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氓》説課稿

關於《氓》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氓》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氓》説課稿

《氓》説課稿1

一、聯繫學生説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先民們用他們的歌,唱他們的苦,唱他們的悲,開我國現實主義先河的《詩經》,真切地傳遞着他們的心聲。在學習時,要引導學生感受這些聲音,引導他們進入先民們的情感世界。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關雎》和《蒹葭》,對於詩經及“賦比興”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過誦讀、品味、探究等多種方法,深入領會詩經的手法及其中的濃濃的詩情。

二、根據教學理念確定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性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瞭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表述和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為依據,確定本課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瞭解關於《詩經》的基本文學常識;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體會“賦、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把握情節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瞭解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品位詩歌的語言,體會“賦、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合作探究:通過分析比興手法,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三、根據以上分析確定教學時數為1課時

四、教學方法和學法。

課前學生蒐集有關《詩經》的資料必不可少。另外,時隔數千年,年代久遠,文字的障礙很大,然而,過分糾纏於文字的疏通會破壞詩歌的“氣”,喪失詩歌的“神”,所以在學習時,應捨去條分縷析的理論評價,指導學生結合註釋疏通文字,然後引領他們經由文字再現形象和事件,經由形象和事件領略情感,感受其中濃濃的詩情。誦讀的環節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獨奏《長相思》,營造意境,學生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意境中反覆吟詠,讀出節奏,讀出音調,讀出感情,細細體味,讓或優或喜的情愫縈繞心間,我們就觸到了先民的靈魂。比興手法為《詩經》獨創,重章疊句同樣別緻而新鮮,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語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並進行討論,不搞枯燥的知識傳授。還引入講故事、改寫兩種活潑的學習形式,從而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五、教學程序及內容設計

課前播放鄧麗君演唱的《蒹葭》,營造氛圍。

第一部分、導入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自古有關愛情的詩句不勝枚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枉然”、“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都是同學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我們知道在古代,男女的婚嫁是有講究的,什麼“門當户對”(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那他們有沒有婚姻自由?(生:沒有)我們現在的婚姻也是有講究的、,戀愛自由,婚姻自主。這些都是古代沒有的。那麼,老師的問題來了:是不是自由戀愛的婚姻就是幸福美滿的呢?(生:不一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衞風氓》就是一個戀愛自由、悲劇結局的典型。(板書詩經氓)

第二部分、瞭解《詩經》1、學生自由發言:我所瞭解的《詩經》。教師適時點撥,補充。

2、強調重點:《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篇,因而,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他和屈原的《離騷》被後人合稱為“風騷”。

“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6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多為周王室貴族文人所創,被奉為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商頌和魯頌,共40篇,是祭祀的樂歌舞曲。

《詩經》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創作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的影響深遠。詩歌的形式多以四言為主,其常用的表現手法分賦、比、興三類。此外,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覆詠唱的特點。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第三部分、誦讀課文

1、教師範背課文,配樂:二胡曲《長相思》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點撥:四言詩的朗讀節奏一般為二二式。

正音:匪愆將於説徂湯漸裳糜隰

3、學生配樂朗誦,配樂:二胡曲《長相思》

第四部分、整體感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歷程。

討論分析,達成共識:

第1、2章,相戀,甜蜜和幸福。

第3、4、5章,婚後生活,痛苦、悲傷和無奈。

第6章,分手,決絕。

第五部分、再一次朗讀課文,注意語調,讀出感情。

六、【合作探究】

從課文中找出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達效果。

同位交流,然後自由發言。

明確:

1、“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興,先説桑樹,繼而講述和氓的故事;同時又是比,前一句用桑樹的枝繁葉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華,後者既讓我們感覺季節由仲夏而晚秋,時光在流逝,又以葉枯葉落,比喻女子紅顏已老,青春不再。

2、“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這句用了比。桑葚甜美,吃多了就會上火,斑鳩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愛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難免傷神。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用比,用河水和窪地有岸和邊來反襯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回頭。

七、課堂小結

《氓》的思想內容:通過女子的自述,訴説了一個愛情悲劇,訴説了自己內心的傷痛。

手法:以賦為主,兼用比興。

【板書設計】

戀愛甜蜜幸福

婚後悲傷無奈

決絕清醒剛烈

八、佈置作業

必做題:回憶初中所學知識併到閲覽室查閲有關資料,積累古代詩歌中運用“賦比興”手法的詩句,至少10句。

選做題:嘗試用文學性的語言,講述“氓”的故事,可自己另擬題目。

《氓》説課稿2

一、指導思想

本單元鑑賞先秦到漢魏晉詩歌,從中可以發現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本課指導學生了解《詩經》,使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領悟課文中的思想感情;瞭解賦比興手法及其藝術效果;瞭解四言詩的節奏。

二、説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從《詩經》中選了三首詩歌:《衞風·氓》、《秦風·無衣》、《邶風·靜女》。其中《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孃家時所作。充分體現了《詩經》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瞭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

b、能夠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c、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結合註釋,能初步讀懂詩作的能力。

b、背誦課文。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標

a、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敍事情節。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1)學會比較分析,理解“賦”“比”“興”寫作手法。

三、教法與學法

説教法

1、運用誦讀法,讓學生品味對比教學亦能使詩歌語言的凝鍊性。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

3、通過比較閲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展學生思維。

説學法

本文是詩歌,重在反覆吟詠自我體會。因而,教授時首先讓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同時也要對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詩經》的“賦、比、興”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愛情、戰爭是人類生存與生活中兩個重要的話題。我們的先民為之奮鬥而留

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就是《詩經》的名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詩經》中的兩首愛情詩。

2、學習《詩經》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於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漢以後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為“六經”之一,才稱為《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於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2)、按體制《詩經》分“風”“雅”“頌”三大類。

a、“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中的精華。

b、“雅”分大雅與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

c、“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a、賦者,鋪也,鋪採螭文,體物寫志也。——鋪陳

b、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

d、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六藝”《詩經》中的《國風》和《離騷》並稱“風騷”,代表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

3、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注意正音、句讀和節奏。(誦讀的節奏:“二、二”節拍)

(2)、學生自由朗讀後齊讀課文。

(3)、學生根據註釋,試翻譯課文,標明疑問。

(4)、學生質疑,教師解答。

(5)、梳理課文敍事線索。

4、具體研習教師提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1)、從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答:女子:純真、熱烈、專一、痴情、温順遷就。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動、實則性情暴躁易怒。

(2)、“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這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答:在春秋時期,隨着私有財產的不斷形成和父系社會的進一步確立,男女不平等現象產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3)、“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似乎和全文無關,能否刪去?若分別改為“女之妙齡,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隕”,好不好?答:不好,這是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5、課文重點:(1)、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這種兩個相關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間比方就是“比”。

(2)、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既引起聯想,增強意藴,引發下文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慘遭遺棄內容的敍述,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為“興”。

(3)、整體看是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為具體,化無情為有情,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結合課後練習第2題)

(4)、詩三、四、五章刻畫了女主人公什麼樣的形象?勤勞、忠貞,同時表現了女主人公對負心丈夫的怨恨情緒。

(5)、結合文章最後一章,全詩表現了女主人公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勤勞、温順、忠貞、堅強、剛烈

(6)、結合課後練習二,從全文看,本詩運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全文直陳其事,運用了“賦”的寫作手法。也運用了“比”“興”的寫作手法。

6、思考問題1、應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2、試分析“氓”的性格特點?3、《梁祝》和《氓》都是以愛情為題材的,但反映的是兩類“士”的形象,對此,你有什麼思考?怎樣認識這一現象?7、作業:1、翻譯詩歌第六章

2、以書面表達形式完成思考題3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的設計方面,主要突出了重點內容,概括詩歌每段的內容,展現人物形象。體現了概括性、簡潔性。

安靜地淌着,秋風把深秋最後的幾朵花打落,花瓣浮散在水面上??

《氓》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衞風·氓》是選自《詩經》的一首敍事詩,它運用比興手法和對比手法,以一個女子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揭示出男權社會中女子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氓》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教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熟讀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瞭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節奏”。作為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首詩歌的學習中,教師要加強詩歌鑑賞的指導,教給學生鑑賞詩歌的方法,這對學生今後鑑賞詩歌起着引領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單元教學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2、學習通過對比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體味本詩賦、比、興藝術手法的.作用。

3、瞭解《詩經》中反映的古代社會的愛情的悲歡,感受人文之美。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本單元和課文內容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學會比較分析,把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體味“賦”“比”“興”藝術手法的作用。

二、説教法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因此,我將選用誦讀法、提問法來進行教學。

三、説學法

新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説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採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激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教學中我將進行以下學法的指導:

默讀感知法、答問法、質疑法、討論法。

四、説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一課時,主要分為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本課是一首棄婦詩,所以我以愛情為切入點,結合本文的故事情節,情境導入,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瞭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包括“《詩經》六義”,其中,《氓》所涉及的比興手法,是積累文學常識的重點。學生對1

《詩經》知之甚少,介紹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能很好的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另外,對學習本課也不無裨益。

(三)檢查預習情況

對於高一學生來説,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在課前佈置了預習,課堂上先讓學生把不能明確的讀音和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教師再進行解答。通過預習和釋疑,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古代文學的學習,特別是詩歌的學習,不讀難成其學,尤其是對於此篇詩歌,閲讀是主要手段,所以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自讀、個別朗讀等方式,旨在讓學生了解四言詩的朗讀節奏,理解詩句,弄清詩歌的故事情節,使學生逐步養成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

(五)研讀詩歌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設計品讀討論活動,以故事情節為線索,指導學生研討詩歌內容,分段解讀詩歌,學生參與交流討論,教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個性評價,分析詩中比興手法,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寓於其中,從而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六)探究寫法

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氓的薄情寡義和女子的堅貞忠誠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對詩中的對比手法進行探究,完成教學目標。

(七)體驗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組織同學們討論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同學們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培養學生善思、善言的能力,讓同學對詩中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原因有更深、更廣的認識,拓展學生思維。

(八)課堂小結

我將以主旨解讀作為本課的小結,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藉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九)作業佈置

背誦全篇,積累詩歌。

(十)板書設計

(情節)(章句)(手法)(基調)戀愛(1—2章)賦熱情、幸福氓婚變(3—5章)比、興怨恨、沉痛決絕(6章)賦比興、對比清醒、剛烈此板書直觀明瞭,既展示了詩歌的內容要點,也展示了詩歌的最主要的寫法特點,便於學生理解與記憶。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k4gn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