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職説課稿

關於職説課稿

中職説課稿(一)

關於職説課稿

一、説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內容(中職數學)。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集合以及集合有關的概念,元素與集合間的關係。初中數學課本中已現了一些數和點的集合,如: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學生並不清楚"集合"在數學中的含義,集合是一個基礎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職數學的開篇,是我們後續學習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語言表示函數的定義域、值域、方程與不等式的解集,曲線上點的集合等。通過本章節的學習,能讓學生領會到數學語言的簡潔和準確性,幫助學生學會用集合的語言描述客觀,發展學生運用數學語言交流的能力。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a、通過實例瞭解集合的含義,理解集合以及有關概念;

b、初步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係,掌握元素與集合關係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標:a、讓學生感知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得密切聯繫,培養學生解決實際的能力;

b、學會藉助實例分析,探究數學問題,發展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

(3)情感目標:a、通過聯繫生活,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b、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理性和嚴謹。

3、重點和難點

重點:集合的概念,元素與集合的關係。

難點:準確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學情分析(説學情)

對於中職生來説,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他們還沒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參差不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有厭學情緒。

三、説教法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首先從學生較熟悉的實例出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設情境認知策略上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引導學生主動思、交流、討論,提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集合概念的形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便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學習指導(説學法)

教學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根據數學的特點這節課主要是教學生動腦思考、多訓練、勤鑽研的研討,這樣做增加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增強了參與的意識,教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進而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a、創設情境,揭示本課主題,同時對集合的整體性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

b、介紹集合論的創始者康托爾

2、究竟什麼是集合?(實例探究)切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物體),以實際生活為背景進行探究, 為本課教學創造出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接待探究過程學生積極思考、交流、作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啟發,引導學生尋找實例中的共同特徵,培養學生觀察,總結能力範圍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為下面水到渠成的介紹集合概念做好鋪墊。

3、集合的概念,本課的重點。結合探究中的實例,讓學生説出集合和元素各是什麼?知識的呈現由抽象到具體進一步熟悉元素與集合的概念,讓學生分清實際問題中的'集合和元素為後面學習兩者間的關係做好鋪墊。

教師在這一環節做好學習指導,確定的對象組成的整體叫集合,如果對象不確定,就不能確定為集合(舉例)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4、 熟悉鞏固集合的概念通過例題,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5、 集合的符號記法,為本節重點做好鋪墊。

6、 從實例入行手,探索元素和集合的關係,學生能用文字語言描述,如何用數學語言描述,給出元素與集合關係符號表示,在這個環節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逐步形成過程,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落實本課的重點,學習指導:⑴集合元素的確定。⑵理解兩符號的含義。

7、 思考交流本課的重要環節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通過自由舉例,能深化概念。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8、 從所舉的例子中抽象出數集的概念,並給出常見數集的記法。

9、 學生練習:通過練習,識記常見數集的記法,同時進一步鞏固元素與集合間的關係。

10、知識的實際應用:

問題不難,落實課本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集合的眼光觀看世界。

11、課堂小節

以學生小節為主教師幫助為輔,鞏固所學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到要學會梳理所學內容,要學會總結反思,使學生的認識進一步昇華,培養學生的鬼納總結能力。

六、評價

教學評價的及時能有效調動課堂氣氛,感染學生的情緒,對課堂教學發揮着積極作用,教學過程遵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應用集合的眼光看研究對象,注重過程評價與多元評價將教學評價貫穿於本堂課的每個教學環節。

七、教學反思

1、 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從特殊到一般,在具體感知基礎上得出集合的描述概念,便於學生理解接受。

2、 啟發探究教學,營造學生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略)

中職説課稿(二)

一、 教材分析:

《編輯WORD文檔》是初中息技術教材七年級上學期第三章第3課的內容。Word作為文字處理工具,根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是必學的內容,《編輯WORD文檔》是教材關於Word文字處理知識的鋪墊,並且貫穿着以後整個的Word知識教學,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

本節課是在學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本的編輯和排版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圖片、編輯圖片的方法,以達到學生不但能插入圖片,還能夠讓圖、文合一,實現簡單的圖文混排。本課內容形象直觀,靈活有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和腦,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知識經驗及情感要求,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預設如下:

知識目標:

1、掌握在WORD文檔中插入圖片的方法和技巧。

2、能夠靈活地設置圖片的環繞方式。

3、學會使用繪圖工具欄和圖片工具欄。

能力目標:

通過任務驅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品評價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多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協作意識、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情感目標:

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其健康的審美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使學生掌握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的方法和技巧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是靈活地設置圖片的環繞方式。

三、説教法和學法

先説教法:採用目前信息技術倡導的"任務驅動"教學法,以指導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而開展課堂教學,以嘗試發現、綜合對比、總結歸納、多媒體教學系統演示等形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再説學法: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發現問題,親自嘗試、合作解決、最後由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來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四、 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對於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掌握的程度不同,甚至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針對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在設計任務時我注重任務的層次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任務中去,真正學會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重難點,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學生練"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其自由的發揮,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並且妙趣橫生。本節課力求在老師幫助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領悟,自己動手、嘗試操作,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勇於發現的思維習慣。

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有這樣幾個環節: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我將本節課的內容與語文學科整合,並且以上節課的學習任務作鋪墊,將學生作品與我展示的作品進行比較,請學生觀察、評價我的版面設計與他們的有什麼不同?從而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在WORD文檔中插入圖片,編輯圖片。

二、教師引導,確立目標。

在佈置任務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從幾個方向去探究插入圖片、繪製自選圖形的方法,為學生下面的自主學習指引了方向,也使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

三、明確任務,探究新知

首先佈置任務,向學生介紹學習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在文檔的插入圖片、編輯圖片的方法。在嘗試實踐後,請學生概括學會了哪些插入圖片的方法?又是用什麼方法編輯圖片的?

然後教師介紹圖片工具欄的使用,特別講解"圖片環繞方式"和"顏色控制"的設置,引導學生學習新知,突破教學難點。

四、拓展創新,()形成能力。

這一過程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電子作文,使其圖文並茂,具有個性設計。並説明我們要從中評選出幾個優秀的作品,同時提出評比作品標準。

這一環節,我注重的是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促進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團隊協作和自我創新,達到掌握和操作的目的。

五、展示成果,交流評價

我將學生推薦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在展示作品的過程中,我相機讓學生就學習方法、操作技巧進行介紹,讓學生之間展開互評,評出幾個優秀的作品,使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悦和創作的快樂。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這樣的評價方法是本着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有利原則,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結果多樣化。

六、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首先,提問幾個學生,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總結。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最後教師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去。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dqkp0.html
專題