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熱門】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熱門】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廣玉蘭花的幽香、純潔、以及旺盛的生命力,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對廣玉蘭的熱愛,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個段落背誦。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廣玉蘭的幽香、純潔以及旺盛的生命力,感受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讓知識生成智慧,使智慧與情感共生。

教學重點:瞭解廣玉蘭花瓣的色澤、質感、花開時的各種形態以及葉片的特點,體會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

教學難點:聯繫生活實際,理解作者為什麼喜歡廣玉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勵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學資源:主要採用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與學法

本課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運用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多渠道接受信息。將“讀——思——議”貫穿於教學的始終,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來。

三、説教學程序

基於上述理念,本科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回顧舊知,全面感受

首先引導學生回憶課文,感知作者對廣玉蘭的感受,引發學生對文章中心句的思考,進一步明白作者對廣玉蘭的態度。説一説廣玉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二)、品味花香,認識花性

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課文,在讀中思考,文中哪些地方寫廣玉蘭的幽香,從哪裏看出來的。再通過朗讀,感受廣玉蘭的幽香,體會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

(三)、欣賞花“潔”,感悟人生

鼓勵學生自主選擇朗讀方式,體會廣玉蘭的純潔,再用玉琢冰雕作比較,感受廣玉蘭花的質地,達到理解重點詞句的目的。

(四)、研讀花形,感悟生命

先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作者是從哪些地方來表現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的。從葉到花,逐步感受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

(五)、善用空白,精神內化

從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入手,結合本課的寫作方法,聯繫生活實際寫一種花,在綜合學習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個性,形成獨特的情感體驗。

我的板書是這樣安排的:

上方是課題,下方是廣玉蘭的三個特點,重點突出“愛”。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分數加減法》中的第一節。

從整個章節看,由於在實際計算中經常遇到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所以它是分數加減法教學的重點,也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這節課是在學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之後,並且整合了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約分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不但是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回顧和鞏固,更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作好準備。因而,本節課的教學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把“異分母”化為“同分母”也是數學“化歸思想”一次很好的滲透。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學生在上一個學段已經學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知道分數單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減,又在前一個單元裏熟練掌握了通分的技能,這些都是學習本節課的基礎。同時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理解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並且已經初步具有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識遷移能力。

所以,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及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直觀的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過程方法目標:

1、初步滲透轉化、建模等教學思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1、 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2、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時必須先通分的算理。

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轉化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探索過程。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教學法”, 即設置問題情境,發現和提出問題,論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小結法則——鞏固應用。力圖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開放教學全過程,教師主要着眼於“引”,啟發學生“探”,利用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中掌握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規律,把“引”與“探”有機結合起來。

三、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用數學趣味故事引入,並讓學生根據故事中的數據提出問題。並且由他們提出問題,學生會感到分外的有趣,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積極性,並調動了學生去積極思考。然後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列出算式,並觀察所列的算式與以前所學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二、自主探索、探求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為此在新授部分我着力創設民主氣氛,提供參與機會,滲透學習方法,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新知。

1、擺一擺:

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從直觀上得出1/2+1/4的答案是多少。

2、算一算:

教師首先拋出問題:“像這樣分母不同的分數應怎樣相加呢?”並適當提示:“可不可以轉化成我們以前所學過的知識?”學生會馬上想到剛學完的通分,然後讓學生獨立算一算,算後交流算法。此時的算對學生來説已非難事,而且在自主探索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並突破了教學重點。

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擺一擺、算一算,並結合教師的提示,在頭腦中已有了基本的計算方法,對於算法的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

3、説一説:

在學生自主算出答案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重點引導學生説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在學生彙報後,我在此加了一個環節:老師的算法跟同學們的不一樣,我是這樣算的:1/2+1/4=2/6=1/3。我這樣算對嗎?針對我的算法,學生進行了反駁,指出“只有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才能相加”這一算理。此處看似不經意的一問,對於明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從而突破了難點。

4、總結算法:

學生有了計算1/2+1/4和1/2-1/4兩道題的基礎,所以此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討論,自己總結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法則,培養了學生自學與合作的能力。

三、總結回顧:

首先讓學生交流、彙報:本節課你有哪些新收穫?你是怎樣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進而組織討論: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與整數、小數加減法有什麼相同點?這不僅使學生主動總結學到的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適時溝通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繫。

縱觀本節課,我本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想,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活動情境,幫助學生探索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併為後繼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説課稿 篇3

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把單式條形統計圖整合成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進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數據的能力,發展統計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以及合作意識。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認識和了解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依據給定的條件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3.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分析。

4.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是:

1.正確畫出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能根據統計圖發現信息,分析信息,並能提出簡單的問題。

教學中所要用到的鉛筆、尺子、橡皮擦以及多媒體課件是本節的教具和學具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的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激趣法、設疑誘導法以及直觀演示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獲得知識。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生主動與我同行,我準備從學生身邊尋找數學,創設了一個我們班中各小組分別有多少人的問題情境,然後組織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畫出條形統計圖,並藉助投影儀展示學生畫出的統計圖,讓學生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為了讓學生體會學習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我準備設計一個矛盾衝突,告訴學生這樣的單式條形統計圖不能直觀地看出各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怎麼辦?從而引出課題。(這樣的設計,不但複習了舊知識,檢查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課的學習作了良好的準備。)

第二環節:主動參與,構建新知。

我先讓學生數出本組的男女生人數各有多少,並根據學生所彙報的數據填入事先設計好的複式統計表內,然後組織學生根據統計表,分別繪製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並鼓勵學生藉助投影儀展示繪製的複式條形統計圖,以及講解這種統計圖的畫法。

為了讓學生深入學習新知識,我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想辦法把這兩幅單式條形統計圖組合起來,畫成一個複式條形統計圖,而我則深入學生當中,發現容易出錯的,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直觀地把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合併成一個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而且邊操作邊進行重點講解,並讓學生邊看複式條形統計圖邊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及提出並回答的問題。從中生成新知識。

為了讓學生體會單式條形統計圖與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與聯繫,我又讓學生把這兩統計圖進行對比,讓學生説説它們的異同點。

(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口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以及我的適時引導,不但讓學生理解並掌握了新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變灌注知識為主動脈獲取知識,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題是填空題:表示我校各年級學生人數應該畫( )式條形統計圖。

表示我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應該畫( )式條形統計圖。

第二題是看圖分析題:我將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幅某地區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邊看圖邊進行簡單地數據分析,並提出和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

第三題是看錶作圖題:我將出示東江源小學二到四年級男生、女生1分鐘平均跳繩數量的複式統計表,讓學生根據表中數據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並讓學生邊看複式條形統計圖邊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以及提出並回答的問題。

(層次分明的練習設計,步步深入,環環緊扣,讓學生在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和樂趣,做到學以致用。)

第四環節:全課小結,加深印象。

我準備用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來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不但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的知識,而且激發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使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窮澳妙。

最後,我來説説我的板書設計,我只把學生根據本班各小組男女生人數所繪製的複式條形統計圖,以及學生提出和回答的問題作為我板書的內容,這樣直觀、易懂。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本課在教材中所處位置

《自己去吧》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鴨、小鷹學本領的經歷告訴孩子們從小要學會自立自強。我在設計這節課時,提倡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把讀書和思考的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儘量讓學生在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本單元由四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四”組成。這四篇課文分別是《看書》《路色的金魚》《自己去吧》《輕輕地》。前三篇課文是兒童詩,以“愛學習,會思考”為主題。後一篇課文是散文,以“有禮貌,關心他人”為主題。本單元的課文反映的是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內容,書寫了兒童的思想和情感,滲透了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現代意識。對兒童具有極好的教育意義。本單元的課文內涵豐富,語言生動,情感濃烈,感染李強。

《自己去吧》是這一單元中的第三篇精讀課文,在本單元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培養朗讀能力,教育學生愛學習,會思考,有禮貌,關心他人。因此,本科教學要繼續抓住單元訓練重點進行訓練。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根據本課特點,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自主閲讀,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猴、小鴨、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啟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實現與文本對話。

2.教學目標任務

針對課文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要求,我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能力: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要樹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情,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從讀中領悟出小猴、小鴨、小鷹的媽媽為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會生活的本領。。。。。。

 二、説教法:

《自己去吧》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有普遍的現實意義,並且語言有童趣,課文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小猴學會了爬樹,小鴨學會游泳,小鷹學會飛翔的事,告訴我們不要事事依賴他人,只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實踐去鍛練,就能學到本領,因而,在設計教學時注意創設情景,根據學生需求興趣安排教學,給學生直觀形象感受,把學生領進了豐富多彩的童話世界中,以表演為主線,學習第一自然段,進行細讀體悟,讓學生在角色中感悟文字,全身心展示對角色的理解和體驗,在表演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通過表演,在心裏播下“我能學好”“我一定能行”的種子,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充滿信心地面對人生,成為幸福生活的創造者。

三、説教法、

(一)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以讀為本,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合作讀、分角色讀、)體味課文語言,感受小猴、小鴨、和小鷹不依賴父母,自己學會生活本領的決心和毅力。在讀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啟發學生提問題,回答問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薰陶。

(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課文中設計了展示學生自我的平台,通過“我會寫”“我會讀”“我會説”聯繫實際想一想”的情境創設,使孩子們入情入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展現的願望。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課文。展示自己對課文的感悟。這些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植了創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養想象。

在拓展活動中,我結合本文特點,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如小鴨子學會游泳後會説些什麼?這樣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感悟全文後,我又讓學生説説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最後,又讓學生聯繫實際講述自己最近學會的一件事。促進學生樹立自立自強的思想,美化學生的心靈。

 四、説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我帶來了幾位小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出示圖片:小猴、小鴨,小鷹),有一天,小猴想學爬樹、小鴨想學游泳,小鷹想學習飛翔,你們想知道發生在它們身上有趣的事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1課《自己去吧》(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理解詞(“自己”的意思,用“自己”説一句話),在課題中有三個生字,是我們需要學的(自己去),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書空學寫生字。區別字形“自”與“目”字形相似,容易混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學生認讀生字。(齊讀、開火車讀)

2.把字寶寶送到課文中會不會讀,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兩遍)。

3.同桌互讀,相互糾正,思考:課文中寫了哪幾個小動物?説説課題中的話是誰説的?

(三)細讀感悟、理解

1.請一名同學試着讀第一段。學生評價。

2.指導朗讀:小猴要吃果子,應用什麼語氣跟媽媽説?(請求、商量),媽媽的語氣是親切和藹的,讀出激勵的語氣。師:猴媽媽喜歡自己的小孩嗎?那它為什麼讓小猴子一個人去學爬樹呢?猴媽媽想讓它獨立學會本領……你們喜歡錶演嗎?要想表演好,首先要讀好對話。

3.分角色朗讀:同桌之間練習分角色朗讀。應用(請求、商量)的語氣同桌互讀。

4.檢查朗讀情況,老師讀旁白,一名學生讀小猴的話、一名學生讀猴媽媽的話,全班交流,引導在讀中感悟。提問:小猴它學會爬樹了嗎?學會後的心情怎麼樣,它會對媽媽説些什麼呢?

5. 師生分角色齊讀。評價:同學們的朗讀精彩極了,告訴大家,小鴨、小鷹的故事也很有趣,想學嗎?

6.請同學們自主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

7.指名學生讀小鴨的話,師根據學生朗讀情況及時點評指導。

指名學生讀鴨媽媽的話,師:鴨媽媽喜歡自己的小孩嗎?那它為什麼讓小鴨子一個人去學游泳呢?(因為我知道它不會淹死,我想讓它獨立學會本領……)再讀讀吧!

8. 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讀。

9.提問:小鴨它學會游泳了嗎?學會後的心情怎麼樣,它會對媽媽説些什麼呢?

10 .學生以各種形式彙報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結果,如:朗讀,分角色朗讀。

11.全班分角色並在學生感悟課文後配上動作讀全文。

 (四)總結延伸

1.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師小結:板書:小猴→爬樹

小鴨→游泳}自己學本領

小鷹→飛翔

學本領要自己學,從小培養獨立生活能力,不依賴父母生活。

2.請同學們説説其他小動物它們都會什麼本領,是怎麼學會的。並模仿課文續編故事。

3.你有沒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麼做?

4.師:大家説得真好,我發現大家在生活中都和勇敢的小猴、小鴨、小鷹一樣了不起!老師想考考你,連一連(出示黑板上的練習)

 (五)板書設計

11 自己去吧

小猴 → 爬樹

小鴨 → 游泳 } 自己學本領

小鷹 → 飛翔

 五、説教學的有效性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抓住能梳理和概括文本的課堂教學要素來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本課中,教師將通過有效的提問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認識的衝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要把學生置於朗讀的中心位置,,把教學建立在學朗讀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各種形式的讀課文着力解決體會、感悟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維,使學生真正理解、領悟文本內容、受到美好品格的薰陶。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㈠、地位和作用: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正切是本章的重要內容,它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正弦線、餘弦線和誘導公式等知識的延伸,是後繼內容二倍角公式、和差化積、積化和差公式的知識基礎,對於三角變換、三角恆等式的證明和三角函數式的化簡、求值等三角問題的解決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㈡、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兩角和與差餘弦公式的推導及應用

教學難點:兩角差餘弦公式的推導

設計依據:由於“兩角和與差餘弦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對後幾節內容是否掌握具有決定意義,因此它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由於“兩角差餘弦公式的推導”需要構造向量來解決,所以它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兩角和與差餘弦公式的推導,並能初步應用它們進行簡的三角函數式的化簡,求值及恆等式的證明.

2、過程與方法:經歷由向量的數量積推導兩角和與差的餘弦過程,體驗和感受數學發現和數學創造的過程,體會向量和三角函數的聯繫,體會一般到特殊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讓學生在公式的推導和運用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悦,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求知精神.

②通過觀察、對比體會公式的對稱美、思維的和諧美,給學生以美的陶冶.

三、教學方法分析

本課時授課對象是對探索未知世界有主動意識,對新知識充滿探求渴望的高一學生他們已經掌握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和向量的相關知識,但獨立地運用向量的方法來推導公式存在的困難。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心理特徵,確定教法為: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本節課是一節公式推導和應用課,應該採用啟發式教學,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公式的發現、推導和應用過程。

四、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分為温故知新,引入新課、由特殊值探索公式結構、引導學生證明公式、通過例題體會公式的應用、通過練習題加深對本節內容的掌握、學生小結本節課的收穫、佈置作業幾個環節。

Ⅰ、引入新課

問題1 :我們已經學習了向量的數量積,請用數量積的知識完成下列練習。

練習: 已知, ,則=

Ⅱ、 新課探究

問題2 :由出發,你能推廣對任意的兩個角都成立嗎?

如圖所示,以x軸非負半軸為始邊分別作角,

且>。假設它們都為鋭角,設它們的終邊分別交單

位圓於點,那麼

表示的角是什麼?

有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兩種表示形式,得到以下等式:

在推倒的過程中,因為為與的夾角,故。實際上,當時,為與的夾角,而,由於餘弦函數的週期性,任意角都上的角可以轉化為

綜上所述, ,對於任意的角都成立。簡記為。

問題3:由公式你能推出的餘弦公式嗎?

結論:

文本框:

簡記為“余余正正符號異”

Ⅲ、應用舉例

例1、 求值:

例2、已知,求的值。

變式:已知,求的值。

例3、

變式:

設計意圖:逆用公式是學生認識和掌握公式的重要標誌。通過步步加深,加強學生對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等思維能力。同時滲透了一種化歸思想。

Ⅳ、課堂練習

教材練習

Ⅴ、課堂小結

1、知識層面的小結(對公式的探究過程激發方法的啟示,用向量的數量積證明公式的主要思路以及公式的特點和功能);

2、數學思維能力層面的小結(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教師概括提升------- 包括本節課所涉及到的特殊與一般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換元思想的體現,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以及對數學和諧美的欣賞)。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小結,反思學習過程,加深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理解。領會數學研究的有關基本方法和途徑,學習並能應用數學思想與方法解決有關問題。

強調公式中α、β的任意性,是本節內容的主線,它賦予了公式的強大生命力。要深刻領會公式承上啟下的核心作用。

Ⅵ、作業,

1. 必做:習題3-2A 2、,3.

2. 探究:能否由的公式得到的公式呢?

通過佈置作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的重點內容

板書設計

1、向量數量積公式:

2、問題1、2、3

3、總結提煉:

兩角和差的餘弦公式

應用舉例

練習反饋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番茄太陽》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八冊的一篇課文。本課以“我”的見聞為主線,按時間發展的順序敍述盲童明明的言行舉止,描繪她的音容笑貌,同時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字裏行間飽含着對盲童的喜愛之情。盲童明明是這篇課文的主人公,她雖然生下來就看不見美好的世界,可是她美麗可愛,聰明機靈,乖巧懂事,有一顆善良的童心,懂得關愛別人。“我”和她相識的時間雖然比較短,但她帶給了我許多快樂——她清脆的笑聲感染了“我”,美好的愛心感動了“我”,她就是一個“番茄太陽”,掛在了“我”心裏,讓“我”感受到了温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番茄太陽”的含義。

能力目標:通過朗讀、感悟、體會等方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從而受到關愛他人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憑藉課文語言材料走進明明,知道她是一個漂亮、聰明、樂觀和富有愛心的小女孩,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

二、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本節課,我基本採用了全放的學習方式,以一個學習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學習中去,適當的點撥,學生通過動口説、動手錶演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訓練語言、積累語言、感悟到學習的樂趣。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朗讀。文章語言清新,情感豐富而真摯,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積累。

(二)學法

素質教育應強調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唸書,而是引導學生主動的去探究。因此,教學中我着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訓練指導。

1、質疑探究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圍繞“番茄太陽指的什麼?”“明明給‘我’帶來怎樣的心情變化?”等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讀、思、議、想、練的方法學習課文。根據教材的特點,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討論、想象、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選擇自己讀懂的那部分內容進行重點閲讀和探究,注重以讀為本,做到師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實現共同提高、共同體驗成功快樂的目的。

三、説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敍事、寫人、抒情相互結合。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了文章的兩條線索進行教學:一、是明明的笑,二、是明明的笑對作者的感染。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圈畫批註、感情朗讀等多種手段引領學生逐步明確“番茄太陽”的三個不同含義,進而激發學生的愛心,讓“番茄太陽”永遠掛在我們的心中。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時主要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緊緊抓住“我”的心情變化,通過明明的笑、言行,感受明明純潔、善良、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美好品格,以及對“我”的積極影響,真正體會“番茄太陽”的深刻含義。激起學生心中的“愛”,讓每一個人的心中永遠掛着紅紅的“番茄太陽”。

四、説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番茄,太陽,太陽、番茄,這個奇妙的組合告訴了我們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盲童明明,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讓我們一起走進盲童明明的內心世界。

[以情激情,自然而然地進入課文。]

(二)個體自學,整體感知,感受盲童明明的心靈。

1、自由輕聲地讀讀課文,想想明明給你留下的印象,找找在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把它們劃出來,再試着把你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這一環節,我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基礎,給予他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保護了學生獨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時,通過個體的自我學習、整理、歸納,為集體交流作準備。]

2、交流感悟、指導朗讀。

交流:明明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你是從哪些詞句中能體會到?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引導學生從小姑娘的笑、言行,體悟明明的內心,感受明明的樂觀、好奇心、機靈、聰明、善良、有愛心,並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三)細讀感受“我”心情的變化。

課堂上,我再次啟發學生帶着問題“盲童明明給我帶來怎樣的心情變化?”再次走進文本,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有效地探究。找出課文中描寫“我”心情變化的語句。如:“生活很艱難,心情無比灰暗”。“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熱氣息拂過我的面頰,我的淚嘩地一下子流了下來。”等句子,以學生的感悟為主,我適當點撥,以讀代講,與學生一起體會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給“我”帶來好的心情變化(灰暗——温暖——快樂——感動)。

[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感悟人物內心世界,指導學生學會朗讀,學會傾聽,體會人間真情。]

(四)質疑,精讀感悟“番茄太陽”的含義。

1、讓學生帶着問題:“課文為什麼以番茄太陽為題?在文中共出現了幾次,每一次都指什麼?”再讀課文,重點朗讀12、13、16自然段,深入感悟“番茄太陽”的三次含義:太陽、明明的笑臉、明明真誠的愛心——美好的心靈。再次深入感悟第三個“番茄太陽”——這顆愛心中包含着什麼?通過學生的朗讀、討論、老師的點撥,感受這一顆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關愛他人的心。讓學生明白“番茄太陽”一方面包含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另一方面指的是明明的童心就像“番茄太陽”一樣美好。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此時,我語鋒一轉,再次提出問題:1、明明的笑容為什麼那麼真?那麼美?2、暖我的心的,僅僅是明明嗎?你覺得誰也是?3、生活中,哪些人也是“番茄太陽”?讓學生再一次地思考、交流、討論、回答。老師再小結:是啊!所有心中有愛,無私奉獻的人都是“番茄太陽”。只要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顆“番茄太陽”,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到處充滿愛與温暖。

[發展個性化語言,拓展思維,讓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了“質”的飛躍!]

(六)配樂感情朗讀

播放《種太陽》,讓學生帶着這種美好的感情再一次走進課文,體會人間真情。

激發學生愛心,把教學推向高潮。

(七)作業超市

1、課外閲讀愛心小故事,並試着講給周圍的人聽

2、讀了這篇體現人間真情的故事後,寫一篇不少於200字的讀後感。

3、推薦有關愛心的詞語,愛心名言讓學生抄在筆記本上。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的濃縮與精華,好的板書可以説是一個微型教案,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以下就是我的板書。

12.“番茄太陽”

美好的愛心

灰暗→温暖

永留我心

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三亞落日》這一課。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模式、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課堂評價、資源開發七個部分進行説課。

教材分析:

《三亞落日》是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正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象,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漂亮風光的讚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言清新,字裏行間充溢着作者對三亞落日的深深喜愛和讚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情感薰陶、背誦積累的好教材。

本單元的“壯麗山川”與前面各冊中寫台灣的蝴蝶谷、南沙羣島、廬山雲霧、沙漠綠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氣勢恢弘、景象萬千的河山長卷圖,長城、運河、秦兵馬俑等歷史文化遺產更是輝映其間。

學情分析:

本文安排在小學階段的最後一冊,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把握了識字記詞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通過本文的學習,學生可進一步豐富語言的積累,進一步把握寫景文章的學習方法,提升體驗文本的能力。

在學習本單元課文之前,在前幾冊中也有相應主題的單元,如:

有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熱愛祖國”、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愛祖國愛家鄉”、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壯麗的祖國山河”、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祖國在我心中”。以前各個單元的學習為本單元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考慮到絕大部分學生沒去過三亞,也沒親眼看到三亞的落日。基於以上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維度初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欣賞並摘抄描寫落日的語句。

3、情感目標:朗讀品味語言文字,感受三亞落日的美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其中目標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教學模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不同水平的發展,本節課教學,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在教法上主要採用“朗讀指導法”、“情感感悟法”。

古人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向學生傳授“學法”,讓學生學會讀書,這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之一。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讀,引導學生認真地讀,使之見於書,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所以,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主要在“讀”“寫”“悟”進行學法指導,加上學生間的討論交流,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本節課教學,我力求體現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感悟文章的美言美景,在理解和體驗文本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喚起自己對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

教學設計

我設計本節課的基本教學流程為:

一、談話導入(用時3分鐘)

我以詩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引入,初步讓學生感知日出給人帶來美好、向上的感覺。那日落的景象如何?隨即揭示課題,指導學生讀好課題,明確寫的是“三亞”這個地方的“日落”。

二、整體感知(用時5分鐘)

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在分自然段朗讀的同時相機正音,讀準多音字“悄”qiǎo。然後指導學生歸納自然段主要意思。在學生初步瞭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繪了落日景象?”來理清課文條理。

三、精讀感悟(用時20分鐘)

通過引讀“在三亞看落日”,作者覺得“真有詩意”激發學生的神往之情。

同時,引領學生進入第二環節的學習“精讀感悟”。課文第2自然段介紹三亞濃郁的熱帶風光,我先讓學生觀賞三亞風光錄像,使學生有感性的認識。然後,引導學生抓住藍天、碧海、白鷗、椰樹、沙灘等景物來領略三亞的熱帶風情。由“三亞的熱帶風光美,三亞的落日更美”這句話自然過渡到(第3-5自然段)的學習。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美景。如何引領學生從語言文字的描述中領悟體會落日的美景,我設計了以下步驟:

1、默讀課文,感受日落畫面。默讀課文,看看日落的過程由哪幾幅畫面組成?估計學生能夠找出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設計意圖】引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對三亞落日有一個初步的感受,然後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

2、組織交流,指導朗讀。通過“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描寫?” 組織學生交流。指導學生讀出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然後找到中心句,使學生對課文的描寫基調有所瞭解,為品讀重點段落奠定基礎。

3、品味語句,想象體悟。

主要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

三亞落日的全過程,我緊扣文中三句描寫落日的比喻句,引導學生體會三亞落日的靜態美和動態美。通過引導點撥、朗讀品味、想象日落時變幻奇異、瑰麗無比的大自然景象,從而深深體會到三亞風光美,在這樣飽含詩意的地方看那麼美的日落,使學生對作者情不自禁的讚歎“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轉化為發自肺腑的感受。

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估計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為了讓學生體會藴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想象並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重要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

學習其它兩句比喻句時,我也將採用上述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如,我讓學生畫出描寫夕陽滑落過程的語句,輕讀想象,體會大紅燈籠在“碩大無朋”的牀面上頑皮蹦跳的可愛情趣,感受似跳水員“輕快靈敏彈跳入水”的日落情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三亞濃濃的熱帶風情後,抓住“三亞落日美在何處”貫穿教學,抓住落日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態也隨之變化。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等詞語來進行指導,體會三亞的自然風光之情。

4、圖文對照,指導背誦。課的最後,我將留5分鐘左右,讓學生先理後背,逐段擊破,再連段成篇進行背誦練習,以競賽加星插紅旗來激勵學生,提高背誦能力。讓優雅活潑的日落畫面定格在學生腦中,讓詩意的文字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積累,達到感悟理解——品味深化——積累運用之目的,為學生今後的閲讀寫作類似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對學生情感的一種薰陶。在感悟的基礎上再次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悟、體會予以內化,自然情感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對課文一遍又一遍的梳理中,有層次地指導學生朗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美,想象畫面美,讀出意境美,最後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7)

學完課文,進行 “拓展延伸”。

設想讓學生觀察我們這個地方的日落景象,進行一次小練筆,學習作者用豐富的詞彙,正確生動的比喻、擬人等寫法,進行寫作練習,以讀促寫,讀寫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五、寫字指導,養成習慣(5分鐘)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教學工作中我們不容忽視。給本課的10個生字根據結構分類。重點分析“溢”“斂”的結構特點,指導學生書寫。然後讓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坐姿和寫字姿勢。

通過指導訓練,讓學生觀察字形結構、掌握書寫規律,做到筆筆認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潔,從而有效地提寫字質量高,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六、課外延伸(課下完成)

推薦學生對比閲讀巴金的《海上日出》以及主題叢書《壯麗山河》中相關篇目。

標籤: 説課稿 模板 七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jjqpj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