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六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精選5篇)

六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精選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語文説課稿範文(精選5篇)

六年級語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

《學弈》一文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八組的一篇新選入的文言文。課文寫了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説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很有好處。

(一)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3個生字。能依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引導學生初步瞭解孟子。

(二)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依據書後註釋理解並今釋每句話的意思。

二、説教法

一堂好課應面向全體學生:

(1)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2)教師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

(3)應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

(5)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

而這篇課文又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文言文,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在教學中,我組織安排朗讀、理解、積累這幾個步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採用“以讀為本”,重在“理解感悟積累”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了解大意,熟讀成誦。教學中堅持“先扶後放”,“先學後教再學”的原則,教師走到學生中去,以平等的心態,鼓勵幫助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三、説課堂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一)誦讀警句,導手新課,激發興趣。

興趣是獲取知識,培養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尊重學生的愛好,從學生熟悉的文言警句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受到文言並不陌生,文言具有語言精練,含義深刻,發人深思的特點,消除學習文言文學習的心理障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學、易學,為學好本課提供動力。

(二)讀通全文,整體感悟,瞭解課文梗概。

學生初學文言文,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讀不通順。讀通課文的前提是基本理解詞語的含義及相關聯繫,初讀古文總不能一詞一句講起,而必須從讀文入手。因此,教師要做好範讀,學生感知正確的句中停頓和語氣。在學生自讀課文時,讓學生找出難讀的句子,然後全班交流,在生生互動,師生合作中,先讀順難句,在教師激勵性的評價中,學生由讀正確,到讀連貫,在書聲琅琅中,學生興趣盎然,體會為什麼要那樣隔詞斷句,從而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

(三)讀懂全文,激活思維,體現自主。

讀懂全文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照書後註釋,讓學生由知道每句話的意思到了解全篇內容,這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必須保證學生自學的時間和空間。新授課文從課題開始,由學生自己對照註釋,解釋題意,學生順利回答後,教師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樹立學生學好課文的自信心。

全文共五句,為了降低解釋的難度,讓學生逐句理解,採用由扶到放的方法,按照朗讀→理解→背誦的步驟進行有序學習。第一句話不難理解,學生説出句子的意思後,教師及時鼓勵學生,進一步消除學習古文的畏難情緒,同時體會出這句話的感情,在讀懂、讀好的基礎上,能脱口成誦,從而創造出一種輕鬆、愉悦的學習氣氛。

第二句話比較長,也有難懂的地方,我組織學生採用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或思考,或讀書,或討論,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增強了他們自學能力。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首先讓同桌配合,一人讀一個小分句,並一人解釋一個小分句,在生生互動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從而由“直譯”到“意譯”,把句意説通順。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表達,體現答案的多元性,在教師的引導下,滲透古文的學習方法,可以調換詞序今譯,可以在今譯的過程中補充省略的內容等等;還引導學生把握文言中的“之”,“之”在課文中出現多次,讓學生在解釋中發現同樣的“之”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卻不一樣,從而感受到古文語言精練的特點,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引發學生進一步探討。

課文的最後三句是議論部分,依舊放手讓學生自學來解決,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讓學生讀懂哪句就解釋哪句,同時學生感悟學習方法:如“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讓學生補充“弗若”和“與”之間省略的部分,既是對句子的理解,又加深了對古文語言特點的感悟,可謂一箭雙鵰。“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中的“之”在前面兩句學習的基礎,自學理解的又一次昇華,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熟讀成誦,體情悟道,積累語言

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會心地朗讀,熟讀成誦,表現出來,學生在體驗、感悟、積累中,產生對古代文化的熱愛情感。在弄懂句意的基礎上,水道渠成地體會“弗若之”的原因,從而使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生活實踐中去,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五)課外延伸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的資料,學生在蒐集整理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家交流的過程即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後向學生推薦幾篇孟子所寫的《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等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把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強對文言文閲讀的興趣,從而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

四、一點體會

不管是白話文,還是文言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為了保證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教師必須用心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六年級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這一課主要寫戰爭年代,聶榮臻將軍關心照料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並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戰後,長大成人的孤女專程前來中國看望將軍,不忘將軍救命之恩。這件事成為中日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從中我們可以感受聶榮臻將軍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情懷。全文共有6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自然段寫八路軍戰士從炮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第二、三自然寫聶將軍無微不至地關心兩個日本孤女。第四、五自然段,寫聶將軍設法將兩個日本孤女送往日軍駐地。第六自然段,寫由親友撫養大的日本孤女專程來中國看望並感謝聶將軍。文章語言樸實,內容真切感人。教學中讓學生反覆誦讀,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聶將軍照顧兩個日本小姑娘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感受他的崇高形象。

(二)教學目標:根據課文內容,從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現狀出發,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課文內容説出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3、憑藉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三)教學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 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難點是體會聶將軍説的話,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二、説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將採用以下兩種教學法。

1、採用品讀感悟法,以課文語言表達的特點為切入點,抓住形象具體的感人細節,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反覆品讀感悟,體會語言表達的特點,感悟人物形象,體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學習寫法。

2、根據本課教材特點,遵循“積極指導自學、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運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學習、前後聯繫、讀中感悟、角色體驗,多渠道接受信息。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細細揣摩,想法設法創設相應的情境,突破難點。

三、説學法

素質教育的真正落實,在於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真正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就必須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為基本思想。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思考,發揮、表現以至於演示的機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因此採用以下兩種學法:

1、質疑探究法。圍繞:“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進行提問,然後抓住描寫聶將軍的細節,讓學生主動探究。借肋文中的插圖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再進一步交流對描寫聶將軍音容舉止的重點語句的探究,體會到聶將軍非常細心,從而體會聶將軍的“菩薩”心腸。以學生的感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以讀代講,練習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

2、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學習方式來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對重點部分的概括、揣摩、想象、誦讀等方法,深入人物的內心,感受聶將軍的品質。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位學生自始至終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並掌握從讀到思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四、説教學

流程設計及其理論依據總的設計意圖:設問入手,深入全文,抓重點句體悟人物精神,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佳境。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獨創思維,形成自己****的見解,進而培養了學生髮散性思維。

(一)談話複習導入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對聶將軍已有了初步的瞭解。那麼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聶將軍是個怎樣的人呢?(師板書:活菩薩 中日友誼的使者)思考:聯繫課文內容,説説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這樣設計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把握的能力。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印象。這樣的設計是運用舊知引入新知,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為後文的學習作?鋪墊。

(二)精讀感悟,品味文本

1、在初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這一問題,默讀課文,進行圈畫批註,然後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句段,簡要寫出自己的體會。

2、小組內討論、交流,體會聶將軍的高尚品質。這兩個環節的設計,整體把握文本命脈,給學生創設了****思維和與別人交流合作的空間,也就是給學生留了準備的空間。這是教學****的體現,學生讀、思、議,教師參與引導、點撥,師生共同參與,及時引導學生聯繫課文談自己的觀點,以便學生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對人物的感悟。

3、全班彙報交流:隨學生的交流而靈活探究,學生説到那個問題,老師就引導來學習這一處。以學生的感悟為主,教師適當點撥,以讀代講,練習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創新思維。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文字投影。出示聶將軍説的那段話:“他對戰士們説:“雖然****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後代。”

(1)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雖然……但……一定要……決不能……”等詞句,反覆朗讀體會聶將軍寬廣的胸懷。

(2)激發學生想象的翅膀:想想聶將軍説這句話時會怎麼説。

(3)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這段話。設計意圖:讀書的實質是讓學生藉助文本同文章的主人公的情感碰撞,並與自己的心靈對話,讓學生通過文字走進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與之同思想,同****,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並讓學生藉助想象的創新,帶着情感去讀書,會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無窮魅力。出示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子:“聶將軍先抱起不滿週歲的小妹妹,看到她的傷口包紮得很好,便馬上讓警衞員去老鄉家給她找吃的。然後,又慈善地拉過那個大一些的女孩,親切地問她叫什麼名字。”

(1)彙報勾畫出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小姑娘的語句誦讀體驗,指導學生細讀體會:“馬上讓……然後,又……拉到懷裏……一口一口……喂”等重點詞句,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厚襟懷。

(2)借肋文中的插圖,提問:從圖上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再進一步交流對描寫聶將軍音容舉止的重點語句的探究,體會到聶將軍非常細心,從而體會聶將軍的“菩薩”心腸。

(3)讀出聶將軍的和藹可親。 設計意圖:這一段是聶將軍關心照料日本小姑娘的具體描寫,並且配上了畫面,聶將軍的音容舉止躍然畫上、文字裏。圖是文的映現,文是圖的延伸,引導學生將圖文結合起來,誦讀體驗,具體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厚襟懷。出示聶將軍的親筆信:“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着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

(1)從聶將軍的信中,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理解“至仁至義”“ 有始有終”看出聶將軍的真誠、友善、具有國際主義精神。從這句話你還能體會出什麼?

(2)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讀?(真誠、友善、奮鬥到底的決心)

(3)總結:從剛才所讀所品的語句看,聶將軍確實是一位活菩薩,是至仁至義、心胸寬廣、心腸慈善的好將軍。因為聶將軍的親筆信,語言凝練,含義深刻,這樣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啟發學生:將二自然段聶將軍對戰士們説的話與信中內容聯繫起來,反覆朗讀體會,領悟聶將軍恩怨分明,為民族的生存與人類和平抗戰到底的決心。感受他的國際主義精神和至仁至義的品質,從而理解日本人民稱他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培養了學生精讀深思的良好習慣。

過渡:40年後,已成為母親的美穗子和她的家,專程從日本來到中國看望她的救命恩人聶將軍,見面的情景十分感人。你能展開想象,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嗎? 昇華人物的品格:文中沒有提及感恩的場景,引導學生想象美惠子及家人的謝恩畫面,説一説,議一議,加深對日本人民為什麼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的體會。這樣引領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神情表達對課文人物的理解與把握,再現文章的故事結局,有利於學生想象、表情達意,內化文中人物形象,同時也使人物的精神得到昇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情感。

(三)迴歸整體,總結全文: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使我們感受到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也使我們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五、作業設置,拓展練習

1、關注中日兩國的交往歷程,通過蒐集資料,討論聶將軍善待日本人民的現實意義。

2、想象美穗子和聶將軍40年後重逢的情景,把它寫下來。利用課文為我們提供的機會,進行寫話練習,其目的是從讀後的感慨入手,促使學生有感而發,完成讀寫結合的遷移。

六年級語文説課稿3

【説教材】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着,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裏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學生並沒有聽説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

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説學生】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閲讀學習能力和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瞭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説教法與學法】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説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回憶春節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接着,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瞭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説,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説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説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麼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課後小練筆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着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着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六年級語文説課稿4

我是普育學校的語文教師方洪茹,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社課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藏戲》。本單元是以感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結合本次説課主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説。

一、教材分析

《藏戲》一文系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隨着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頗具文學色彩。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在語言積累、閲讀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平,但受限於經濟文化條件,孩子們眼界尚不開闊,文化風俗、地理人情瞭解博度不夠,而閲讀習慣(方法)、獨立閲讀、個性閲讀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強,因此教學本文,須藉助一些媒體資源,豐富學生對藏戲的文化內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達到對文本的深層理解。

三、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曠野、讚歎不已、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教學難點:瞭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在教學中我根據這篇略讀課文的特點,設計瞭如下五個環節:

1、課前引導學生利用站蒐集資料;

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4、自主研讀、感悟體會;

5、拓展閲讀、延伸主題。

怎樣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巧妙整合呢?我根據本課教學思路的需要選擇有效支撐手段,我診斷出以下五個整合點。

(一)、利用站、豐富學習資源

通過學生在網站上自主查找、蒐集資料,討論交流、整理資料。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尊重學生多樣性的選擇,提高了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環節安排在課前預習部分。課前我讓學生利用站蒐集有關藏戲的圖片、藏戲的知識介紹等,並將學生蒐集到的圖片等資料融入到多媒體課件中,拓展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信息來源,也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了知識鋪墊。

(二)、播放視頻、激發學文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因缺乏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感性材料而難以展開抽象思維活動。視頻在吸引學生注意力與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方面,具有其它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這一整合點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視頻資料的呈現,讓學生在欣賞中產生更真切、更豐富的體驗,情感得到薰陶。

課堂伊始,學生先彙報了蒐集到的藏戲的資料,但對藏戲這一古老的戲曲形式,還沒有感性的認識。我及時播放了一段藏戲視頻資料片。以直觀的方式進一步感知藏戲的獨特魅力,這些影音畫面,大大增強了語文課堂的新鮮感和吸引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圖文並茂、增強感性認識

多媒體圖片和文本的有效結合,能夠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使原本蒼白、乏味的文字變成了多元的衝擊波。讓學生更直觀更真切的感受到文字描寫的內容,達到其它教學手段不易取得的效果。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文本的認識。

在學生自主研讀藏戲特色之一:戴着面具演出時,通過文字的自讀自悟,學生了解到藏戲表演者所帶面具,具有多樣、誇張、形象鮮明的特點。此時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學生和我共同蒐集的精美的藏戲面具圖片,讓學生更直觀更真切的感受到藏戲面具的特點,這有效的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學生看着這一幅幅藏戲面具圖片,更深入的體會到藏戲面具多樣、誇張、形象鮮明的特點。這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對藏戲的認識。

(四)突顯重點文字、提升認識’

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學生學習文本的方式,多樣地呈現出課文的內容,利用色彩對比可以醒目的突出重點語段。使學生在朗讀、理解與表達中,認知得到發展,情感得到陶冶,語言得到訓練。

在回顧開頭、體會寫法這一環節,我利用多媒體醒目的出示如下文字: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台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呢?

師生配合朗讀,體會文章先概括後具體的寫法和運用排比式的反問句式,字裏行間表現出的對擁有藏戲的自豪感。這樣的呈現方式更新穎,既避免了久讀課本上文字的乏味感,又突出了訓練的重點,在讀、品、悟中,提升了對藏戲的認識。

(五)、視頻鏈接、拓寬視野、昇華認識

發揮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優勢,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跨越時空界限,使語文學習更具開放性,認知得到發展,情感得到昇華。

在拓展環節,我播放其他地方戲曲的視頻,讓學生猜一猜。使學生更感受到祖國戲曲藝術的豐富,文化內涵的深遠。迴歸到本單元的專題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民風民俗都獨具魅力,從而使學生對中華民風民俗的認識得到進一步昇華。

  説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充分關注學生學情特點,改變固定、封閉、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藉助網站、視頻、圖片等媒體資源,豐富學生對藏戲的感性認識,在理脈絡、讀文本,品詞句中強化感受,昇華認識,引導學生深刻體悟藏戲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激發情感,提高了教學效率,也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快樂。

六年級語文説課稿5

一、説教材

本組教材以“科學精神”為專題編排。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衞.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期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教學方法獨特,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本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學習課文中獨特的科學精神。

二、學情分析

學生經過近六年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學習方法,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歸納的能力,因此,學習本篇課文,學生能很快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本文所塑造的懷特森老師的形象對學生的已有經驗是一種“衝突”:首先從視覺上看,懷特森老師別具一格的科學課讓學生耳目一新;其次從心理認同上看,他們沒想到懷特森老師會“糊弄”自己的學生,這讓他們的心裏或多或少會有些疑惑;從思維方式上理解,小學時期的大多數孩子還是教師和教材的忠實信徒,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懷疑教師和教科書上説的,因此本文對他們多年來形成的一種定勢思維方式是一種挑戰。

三、説教學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強調、教訓、駁倒”等11個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説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四、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是本節課的學習難點。

五、説教法學法

結合六年級學生閲讀實際情況,我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的線索進行教學。讀找重點詞句,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和想象,在情感中感悟,體會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教學方法。認識到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能力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充分地將課堂的時間讓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合作交流、討論探討、情景模擬等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六、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談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導入新課到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師,齊讀課題。

二、交流展示預習成果 。

1、讀讀記記詞語。

2、簡單敍述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對比感受最好的老師。

(一)學習1——4自然段感受壞老師形象。

1、快速瀏覽1——4段,勾畫出中心句。懷特森是怎樣一位老師。

2、再細讀1——4段,找找出人意料的舉動,體會一下懷特森是怎樣的老師。

學生在朗讀、交流、討論、的過程中感受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壞老師形象。

學生交流。

(二)學習5——8自然段,通過對比,感受懷特森先生的好老師形象。

1、出示閲讀提示,喜歡的方式讀,勾畫依據,然後出聲讀一讀。

2、師生辯論方式體會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感受最好老師的形象。

師:毛蝟獸是他編出來,竟然用胡編亂造的信息個學生上課,這就是一個騙子老師。

生: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

師:懷特森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他就是一個冷血的老師。

生:他説,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師:明明是他編造出來的錯誤信息害我們得了零分,還要將這個零分記入成績報告單。他太過分了。

生:他是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④師:科學課對我們來説成了一種冒險,讓學生每天上課都膽戰心驚,這算哪門子老師?

生: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⑤還有一位朋友和我的觀點一致,他説:“他怎麼能夠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生: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

3、教師引領學生再讀課文“最好老師”依據的句段。

4、補充聶利推翻小學教材常識的資料,幫學生理解獨立思考、具有懷疑精神的重要性。

三、拓展延伸,總結收穫。

1、獨立思考,寫寫對懷特森先生的評價。

(小練筆,讓學生靜下心來理解懷特森出人意料的舉動和良苦用心,同時也嘗試獨立思考,寫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2、交流評價。

3、課堂小結。

這一課在寫法有一個特點,一事一議。比如:《學弈》《兩小兒辯日》《頂碗少年》等。在寫作中可以借鑑。

説板書:

我最好的老師

懷特森先生

獨立思考

懷疑的能力

一事一議

説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wkqn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