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鈉的優秀説課稿

鈉的優秀説課稿

篇一:鈉説課稿

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

鈉的優秀説課稿

我説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一課時。我的説課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教材分析,學生狀況分析,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一課時《金屬鈉的性質》。鈉是一種典型的金屬元素,也是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種金屬元素,學習本節內容對以後其他金屬的學習有指導性作用。這節課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實驗探究鈉的性質、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具有重要作用。這不僅為學生學習必修2中的元素週期表的知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學生在獲取相關化學知識和實驗研究技能的同時,激發學生為自我發展和社會生產進步學習化學的興趣。

2、教材內容分析

(1)鈉的原子結構及物理性質的推測。

(2)鈉的物理、化學性質。鈉的物理性質着重強調鈉的密度小、質軟、熔點低;鈉的化學性質着重強調鈉與氧氣、水反應的探究實驗。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瞭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金屬鈉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根據實驗探究金屬鈉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通過生產、生活中

的應用,瞭解金屬鈉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養成認真、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通過

合作實驗,養成團結合作的精神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鈉的化學性質,尤其是鈉與水反應。

(2)難點:實驗操作、觀察和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 二、教法分析

 1.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識過氧氣、氫氣、碳等物質的基本性質,對這些物質的性質的學習主要是掌握其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存在或保存方式及現實社會中的用途,另外在初中學習中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領悟到化學式一

門以實驗為特徵的重要學科,化學實驗的豐富性和真實性必將會引發學生學習的趣味性。這節內容之前學生學習了原子結構和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等基本知識,這更有利於學生深層次禮節鈉的性質,達到知識的前後聯繫和融會貫通

2、導型高效課堂教學法

本節採用導型高效課堂教學法,結合實驗演示和多媒體展示,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 三、學法分析

1、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強化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素質,增強合作的精神。

2、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綜合運用。 3、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這條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 四、教學過程

1.分發導學案,學生自學並完成導學案內容。

2.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小組為單位,討論解決問題。 3.小組代表回答問題,教師做點評。

4.針對回答情況,教師進行講解。並在對應的知識部分展示實驗。 5.小頁練習。

6.評講答案,發現問題。 7.佈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金屬鈉的性質

一、

鈉的物理性質

1、密度比煤油大,比水小 2、熔點較低 3、質地柔軟 4、銀白色光澤,良好的導熱、導電性 二、

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氧氣反應

常温:4Na + O2 === 2Na2O (白色) 點燃 點燃:2Na + O2 === Na2O2 (淡黃色)

2. 鈉與水反應

(1)現象:“浮”、 “熔”、 “遊”、 “響”、 “紅” (2)化學方程式:2Na + 2H2O === 2NaOH + H2↑

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是一種活潑金屬。

三、

鈉的存在和用途

1、 鈉的存在

無遊離態,化合態有硫酸鹽、碳酸鹽、硝酸鹽和氯化物 2、 用途 鈉的用途很廣

700℃~800℃ TiCl4+4Na ======= Ti+4NaCl

教學反思

這節課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理念。以學生進行自主為主,並結合實驗現象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協助歸納總結為輔。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訓練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歸納總結能力。促進了學生團體協作。並讓學生體會探索科學的樂趣。突出新課標的理念,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以上是我本節説課的內容,懇請各位專家和領導多提寶貴意見。

《鈉的性質》説課稿

澠池二高 嶽國華

篇二:金屬鈉的性質-説課稿

金屬鈉的性質

我説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化學、必修一、專題二、第二單元《鈉、鎂及其化合物》第一節 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過程、效果分析四個方面展開説課。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通過對“鈉”這種代表性元素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主要學習其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式及其用途。

本節教材介紹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敍述鈉的活潑性後,再根據性質介紹鈉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製法,最後介紹鈉的用途。教材內容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規律。本節重點討論鈉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從現象入手,去分析鈉的活潑性。為此,教材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然後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並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作出推論和預測,再經實驗驗證。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於今後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也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元素週期律和原子結構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 瞭解鈉單質的生產原理;

2、 能用實驗的方法探索和認識鈉的性質和用途。

過程與方法

通過經歷實驗探究和問題探討的過程,瞭解實驗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綜合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探索研究物質和理論的興趣,在探究過程中進行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教育。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教學展開分析】

 一、教法設計

教學方法的選擇實質就是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採用了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儘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創造條件採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引到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密切聯繫舊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在舊知識上得到知識的增長點,並將所學知識及時加以運用。

二、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課堂教學內容之一。對學生而言,一定的學習方法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表現形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具有對知識的學習能力、選擇能力和創造能力。從更深層次看,這是一種素質。因此學法指導使課堂教學進入素質教育領域的重要方面,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本節課進行以下學法指導:

1、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強化學生實驗的基本操作,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素質,增強合作的精神。

2、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綜合運用。

3、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這條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在初中學過金屬活動性順序,知道鈉是活潑的金屬,能跟鹽酸等反應生成氫氣;另外,剛學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通過對鈉的原子結構的分析,學生可以預測鈉具有強的還原性;還有之前學過的研究物質的方法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探究習慣及操作能力。這些都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過程

為了將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反饋矯正和教學過程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課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教師演示“滴水生火”的實驗,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把“水火不相融”與“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後提問:俗語説:“水火不相容”,為什麼剛才的實驗中卻用水點着了火呢?並告訴學生那是鈉的功勞。使學生迅速進入濃厚的化學氛圍,激發起學習金屬鈉性質的慾望。

(二)、自主實驗,觀察現象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有三個學生分組實驗探究:

1、觀察鈉表面的顏色以及表面顏色的變化。

2、將金屬鈉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3、將鈉投入水中觀察現象。

同時,為體現環保意識,將鈉和氯氣的反應用錄像的形式展現。通過這些實驗,由幾位學生敍述實驗現象,並説明原因。其他學生補充。

在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拔,學生自學、互學、分析、討論、發言,利用屏幕和板書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使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如鈉的物理性質小結,鈉與水反應現象小結。將實驗中的各個結論提取出來,學生感到清晰、明確。

(三)、由表及裏,學以致用

通過學習鈉的化學性質,讓學生分析鈉在反應中的化學價變化,得出鈉在反應中得失電子的情況,進而指出“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之間的關

系。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再由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和教材分析並總結鈉的存在形式、工業製法和鈉的用途。

(四)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重點和難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 ①首先是學生親自操作鈉與水在燒杯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使學生在親身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和體驗實驗成功的喜悦。教師適時提問,説明鈉的性質。在此期間,可用五個字“浮、熔、遊、響、紅”來歸納鈉和水反應的現象。

②其次,在該實驗中可以用滴加了酚酞的溶液變紅來檢驗NaOH,但是不能檢驗另一種產物氫氣,故需將鈉和水的反應進行改進。改進實驗的方法很多,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課堂小結:

佈置作業—下課後小組研究:

(1)鈉為什麼保存在煤油中?(2)解釋“滴水生火”的原因。

(3)鈉着火時,應如何滅火?

A、用水撲滅 B、用泡沫滅火器 C、鋪上沙子

板書設計:

金屬鈉的性質

一、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 質軟 熔點低 ρ

二、化學性質

1、與氧氣反應 點燃 常温:4Na+O2 = 2Na2O 加熱:2Na+O2 === Na2O2

2、與氯氣反應:2Na+Cl2 = 2NaCl

3、與水反應:2Na+2H2O = 2NaOH+H2

水>ρNa>ρ煤油

篇三:金屬鈉説課稿

《鈉》説課稿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高中化學第一冊第二章第一節鈉。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鈉是鹼金屬中的代表元素,而鹼金屬又是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族,這一章被排在高中第一冊的第二章,有一定的理論依據的。

因為義務教育初中化學中已介紹了鐵等金屬以及碳酸鈉、氧化鈉、氫氧化鈉等鈉的化合物知識為學習鈉的知識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鈉這一節在高一化學中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為以後學習鹵素這章作了學習方法的鋪墊,使接下來學習鹵素相對比較容易些。本節教材以實驗為主,重視通過實驗給學生以大量的感性知識,並重視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本章在複習初中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的特徵以及鹼的有關知識後,在前言簡單介紹了鈉等稱為鹼金屬的原因,再從鈉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導出鈉的性質。

本節還十分重視科學方法的訓練,即通過實驗和觀察,將實驗現象和數據等資料加以分析,找出規律性的知識,並根據這些規律性的知識進一步對一些物質作出推論和預測,再經實驗驗證。這種科學方法模式的訓練,有利於這種模式進行鹵素等章的學習,也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元素週期律和原子結構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認識金屬鈉的性質。

難點: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金屬鈉的化學性質。

3、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瞭解鈉的物理性質,掌握鈉的化學性質。

②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實質就是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識規律,採用了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啟發性教學,儘可能地通過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創造條件採用邊講邊做實驗的教學方法把學生引到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密切聯繫舊知識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在舊知識上得到知識的增長點,並將所學知識及時加以運用。

三、説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下列基本方法

1、讓學生學會分析: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方法——綜合運用。

2、幫助學生抓住關鍵、掌握重點: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抓住“結構——性質——存在和用途”這條線。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是結構的具體體現,性質又決定其存在和用途。

四、説教學程序

這一塊,我主要分三步來進行:

第一步:採取提問的方式,架設橋樑,導入新課。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景中,由鹼金屬元素引出具代表元素----鈉,又由鈉的原子結構入手,由結構決定性質得知鈉是一種活潑的金屬。這時學生心裏會問到那麼鈉到底有多活潑?就可以通過鈉溶於水的實驗激發學生思考,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二步:明確本節課所學的目的內容,使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要求有一個大致的瞭解,有利於學生圍繞教學目標主動地獲取知識。本節課主要是要求掌握鈉的性質。

(一)、鈉的物理性質,可以通過讓學生觀察金屬的外觀,用小刀切割金屬鈉,以及Na的導電、導熱性實驗,總結出鈉的物理性質。

(二)、鈉的化學性質

鈉的化學性質主要有鈉與氧氣的反應,鈉與氯氣的反應,鈉與硫的反應,以及鈉與水的反應。對於這幾個性質反應我是通過精心組織設計相應的實驗及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然後再請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並得出結論,這樣即可能突出重點,又能解決難點,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並會應用這些知識分析一些現象問題。

(三)鈉的存在和用途

在指導學生學習完鈉的性質後,我將指導學生閲讀課本P30內容,請同學總結出鈉的存在和用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第三步:將所學的知識做一個系統而簡潔的小結,並通過適當的練習,討論和提問,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所認識理解,儘可能地發揮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鞏固練習:

(1)鈉為什麼保存在煤油中?

(2)把鈉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鈉在水和苯間跳上“水上芭蕾”,為什麼?

(3)鈉能在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金屬銅嗎?寫出其離子方程式

五、佈置作業

書本31頁 一、二、四做書上,三、五做作業本上

篇四:鈉的重要化合物説課稿

鈉的重要化合物説課稿

澠池二高:劉娟娟

我説課的題目是:《鈉的重要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鈉的重要化合物屬元素化合物知識,是學生第一次綜合運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學習元素化合物,這種學習模式將為今後元素化合物的教學做鋪墊。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對Na2O和Na2O2性質的探究,掌握Na2O2的重要化學性質及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氧化鈉和過氧化鈉性質探究和比較,使學生體會到物質組成相差不大,性質卻千變萬化的道理。

(2)通過Na2O2和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現象,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鈉的化合物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②通過實驗教學與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③通過合作與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善於與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質。 3、教學重難點及課時安排

根據學生特點及學生已有知識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Na2O2的性質及用途; 教學難點:Na2O2與H2O及CO2的反應 課時安排: 1課時

二、 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 在初中階段,學生已學過燃燒的三要素,通過上節對金屬鈉的學習,學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熱情。

2.學生特點:高一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均有限,雖對探究性實驗感興趣,但卻不一定能夠積極地主動地去觀察、思考和探索本質。故:本節課中,我將多設疑、多激疑引導,讓學生都能動起手來,把實驗作為探究未知領域的手

段。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1、教學方法:

採用實驗探究、分析對比、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法。以提出問題→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 2、學習方法:

本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綜合運用的學習方法和實驗探究、對比討論的學習方法。 3、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和演示實驗優化課堂教學

四、 教學程序設計

【新課引入】:

設計“滴水生火”“吹氣生火”趣味實驗

【實驗探究】:

1.“滴水生火”實驗探究

通過實驗首先讓學生觀察Na2O2的樣品,得出Na2O2的物理性質。 緊接着引導分析:

棉花為什麼能夠燃燒? 如何符合燃燒的三要素?

從而推測出反應的產物?並設計實驗來檢驗。

為了將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方程式的角度對反應進行分析,得出Na2O2中的-1價氧元素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是學生在標出電子轉移方向和數目時不會出現錯誤,強化了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 2.“吹氣生火“實驗探究

結合上述對Na2O2與H2O反應的探討及燃燒的三要素,學生很自然地得出Na2O2與CO2反應的產物,從而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向Na2O2與H2O反應後的溶液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且半分鐘內褪色。 同時引領學生聯繫人在呼吸時吸入的是O2,呼出的是CO2的實際及反應過程中化合價的變化,總結Na2O2的用途(氧化劑、漂白劑、

供氧劑)這樣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繫起來,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 3. Na2O 的性質 鹼性氧化物的通性

【創新應用】:

創新應用一:

探討如何設計用過氧化鈉與水製氧氣 指導思考:“固+液→氣體” 探討交流:展示各自的設計。 創新應用二:

金屬鈉着火怎麼辦?Na2O2應怎樣保存?有哪些方面的應用? 指導恩考:結構-性質-保存、應用

回答交流:金屬鈉着為主要生成過氧化鈉,所以不能用水或二氧化碳來滅火,得用砂子蓋滅;過氧化鈉能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所以得密封保存;過氧化鈉主要可以應用於呼吸面具和潛水艇及航天飛行時的供氧劑

【總結歸納】:學生自主總結完成對Na2O2 、 Na2O知識的整理。 【練習強化】:佈置作業:以表格的形式總結歸納Na2O與Na2O2性質對比

Na2O與Na2O2性質比較

五、板書設計

鈉的重要化合物(主)

a) Na2O2

1、 物理性質:淡黃色、固態 2、 化學性質

Na2O2與H2O反應:2Na2O2+2H2O=2 NaOH+ O2↑ Na2O2與CO2反應:2Na2O2+2 CO2=2 Na2CO3+ O2 3、 用途:漂白劑、供氧劑、氧化劑

b) Na2O

鹼性氧化物

鈉的重要化合物(副)

2Na2O2+2 CO2=2 Na2CO3+ O2

以上就是今天我所説課的內容,謝謝各位專家評委的蒞臨指導!

篇五:説課稿---鈉及其化合物

關於 《金屬鈉及其化合物》 的説課稿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金屬鈉及其化合物》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説教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金屬鈉及其化合物 》是 大專的《應用化學基礎》中第 7章第 1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化學理論基礎,這為這一章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可以説是駕輕就熟;同時這一章的學習對了解元素化學具有典型的示例作用,能幫助學生樹立元素化學的學習思路,也因為它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所以能進一步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 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金屬鈉的存在形式; 掌握金屬的一般物理通性和金屬鈉的物理特性;掌握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掌握鈉的重要化合物及其理化性質;瞭解顏色反應;理解家中使用純鹼發麪的原理;瞭解鈉的應用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總結提煉並連貫表述的能力, 團結協作、善於思考的能力,觀察實驗的能力。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 重難點及克服辦法: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金屬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克服:多媒體實驗視頻展示並引導學生討論解答問題

難點: 過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克服:由熟悉的金屬鈉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結合多媒體實驗視頻展示

二、教學策略(説教法)

1. 教學手段:

首先是採用多媒體視頻的方法把金屬鈉的理化性質演示給學生們,同時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設置問題引導他們進一步認識金屬鈉的相關性質,克服教學重難點;利用對生活的回顧和觀察引導學生們認識金屬的一般性質和金屬鈉的存在形式,使本節課的知識生動,強化學生印象。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啟發法、視頻演示法 。

應着重採用視頻演示和啟發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一直在倡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其實,因為這樣使得學生的.學習具有主動性和靈活性。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就是堅持這一指導思想,採用:問答法、課堂討論法、啟發法等引導學生自己找出答案。

在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

3. 學情分析:(説學法)

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學法的引導。

(1) 學生特點分析:講授對象是大專一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完成了從識記到理解的轉變,具有成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大學生所存在的惰性也是不能忽視的,讓學生們當堂掌握所學知識,利用生動的課堂促使他們聽好課也是必須的

(2) 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高中知識和上學期所學的理論基礎足以應付本節課的學習,只是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要在開學第一節中多引導多回顧。

4. 教學程序及設想:

(1)由食鹽和焰火引入:列舉鈉的存在形式,讓學生們感知到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鈉,從而為後來理解鈉的活潑性做準備。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第一個知識點-----鈉的存在形式

(3)按照存在形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順序,繼而過渡到鈉的物理性質。先啟發學生觀察一般的金屬是什麼樣的,引導學生提煉出一般金屬的物理通性,從而推出鈉的部分物理性質。然後播放視頻,引導學生提煉鈉的物理特性。

鈉的化學性質是重點,通過前面的存在形式啟發學生一個詞概括化學性質。接着講:鈉在空氣中氧化、鈉與水的反應,並播放視頻,在播放前提出要求和問題:比如鈉為什麼保存在煤油中,自然界中有單質鈉嗎等等;在講解鈉與水的反應時,要求學生分組,觀察實驗後小組討論,由代表提煉出完整的實驗現象;並給與相應的激勵。

接着講述過氧化鈉,也採用類似鈉的化學性質的方法,即視頻、討論、問答的方式完成教學。

最後補充鈉的焰色反應:通過實驗和生活回顧引出焰色反應的實質

(4)課堂小結:主要是通過放電影的方式回顧課堂重點。

(5)板書:單質{存在、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反應)}

過氧化鈉{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反應)}

焰色反應的實質

(6)佈置作業:以補充筆記為主,另外佈置作業本上的作業來考察掌握程度。

結束語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本章鹼金屬編排在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之後,可以把前一章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知識在此更好地應用,並得到鞏固,也為下一章元素週期律提供了豐富的典型金屬元素的感性認識,本章實質上起到了承前起後的作用。《鈉》是鹼金屬這章的第一節,作為學習高中化學最重要的金屬章節,通過學習鈉能對鹼金屬這章有個大致瞭解。通過鈉的有關性質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討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改進實驗讓學生體驗化學實驗創造的激情,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我們對元素的學習主要通過學習該元素組成的單質及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其用途,通過《鈉》這節的學習,可以瞭解活潑金屬的一些通性,以及保存方法

二 重點,難點

這一節的重點就是鈉的化學性質——與水反應,還有鈉的物理性質——顏色。難點就是鈉與氧氣在充足及過量時候的反應,還有就是實驗,由於反應速度快,難以觀察,最後就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三 教學理念及其方法

通過計算機的演示,能使學生看到沒有條件做的實驗。在學習中加入樂趣,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1

對反應速度快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慢放實驗的動化,使學生能看清楚過程。

2 涉及原子等微觀粒子的結合過程,需要很強的空間想象力,可以通過計算機動畫演示,使反應變得直觀,更 容易理解。

3 對於鈉與水的反應,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可以通過動畫來展示實驗不當造成的後果。

四 教學過程

1 首先通過實物鈉歸納出鈉的顏色、狀態、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導熱性等物理性質

2 再以水滅火圖片給學生觀看,然後以鈉放入水中為參比,激發學生的興趣

3 接着老師通過真實實驗,果然如動畫所放,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時教師再適時點撥,使學生在觀察的同時先記住一些知識

3 再通過一些趣味性實驗演示,能更進一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例如用一裝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黃豆大的鈉的大頭針,瓶倒置使鈉和水充分反應,取下塞子、點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鋭的爆鳴聲,效果得到大大改進。

五 學法分析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教給學生對金屬鈉的認識,掌握金屬鈉的性質,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歸納物質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 總結性質,得出結論,佈置作業

最後總結出鈉的一些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例如鈉是銀白色的,其表面顏色是灰暗的,鈉是一種活潑金屬,具有很強的還原性。用線型關係羅

列出來,這樣條理就清晰了,然後再總述一下這節所學的內容,講述的重點及難點。最後佈置2個思考題:

(1)鈉為什麼保存在煤油中?

(2)把鈉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鈉在水和苯間跳上“水上芭蕾”,為什麼?

再講一下鈉的用途。

七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第一節 鈉

一、鈉的物理性質

二、鈉的化學性質

1 鈉的原子結構

2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物不同)

3鈉與水反應(重點)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rnl2r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