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學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説課稿

小學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説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説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説課稿

小學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加與減(二)》中《有幾瓶牛奶》一課。(點擊)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有幾瓶牛奶”的情境中教授9加幾的進位加法。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前面的相關內容有本冊教材第三單元《加與減(一)》中的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而本課又同時是為本單元的20以內數進退位加減法、及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其應用做鋪墊。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教學大綱和教材分析,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點擊)

知識目標:會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能力目標:通過組織擺小棒、數小棒、説一説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有幾瓶牛奶”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制訂了以下教學重、難點:)(點擊)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會運用“湊十法”計算進位加法。

四、説教法説學法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利用效率,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的教學宗旨,

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點擊)

教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比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交流合作。

五、説教學過程

(點擊)(教學過程是教學有效性的實施途徑和保證,為了有效實施教學,我設計瞭如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在開課時以談話方式導入新課,問學生早上有幾個人喝牛奶。我接着説:“小明家裏有好多牛奶,你看!”並出示情境圖(點擊)。導入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要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並試着自己提問題—“一共有幾瓶牛奶”。板書課題:有幾瓶牛奶(板書),並用多媒體呈現問題。

2、自主探究,學習新知(點擊)

第一環節,理解圖意,列出算式。(點擊)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解決一共有幾瓶牛奶。學生在本冊第三單元已經學過10以內加減法,列算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完成。

第二環節,動手擺小棒。可以用多種方法,也可以同桌互相幫助合作,並試着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的。我提出這樣要求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進行算法多樣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學習。我在這個時候巡視班級,加入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這樣一方面可以瞭解到學生對多種算法的探究達到了什麼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去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彙報交流算法。(點擊)説説看誰的方法最多、。”在彙報中,學生一般都能夠首先想到用“一個一個數”的方法進行計算,接着可能會有學生仿照這種方法“兩個兩個”的數等等。我可以説:“這些同學説的其實是一種方法,就是數小棒的方法,誰還有其他的方法?學生討論。

第四環節,講解湊十法。(點擊)我用課件邊演示邊講解“湊十法”,規範講題語言,“我想將9湊成十,把5分成1和4,9加1等於10,10加4等於14,所以9+5=14。”然後組織學生邊擺小棒邊講題,採取的形式有自主練習和指名彙報,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和説一説的過程理解“湊十法”。在學生基本能夠理解“湊十法”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這個算式用“湊十法”還能怎樣計算?”學生在這裏馬上會想到還可以將5湊成十,我組織學生進行擺小棒和説一説的活動,採取的形式是自主練習、同桌交流和全班指名彙報。目的是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讓學生能夠用“湊十法”正確的進行計算,同時檢驗學生對於“湊十法”的理解應用程度。針對算式9+5=,我提問“還有其他算法嗎?”學生如果有其他方法就彙報,只要合理,就給予鼓勵。

第五環節,介紹撥計數器的方法。我用計數器模型演示,先在個位上撥9個珠子,再在個位上撥5個珠子,滿十進一,向十位進一。個位上剩下4個珠子,所以9+5=14。此處的教學目的在於利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十進制,為一年級下冊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下基礎。這部分只需要學生理解,不需要掌握。

第六環節,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運用“湊十法”解決9加幾的進位加法,在這裏設計了兩個小練習:9+3=;6+9=。

要求:用“湊十法”計算。

形式:自主探究,全班彙報、交流。

3、鞏固練習,解決問題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我設計了由易到難的三道題目。)

(1)“圈一圈,算一算”。設計此題目的在於鞏固“湊十法”。

(2)“看圖列示,解決問題”。目的是在解決問題中鞏固進位加法。教學時先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然後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算法多樣化。

(3)“登山遊戲”。採取小組競賽的形式,可以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合作意識。

4、總結提升,複習小結。

總結本課的知識點,教師提問“這堂課你學到了什麼?”(板書9加幾的進位加法)學生總結計算方法。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系統的構建,為此我把板書設計如下:)我的板書內容一目瞭然,重點突出。

説教學效果:

(最後,我來預設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來進行的,這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理念——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不僅讓孩子們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不斷充分、主動、積極地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以幫助孩子們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小學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説課稿2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有幾瓶牛奶》。下面我就從教材、學情、學法、教法、以及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等方面談談我的構思。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第一冊第七單元《加減二》第三節第一課時P79頁和P80頁相關練習。

《二》、教材分析

我對本課教學背景進行深入的分析:“有幾瓶牛奶”的情景活動。“有幾瓶牛奶”是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初步進行加法的計算方法,是本單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也是今後學生學習100以內數的加減的基礎前提,教材提供的主題圖是笑笑有兩盒牛奶,一盒是9瓶,另一盒是5瓶的相關信息,主題圖中已經説明了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教材共分三次活動進行,第一次活動是根據生活情境的觀察進行思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列出加法算式,第二次活動,呈現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幾種思考方法,例如通過擺小棒探索“9+5”進行加法的多種方法,特別是“湊成十”時,可以拆5湊9,也可以拆9湊5,“湊成十”的方法,第三次活動通過“圈一圈,算一算”兩道加法算式,用以前學過的方法或你喜歡方式來進行加法的算式計算,使學生練習參與面廣,有利於學好這部分的知識。

《三》、確定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感知計算方法的簡便性。

2、能力目標: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理解和掌握9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和方法,並能夠正確地計算9加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3、情感目標: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會與同學合作,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直觀教學,讓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湊十法”,能夠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9加幾”。

教學難點:使學生掌握正確表達“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與思維過程。

二、説學情

我班有65人,經過兩個多月的常規培養和學習之後,大部分學生已經有了較好的學習習慣,有合作學習的意識,近段主要培養學生積極動腦,大膽發言,並且通過家庭教育、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等。在一定的基礎上有了初步的認識,但還沒有系統的學習過,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學習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後,我對這節課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過獨立的思考,探索,動

手,互相交流的算法,體會多樣性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

兒童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感知生動表象以及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要解決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在求知者的面前,從而使其親自發現新知,親身感受學習的樂趣。在設計教學時,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兒童認識規律設置了“探索研究”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啟發式”教學理論為指導,採用以下教學策略,較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説教法和學法

教法:採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的教學策略。

學法:自主探索,與同桌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

根據以上的認識,我的教學思路是:老師的“教”體現在“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學生的“學”體現在儘量獨立的進行“擺、算、説”的嘗試。在嘗試中創造出“湊十法”在嘗試中發現9加幾的速算規律。因此,這節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嘗試、發現法”就是在嘗試中有發現的方法。

五、説教學流程設計

(一)、教學準備

1﹑計數器,小棒

2﹑自制課件

(二)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米奇)你們認識它嗎?

今天米奇就來到我們課上和我們一起學習。

2﹑遊戲。(坐碰碰車,相碰的做加法)

下面米奇請同桌的小朋友

做個湊十的遊戲?

你是1,我是9,我們都是好朋友。

你是2,我是8,團結起來力量大。

你是3,我是7,我們從小愛學習。

你是4,我是6,説話老實不吹牛。

你是5,我是5,兩數湊十不馬虎。

我設計學生喜愛的遊戲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表達和參與的熱情。通過“對口令”遊戲複習10的組成,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為學習“湊十”法做好鋪墊。

3、自主嘗試,探索算法

(1)談話引入

(師談話,淘氣的媽媽給淘氣買了兩盒牛奶,一盒有9瓶,一盒有5瓶,可是淘氣的媽媽就要求他數一數一共有多少瓶?數對了才能喝,這下可難住了淘氣,小朋友你能幫一幫淘氣數一數嗎?

根據媽媽的談話的情景和現實生活為出發點,用貼近學習生活情境展開探索,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感受變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表達和參與的熱情。

師:淘氣不知道兩個盒子裏有幾瓶牛奶,請同學們幫忙算一算,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瓶,怎樣解決?(師:到底有多少瓶牛奶呢?請自己動先腦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用你手中的學具擺一擺,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或

藉助學生學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師巡視並進行個別指導,使學生的直觀感知進一步深化,瞭解學生學習的情況)

(2)探索算法

四人小組,學習研究,交流方法

師: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説一説嗎?下面小組長組織,先在組內商量計算的方法,再選出代表一會兒在全班交流。(學生在組內討論的時候,可以選一名或幾名代表,我深入到小組中,及時鼓勵學生,參與學生的討論。) (3)全班交流成果

師:哪個小組願意説説你們討論的情景?你能試着説一説嗎?

生1:我是用小棒一個一個的數出來的1、2、3、4······14瓶,一共14瓶。

師:這樣的方法你覺得對嗎?誰要補充?

生2:我用的是加法9+5,把9湊成10,先從5瓶裏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師:真了不起!這種方法你喜歡嗎?

板書

(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

生3:我也用加法,9+5,把5湊成10,從9裏拿出5和5放在一起是10瓶,再加4瓶,10+4=14。

板書

(看小數,分大數,湊成十,加剩數)

生4:我是這樣算的把9看成10,把加的結果減去1。師:同學們真行!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5:我和大家都不一樣,是用計數器算出來的,

先在個位上拔9顆珠子,再在個位上拔5顆珠子,把個位上的10顆珠子表示在十位上,應在十位上拔1顆珠子,去掉個位上的10顆,個位上剩下4顆珠,也就是1個十和4個一,和起來是14。即是9+5=14。

(以上五種方法都可以計算9加幾,相對來説就是“9”添“1”湊成10,再用10和剩下的數相加計算起來比較簡便。在情景教學中學生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有着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學生不同的認知方式。

師小結:你認為哪種方法比較好?説一説,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在教學中多創造一些機會讓同學們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問題,在這裏達到個性優化。

4、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圈一圈,算一算

課本P79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説一説或擺一擺計算出得數,然後再彙報交流。(學生在圈的時候,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數或小數等。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鼓勵他們通過實物操作幫助理解問題。)

(2)課本P80頁第1題,第2題。

(學生看圖理解意圖,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集中交流訂正,從小就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這樣能準確檢測出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效果。)

本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是檢查教學目標落實情況的重要手段,這節課我為了鞏固新知,深化思維,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設計如上練習,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力求面向全體學生。

5、暢談收穫,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學習,你都有什麼收穫?我們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知識值得我們學習,老師相信你們會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努力,在成長的道路上有更大的收穫。

首先讓學生暢談收穫,然後教師總結評價,提出希望,最後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關於9加幾的問題。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再一次向學生滲透生活中有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的思想,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這樣,通過梳理,歸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整節課的安排善始善終。

6、數學遊戲

搭積木(9加幾)

(遊戲是低年級兒童最喜歡的課堂學習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輕輕鬆鬆學知識,這不正是我們的追求。於是此環節我設計了遊戲。)

師:小淘氣知道同學們這麼愛動腦筋,很願意和大家交朋友,我們看看,他會帶領我們到哪裏去呢? (出示擺一擺、算一算,小朋友們在公園遊樂場的一角玩搭積木的遊戲課件。)師:我們也像公園裏的小朋友那樣玩一玩、做一做吧。學生爭先恐後地來玩這種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練了9+?的進位加法,並在算題的'過程中練習了自己最熟練的有關加法的計算方法,達到練習和強化的目的。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擺一擺,算一算9+?,加深對計算算理的理解。再次用遊戲來激發學生,小朋友們都很樂意幫助,讓學生在愉悦的氛圍中體會和運用多種算法。

7、課外作業(購買食品)

師:小淘氣和大家一起逛了一會兒公園,他想請大家一起到公園的小店裏吃點東西,你能幫他選擇兩種食品並算出價錢嗎? (出示課件:食品的價錢如下,糖果6元、麪包3元、果汁4元、漢堡8元、巧克力7元、雞腿9元、可樂5元。) (1)幫小淘氣選擇一個雞腿和另一種食品並計算價錢。(學生選擇後練習9加幾的計算。) (2)自己任意選擇兩種食品並算出價錢。

(學生自主選擇進行任意兩個數的計算。) (練習題設計生動、有趣,在愉悦的氣氛中,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又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購買食品這一練習的設計,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五、板書設計:由於學生思維活躍、聰明、積極,經常出現一些意想不到之處,所以對本課的設計應根據學生的變化而變化的,讓學生從自身的認識基礎出發,主動學習。

小學數學《有幾瓶牛奶》教學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有幾瓶牛奶》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教材中所創設的情境是活動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進位加法,也是學生建立數位概念的第一階段。教材所呈現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1)根據生活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以供學生進行思考。(2)呈現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幾種思考方法。(3)直接對進位加法的算式進行計算,以作為鞏固練習。本課時的內容是以本冊教材第三單元10以內的加減法及其應用為基礎的,同時又為本單元20以內的進位及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做鋪墊。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學前,大部分已經受過學前教育,有極少部分學生已經會計算20以內的加減法,因此這節“9+5”的課,對於這部分孩子來説是“舊”知識,但是學生會計算得數,而不知曉計算過程或算理,這是本課時着重要解決的問題。

 三、説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2、通過組織擺小棒、數小棒、説一説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3、通過創設“有幾瓶牛奶”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圖中搜集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採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

學法:自主探究,同桌合作交流。

這裏要用到的教具和學具是:小棒。

 五、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

難點:滲透轉化思想,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優化算法。

六、説教學設計

(一)遊戲激趣,舊知引路

開課時照例進行湊成十的划拳遊戲,接着是用開火車的方式複習已經學過的十加幾,目的是為看讓孩子學習用湊十法解決9加幾的加法做好鋪墊。

(二)進入情境,提出問題

創設“笑笑碰到難題,要學生幫忙想辦法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出示情境圖後,給出幾秒鐘的時間觀察情境圖,教師提出問題“你能從圖中得到哪些數學信息?”學生由於有第三單元學習加法的基礎,已經基本能夠從圖中搜集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學生可以從圖中得到數學信息“左邊有9瓶牛奶,右邊有5瓶”。在這裏,體現的習慣培養點是蒐集有用信息的能力。接着教師讓學生質疑“誰會提一個問題”?體現質疑問難習慣的培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提出“左邊的牛奶比右邊多(或少)幾瓶?一共有幾瓶?”這樣的問題。這時教師揭示課題並板書:有幾瓶牛奶,並用多媒體呈現問題。

(三)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在指導學生列式前,讓孩子把畫面中呈現的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説一説,培養學生提取有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算式:9+5=或5+9=。在這裏,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只列出算式,有部分學生會説出得數,教師補急於肯定對錯。

3、算法探究

(1)當學生口算出得數或是隻列出算式時,教師可以質疑“你是怎樣算的?”拋出問題後組織學生活動,並提出要求“請你用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可以動手擺小棒,也可以採用其他方法,試着向同桌講一講你是怎樣算的,等會我們説一説誰的方法最多、”。教師提出這些要求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進行算法多樣化的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學習。在這個環節讓學生擺小棒是為了讓學生將抽象化的數學算式轉化成實物,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表象的加法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算式的意義,同時,為後面的“湊十法”做好鋪墊,接着學生就用小棒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活動,教師在這個時候巡視班級,加入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之中,這樣可以瞭解到學生對多鍾算法的探究達到了什麼程度,同時也可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指導他們想出解決辦法。

(2)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有這樣幾種算法:計數法、接數法、湊十法…學生也許還有其他方法,只要合理,就給予鼓勵。然後教師介紹撥計算器。教師用計數器模型演示,先在個位上撥9個珠子,再撥5個珠子,邊撥邊説: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十位上有了一顆珠子,是一個10,個位還剩4顆,所以9+5=14。此處的教學目的在於利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十進制,為一年級下冊學習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打下基礎。這部分只需要學生理解,不用掌握。

為了幫助學生能夠運用“湊十法”解決9加幾的進位加法,在這裏設計了兩個小練習:9+3 7+9。第一個算式,根據創設的媽媽請笑笑帶蘋果給表弟的情境,要求用“湊十法”計算,不會的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第二個算式讓孩子擺擺小棒,學習用湊十法計算。

(四)實踐應用,深化認識

1、練習第一題是“圈一圈,算一算”,設計目的是鞏固湊十法。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教師先演示第一小題,然後再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後全班交流、反饋,重在讓學生説説圈的方法。

2、寫一個自己喜歡的9加幾的算式,然後計算。

(五)總結提升

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問學生這節課有什麼收穫或遺憾?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點或不足,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並讓學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關於9加幾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zzq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