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高校説課稿

關於高校説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高校説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高校説課稿

一、教師説課活動

説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向同行和專家敍述教學設計及其依據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授課教師將對課程教學大綱的理解、對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的把握與運用處理、教學過程中採取的教學方法手段和實踐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等等一系列教育教學元素的確立清楚地敍述和展示出來,同行和專家向授課教師提出課程教學的有關問題,共同研討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理念和提高教學質量等問題。簡言之,説課即説“做什麼,怎樣做、為什麼這樣做”。説課時間一般規定為20分鐘。

二、教師説課活動的目的與一般原則

(一)教師説課活動的目的

通過授課教師進行説課活動,可以瞭解:

1.教師的專業基礎理論功底和知識結構,教師瞭解本專業的科學技術發展動態和掌握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的情況,教師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的能力。

2.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現代教育技術基本技能。

3.教師對任教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質量標準和主講課程在人才培養中作用的理解與把握。

4.教師參加教學基本建設情況:參與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等教學文件的研究制訂,選用、編寫教材及其輔助教學資料,參加實驗室建設,承擔理論課程教學和實驗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指導工作,參加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法研究活動等情況。

5.教師學習運用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研究探討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和掌握高等教育教學基本特點的情況。

6.教師“一專多能”情況,就是教師是否能夠同時承擔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承擔多門課程教學能力;深入不同專業專門化技術領域,適應高等教育專業多變性、多樣性特點情況;教師掌握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知識,瞭解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情況。

(二)説課的一般原則

(1)科學性原則----説課活動的前提;

(2)理論聯繫實際原則----説課活動的靈魂;

(3)實效性原則----説課的根本;

(4)創新性原則----説課活動的生命線。

三、教師説課活動的內容(觀測點)

授課教師説課活動的主要內容有:

1.説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教學大綱是專業教學計劃的具體化,以指導性綱要的形式規定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態度的範圍、深度與體系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授課教師必須認真深入地鑽研課程教學大綱,樹立為培養職業人才服務的思想,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組織教學。因此,説課首先應依據課程教學大綱,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生源情況,説明本課程在專業培養目標中的定位與課程目標,即課程對實現培養目標的質量標準(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所起的作用;從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全局出發説明本課程的分工,處理好先修課程與後續課程的銜接和配合;説明確定課題重點、難點及理由、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説明本節課內容有關章節教學目標及在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與前後章節的聯繫;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對這節課的要求,説出本節課教學對學生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的要求;本節課時教學內容的範圍和分量,時間分配和教學進度安排。如果本課程是實踐教學課程,也要根據教學大綱説明課程設計的思想、教學內容以及課程目標。

2.説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

説明本課程選用教材(含講義、指導書、視聽教材)情況,説明教材的適用性,即是否較好地體現教學大綱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實踐性;是否反映現代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和行業企業最新技術發展水平;是否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和學生如何運用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對於教材的不足,在教學中是如何彌補的,教師如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否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文獻資料或信息資料清單(含參考書、報刊文獻、網絡資源信息等)。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附件(如圖片、數表、資料等)處理要點;對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增減處理的理由和依據,適當增加大綱尚未編入的有重大價值的.最新科技成就和生產技術成果的材料。實驗教材是否配套齊全,滿足教學需要。

3.説教學方法、手段

説教法和學法,要注意堅持使教法、學法有利於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符合學生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徵。“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師生特點、教學條件等靈活選擇相適應的方法,配合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重點“教、學、做”一體化的應用)。説如何教學方法選擇時,要考慮以下幾點:

①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②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③根據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④根據教師的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基本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調查法、練習法、實驗法等。引導發現法、自學輔導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訓作業法等適用於職業教育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要重視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徵,對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進行設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靈活組合運用多種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適當舉例説明本課程教學過程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目的、實施過程、實施效果;相應的上課學生規模;能否融“教、學、做”為一體,如何開展討論式、案例式、情境式教學,在教學中,如何利用板書、板圖和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如何恰當、充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如何協調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建設狀況;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如何在教學中發揮作用;説明課外輔導方法、作業、考試考查等教改舉措;本課程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果方面能否取得實效。

如果本課程是實踐教學課程,要説明相對於教學內容(實驗或實踐項目名稱和學時)的課程組織形式與教師指導方法、考核內容與方法、教學創新與特點、落實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實訓場所、設備和方式)等。實踐教學條件能否滿足教學要求;能否進行開放式教學,預期效果如何。

4.説學情(即教學對象分析)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教師要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原有基礎知識、能力、先修課程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生活經驗和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及其原因、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分析。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怎樣針對這些困難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所採取的對策;指導學生掌握本課程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理論知識應用以及使用教材和參考資料的能力。

學生是否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是否科學,首先受教師教育思想觀念和教學方法的制約,同時,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其學習目的、態度、情感、意志以及個性特徵有着密切的關係。學法指導是指教師對學生進行的學習觀點、學習心理,學習方法等全方位的指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要和改進教師教的方法聯繫起來,要“以學生為中心”。學法指導在理論上彌補了重視老師的“教”輕視學生的“學”的缺憾;在實踐上,學法指導在“教”與“學”之間找到了真正的銜接點,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善於學習、終身學習的基本素質。

5.説教學程序設計

説清楚一節課教學過程設計的總體框架、教學內容的詳略安排和教學板塊的時間分配,合理預設的教學程序是實現教學目的的基本保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清楚地説明師生雙邊活動的具體安排及學情依據,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如何有機結合,教學媒體選擇和使用的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使用時機,教學過程的板書設計以及教具的使用。要説清楚教師突破教學重點的主要環節設計、化解教學難點的具體步驟,説清楚課後作業的佈置和訓練意圖。

標籤: 説課稿 高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w2rz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