖然高了,但地位沒高,之所以“無法挺得起”,不僅是生活的重壓,還有謙卑的做人態度,這一切都來源於貧窮。正因為貧窮,父親心中才充滿了強烈的想要改變自己貧窮生活和命運的渴望。

活動三:

砌成之後——①30段哪些詞語應該重讀?(要強)

②31、32段應讀出怎演的語氣和情感?(無奈沮喪懊惱)

③32段體現“我”怎樣的請感?(傷感遺憾——付出青春和畢生的精力,得到的僅僅是一座有高台階的房子)

④齊讀30—32段,體會父親和“我”的內心。

這一環節是想利用三個片段,設計三個小活動,目的是通過活動來學習本文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細節等塑造人物的方法。重點是體會細節描寫來把握父親形象。

六、深入思考把握文章主題

説説“台階”的內涵——希望所有像父親一樣的農民由貧窮走向富裕,由被漠視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

成長在農村的李森祥説:“鄉土,永遠是我創作的源泉,也是我情感的源泉。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都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有責任把中國農民最本真的情感表達出來。”

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所以設計這一環節是想通過對台階內涵的理解,來達到探究主旨的目的。

七、佈置作業

1、作業本:字詞(全體)

2、課練:

A組同學:1—7

B組同學:13—17

3:C組同學:寫作《我眼中的父親》)

分層佈置作業,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夠完成,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22e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