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鈉的説課稿範文

鈉的説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鈉的説課稿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鈉的説課稿範文

鈉的説課稿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鈉。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是鹼金屬中的代表元素,而鹼金屬又是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這一章被排在高中第一冊的第二章,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的。

因為義務教育初中化學中已介紹了鐵等金屬以及碳酸鈉、氧化鈉、氫氧化鈉等鈉的化合物知識為學習鈉的知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鈉這一節在高一化學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為以後學習鹵素這章作了學習方法的鋪墊,使接下來學習鹵素相對比較容易些。本節教材以實驗為主,重視通過實驗給學生以大量的感性知識,並重視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章在複習初中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的特徵以及鹼的有關知識後,在前言簡單介紹了鈉等稱為鹼金屬的原因,再從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導出鈉的性質。

本節還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並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作出推論和預測,再經實驗驗證。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於這種模式進行鹵素等章的學習,也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元素週期律和原子結構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認識金屬鈉的性質。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金屬鈉的化學性質。

3、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瞭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②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實質就是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採用了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啟發性教學,儘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創造條件採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引到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密切聯繫舊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在舊知識上得到知識的增長點,並將所學知識及時加以運用。

三、説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下列基本方法

1、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綜合運用。

2、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這條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

四、説教學程序

這一塊,我主要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採取提問的方式,架設橋樑,導入新課。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中,由鹼金屬元素引出具代表元素——鈉,又由鈉的原子結構入手,由結構決定性質得知鈉是一種活潑的金屬。這時學生心裏會問到那麼鈉到底有多活潑?就可以通過鈉溶於水的實驗激發學生思考,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二步:明確本節課所學的目的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有利於學生圍繞教學目標主動地獲取知識。本節課主要是要求掌握鈉的性質。

(一)鈉的物理性質,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金屬的外觀,用小刀切割金屬鈉,以及Na的導電、導熱性實驗,總結出鈉的物理性質。

(二)鈉的化學性質

鈉的化學性質主要有鈉與氧氣的反應,鈉與氯氣的反應,鈉與硫的反應,以及鈉與水的反應。對於這幾個性質反應我是通過精心組織設計相應的實驗及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然後再請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並得出結論,這樣即可能突出重點,又能解決難點,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並會應用這些知識分析一些現象問題。

(三)鈉的存在和用途

指導學生學習完鈉的性質後,我將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30內容,請同學總結出鈉的存在和用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三步:將所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而簡潔的小結,並通過適當的練習,討論和提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所認識理解,儘可能地發揮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鞏固練習:

(1)鈉為什麼保存在煤油中?

(2)把鈉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鈉在水和苯間跳上“水上芭蕾”,為什麼?

(3)鈉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金屬銅嗎?寫出其離子方程式

五、佈置作業

書本31頁一、二、四做書上,三、五做作業本上。

鈉的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鈉》是高一化學第二章《鹼金屬》的第一節,鹼金屬是高中系統學習的唯一的金屬元素族,是學習元素週期表知識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典型的代表元素鈉的學習,初步學會元素族知識的學習方法以及結構、性質、存在、用途之間的聯繫。鈉——本節知識教材包括三部份內容:鈉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以及鈉的存在用途。

二、説重難點:

1、重點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

2、難點對鈉的性質實驗的觀察、分析、探究性學習

三、説教學目標:

1、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2、瞭解鈉的保存、用途;

3、初步從鈉的結構與性質的關係認識物質結構與性質的關係。

四、説教法:

本節課主要體現“學教並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本節教材為邊講邊做實驗模式,重視實驗給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實驗演示、學生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在教學中,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如何觀察實驗現象,以及如何根據現象分析鈉的相關的性質。

本節知識,課本講解順序是先講解物理性質,後講解化學性質。由於這節課是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主,為了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我將知識作了一些處理,先講解化學性質,在學生探究了鈉的化學性質,並分析現象本質原因後,再講解物理性質。物理性質是學生根據知識原理自己推理得出的,而不是教材生硬的灌輸的。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好些。

五、説學生的學法:

本節知識,學生要重視實驗分析,注重分析各種現象的原因。學生的`學習以探究式學習為主,重在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

六、説教學過程:

通過練習書寫鈉、鉀的原子結構簡圖,並引導學生察看課本中的鋰、鈉、鉀、銣、銫等原子結構簡圖,通過對原子結構的分析,電子的得失關係,得出鹼金屬元素名稱的由來。

同時可以引導學生縱觀高一化學教材有關章節內容。如:《鹼金屬》、《鹵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課本元素族知識的編排方法,每一族元素相關知識都是以某一元素為代表,然後按一定的原理遞變,推理得出其它元素性質。在此,教師可簡單介紹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一般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和用途,讓學生建立化學思維模型,然後引出鹼金屬元素以鈉為代表,進行相關學習。

(1)鈉的保存:(演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鈉為什麼保存在煤油中,提出懸念,等待後面實驗驗證。)

(2)鈉的化學性質:

①鈉與氧氣反應

切開鈉,引導學生觀察切面顏色。思考:

A、鈉為什麼可以輕易切開?

B、切面顏色怎樣?説明什麼?

在石棉網上加熱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現象

A、鈉熔化成閃亮的小球;

B、劇烈燃燒,火焰黃色;

C、生成淡黃色粉末。

思考:

1)受熱熔化的原因;

2)小球是銀白色,説明什麼;

3)劇烈燃燒説明什麼。

另外,教師講解鈉與氧氣反應的兩種產物Na2O、Na2O2的區別。如條件、穩定性、顏色。

②鈉與水反應

A、將一小塊已吸乾表面煤油的鈉用鋁箔包好,扎孔,放入水中,用倒立的試管收集氫氣,檢驗氣體。(複習氫氣的檢驗方法。)

B、引導學生重點觀察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如:浮、熔、遊、紅、聲。學生經過討論後逐一得出結論。

③知識鞏固複習:對鈉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氧化還原分析及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④知識拓展:鈉與鹽溶液反應、鈉與酸溶液反應的現象與分析舉例鈉與硫酸銅反應,鈉與硫酸溶液反應,學生思考,得出結論。

(3)物理性質:

經過鈉相關的幾個化學實驗後,學生很容易推理得出鈉的相關物理性質:顏色、金屬光澤、密度、熔沸點、硬度、導電導熱性等。

(4)存在:掌握鈉的性質後,思考、複習鞏固鈉的保存,進而推理得出鈉的存在(自然界的以化合態存在)。

用途;由性質推理書上相關用途的原理,對用途作些瞭解。

七、本節課小結:

本節課重點在於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通過引導學生對鈉的性質的學習的回顧,歸納鈉的性質,歸納總結元素族的學習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和用途,迴應前面的學生思維模型的構建,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八、佈置作業。

作業形式以圍繞鈉的性質出題:氧化還原分析或計算等內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gxn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