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熱門】説課稿模板錦集6篇

【熱門】説課稿模板錦集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説課稿模板錦集6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山中訪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七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短文。是一篇構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敍述方式上,本文獨具匠心。題目《山中訪友》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拜訪一位老朋友,但讀到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讀者便會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通篇以這樣的方式敍述,使讀者也進到畫面中,進到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更加倍感親切。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還適當的變換敍述人稱,對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時用第三人稱敍述,有時感情強烈了又以第二人稱稱呼,從而使感情表達得更加充分。

本文另一大特色就是想象極其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有浪漫色彩。如“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這一段中,作者把自己想象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再有如文章第五自然段,想象中,瀑布成了歌唱家,而懸崖成了一位智者。由此可見,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讀這篇文章,絕不會有呆板、陳腐的感覺,你會時時為作者的童心所打動,時時為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激情所感染。真的,如果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過語言文字,看看那充滿詩意的畫面,你就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童話般的世界”。

【説教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文字優美的散文,傳統的分析教學法會影響整體的韻味和優美的意境。因此我採用表情朗讀法、聯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説目標】

1、積累優美豐富的語言材料,熟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3、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

【説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2、製作多媒體課件、錄製課文朗讀、安裝好音響,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3、一個課時。

【説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麼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淨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聽)

⑴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⑵ 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風景説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後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範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麼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於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採用了人稱轉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後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於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後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 先想象,然後老師範讀,讓學生自由發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後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説一説這一段落該用什麼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她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髮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引導,經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裏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那麼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隻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四、總結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説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裏得着快樂。誰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裏。”我們應該要關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五、佈置作業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現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説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翻譯全文並背誦,能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品味雪後西湖奇景,瞭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歎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瞭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誦讀及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把了解寫景這種白描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開火車的遊戲形式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倡導啟發自主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點撥和指導。

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

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教學程序設計: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導入新課 課前多媒體播放有關西湖的圖片,對西湖有個感性的認識。對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白雪覆蓋的西湖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帶着這份好奇走進課文。

(二)學生朗讀 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三)質疑解惑 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閲讀課文,即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

(四)師示範背誦 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五)精讀課文。體會寫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使學生進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讀。

(六) 思考閲讀:

1、本文賞雪之餘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獨遊西湖,卻在湖上邂逅了兩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七) 熟讀背誦 學生在經過反覆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採用遊戲接龍的方式進行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八) 課堂小結 通過“實話實説”和“焦點訪談”的形式對本課作小結,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板書設計:

全景:上下一白——空曠、沉寂

寫景 白描

近景: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抒情:孤傲、超凡脱俗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人教版中職規劃教材語文(基礎版)第一冊第三單元首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説明文單元。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如何抓住特徵説明事物,使學生體會到只有抓住特徵,才能有可能將事物説明白。那麼《南州六月荔枝丹》作為説明文單元的起始課,它除了具有一般説明文的特點外,還帶有濃厚的文學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説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對後面的説明文教學有着領啟、示範作用。

2、教學重點: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和本文自身的特點,我將第一教時的教學重點定為以下兩點:

①通過認真閲讀,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

②理清本文説明順序和結構。

本文屬科學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講析時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學生的實際和大綱要求出發,有取有舍,突出重點。

3、教學難點: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水平,確立本教時的難點是:

理清本文説明順序和結構。(也是教學重點②)

本文善於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荔枝的特徵作具體的説明,內容較多,通過理清順序和結構可以調動學生的思維,明確本文的學習思路。

4、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的要求和編寫教材的意圖,和本文的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瞭解文中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

B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抓住特徵説明事物的寫法。

C掌握課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裏的説明順序。

(2)能力目標

① 訓練學生觀察能力,養成良好習慣。

②逐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閲讀説明文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德育目標

瞭解作者仔細地科學研究的精神,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熱愛專業的感情。

二、説學情

我認為制約職專一年級學生學習本文的兩點不利因素是:

①客觀因素:學生普遍反映不喜歡上説明文課,認為説明文是一種枯燥無味的文體。

②主觀因素:“荔枝”對閩南地區的學生來説,已經太不新鮮了。三、説教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更好的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説明文的積極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

(一)教法的選擇

1、自主與合作探究法:自主與合作學習正是“不教而教”,它使得學習過程由制導向自主和自由學習拓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有利於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同時還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2、點撥法:根據教學重、難點教師設計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點撥,讓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可以説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火花,提高學習效率最佳方法。

3、直觀教學法——主要利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

《南州六月荔枝丹》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開闊學生的視野。

(二)選擇以上幾種教法的依據

1、依據現代教育學理論:根據素質教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打破教師以教為中心,單向灌輸的陳舊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上幾種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學生讀寫聽説能力的提高。

2、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本文是篇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富有詩意的科學小品,又是説明文單元的首篇,利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享受説明文教學帶來的樂趣,達到認知水平提高與情操品德教育雙重目的。

3、依據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這一年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渴望被人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儘可能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創設寬鬆的民主氛圍,把學生擺在主動探求者的位置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所以自主與合作討究法是新世紀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三、説學法

學法指導:

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在課堂教學不僅是傳授技能的過程,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到“會了”。現代教學論提出要轉變教學觀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強調學生自主的主體意識。在職專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始終體現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

1、觀察法或課外閲讀法:課前佈置學生認真觀察荔枝或時令水果的構造或者查閲有關荔枝資料的書籍。

2、朗讀體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詩文、資料,通過反覆朗讀,仔細品味本文富有詩意的語言風格,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燭之武退秦師》,下面從教材、教法、學法、過程、板書五個方面闡述我的説課設計。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燭之武退秦師》選自先秦歷史散文《左傳》,本篇所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若累卵。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燭之武,不費一兵一卒,不動一刀一槍,卻使秦晉盟散約毀,兩支人馬自動撤離的故事。

2、大綱要求及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對文言文的要求是培養學生閲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積累語言知識。《燭之武退秦師》是新編高中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單元話題是“昨日的戰爭”,課文安排在單元的首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實現 “由教到不教”,這是一個關鍵所在。

3.教學目標:

a知識目標:瞭解《左傳》有關知識,解決幾個生字,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c情感與態度目標: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4.教學重點:誦讀複述課文,背誦課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和句式。

5、教學難點:燭之武高超的説辭藝術

二、説教法

語文教學應重視整體教學,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要做到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去感悟,並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詞句、結構內容以及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據此,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朗讀法、質疑法、討論法、探究法等。主要採用誦讀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同時通過質疑激趣,讓學生在興趣中討論,探究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積累文言詞句。

三、説學法

新教學大綱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因此採用預習法、討論法、探究法等

四、教學設計

(一)預習設計

1、並結合書下注釋瞭解《左傳》。

2、瞭解本課歷史背景。

3、通讀全文,注意揣摩語意、語氣,瞭解詞語的意義、用法。

4、分析燭之武這一形象,他是如何説退秦師的?

5、通過本文體會《左傳》語言特點。

(二)教學過程

1.導入:有人説“口才,電腦,英語,駕駛”是當今青年必須掌握的四門技術,其中口才被排到第一位,由此可見口才在今天同樣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人怎樣憑三寸不爛之舍就使強大的軍隊退卻的故事,請看《燭之武退秦師》

2.設計四個大問題串連全文

①燭之武在什麼情況下“退秦師”的?(討論)

由此問題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戰爭的原因:三點。

②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第二段對錶現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學生討論)

此段為側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薦,道出了燭之武卓越超羣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場時,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關注。

③燭之武是怎樣説服秦伯退師的?

燭之武的説辭共125個字,語言非常精煉,含義豐富,可分為五層:(學生討論,理解內容,分出層次)

1)站在秦國立場上,博得秦伯好感,為進一步説服秦伯提供可能。

2)説明亡鄭利晉,保鄭利秦,動搖秦亡鄭信心。

3)進一步利益誘惑,使秦舍弊求利,放棄原有做法。

4)再以歷史上晉對秦的背叛,離間秦晉聯盟。

5)從歷史説到將來,指出晉的貪婪將威脅到秦的發展。

總之,在短短的百餘字內,燭之武站在秦的立場上,替秦分析圍鄭的利弊,層層深入,句句擊中要害,又句句打動秦伯,使秦國最終撤去了包圍,保全了鄭國。整個説辭充分表現出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④秦伯退師後,晉文公表現如何?(提問--討論)

此問引出文章的最後一段,這段對事件結果的交代,也順便表現了晉文公隱忍不發、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在盟友變敵友的情況下,晉文公並沒有感情衝動,而是表現出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正是晉文公日後終成霸業的根本原因。

3、討論總結,認識昇華

①文章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請總結燭之武的形象。

燭之武是這篇課文的中心人物,雖然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辯卻早已聞名鄭國。所以,在國難當頭,鄭國君臣一籌莫展的時候,佚之狐推薦了他。他的一番牢騷,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鄭伯的自責,更重要的是,燭之武深明大義和捍衞國家主權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滿,增強了了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之後,他胸有成竹,對秦晉的關係和矛盾瞭如指掌,隻字不提鄭國的利益,似乎處處為秦國着想,因而能夠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説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層層遞進,句句打動對方,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左傳》就是這樣通過正面和側面,用精彩的語言使人物形象鮮明生動。

②《左傳》以敍事為主,故事情節曲折生動,在本文中就有所體現。請學生體會(討論,提問)。

“文似看山不喜平”,這篇文章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力挽狂瀾,誰知他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於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

4、延伸拓展:某同學中午休息時間在宿舍洗衣服,請勸阻。

5、小結:

本文是一篇記述古人辭令的散文。鄭國被晉、泰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奉命説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説辭,説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派兵助鄭國防守,致使晉軍不得已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這篇文章,讚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臨危受命,不避險阻,隻身去説服秦君,維護了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之間鬥爭的複雜性。

6、作業: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那個同學改寫的好,明天請他當導演。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評委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體育水平一《單跳雙落》,下面就着重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新課標小學體育水平一跳躍部分的《單跳雙落》內容,因為學生是智障兒童,因此在選用本內容時做了適當修改。淡化運動技術教學,保證適當的運動量,並將康復訓練有機結合到教學之中。本節課主要是訓練學生將單腿站立起跳,雙腿同時落地兩個動作連貫起來,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彈跳能力,增強培智學生身體基本活動能力,使協調、平衡方面能力缺陷得到矯正和補償。併為將來學習蹲踞式跳遠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由於特殊學生的運動能力通常比正常學生差2-4年,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為我校四年級學生一共9人,其中包含自閉症,腦癱,智力障礙兒童,學生表現為知覺速度慢,記憶短暫,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較差,大多在反應、協調、平衡能力方面有所缺陷,主要是由於腦神經系統障礙所致。其中有情緒障礙的學生三名,行為上表現為叛逆,自我,課堂上不願配合老師,不合羣,因此需要教師語言和行動上的約束。

在學科技能掌握概況:本班學生在課堂上非常活潑,喜愛遊戲和角色扮演對不同的運動器械較感興趣。通過三年的體育活動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單腳跳,雙腳跳練習在課堂中學習過,AB生有一定跳躍能力,C生具有獨立自然走、跑能力。

綜合以上因素,為了培養對體育的興趣和愛好,養成正確的身體姿態,加強上下肢的協調性,發展跳躍能力,培養“我最棒,我能行”的積極心態,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團結合作能力,初步掌握原地單跳雙落的基本技術,發展跳躍能力是本課重點。

三、教學目標

經過深入分析學生情況,我制定了詳細的三維目標,並對技能掌握進行分層。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瞭解單跳雙落的方法,發展跳躍能力,增強靈敏性,身體協調性。

過程與方法:教師通過反覆示範,正誤動作對比,採用“完整-分解-完整”強化學生動作記憶,讓學生多説多練,通過模仿,掌握基本動作。遵循由易到難的運動規律,掌握動作重點。通過遊戲鞏固技術,寓教於樂,突破難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活潑、勇敢的優良品質,敢於展示自我,樂於幫助他人,增強團結協作的品質。

分層目標:

A生(3):通過本課學習,瞭解單跳雙落的方法,初步掌握動作要領。能夠獨立完成連續單跳雙落連貫動作,蹬地有力,有一定遠度。角色扮演投入,具有團隊合作意識,理解教師的指揮。

B生(2):通過本課學習,瞭解單跳雙落的方法,發展跳躍能力。能夠通過器材輔助完成單跳雙落完整動作。促進平衡、協調能力發展,發展雙腿力量,理解遊戲規則。

C生(4):通過個別化輔助,以及合作學習完成原地雙腳跳,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增強身體靈敏性。

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原地單腳站立向前跳,雙腳落地的方法。發展跳躍能力。

難點:單跳雙落動作連貫,上下肢協調配合。

C生重點:能夠在教師輔助下原地雙腳跳,能夠自然行走完成遊戲,增強身體靈敏性。

四、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和利用智障兒童身體協調性較差,缺乏與他人合作意識,以及膽小的特點,我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題”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導入、示範法、分組練習法、遊戲比賽法、分層教學法,讓學生學習並鞏固技術動作。

情景導入:利用小白兔學本領的故事,使課堂更加有趣,符合低年段智障兒童的心理特點。

示範法:由於智障學生記憶力較弱,因此我從多個方向進行反覆示範,並進行正誤動作對比。我通過“完整—分解—完整”的示範,讓學生對動作有具體的認識,

分組練習法:因為智障學生往往較自我,合作意識弱。且便於練習的開展,分成3人一組練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也給學生以互相學習的機會。同時便於針對C生的個別化教學。

遊戲比賽法:遊戲比賽是學生最喜愛的練習,結合本課內容,把遊戲融入其中,增加趣味性,鞏固本課練習重點。

分層教學法:由於智障學生往往個體差異較大,尤其從事運動的活動中,分層教學有利於關注到每個學生。

本課所需場地器材為:半片操場,標誌桶3個,呼啦圈12個,兔子貼畫10個,大臉盆1個,細沙,胡蘿蔔10個。錄音機及磁帶各一。

五、教學過程

(一)放飛心情,模仿激趣

課的開始我會運用情境導入,讓學生扮演小兔子和兔媽媽慢跑去公園郊遊。(看圖)準備活動中用做遊戲的方式進行模仿動物操。由於特殊學生自控能力差,因此我在課前設置好9個呼啦圈,做操時每人各佔一個圈,約束學生活動範圍,提高思想注意力。

預設本環節6分鐘。

(二)學習本領,任務分解

1、來公園我會用語言引導學生河的對岸有胡蘿蔔田,想要摘蘿蔔就要先學習過河的本領。教師示範如何度過河上的石路,引出課題《單跳雙落》。示範時説出順利跳過的密碼“1,2”。分步解釋,1:單腳站立,雙臂自然彎曲在腰間,2:蹬地向前雙腳落地。

2、(看圖)然後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練習,由於特殊學生對動作理解較慢,讓學生先回憶雙腳原地跳如何跳,教師説出雙腳原地跳與今天學校內容的相同點與不同,學生體會。為了幫助他們更具體的瞭解動作,教學生學喊口令“1,2”配上擊掌,熟悉動作節奏。鼓勵學生勇敢跳出圈。

3、 為鞏固技術增強運動密度,使培智學生獲得有關動作的清晰、完整的表象,分三組練習,學生在指定的位置把呼啦圈擺成米奇頭的形狀。練習單腳站在單圈裏,蹬地跳進雙圈。輪流練習單跳雙落。一人練習時,其他人在旁觀察,並幫助他喊出口令。每人練習4~5次,教師巡迴指導。C生進行雙腳向前跳、原地跳的練習,教師個別輔導,也可請表現較好的A生幫助C生跳,進行合作學習。B生進行扶支持物跳的練習,幫助他們更好的體會動作,提高身體平衡能力。

4、A組增加難度,用6個呼啦圈,連續向前跳兩個單跳雙落,熟練後加長單圈與雙圈的距離,指導學生用力蹬地向前跳。

5、請每組學生進行展示,培養學生敢於自我表現的精神。

預設本環節15分鐘

(三)體驗成功,合作遊戲

1、師:“小兔子們終於學會了本領,可以去河的對岸拔蘿蔔了。比比看誰先摘到蘿蔔。”這裏教具我選擇用新鮮的胡蘿蔔用細沙埋在大盆裏,讓學生找蘿蔔,增強趣味性,貼合實際生活,同時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分成三組進行遊戲,A組利用6個呼啦圈連續單跳雙落兩次,並且有一定遠度,跑至終點拔蘿蔔;B組扶支持物跳一組單跳雙落,跑至終點拔蘿蔔;C生過小橋自然跑前拔蘿蔔。(場地佈置:教師把標誌桶放到指定位置,學生自己放呼啦圈)這樣的分層練習體現比賽性,給能力強的學生以提高,給稍弱一些的學生以信心。

預設本環節10分鐘

(四)身心放鬆,評價總結

我將以玩泡泡遊戲讓學生歡慶勝利進行放鬆。課的最後帶領學生回收器材,養成特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師生再見。

預計本課的練習密度為40%左右,平均心率為:110次/分鐘左右。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6

《槓桿》説課稿

一、教情學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槓桿的概念、五要素,力臂的畫法,探究槓桿平衡的條件,槓桿的應用及分類 2.教材的地位: (1)“探究槓桿平衡的條件”是中考理化實驗考查的其中之一,要求學生掌握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槓桿平衡的條件的操作能力。

(2)槓桿的知識是前面所學力學知識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學習滑輪、輪軸等簡單機械的基礎。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突出教學重點的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完成好探究槓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難點是畫槓桿的力臂。

所以本節課在鍛鍊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實驗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辨認出槓桿,準確找出槓桿五要素。

(2)、通過實驗,歸納出槓桿平衡條件,能利用槓桿的平衡條件進行簡單計算。

(3)、能對槓桿進行分類。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實驗探究和數據分析,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激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認真、細緻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小組探究學習讓學生認識科學探究必須要有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力臂的畫法和槓桿的平衡條件。

難點:力臂的畫法,學生用實驗總結出槓桿的平衡條件。

(四)學情分析和教學策略: 1. 學情分析

(1)在本節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規律,以及這些力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具備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基礎。槓桿是力學的進一步拓展和應用,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同時又保持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

(2)初二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不喜歡老師的單獨説教,更喜歡自己動手實

驗,在實驗操作和分析中,更能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2.教法、學法:

(1)教法:

講授法:介紹槓桿的五要素及畫力臂的方法

引導發現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

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2)學法: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觀察法,小組學習法

(五)課型方式:要素組合

(六)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槓桿,鈎碼,支架,鉗子、剪子、鑷子,刻度尺,線

二、教學流程:

標籤: 説課稿 錦集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pm3x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